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时光之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时光】往事没有如烟(散文)

精品 【时光】往事没有如烟(散文)


作者:云朵儿GAO 秀才,2159.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05发表时间:2020-07-08 10:33:27

【时光】往事没有如烟(散文)
   今年放寒假时,在我们学校读博士的堂弟要回故乡过大年。离校前他来到我家,聊起老家高庄的事情。堂弟的父亲是我小叔,一家人已在东莞生活多年,极少回老家过春节。堂弟自小四处求学,自然也是很少在老家生活。这几年的沟通中,感觉堂弟对家乡的感情还没有我深,毕竟我是在那里出生,生活了十五年后才离开家乡回到西安的父母身边。所以,当他们决定今年回家乡过年时,我内心的激动是高于堂弟的。
   然而,自从养育我的爷爷奶奶过世后,父亲的五个弟弟各自有家。我若回故乡,反而不知住在哪家。因此,虽很牵挂,却成行极少。尤其是近几年若回去,都是送亲属最后一程,时间也是极短的,来去匆匆。即便如此,也很满足,只要回到成长的地方,心情就回到了那金色的童年,眼前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当堂弟说要回家了,昔日那些美好的时光和往事就涌上了心头。我告诉他,去看看我上学前班的那座教室,最好拍个照片传给我。堂弟听后说,那座房子应该早就不存在了,他上中学时去沙岗上玩,房子都快塌了,也早不做教室了,他也没在那里上过学。这么多年过去了,肯定没有了。
   他的话让我心里还是有些伤感的。想我多年前,带着八岁的小孩第一次回老家过春节时,还专门去那里拍照留念。孩子不解地问我“妈妈,你的学校怎么会是这样呢?”那时的土坯房看上去就很旧了,山墙的青砖和正面墙的土坯,都被风雨冲刷得棱角全无,透着岁月的沧桑。可当那一丝酸楚掠过后,我还是很欢喜的。因为村子变化很大,到处是青砖到顶的房子,已完全不是我记忆中的村庄了,村中好多人都不认识了。我是顺着记忆领着孩子找过来时,竟然找不到了,一路问着才看到。置身村中,无奈的陌生感油然而生,唯有这座教室仍是我儿时的状态,周边的环境都一点没有变,像个年迈的老人守着故土一样,坐在村子中央的沙岗上。面对教室,恍如时光倒流,往事就浮现眼前了,也是那一刻,感到这座教室在我心里有很重要的位置。现在堂弟说没有了,我心里顿时空荡荡地。
   堂弟问我还有什么事情?我从失落中回过神来,说那就把我住过的房子拍个照片吧。他说你上了六年学的学校不拍吗?我听后楞了一下。为什么那个离我爷爷家约两公里的关帝庙中学(公办学校,周围很多村子都在这里上学),我在那里上了小学和初中,却没有与学前班一样的留恋呢?在与我堂弟分析后,结论很快就有了:我从三年级开始就去那里上学,八岁半的我,一天四趟(初中时有早课,就是六趟了),风雨无阻,很是辛苦。在升学的压力下,那些年就是学习一件事。可以说六年的时光,是在紧张的学习中匆匆而过。哪有在学前班快乐哟!
   二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堂弟一家人困在了老家。
   本来是放个寒假,可寒假早过去了,开学还遥遥无期,堂弟像所有学生一样困在了家中。正月都过完了,他也没有拍个村子里的什么照片发过来。我虽有怨气,但也没有催他。期间,我隔几日就给他发空空荡荡的校园,和没有灯光漆黑的宿舍楼照片。目的是除了安慰他,还有抛砖引玉之意。
   事情在二月二十四日的上午发生了变化。这天堂弟打来电话,兴奋地给我说:二姐,真是意外了,沙岗上的教室还在呀!之前快塌的两边山墙都加固好了,房顶也翻修了。看门上贴的新春联,可能是谁家把这房子买成自己家了吧……
   很快发来了多张相片。我先点开的几张,看到的房子和人都不认识。他说那是谁谁,那是某某。名字我都记得,可人认不出了。我说看不到自己老,他们怎么都老得一点都对应不上了。堂弟讨巧地说:二姐你变化不大,他们在农村种地,所以看着苍老。嘿嘿,这话听着好听,其实是安慰我。
   前些年,父亲领着我们三个孩子,回去给四叔奔丧。下葬的那天,村中来了很多人。我和姐姐从人群中走过时,亲耳听到:哎呀,咋会这娃儿们真老气!”我听了会心地笑了,理解长辈们的诧异。在乡亲们的印象中,还是我十六岁离开时的样子。看着我长大的大人们,是无法对接到那长长分开的岁月中我的变化。同样,今天看到儿时的伙伴,已不在是那个白白胖胖的少年哥哥,成了肤色粗黑的爷爷时,让我感叹岁月的无情!同样,我在他人的眼中,定会是一样的唏嘘。
   就在我又点开另一张照片后,刹那间一扫不快,取而代之的是激动,甚至兴奋得有些不知所措,简直就是狂喜。
   这张照片就是那间学前班教室!
   照片中,我熟悉的教室原样都在。还是那样的老旧,正面还是当时的土坯,窗户还是那时小小的木棍窗棂,瓦当与窗棂透着古旧,唯有山墙像是翻修了,是旧青砖中夹着新砖。那平整坚固的山墙,如同两个青壮年正有力地撑起了老爷爷一样的房子,看上去很有未来!
   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教室门前,也就是我们过去下课玩耍的、有半个足球场大的空地上,竟然是一大片不及十厘米高的绿油油幼苗。从照片中我不知道是什么蔬菜,可这并不重要,两者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这片篷篷勃勃的嫩绿青苗,与那老旧的教室在一个画面中,简直美妙极了!我觉得在明亮的阳光下,肥沃的土地上,那行行整齐,光闪闪的幼苗,就是当时的我们呀!这可真是天意!
   我兴奋地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出这张照片时,有友人留言说:过不多久,那里将是金黄一片了。
   我不解地问:为什么会是金黄一片呢?友说:那不是油菜吗!
   哟嗬!这个答案太让我兴奋啦!我马上就想到再过几个月,这里就是高高粗壮、荚饱籽儿满、金黄一片、成熟的丰收景象了!不过,我的思绪是一下子就跳到了成熟时金黄,压根没有想起一个月后,就是油菜花儿朵朵,开得金光灿烂,花海一片哟!
   真是太有意义了。除了油菜,还有什么样的农作物,能更完美地体现我们与教室的关联和意义!这多像是那时与今天的我们呢!
   三
   看着这张照片,如烟的往事涌向眼前,久不散去。
   我出生后不到两个月,母亲给我找好奶妈,就回西安上班了。奶妈家离爷爷家有五里远。我娘(也就是奶妈)与我朝夕相处,感情日深。在按约定哺乳一年后,舍不得让我回奶奶家。为此,爷爷一家与奶妈之间引起不快,两边都很伤心。多次发生我叔父们去接我,娘家里的哥哥们将我带到村外。有时候远远地看到我叔们来了,我娘看到躲不过去,就将我藏到家里的粮食瓮中。每当这时候,我娘担心我被接走而难过,我爷爷一家因接不到我很生气。这些我都记不得,是我长大成家后,娘来我现在的学校住时给我讲过。我听了感到很有趣,我娘却是流着泪说的。
   说娘不想把我还回爷爷家,要做她家的小女儿。还是今年端午的前一天,才听爹(父亲的大弟)给我同学说,同学又告诉我的。
   许是这个原因,在三岁半的那年,春节过后我爹又来接我,说让我回去上学。我娘说这么小的孩子上什么学,哭着没有让我走。
   到了秋天,我爹又以同样的理由态度强硬,非要接我回去上学,还和我娘一家吵了起来。引来乡邻围观。娘说我爹当着村里人面说娘一家是不给孩子了。娘只好哭着同意接回去。我娘拉着我从村南头一路哭着穿过整个村子,又送到另一个村头,才在我爹地劝说下松开手,让我爹背着我回家。娘说当时她哭我也哭。
   接回去不到十天,我娘就到奶奶家看我,见我并没有上学,就哭着一定要接我走,并说到了上学的年龄,一定让我回来上学。我奶奶心软,觉得我娘一家是真的喜欢我,就让我又和娘一起走了。我娘说当时担心奶奶一家变卦,连午饭都没有留下来吃,赶紧拉着我走了,仍是流了一路的泪。还说看到娘进我奶奶家的大四合院后,一家人的脸色就不好看了。尤如当时我叔父们去她家接我的场景一样。
   到我过了四岁半,我爹又来接。我娘说她自己教我识字行不行?还说村里像我这么大的小孩没有人上学,都是八九岁才上学,怕把我脑子累坏了。我爹说村里有个学前班,可以上学。娘说:怪了,除了你们高庄,没有看到其它村里还有学前班。
   这些都是我娘给我说的。写到这一段,我还是哭了。我娘真心爱我,虽没有血缘,却是这世间最爱我的人。我娘已故去多年,我对娘的思念是永远的。
   现在想来,可能就是担心我娘不还我回爷爷家。本来就世代从事教育,又极其重视读书的爷爷家,就把四岁多的我,送进了村中的学前班。
   我的人生清晰记忆也是从这里开始了。
   四
   这座当时在全县都不多见的农村学前班,正是我们高庄村重视教育的体现。
   高庄村全村姓高,有严格的辈分。现在都离乡际公路十多里,离最近的集镇都二十多里的村子,与其它农村最大的不同是全村人崇尚教育,小小村子,代代小文人辈出,以我太爷位居最高。太爷告老还乡后,还在家开了私塾。
   在我父亲和另几位他的同辈又上大学走出村子后,集全村民意,决定在村中央的沙岗上建起这个学前班。全村四个生产队,各自出建材和人力,建起了一座青砖垒底一米的三间土坯砖混大瓦房,课桌是用土坯和泥一排排垒起的。当时比村中好多人家的房屋都气派。老师是村里指派,计工分的。
   我们这个村子,至今我都觉得很神秘。在村子正中央有个紫沙岗,沙岗最高处也就是这座教室。屋后正北是沙土树林,五百多米远后才是庄稼地。正南方向是一条大路,直通村外。西边是紧挨教室的大沙坑,距离教室的高度落差有二十多米。沙坑面积很大,延伸到西北方向很远后才能种树。神奇的是教室下方沙坑内的沙子是淡紫色,如砂糖大的颗粒。沙坑之外,则是如绵白糖一样的淡黄色细沙。这么多年过去了,村内的这片沙土,并没有扩大沙化。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将其充公盖教室,还能让孩子们有个沙坑玩。
   关于这个沙坑,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说是当年王母娘娘下凡,经过我们村时累了,坐下休息时倒出硌脚的沙子,日后就有了这个沙坑。虽然这是个美好的传说,但是沙岗的来历确实不得其解。我们这里是大平原,村中没有河流,沙从何处来?方圆十几里,唯独我们村中有沙子。邻村建房若用,都是拉着架子车远远前来。那时候和现在,纯朴的乡亲们从没有阻拦,收费什么的就更没有。反而对穿村而过的拉沙人热情地打着招呼,客气地迎来送去。大人们说,好多外村人看到沙岗上的学前班都是羡慕不已。乡邻们统一的赞叹就是:少见啊!还是你们高庄人都是一个姓,心齐,才能为个学前班盖起来这么好的教室。看看你们村里出了多少个读成书的人(这话最好用河南话讲最有味)。
   若干年后的今天,再来回想这件事,推测当时我们村里人对拉沙人那么热情,一定是想让他们见识一下我们村重视教育的成就,人人都有光荣感吧。
   教室就这样如灯塔一样,气派地矗立在村子中央。
   五
   在这座当时专门为学前班盖起的豪华教室里,四岁半的我正式走进学堂。
   那时候农村孩子是七岁入小学,实际上八九岁的也有。学前班的情况就更多样了。我在班中是最小的,第二小的也比我大两岁。虽然在班上我年龄小,可辈份不是最低,有几个还应该叫我小姑奶奶呢。老师宣布在班上同学不按辈份,都叫名字,要叫他“老师”。奇怪的是小学童们都相互叫名字了,却都不好意思叫“老师”,依旧是富娃哥呀、叔呀、爷呀的叫他。还好他的辈数大,否则,就不好看了。
   教室前后都有黑板。唯一的教师也就是另一个生产队的富娃叔。有时候他把年龄不齐的我们分成大小两个班,背对着坐,分别上课。但大部分时间是一起上,课本只有老师有一本,我们就是听他讲。黑板是用泥抹在墙上做成的,他就在那样的黑板上认真的对村童进行着学前教育。就这样,我们爬在用土坯和稀泥垒好抹平的课桌上,开始了正式的文化启蒙。
   富娃叔上课很认真,每天都有学习任务。学习是从数数开始,他因陋就简,想出了很多实用教学方法。从最早让小班的我们搬手指头从一数到十,而后,再让我们用高粱杆截成整齐的小棍串起来学数数和算数。先从十个一排串起,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最后串到五十个高粱棍。我的小书包里鼓鼓的,里面全是成串的高粱杆。语文就是听他念课文,这一切都是先背会和在高粱杆上学会了,才开始在作业本上写。估计是为了节约买铅笔和作业本的费用吧。
   现在想来,老师也太不容易了。首先是上课的时间无法统一。班上有些大一点的孩子,早上要帮家里割猪草,还是今天来明天不来的。来了也坐不住,一堂课没有上完就溜了。我就不一样了,每天都盼着去上学。因为我爷爷家里就我一个小孩,没人和我玩,班上却有很多的小伙伴。
   当初,爷爷送我来学前班上学,富娃叔嫌我的年龄小,不想收,就说让我在这玩几天吧。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我是那班上最爱学习的。布置的任务,无论是大班小班的,我都能完成。家里的叔叔们除了正在上大学的,其它都在当地做代课老师。他们看我书包里塞满了高粱杆串串后打趣地说:咋会让这么小的娃儿弄这么多,掏出来像地主的“变天帐”一样长。

共 799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脚步走得再远,那个叫故乡的地方,永远不会遗忘。而对于故乡人或事的怀恋,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记忆也各不同。这篇散文中,作者心心念念的是故乡的那间学前班教室,它是幼年的知识启蒙地,是欢乐的家园。沿着一张照片,作者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学前班的教室,各种人与事渐次明晰起来:奶妈亲切的呼唤,慈爱的怀抱;爷爷的仁爱重教,学业为本;学前班老师富娃叔的认真敬业,恒久坚守;还有许多陪伴在一起的小伙伴,他们带着对未知的探寻,带着那个沙坑一样的乐园,还有用高梁杆做成的计数工具,婶婶教唱的第一首儿歌……这些,组成了童年欢乐的时光画面。纵然时光流逝,物是人非,村庄变化万千,但于作者而言,学前班的那间老房子,永远清晰着记忆,成了回忆童年的全部。虽然房屋现在移了主人,早已不再有幼儿的读书声,但它依然存在,教室门前篷勃生长的油菜幼苗,待春去秋来,必是金黄的收获。正如这些从学前班走出的孩子们,他们以此为起点,走向更宽阔的天地,成就各自精彩的未来。而对故乡的反哺,一并留住了不忘初心,挚爱故乡的情怀。佳作,推荐品读。【编辑:一朵回忆】【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711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朵回忆        2020-07-08 10:45:56
  时代的发展,故乡早已不是儿时的模样,对于故乡的记忆仿佛淡了。而事实上,总有时光冲不散的人与事,深深烙在记忆中,只需要一个支点,就带动了记忆的全部。读云朵老师的这篇文章,很多人物画面感超强,如奶妈,真是一位善良、慈爱的母亲。还有大风时,那个紧紧抱着大树的小女孩……
时光是一朵清澈的回忆
回复1 楼        文友:云朵儿GAO        2020-07-08 17:32:10
  感谢您的辛苦编发。编案和留评都很精彩精准,您是用心了。再次感谢!
2 楼        文友:薛志成        2020-07-12 23:16:20
  夜深人静的这个时候,逐字逐句读完,那一幅幅画面和鲜活活的人就浮现在我脑子里了,尤其是奶妈,超越了血溶于水的亲情,无比的亲切里透着一种纯真无瑕的慈爱,很让人感动。
   期待老师更多精彩,夏安!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王维
回复2 楼        文友:云朵儿GAO        2020-07-13 16:23:22
  谢谢薛老师了,您的留评让我感动,感谢您对我奶妈的肯定与赞誉。再一次地感谢和祝福您!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