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浪花】最美人生是耕读(散文)

精品 【浪花】最美人生是耕读(散文)


作者:习之乐哉 举人,3396.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76发表时间:2020-07-04 05:36:31
摘要:少年时代的一段耕读时光,曾经的读书的美好,耕种的快乐,让我一直心怀留恋。那是一段人生历练的开始,也是走向美丽人生的起点。虽然已近夕阳,但“耕读”的精神,让我又开始了新的一段人生起航,那就是“笔耕”。

【浪花】最美人生是耕读(散文)
   一头牛,一本书,一支短笛,端骑牛背,缓行河边。这是我小时候就向往的耕读生活画面。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这是清代才子袁枚的一首《所见》,诗描绘了牧童骑牛的画面。这应该是诗人亲自目睹的一幕:放牛娃骑在一头大黄牛背上,在一片树林子里,回荡着嘹亮的歌声,忽然想起来,要捕捉树上叫唤的知了,就戛然停止了唱歌,从牛背上刺溜滑下来,悄悄地站在了树旁。听话的老黄牛,活泼可爱的放牛娃的形象,一下子从诗里晃晃荡荡地走了出来。每当我读到这首诗,心里总有一份熟悉和亲切。这首诗莫非是写给我的么?我从这首诗的美好意境里,总能寻到我曾经的影子,一个跨越时光的耕读少年,走到了现在。
   一种美,并非奢华,并非锦衣玉食,并非荣华富贵,而是一生都在耕读中。田头擦一把汗,心中多了心安;书中留目片刻,文字的香满眼洗心。还有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可以与之媲美?
  
   一
   田园诗人陶潜,在人到中年,开始过着“既耕亦己种,时还读我书”的日子。悠哉且从容,还写下了《归去来辞》《归田园居》等耕读美诗,这是真正的耕读。一个“耕”字,一个“读”字,是古人最为理性的生活主题,简单而清雅。想着牧童骑黄牛,放歌原野的画面,我回到了我的少年耕读时。
   泰山西麓,几里开外,蜿蜒的石蜡河畔,有个古老而原始的村庄。几十多年前,这里的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朴素生活。在这与世无争,有些荒凉落寞的村落里,有个土得掉渣的少年,那就是十几岁的我。
   这时的我,实际上也过上了悠闲自在的“耕读”生活,只是没有达到诗人那样的境界。“耕读”,当然是以读为主。因为那时像我这样年龄的孩子们,正处在“以学为主,兼学别样,不但要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的成长环境下,耕读的范围更广阔。
   读书,没有负担。那个年代没有升学压力,没有如今的中考、高考。即使考试也是“开卷”。读书的模式,与劳动相结合。
   村南一个叫“二郎庙”的地方,那是读书启蒙我的地方。以前是个香火缭绕的寺庙,坐北朝南的大殿里供奉着“二郎神”,僧房斋堂等一一俱全,十几个和尚在木鱼声声中吃斋念经。我本家大叔曾在这里修行,可惜命短,二十几岁夭折。文革后,这里成了村里的小学,“念经”的大殿成了老师“备课”的办公场所。大殿后面,就是后来新开辟的操场和几排教室,容纳一至七年级读书的学生。木鱼声换作了读书声,我们这群孩子让这里生动起来了。
   上学路上的最大景观,就是三五成群扎堆,身上背着书包,手里提着篮子或筐子,里面放着镰刀。在学校上完课后,大都要田间地头割草拾柴禾。这就是农家孩子,那个年代的最大特色。没有谁教我们怎样耕读,一切都是原始的自发。
   上课,朗朗的读书声,时时从教室传到操场,从操场传到没有院墙的校外一片空旷的庄稼地里。曾经有过短暂的逃学,就是到庄稼地听读书声,看着天上的云,谁也找不到我们几个熊孩子。下课,学生轰地一声,从教室里窜出来,像棋子撒满了整个操场。教室里几乎看不到一个学生,趴在书桌上看书。课外活动原始而丰富,男生,玩篮球的,打乒乓的,“狼窜狗年”的;女生,跳皮筋的,扔沙包的,围在大槐树下,叽叽嚓嚓唠嗑的。
   “二郎庙”留下的最完整的物件,就是大殿西侧的那棵古槐和挂在树上的那口大铁钟,上下课的悠扬铃声,就来自这里。几人搂不过来的粗壮的古槐腰身,枝叶茂密,顶如华盖。历经几百年沧桑,却毅然苍劲挺拔、生机无限。多少年了,我常去看那株古槐,想问问它,还记得当年读书的我们?古槐无语,只能找到旧物做怀念了。
   夏天,期末考试,古槐树下变成了“开卷”考试的露天课堂。因为树下清凉,考试时,我们就搬着杌子和马扎,在老师的“监考”下,一边翻着书,一边答着卷子,一边享受着凉爽。交头接耳,还不算违反考场纪律。
   考试一完,不必问成绩,马上放鹰一般,周围都是我们的影子。拔草,捡破烂,净化我们的校园环境。学校有一片地在操场东,老师惩罚我们的方式是,谁不能完成作业就进地干活,享受无拘无束的自由。
   我们的日子就在读书与劳动的主题下开始了。小时候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识得几个字,还有更重要的是确立了与书为伴的情感。我对学校建在旷野的土地,有着很有意思的认知,觉得读书就是为了种好田,也许是农村孩子的思想局限,但后来的“读书改造生活”的观念,的确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感觉读书会让那块土地更亲近我们,因为土地在倾听我们的书声。
  
   二
   那时,农村学生一年有三个假期。麦假、秋假和寒假。争秋夺麦,就在麦秋两假里,我喜欢秋假。
   秋假里,我们十多岁的孩子去生产队劳动,争抢的香饽饽般的“好活”,就是牵墒与放牛。一个生产队,最多需要两个人。十三四岁的我,凭着“腿勤嘴甜”的小聪明,最先得到了队长的认可。
   我的师傅有两个,先后有本家三爷和宝亭大哥。跟着师傅牵墒放牛,好不快活。牵墒,简单说来,就是小孩前面牵牛,大人在后面犁地。农村长大的孩子都不陌生。庄稼收割后的田地,为了下季的播种,是要重新翻耕土地施肥的。耕地是个技术活,跟着师傅学,需要上心才能学好。耕地用的是比较原始的木柄铁犁,前面套上几头牛,师傅在后掌犁,赤裸的黝黑发亮的右肩上搭着牛鞭。我走在牛的前面,戴着久经风吹日晒的草帽,用麻绳栓着最左边的笼嘴的领头牛,烈日下,在地里徐徐深耕前行。时光在我和牛的同行里很慢很慢,有时候很想恶作剧,但怕表现不好而被辞退。
   师傅在田中间选中开犁的位置后,起犁耕地到几个来回后,牛们顺了垄沟,便不用扬鞭“自奋蹄”了,牵墒的我也不用引领牛前行。这时,师傅会将犁把给我,我知道,这是让我扶犁耕地了,扶好犁把,顺着牛前行的路线,一直耕下去。师傅是要到树荫处抽几袋旱烟的,十分滋润地看着我和他的牛。
   放牛是最得意的差事。晌午,耕地的间隙,是要将牛身上的披挂绳套卸下的,依次把拉犁的三头牛,拴到有阴凉的大树下,抱些秋收后堆在地头的地瓜秧或花生秧,作为牛的饲料。下午耕地完工,师傅打起犁具,肩扛着回家了。剩下的便是牵墒的我的时间了,就是放牛。卸下牛身上武装,这时的牛,一身轻松,记得,或者是觉得,牛总是深情地望一下我,似乎是在感激,我解放了它。
   我手持着吆喝牛的专用鞭子,随着“咣!”的一声鞭响,牛们在落日余晖的沐浴下,顺山坡小路而下,很自觉地来到河边树阴下,寻觅着肥美茂盛的河草,伸出红白相间的舌头,左右摆动着脖子,风卷残云般地尽情吃着鲜美的食物,还不时挪到河边,饮着甘甜清冽的流水。
   当然,我也在密林围住的清澈河水里,赤条条昂面朝天,游躺戏水,与鱼虾们在友好氛围中和平共处,在叮当哗啦的水流美声中,荡尽了一天的疲劳。时间不是很长,自在的牛们发出“哞哞”的叫声,牛们告诉我吃饱喝足了。我的肚子里啼里咕噜发出饿的声响来,是该回家的时候了。
   花白相间肥壮的那头牛,雅称“大趴牯”,是我的最爱。我也从水里出来,提上裤子,哧溜一下,窜上牛背,两腿一夹,鞭子一甩,“驾!”的一声,牛们迈开蹄步,颠闪着屁股,摇着粗壮的尾巴,朝着村子方向有节奏地回返。一本小人书,从衣兜掏出来,在牛背上一颠一颠的节奏里,看不清字,只揣摩那图就可以。从小,我们接受的是“牛背读书”的教育,可惜不会吹笛,生怕引起同伴的羡慕和妒忌。
   乡村特有的傍晚,袅袅炊烟,泛着落日的余晖,推着的,扛着的,歇工回家的庄稼汉们,伴着同样山野归来的牛羊,徐徐流动在乡间的小路上。
   其实,耕田也是一本书,可以读出很多情趣来。人和牲畜的和睦相处,按部就班的劳作节奏,让人安于这样的情境,不想因自己的不慎,而坏了情调。我希望队长一直将牵牛的活安排给我,甚至看队长也都是顺着眼,还要掩饰着疲惫,这个状态很难把握。
   迷恋这个跟牛打交道的农活,还有一个理由,我那时很注意观察牛的习性,记得我还专门订了一个粗糙的小本子,零零星星地记下我与牛的事,记下关于牛的那些习性。或许,这也是一种读书方式。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变得会观察思考了。
  
   三
   不知是哪位诗人的一首七绝《野炊》,我很喜欢。
   轻舟撒网水云间,掘灶荒崖烹水鲜。
   小聚滩头开佳宴,清风把盏忘尘凡。
   几个坐船撒网的打鱼人,赶上饭食的时间,把船停靠在水边,爬上荒凉悬崖置灶烹饪刚打上来的鱼鲜,随后围在滩边推杯换盏,清风吹来,仿佛是不在凡尘的神仙般逍遥。
   这幅情境,的确让人羡慕。这是在水边的野炊。我更喜欢我在田野野炊,放肆自己的情绪。
   牵垧的那个时节,是最为撩人的。那时,农村集体出工干活,中午一般是不回家吃饭的,自带干粮水壶,午饭是在山地里吃的,牵垧也是如此。午饭,是别有一番风味,我们叫“烧窑子”。
   秋后,犁耕收获后的红薯和花生地,才有的向往,可以找到野炊的食材。就拿耕红薯地来说吧,师傅掌犁,我牵垧,耕地犁出些收获时落下的零散红薯。捡拾犁地犁出的红薯,是大我几岁的后邻,叫“小妮”,是我的大姑。大姑挎着个柳条筐,跟在犁地的师傅后面捡,犁一垄地,大约要拾一筐子红薯。
   快到晌午的时候,师傅会喊我:“到了烧窑子的时候了!”师傅,我叫他三爷。三爷是个说话和气,慈祥面善,很平易近人的人。两个师傅比起来,我更喜欢三爷。三爷这话一出口,我便心知肚明,知道我该干什么了。
   我放下手中的活,在犁过地的地方,选一个地块,用手扒个大锅似的深坑,平掉周围挖出的余土,在坑的迎风一处,扒个通道,找些一两个拳头大的坷垃,在坑的上方合围成拱形土顶,然后撒上细土密封,这便是成型的窑了。剩下的任务,便是在周围地里抱些晒干的红薯秧或是花生秧,从窑的通道里续进去,点火烧窑。直到把窑土烧得发红,然后把窑内的秧灰想法掏出。这时,大姑把捡拾的地瓜,选出没有伤疤的半筐来,送到窑口,我就小心翼翼地把地瓜放入窑中,用铁锨将弓起的坷垃拍下,盖在放进的地瓜上,再用锨铲些细土,把窑子严丝合缝地埋住。过大约四十分钟,窑内的地瓜便熟了。
   到了午饭时间,我们就把土里熟透的地瓜扒出,放到筐里。提到河边的树荫下,翻出来摆在光滑的大石板上,开始红薯宴。拍打掉红薯上的灰土,把土黄色的皮剥掉,红薯冒着热气,露出软软的,蛋黄般喷香的薯瓤来,稍微冷却一下,张开大嘴,吹一下,吃一口,娇嫩甘甜。喝着自带的黄芩水,就着鲜红的胡萝卜咸菜,清风吹来,特别的口福和享受,真是一场饕餮盛宴啊。
   这样的“烧窑子”的日子,现在想来,还有一种欲张嘴吃一口红薯的冲动。
   那时,我就觉得“耕”也是“读”,三爷还讲一些故事,真怪,很多故事至今不忘,什么土行孙像地鼠钻地;什么悟空喘口气都是心眼,吹口气就是一场大战……这些故事,与看书是有些出入的,可骨架生动,没有那些深奥的文绉绉的词。三爷还喜欢就眼前的东西说一些知识,像红薯吧,他说,红薯红薯,有的吃就是福。我听了,马上看看吃了半截就抛掉的,很不好意思起来。教育,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耕读,原来是密不可分的。
   也许,我对“耕读”的理解是肤浅狭隘的,可一个人的耕读和别人的总是不一样,我走过的耕读路,属于我自己,丰满的人生来自我的“耕读”。
  
   四
   这样的耕读时光,持续了三年。跟着三爷的时间最多,跟保亭大哥的时间少,主要是我的同龄发小清,一直跟着牵墒。一个生产队两盘耕地的行头架子,一盘架子三头牛。我和清三年的假期牵墒,几乎就是我俩承包了。
   初中毕业,到了城里上高中,就再没有机会和我的师傅,还有“小妮”姑一块耕地,烧土窑了。
   光阴荏苒,岁月如刀,刀刀催人老。一晃几十年过去。
   本家三爷,宝亭大哥,还有大我几岁的大姑,都老了。我的发小清,突遭变故。我想起我跟着他们耕作的事,想着闲空读书的事,慢慢回顾讲故事的情形,头脑里似乎还原了他们年轻的样子。也许耕读的印象最深,也许耕读的事最暖。我无法说清,他们在我的耕读生活里一直复活着,那种力量并非完全来自书本,还源于他们的人生态度给我的感染。
   也许是“耕读”已深入我的灵魂深处,我忽然想起了三爷曾经跟我说的“牛脾气”:别看牛只知道低头拉犁,牛是有脾气的,老牛喜欢对着夕阳打喷嚏,知道有一天不能配套耕田了,心里就有一种和人一样的憋屈和留恋。想不到,三爷可用自己的思考去解读耕牛,我从三爷那学会了思考人生,至今难忘这些经典的解读。
   原先我并不明白三爷话里的含义,转眼我已近甲子之年,夕阳已在眼前。我知道了时间的珍贵,明白了人近黄昏的留恋。我想,牛打一个喷嚏,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结束,是一种老骥伏枥的不舍。人生何不是如此呢,退居二线的我,华丽转身,从少年“耕读”走向美好夕阳的“笔耕”生涯,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结束,又是另一种崭新生活的开始。老牛恋着耕田,我依旧不忘这个“耕”字。
   少年耕读的时光,已收藏在我美好的记忆里。“耕读”二字,就像一道闪亮的光,永远照耀着我。我很庆幸的是,我把“耕读”二字传承下来了。就是在今后的日子里,虽然没机会扶犁田亩,但仍能“耕读”不辍,那就是笔耕和阅读,让“耕读”更加绚烂人生。
   这几年,我致力于笔耕不辍,想用手中的笔犁,划开不曾踏足的文字土地,种出一田田的庄稼。我珍惜这样的机遇,用不着土颗粒里寻食谋生了,那就好好打理这片文字家园,尽量给喜欢的人一些风景。耕读,从来都是尘世里最美的事,我爱尘世生活,更多的是爱耕读。
   也许是少年耕读生活给我留下了良好的习惯,一生耕读才无悔,才勤奋。人生过半,对耕读,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人生的快乐都在一个“耕”字,耕田谋生,耕犁自己这片荒漠,长出葳蕤的生命之色,这才是耕的深层意义。所谓“读”,读好书,读社会,读生活,读人性,也读自己,在不断的“读”的过程中完善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情感与人生都丰富的人,这才是“读”的价值。耕读,是一本书,开卷就生动。耕读,是值得一生从事的两件大事,就像呼吸,一呼一吸,构成了生命,一耕一读,写成了诗意。
   人生是否美妙,完全在于自身的感受。耕读,是破除空虚的法宝,人生的美在于一直耕读。
  
   原创2017年7月25日,2020年7月4日首发
  

共 569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或许,到了人生最为质感最为丰厚的年龄,对耕读两个字的理解就非同一般了。少年那些事,都与耕读挂上了钩。牧童短笛,牛背风野,作者想着这样的画面,陷入了臣子追念。作者生活在泰山脚下,从小就在一个原始的小村落上学,最初的耕读的理解就是教室读书,野外放肆。后来在暑假秋假跟着三爷等人牵墒犁地,一遍耕,一遍放牛,还在牛背上看着小人书。到了复收地瓜花生的时候,享受着野炊的生动,听着三爷的故事,想想那些富含哲思的话,真的是读了一本无字的书。少年耕读的时光就这样远去,如今正值面对夕阳红,回想那时耕读的日子,怀念那些人,反而愈加清晰,对耕读有了深深的感慨。作者年届退休,耕地读书的日子不属于自己了,但耕读的精神不能丢弃。耕地,换成“笔耕”,写作让耕读更丰富,更有创意了。读,不再是课堂,而是每一本书。人生的美,在于耕读,这个观点,作者用一生来证明,特别有说服力。这篇散文,亲切地回顾了自己年少读书生活,怀念那时在务农期间学到的那些人生道理,感受的生活之美。文章亲切有温度,读来有代入感。行文跌宕起伏,尽管故事没有多少情节意义,但很善于安排布局,显得错落有致。有故事,有哲思,更有情感的淋漓表达。从文章的格局看,作者由浅层次的耕读,到极有质量的耕读,步步为营,层层推进,不拔高,不矫情,说理实在,得悟恳切。特别是作者对“耕读”做了自己的理解,不人云亦云,颇有见地,值得揣摩学习。人生耕读最为美,这样的观点足以激励读者去品味生活。好文章,力荐之。【浪花诗语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705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7-04 05:43:58
  生活,往往是被吃喝拉撒睡等琐事蒙蔽了,少了一些诗意,而唯一可能改变人生的,就是耕读。作者从自身经历谈耕读,写得生动实在,不读则遗憾,错过,则失意。推介之。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7-04 06:40:26
  怀才老师辛苦了。编按如此精美,让小文顿生色彩。少年耕读时美好的,我想通过回忆曾经的耕读美好,来更多的感悟人生,我以为“耕读”的一生,才是最为美好的人生,这其中就有“笔耕”。我总觉得感悟还很肤浅,希望老师指点迷津。谢谢怀才老师,遥握!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7-04 06:20:03
  耕读的日子,并不是缺乏野性与生动,看看作者少年时,奠定耕读一生的思想基础,一生致力于此,得到的是充实的人生圆满。点赞。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7-04 06:46:43
  是的,正是少年的耕读时光,让我念念不忘,懂得了耕读的美好,才有意传承,让耕读变为“笔耕”。把美好的日子继续下去。再次感谢怀才老师点评指导。
3 楼        文友:圈圈是句号        2020-07-04 07:03:22
  真的很羡慕习之老师那时候没有压力的耕读岁月。因为一切都是快乐的,至少精神是放松的。不似现在的少年,安慰和鼓励自己时候会说:“变鸭梨为冻梨。”
随性而活,性如流水
回复3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7-04 08:52:42
  句号老师点评很贴切。那个年代的物质生活虽然是贫瘠的,精神生活确是富足的。快乐的读书,快乐的耕种,没有压力,就显得自由和快活。“耕读”的形式变了,但“耕读”的精神还是传承下来。因为“耕读”里满满是幸福和快乐。致敬,遥握夏安!
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0-07-04 07:07:15
  文章构建了一座美丽宁静的乡村,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乡民殷实的生活态度,绘就了一幅空灵幽美的洋溢着诗意的生活场景。写作效果如播放电影,有声音,有图象,有画面,不知不觉把读者带入角色。读此文,纯粹的精神享受呀!为好文点赞,谨祝写作愉快,精彩不断!
回复4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7-04 08:59:42
  很荣幸,习之的一篇小文,能让湘莉老师如此关注,也许是那个年代的没有压力少年农村生活,让湘莉老师如此感慨吧。是的,那时候的乡下少年,无忧无虑,学习没压力,种地不陌生,亦耕亦读,应是最好的生活状态。读也是更,耕也是读。耕读不分离啊。回想起来,还是满满的幸福呢。愿小文与湘莉老师分享。致敬,遥握!
5 楼        文友:岚亮        2020-07-04 07:10:09
  今天起了早,赴仙人居陪人调研,翻开手机便见耕读一文入眼来。一篇童年耕读事,美好记忆,引经据典,明快隽秀,二郎庙开始阅读之天眼,大花牛横笛之诗意,妙趣横生,写得如画如歌。大哥老厉害了,大赞!
回复5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7-04 09:06:31
  岚亮老师的厚爱真让习之感动。一大早出门调研,工作如此繁重无暇,还挤时间关注习之小文,并给以精美点评。老朋友很够意思!岚亮老师的妙笔美文一直是习之学习的榜样,如果习之小文有什么小小起色,也是与岚亮老师等文友们的鼓励和提携分不开的。致敬,调研顺利夏安!
6 楼        文友:罗莲香        2020-07-04 11:23:17
  妙哉,如此诗意纵横的耕读生活!我的眼前浮现出一个聪明淘气可爱的小男孩,活跃在教室,操场,有时横卧牛背吹着短笛;烧窑烤红薯,其味诱人;听三爷讲故事,荡气回肠……文字跌宕起伏,情感真挚动人,画面唯美,田园气息浓郁,意境深远,启人遐思,耐人寻味!好文引人入胜,点赞文思。问候乐乐周末愉快!
7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0-07-04 11:49:23
  清早还未起床,就听说习之老师出轨了,还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细打听一番,原来是耕读和笔耕的太痴,一不小心掉墨缸里了。难怪翰墨陈酿,书香浓浓,梅骨前来闻香:一头牛,一本书,一支短笛。端骑于花牛之背,缓行于绿水之边,好一幅让人羡慕的唯美耕读画面,不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于是炮制打油诗一炉,献给习之老师,权当压惊了:田间一把汗,地头一本书。启蒙二郎庙,耕读四季堂。问槐槐不语,开卷卷有益。人生最美处,夕阳笔耕时。问好习之老师!拜读、点赞,敬茶!
回复7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7-04 22:17:00
  今天下午因特殊情况,没有及时去浪花。刚刚抽空浪花,发现文友热情点评习之小文。特别是梅骨老师情情精彩点评,习之非常感谢,由于时间关系,有肺腑之言,下次一并诉说。谢谢梅骨老弟。晚安!
8 楼        文友:雨中太阳        2020-07-04 12:06:46
  饿滴天,还"笔耕不辍,耕读不断",现正是如火如荼的七月啊,习之老师,你这不是要太阳我搅汗不断的节奏么,严重汗颜啊。俺天天吃喝玩乐不断,还大言不惭地说爱好文学,我得找个地洞去。在地洞里好好欣赏习之老师的美文啊。(^ω^)
女人不仅要丽质更要励志!
回复8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7-04 22:23:03
  谢谢太阳老师独特点评,刚刚看到太阳老师点评,由于时间关系,有肺腑之言,下次一并倾诉!晚安!
9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0-07-04 12:58:03
  那首打油诗,个别字词不妥,顺序有点颠倒,习之老师耕读和笔耕如此认真,点评也是马虎不得的,更正如下:田间一把汗,地头一本书。启蒙二郎庙,耕读四季天。开卷卷有益,问槐槐无言。人生最美处,夕阳笔耕时。
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7-04 14:58:39
  正如书非借不能读,人在舒适的环境里,常常因享受而消失了读书的乐趣,只有在艰难的环境里,才有渴求读书的愿望。但愿这篇文章可以给正在读书的孩子们以启发,热爱读书吧。
怀才抱器
回复10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7-04 22:20:37
  怀才老师的倾情关注习之小文,很受感动,而且,怀才老师借此鼓励孩子们好好读书,十分远见!佩服!致敬!晚安!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