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槐中的美好时光(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槐中的美好时光(散文)


作者:亦清 白丁,49.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74发表时间:2020-07-07 13:23:18

去年十月中旬,一位高中同学智峰回眉县老家探亲,顺道来宝鸡看望这里工作生活的老同学,于是大家济济一堂,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好不热闹温馨,美美享受了回久别重逢,老同学相见的惬意周末时光,真叫人依依不舍,回味无穷。
   槐芽中学是我们母校,也是我们晚辈侄子外甥们学习的地方,是所省级重点中学,一直承载着我们眉县学子曾经的荣耀和美梦,每年动辄为清华北大送几个优秀学子,虽然离开那里已经有四十个年头,心里时不时魂牵梦绕依旧牵挂着那里。
   比如此次老同学陪做初中数学老师的老父亲去汤峪温泉游玩,回程还不忘去老槐中看看,已经再也看不到曾经的模样和影子,思来想去无不感慨。近三十年国家正处在改革开放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年代,自然而然旧貌变新颜。
   当时高考制度刚刚恢复不久,那一年眉县的中考跟当时全国中专统一招生题一同考,全县十三个乡有八十多位同学考上初中专,据说一个青化乡就有五十多个,足可见老家青化人注重教育不甘人后的雄心壮志;不上初中专的在眉中建两个超级重点班,其余西区七个乡建几个重点班;东区六个乡学子在槐中建几个重点班,外加两个普通班;高二时四个班合为两个班,在那个对农家子弟高考独木桥的年代,我们那一批同学如今分布在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两个班大多数同学都通过高考跳出了农门。
   在那个年代,作为承继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家子弟别无选择,只有破釜沉舟拼力一搏,才能从百分之三升学率的浩浩高考大军中脱颖而出吃上皇粮,当然这也是每个农家子弟心中遥远的梦想。有些人一年考不上两年,两年考不上三年,直至考上为止。知识就是力量,也是那个百废待兴渴求人才年代,最响亮最催人奋进的口号。
   那时生活很艰苦,自行车这样的普通交通工具对于大家都是很奢侈的,极个别殷实的家里才有辆崭新的永久或者凤凰自行车,能有辆老旧的自行车都是件很荣幸和自豪的事;当然偶尔也坐回顺路的客车,已是种真正意义上的人生享受。
   大部分人每周六下午放学,步行回家,帮家里大人忙农活,周日下午用网兜提上蒸馍、锅盔、咸菜(萝卜、黄瓜、雪里蕻、芥菜)、凉拌好的生菜(黄瓜、莴笋、芹菜、蒜薹、萝卜等),这些干粮和菜可是一周的干粮,得有计划地数着吃。当然也可以购买大灶的饭菜,只是大家日子过得恓惶嫌贵舍不得买而已。
   每周六下午放学,通常几个人一伙避开大路,直插荒凉难走的乡间小路,一边走着,一边玩着,一边谈天说地,讨论国家大事,如中越自卫反击战中的著名战役,六二年的中印战争,五零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人造卫星、核潜艇、人造飞船等新奇的事情;或者大家在报栏看到世界上首个全球视频会,一个小小屋子可以让世界各个角落人一起开会,感到非常神奇快捷而又不可思议,可如今全国早已普及,任何地方任何人只要你愿意,就可通过互联网仅靠一部手机即可随时搞定商务洽谈,或开心娱乐,或者传输文件、图片、标书,多么爽快的事情,这就是社会文明的进步,网略科技的神奇魅力。
   不过现在想起来,那个原始落后的年代,难得大家对天地人怀有敬畏的心,常怀仁慈、善良、朴实、纯真的心灵,人们观念的转变和新思想的接受还是美好可爱的,令人细思慢想久久难于忘怀。
   那时的宿舍大家住在靠墙的两排大通铺,上面有一米见方的两个对称窗子,窗子上玻璃往往残缺不全,外面刮大风,里面刮小风;有些校舍还漏雨呢,就这同学们经常为床铺的多多少少吵吵闹闹,大家推选学生头,给每人分不到两块竖砖的样子。大家相互开玩笑,晚上睡觉翻身得喊一二三一起来,不然会转不了身,可见何其窄狭。
   至于女生宿舍稍稍好一些,毕竟人数少一些,在靠会议室东侧,有东西两排各九间房的封闭小院落,院东侧青砖砌成的花墙,外面是操场,院内有几排快速生长的泡桐、棉白杨和加拿大杨,都是那个年代特殊的产物,青砖圆月花门口有一棵硕大无比的倒垂柳,弯弯婆娑的枝叶长得亭亭如盖煞是好看。西侧的小广场紧靠北侧会议室们前有几棵高大的古老梧桐,下面还有几株秦岭刺柏、木槿花树,两个对称的大报栏,以供同学们饭后休息时了解国家大事,洞悉世界时事动态,当然这里也是学校开各种大会的地方。
   夏天住校虽然有蚊虫叮咬,闷热难熬,日子毕竟好过一些,不过有时周日回来,老鼠可能在你被褥里下一窝赤条条的仔,也许它觉得是个蛮不错的安乐窝,偶尔光顾一次;碰上调皮的冯同学,一不做,二不休,捉到外面,放进已经风干且摇摇晃晃的杨树根部缝隙里,一个个“叭叭”判了“死刑”。别人忙着赶考,他在忙着抄写神神秘秘孤魂野鬼的恐怖野小说,让同学们浏览,到最后还带对象去槐芽街道西街老照相馆拍照留念,让大家看新鲜,也许在他看来找个好媳妇更重要一些,也是一种人生不错的选择。
   冬天住校的日子可受罪,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大家日子过得都紧巴巴穷兮兮的,光光的硬床板上薄薄的褥子薄薄的被,没有暖气,没有电热器,那日子可真叫个清苦难熬,好似西藏朝圣路上的赶路人,好在同学们正当年少火气大,苦中作乐,也不当苦一回事。唯一的好处大灶晚饭后会供应热水、开水,稍稍安慰一下孤寂无奈的农家学子心。条件好一些可以灌个温暖舒服的暖壶算是莫大的幸福和慰籍。
   说起那时的大灶,早晚供应面汤、小米、玉米糁、大米稀饭,简单的凉拌萝卜丝、土豆丝、咸菜、豆腐乳;蒸馍蛮可口,只是分量少了些,于是大家有句顺口溜道:“四两和二两一样,吃了和没吃一样”,虽为调侃,也足见当时分量之少,其实同学们都爱活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加之油水又少,如何能不嫌弃吃不饱。
   有一回,两个调皮的梁陈二同学打赌,一个夸口一次可以吃三斤八两馍,于是好事的同学们围了一圈观摩看谁能赢,尽管梁同学费尽苦心操场跑步七八圈,单杆双杆上来回翻滚折腾,好腾出肚子迎接挑战,可还是败在最后的三四两,无论如何咽不下去而败北。
   都说大灶稀饭好喝,其实稀饭常常熬糊,一股烧焦的苦味面汤成为一种大灶特色,远远就能闻得到;或者偶尔发现几只米虫,被大家戏称为大虫米汤,那么大的灶,那么多的粮食,盛夏多雨时节不出虫也难,故也算稀松平常。
   如果说早晚有炒菜,印象最深刻莫过于炒南瓜片,感觉一年四季都有,不知管灶的老师从哪里弄来那么多南瓜,害得我老是拉肚子,长达一两年之久,几乎陪伴高中时光,本来胃浅对羊肉过敏,还不得不硬着头皮吃羊油拌的土方炒面,最后也不济什么事,光活脱脱折腾回人而已。
   有时也有醋溜土豆丝、醋溜白菜、炒芹菜、炒甘蓝,尤其炒甘蓝,感觉可好吃,甚至那时在幻想,以后如果天天能够吃上炒甘蓝,那样的生活该是多么幸福惬意美好的事情。
   至于午饭,十有八九是面片,里面往往搞些豆腐、萝卜、土豆、红白萝卜之类的烩菜,上面飘几片白菜、菠菜、芹菜、萝卜缨之类的,倒几勺盐,几勺醋,几勺油泼辣子,就可以开饭,当时一碗面交二两粮票二分钱;就这样的烩面片每次挤来挤去,不然怎么会吃得津津有味,异常热闹。如果打饭到最后锅底只剩下干稠哇块的面片,大师傅会高喊开水灶的师傅:“杨师--汤。”于是倒进两三桶开水,再撒些盐醋继续打;后来大家都知道了,师傅刚喊完杨师,等不得他叫汤大家就异口同声哄堂:“汤--”于是乎大家哈哈大笑;至于蒸饭(米饭的土话)炒菜之类的午餐很少,想都不敢想。偶尔有同学提个饭菜的建议,大师傅会开玩笑的说两句顺口溜:多吃豆腐营养高,少提意见影响好。
   吃完饭,大家会去会议室门口的报栏看看报纸,了解一下国家大事,以便政治考试的时事政治学习,高考时常常会用到的,记得政治张培仁老师高考猜题可准,比任何几门课都来分快。反正五六门课都是一百分,拾在篮子里都是菜。老师毫不讳言:“没事就去多看看报纸,说不定还能蒙上多得几分呢!几分可是要抛开千万人的纠缠,冲出重重包围圈的。”
   说起政治老师,趣闻可不少,由于当时高考升学率特低,全国大中专统一高考一起录取率也不过百分之三,每年都有考不上的同学继续前来补习;每次见到张老师,大家都不好意思,可他依旧会热情地说,“范进”又来啦,呵呵呵!欢迎欢迎,没事没事,“范进”六十多才中举,咱还年轻着呢!有一位车姓同学高中毕业政治得五十八分,就去找老师,希望加上几分好看些,“老师啊,您看我就差两分,总得让我拿到毕业证吧!”老师想了想,咬咬牙,“好吧,那就再给你加一分。”车同学气得没辙,扭头就走。
   把心都能操碎的班主任梁浩清老师,也是我们数学老师,远远看到有些同学饭后读报纸,心里自然非常不爽,高考这么忙,还有心思看报纸,于是隐隐地痒痒道:“哎!不知咋的,我看咱们班有些同学将来还想当总理呢!”同学们明白怎么回事,知道他一片苦心,所以只是面面相觑哈哈一笑而过。
   其实老师也可冤屈,听说当年高考成绩突出,报考三个自愿均为南开大学数学系,一心想上南开,不曾想没有上得成,后来通过托人私下了解,原来因为政审不合格,文革中包庇右派数理化学老师问题,被政治老师写上“不宜录取”四个字,从而葬送了一生大好前程。
   老师为民办教师,农忙时还得回槐芽镇西去七八里地的老家清啾干农活,他带我们班主任非常认真,讲课更不用说,每讲一句课都要伸长脖子,声嘶力竭竭尽全力,其实完全用不着那么费力,也许在老师看来那样会更容易引起学子们的注意,加深每一个人的记忆。
   报志愿时,老师看到大家往往把师范院校签写到最后第六志愿,不无感慨地说,哎!你们这伙永远喂不熟的狗。大家听听也仅仅莞尔一笑。说来也怪,当初班上几位学习尖子,最后大多留在各个大学当老师,成为名副其实的教授。而真正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大多在各个县区高中教书,各个大学教书的并不多,未必成为大学的教授。
   二班数学张亚岳老师潇洒自如,穿着干净利索,脚蹬铮亮皮鞋,留着大背头,讲课似行云流水,是个正儿八经科班出身,且为数学教研室主任,也许他们在暗暗较劲。后来实际情况是梁老师因为带我们教学出色被调往眉县中学,张老师不久也调往西安某著名中学,不久前听校友说,张老师和语文罗梦洲老师成了亲家,他家唯一的千金嫁给罗老师的儿子,牵线的媒人为八一级的博士学生,这是后话。
   语文罗老师英俊潇洒,斯文绅士,是位和蔼可亲气静神闲的老师,走上讲台写上鄙人陋帽四个字,而且解释道,就是烂人戴个烂帽子,这么一自嘲惹得学子们哄堂大笑。记得他在讲关汉卿的窦娥冤,和汤显祖的牡丹亭时,总结过去的古典戏曲的套路,大多是奸臣害忠良,姑娘拐相公,逗得大家捧腹大笑,仔细想想可不是吗!
   讲陈旧和简陋两词的差别,陈旧的东西并不是不好,比如各种文物古董,越古老越有历史价值,越值老鼻子钱;比如经典的明清古家具,虽然陈旧年代久远,可是身为紫檀、黄花梨、金丝楠木的古旧家具动辄价值连城,简陋的家具只能是平凡人家用的世俗东西,两者纵有天壤之别。无论何时,老师都是那么淳朴自然,幽默风趣,引人入胜,叫人久久难以忘怀。
   物理丁新民老师是位高瘦皙白的大孩子,经常穿一身笔挺笔挺的藏蓝色中山装,皮鞋擦得铮亮,通常满脸笑容,非常喜庆,不过严肃起来也十分严苛;来自老家青化的同窗每次迟到几分钟,进门喊报告,允许后会给老师敬个礼,再回到座位,这是老家学校尊师爱教的老规矩,可到丁老师这里觉得过于迂腐繁琐,且分散同学们注意力,故可以免去报告,只需静悄悄迅速回到座位即可。
   有位同学为当年宝鸡中考状元,本来在眉中读高中的,后来转回槐中。有一次上课时候睡觉,被老师叫了起来,老师很生气,出了一道难题考考,同学起身抹抹惺忪的眼睛,自然流利答出来,于是老师说,以后如果大家都能如此就可以在我课堂随便睡觉,绝不阻拦。
   后来自己在眉中补习时,无意间在县城大院民政局隔壁见到他的家人,父母亲以及妹妹、弟弟,父亲特别严肃,对于子女教育非常严苛,动辄用竹板打手掌和屁股,母亲在一旁还不停地数落孩子的错误,指明为什么打他,当时让大家十分震惊。据他母亲讲,曾经在我们老家青化镇工作时学习青化人的,因为那里是一个自古民风淳朴尊师重教的地方。至于孩子中考成绩是其中一位老师有感于好苗成绩突出宝鸡中考第一,私下电话通知他们的。
   另一位物理王振华老师更是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活脱脱个老教授,本来是西安矿院讲师,因为打成右派下放到这里,家在几里外的红捱头村,让我们有幸领略老师的风采,得到老师的教诲,好比当年鲁迅先生的老学究样。他的办公室总是杂乱无章,放置各种机械转机一类的教学用具;长子王权跟我们在一起,每次预备试考完,老师声音低沉慢悠悠地不忘问一句:“权-----考的咋样?”“不行不行!”同学一句快语搪塞,“咋弄的吗!”老师微笑着无奈地说一声。虽然四十多年过去,恍如昨日。
   说来也巧,后来次子从技校毕业也分配到我们单位,时不时还能见到年迈的师娘。有一次孩子大舅跟其次子在一块儿工作,回来说他的父亲出车祸离世,他们同事都去送行,顿时感到很惊讶,于是问他怎么不说一声,那可是我中学时候的物理老师啊!
   说起英语包秉堪老师,那可是一个高大英俊、温文尔雅的美男子,英语刚兴起,同窗们普通话都说不好,更不要说外语,不喜欢学习外语,甚至有抵触情绪,但是他始终耐心引导和辅导,一遍遍教大家朗读,纠正错误的语法。大家没有办法只能老鸦填食般死记硬背。记得我们的两个活宝同学,常常在一块儿乱编英语,枕头可以读作喔里不是草,早晨好可以读作狗到忙里尿;尤其是那位乡党梁明社同学,说话有些咬说,老师叫上学号,一见是他会赶快劝说:坐下坐下;说土话都很难以听清,更不要说外语,每次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化学师老师是槐芽街道肖里沟人,坦率诚实,不苟言笑,教课特别严肃认真,大家都非常敬重他。他的堂叔师风春老师当时是我们槐中老校长,侄子师广敏是上一届没考上,在我们班继续补习参加高考,后来一直在青海司法部门工作。
   如今每每谈起高考,就想起母校,想起曾经的恩师,好想回去再看看他们。记得一六年春节正月初四,驱车专程西安北郊看望班主任梁老师,虽然七十三四,老师红光满面气色很好,身板还算硬朗,真为老师高兴,当时还有西北农林大学的教授君成,西安建设银行的义勤,西安工业大学院长何辉几位老同学。
   近几年梁老师几乎每年来宝鸡西关中医医院找脑神经内科主任会仓同学就医,因为医保依旧宝鸡,每次想召集同学们看望看望老师,老人家总是说大家都忙,从来不愿打搅大家,真是好老师啊!处处为学子们设身处地着想,即使学子们行将退休,跟他一样,跨入暮年。
   过去年少轻狂,心里装着整个世界,规划着远大的蓝图和宏愿,到头来只落得满头华发,甚至脱得精光溜圆。行将退休,回首走过的尘世路,真有人生如梦,欲说还休的感觉。
   高考临近,谨以此篇文章,献给那些当年曾经在槐中苦苦耕耘看不到阳光的穷兄难弟们。
  

共 590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以落榜作为收尾离开的槐芽中学,承载了作者高中美好时光。今日正值2020年高考日,回首40多年前的高中生活,那时的一桌一物,一餐一饭,一师一生仍清晰如昨,情感如故。作者细腻的书写,呈现高中时光的纹理,那时的美好或许带着时代的标签,而成为一代人的共同拥有。回首中回味,回味中感慨,书写美好,献礼母校。佳作,流年推荐赏阅!【编辑:平淡是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0-07-07 13:24:00
  今日正值高考日,编辑您的文章很感慨。过去和现在相互交错。
   祝福历经过高考洗礼的人,一生安平!
回复1 楼        文友:亦清        2020-07-10 21:50:49
  谢谢老师的错爱和指点。
   高考是一生中刻骨铭心的记忆。
   尤其身为省重点的母校永远是我们心目中熠熠生辉的骄傲。
回复1 楼        文友:亦清        2020-07-10 21:55:38
  谢谢老师的错爱和指点。
   高考是一生中刻骨铭心的记忆。
   尤其身为省重点的母校永远是我们心目中熠熠生辉的骄傲。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