
【清风】此处即是远方(随笔)
你若问我,向不向往远方?当然向往。但我不会收拾行囊,说走就走。因为,此处即是远方,千百个“我”正在赶来,我需要迎接他们的到来。
当我寂静阅读时,我的灵魂寄托在主人公那里,他远在千里之外,甚至隔着国度,甚至隔着时空,甚至隔着次元。在我没注意到他时,他是静止的,就像在地底下静默了千百年的兵马俑。当我终于走近他,他开始运动起来,就像一部默片开始生动呈现。我看见他努力朝我走来,走得那样慢,像是要去一个极遥远的远方。
我阅读得越深入,他的面貌便越清晰。全书的结局到来时,他刚好站到我面前,对我微笑不语。我愕然,他长得跟我一模一样。他怎么可能跟我一样呢?转念又想,他怎么就不能跟我一样呢?读一本好书,不正是读一个更好的自己吗?那个更好的自己远道而来,风尘仆仆,跟我讲述农田里的故事,诉说工厂里的遭遇,描画小小的梦想。有时会叹叹气,然后会揩揩泪,想了想再昂昂头,告诉我人生的滋味,不妨先从书里尝。
如果我够勤奋,爱看书,千百个“我”,会从远方赶来汇聚在一起,注入我的身体,充实我的灵魂;正如同葫芦小金刚,兼得了七个葫芦娃的本事。
当我凝神写作时,一个个起初不甚明朗,后来血肉饱满,带着真性情的人物从白纸上跳脱出来,跟我说他们来自神奇的神话时代,来自稚子的灿烂童年,来自被遗忘的隐秘角落,和无法预知的遥远未来。他们的每一步都艰难,尽管与我只隔着一支笔的距离,有时却寸步难行。好在他们不放弃,一个字一个字地走,有时一整个上午,虽只走了十几个字,但歇一歇脚,下午居然能走好几百个字,这便让我很欣喜。当他们倔强地走到最后一个句点的时候,我再次看见了自己:全都是堂吉诃德的可笑形象。我想说,这真是太好了,因为写作,我拥有了战斗的人生。
有时看到“祝笔丰”一类的祝福,我会哑然失笑。想起自己三十年来,笔力孱弱,不通景语和情语,偶尔写上两句,也觉得是无病呻吟,便很气恼,撂下笔头干别的去了。何时能笔丰,恐怕除了像堂吉诃德那样去战斗之外,别无他法。但也唯有笔丰,才能让纸上一个个的“我”,朝我赶来时,不必那么辛苦。我也无须担心他们体力不支,轰然倒在荒凉的戈壁沙漠,无法走到某个似乎还算辉煌的终点。
总之,此处即是远方。而我,也将沿着千百个“我”走来的方向,再次走向他们。明知长路漫漫,道路绵延无尽头,眼前这暂时的远方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前路长远,充满着未知,一去,就可能无法再回反。可没有人愿意一辈子只在原地不停的徘徊,停滞不前。大家有的是奋勇向前的精神,抱着一腔的激情与热血,向着那远方大踏步地走去,不畏荆棘,不畏风险,只为亲眼去见证一番!也许那迷雾缭绕的最后,并没有你最初想的那样精彩,但你毕竟走过了,没有在你的人生中留下一个遗憾,不会在很多年后,回顾人生之事,想起这个远方,而又后悔当初没有涉足。请好好收起你前往远方后所收获的,它一定会在你人生的笔记上,留下精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