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河如画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山河】浅谈写作的手法与技巧(随笔)

精品 【山河】浅谈写作的手法与技巧(随笔)


作者:淡看风云 布衣,397.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27发表时间:2020-07-10 10:27:46

自媒体时代,写手如云。文学作品也多是泛泛之作。更有甚者其作繁絮不堪,读来让人头昏脑胀,不得不搓手顿足而弃之,方始得心绪清宁。
   但佳作同样无数。读来却让人心旷神怡,不忍释手。其文或如涓涓细流或如惊涛拍岸;或是辛辣如刀或是丰韵如玉,执卷于手则会让人茶饭不思,不忍释卷。其字里行间感染着你的每根神经,让人或是心态宁和或是激情澎湃或是志存高远。行千里而不忘其心,穷陌路而不堕其形。
   然,心细者会发现,泛泛之作与佳作,其题材并无不同。它们有的是同样的武侠,有的是同样的仙侠。但其文章质量却是高下立判,犹如云泥之别。
   其为何?
   有人说,太阳底下无新事。我们所经历的,记述的故事与事故,几千年来,文人墨客一直在写。在经历那些爱恨情仇,那些世态冷暖,那些奇人异事,那些求不得,放不下,那些的一切的情感经历、心路历程。人类一直在经历,以前是,现在是,以后也依然是。所不同的不过是岁月变换,沧桑移潜,换了不同的背景,换上了不同的人罢了。
   经典与平凡之间主要区别在于手法与技巧。如果把文章比作要做一把椅子,那情节就是材料,把情节剪裁合适的大小就是手法,给椅子涂上好看的颜色雕刻上悦目的花纹就是技巧。椅子的作用是用来坐的,文是用来读的。无论椅子做得多么好,用了多么高级的材料,如果它不能用来坐,那它就不是一把椅子。哪怕给它冠上艺术品,奢侈品,什么什么主义的名讳,只要它不能用来坐,那它就不是一把椅子。同理,一篇文章,哪怕它辞藻再华丽,煽情再催泪,如若在其手法上无法让其层次分明,在技巧上生疏造作,如果读不下去,那也不过是用一幕幕虚假的浮华堆砌起一个陈腔烂调的故事罢了。
   要永远铭记,要永远铭记,要永远铭记。文章的第一定律:太阳底下无新事!你所写的,你将要写的,早已经被很多很多人写烂了。
   所不同的就只是文章不同的立意与不同写作手法、技巧。比如武侠,金庸武侠主要以家国天下为主题更围绕“义”的主题,而古龙的武侠更市井一些,更围绕“侠”。
   “义”的主题会延伸出牺牲,正邪,纠葛等等;而“侠”则是恩仇,对错,利益。
   两个不同的主题立意当然会演示出两个不一样的武侠。
   创作从来都是个人的事情。艺术本身就是个人主义行为,甚至极端个人主义行为,否则就不会有艺术的创新与独特。
   与文来说,不存在横纵上的提升与补遗,当你写出一篇文章的第一句话时,整篇文章的基调,文风,乃至高度基本就已经定下了,并不存在后期再提升的可能。就像金庸老爷子,他可是把他的书前前后后用了几十年时间里改了很多遍的,但却从没改过整体,只是一些细枝末节。这就像你已经盖好了一栋房子,最多只能做到重新装修,而不能去整改房子框架和格局。
   所以,在提笔之前要慎之又慎。先要规划好,你所要写的范围,以及应该用什么样的手法,用什么样的技巧。
   文章是范围性的东西,并不存在后期延伸选项。
   就范围而言,我个人认为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且可以逐层叠加,但却不可逆。一层为立意,二层为入魂,三层为赋人格,四层为韵灵。
   一层立意要足够完整,便可以延伸触发第二层入魂,以下类推。
   立意,是指立一篇文章的主题核心。你想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它的主题是什么,这个故事有些什么样的意义。这是每一个写作者在一开始最先要想的。
   我们写文章往往是先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情,或是看到了某一段事态,再或者是预想了某些事件,从此开始书写一段传奇。
   其实故事本身就是有意义的,无论生活中也好,预想中的也好,它们存在本身就已经具备了意义。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看到,没有去开发挖掘,从而忽略了它本身的意义。
   比如,霍桑的《红字》就是他在一个旧物堆里发现了一个红布剪裁出A字,从而延伸出了整个故事。再比如我们熟悉的霍元甲也不过是旧时的一篇很短的报纸报道,后经一位武侠小说家演绎,才有了我们熟知的故事。
   故事都是从立意开始的,从一个你选定的词开始,然后拓展、泛化,延伸开来。
   以电影《寻梦环游记》为例,《寻梦环游记》粗看是立了一个很烂熟但却永恒的主题——“爱”。但其实你仔细看却发现,它却用了一个很讨巧的方式,一个逆否命题的形式。
   爱的反义词是什么?词义上是“恨”,但影片却用了不同的解释——遗忘。于是影片的主题也就出来了——不遗忘。
   影片的主题是不遗忘,而遗忘最能体现的就是生死与记忆,于是影片的主体也就基本定下来了。以不遗忘为核心,以生死为表现形式,来讲诉一个故事。
   但一个故事只是单一方面主体是很难讲好的。接下来它用了一个侧面的技巧。
   “不遗忘”的侧面形式是“爱”“爱”的拓展是“欢喜”“哀愁”“取舍”和“伤痛”。
   于是整个故事的大纲也就出来了,以墨西哥亡灵节为起始讲一个生死之间的故事。而穿越生者与死者两个世界是最好的方法,这样可以去更好去演绎“记忆”,影片的主角用了一个喜欢弹琴但遭到家人反对的小男孩,也许是制作方考虑到这是一部娱乐片,所以才选用了音乐的素材,因为可以更好的表现欢乐的氛围。如果是文艺片的话,我想他们也许会选择画家这一角色,因为可以更好的表现出自我。
   立意中的“不遗忘”“遗忘”“生死”“记忆”以及立意的侧面“爱”“欢喜”“哀愁”“取舍”“伤痛”准备完毕以后就是秀手法与技巧的时候了。
   立意是材料,手法是排列与安装,有正叙与倒叙,甚至还有闪回与重复。手法是为主题服务的,不能为了秀手法而忽略了主题,用力过猛就不好了。
   技巧是在手法转换上使得它更加圆滑,在情节表现上更加随意自然。
   我们再回到影片,主角第一次发现家里拿着吉他的无头相片时,表现出了兴奋、坚定的情绪,这是手法。而后想报名参赛,却没有吉他,最后想要去偷吉他,这就是技巧了。照片在影片里是不可替代元素,而参赛没有吉他这一事件,则是可以替代的,用别的方式可以了把主角引向偷贡品方向。
   总之一句话,手法需要表现的素材是不可替代的,而作为两个素材之间用来链接的事件即为技巧,是可以被替代的,所以对于用来做技巧的事件一定是慎之又慎,选之又选。
   文章的立意定下来后,为其注入灵魂,即为入魂。入魂以后文章看起来会更鲜活,给人物赋予了喜怒哀乐,会使得人物更加真实。
   我们以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为例,这篇小说大家基本上都看过,甚至可以说是耳熟能详。
   大师莫泊桑在很多地方用了模糊处理,比如主角的整个事件中的情绪,比如对于勒的偏正面描写,对父母情绪的并无过多贬低的描述。这并无矫揉造作的描述是更引起读者的共情。
   但如果你看契科夫的同类题材,则会是另一个模式。偏灰暗的,甚至暗贬损的。
   但在这篇文章中,只以共情、同理心贯穿,还是少了那么点意思,小孩子的同理心会让人感觉不成熟甚至儿戏。只以这样情绪、情感来表现人物远远说不上是入魂的。
   但这篇《我的叔叔于勒》在选入课本时是有删减的。
   开头删减部分如下:
   一个白胡子穷老头儿向我们乞讨小钱,我的同伴若瑟夫•达佛朗司竟给了他五法郎的一个银币。我觉得很奇怪,于是他对我说:
   这个穷汉使我回想起一桩故事,这故事,我一直记着不忘的,我这就讲给您听。
   原文的结尾是:
   此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我父亲的弟弟。
   以后您还会看见我有时候要拿一个五法郎的银币给要饭的,其缘故就在此。
   保留开头和结尾,能使小说以故事叙述人的角度述说,故事套故事,更增加可信度。
   而且一个成年人的同理心在感染力上是要远远胜于孩子的。这样整个故事读起来,更有前有后,更像是生活中本就存在的故事。
   入魂就是灵魂,就是喜怒哀乐,就是人本有的同理心,就是读者的共情。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把反派事件表现得要多坏就有多坏。甚至不去考虑人物在其中的思与想。只被事件追赶着,挑唆着往前赶,人为地主导人物性格与成长,甚至成了人物为情节服务。本末倒置,忘了初衷,无论什么文章,最根本的主题,永远是人!
   比入魂更深一层次是赋人格。赋予人物人格。
   什么是人格?除了喜怒哀乐同理心外,一个人还会有取舍,底线,道德,甚至荣誉与忏悔。
   以马丁的《冰与火之歌》为例,在开头北境守护奈德砍了一个逃跑守夜人的脑袋。他说,法律就是法律。他相信异鬼会来么?当然相信,但情报不是守夜人逃跑的理由,他确实触犯了法律。就像后来奈德被砍掉脑袋一样,奈德发现乔佛里只是私生子,并没有王位继承权,但他唆使国王的弟弟反叛,在法理上确实属于叛国。法律就是法律。
   马丁在这上面处理得非常棒,一个坚持法律的人必然会死在法律上。
   再来说小指头,马丁在处理小指头这一人物也是非常用心的。刚开始小指头是非常相信奈德的,甚至为他准备了军队,助他反叛。可是奈德却非常看不起他,小指头想立个弱小的国王,挤进国家决策层,可是奈德却想立个成熟的国王,继续把持王国决策层的话语权。这让小指头非常失望。后来他的那句,永远不要相信你的情敌。更可能是他在告诫自己,很可能说的是奈德。
   《冰与火之歌》在人物塑造上是非常成功的。在马丁赋予了他们灵魂,赋予了他们喜怒哀乐后,又给了他们人格,就像真正的人一样,真正存在的人一样。
   如果没有异鬼,甚至没有七国,奈德与小指头,甚至书中的所有人物,仍然会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风格行事,也会有碰撞,也会引发各种事件。
   让人物有自己的做事风格,有自己的底线,在多变的世界中可以自由地生活,可以自由选择,自我地去演绎整个故事。
   这便是赋人格。
   当作者想要赋予人物人格的时候,最大的误区便是过犹不及,用力过猛。人终究不是上帝,总想把最好的都给主要角色,这往往就会造成立意的偏差与立意反致力的不对等,从而致使立意偏斜,毁掉整篇文章。就像电视剧《权利的游戏》第四季之后的模样。
   第四层为韵灵。何为韵灵,就是赋予整个世界灵魂,动物,植物,山川河流,都赋予其灵韵。
   在一篇文章中人们很难记住某一地名,某一颗树,某些山川河流。
   地点、背景成为了毫无意义的存在,与人物情节没有联系起来。
   就笔者看过的小说中,《三国演义》是人物对与地点联系最好的。
   人们会记得麦城,因为关羽败走麦城。会记得华容道,会记得赤壁,记得新野……
   因为每个地点都承载着一个段故事,以事件转折为技巧,使得人物与事件更是完美地体现在地点上,反过来又用地点加强、反衬事件本身,加强主题立意的对立性,使得主题更加立体,使其更能感染读者。
   当然也有不好的,比如《西游记》,同为四大名著,《西游记》中的地名让人记住的却少之又少。其原因为,《三国演义》的主题为“义”“义”的延伸拓展相对容易些。而《西游记》的主题则是“诚”,诚实,坚持,心诚则灵。用来反衬的形态实在是没有,只能用“灾难”的数量来反衬,与其用量变达来成质变,但量变得到的质变还是无法和真正的质变相对等。同时过多的量也会让人有着沉闷之感。
   这四个层次是笔者自己在写作过程慢慢积累而来。各位文友姑且听之,我也姑且写之。只代表一家之言。
   文学之路何其漫漫,又有何人敢说已到尽头!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抬头望去,依然觉得高山仰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共 453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无数,泛者占众,多数让人摇首而暗叹弃置。但凡佳作,读来无不令人心旷神怡,爱不释手,如中国十大名著,世界著名文学等。精在,文或如涓潃涓细流,或如惊涛拍岸,或如利剑刨朽,执卷于手则会让人感到如捧金玉。同一题材,在不同的作者手中,写出来的文章品位却有着天壤之别,其原因,对生活的观察不够,只有生活经历而缺少生活内涵的提升;写作技巧的把握不住,就如作者所说:不过是用浮华堆砌起的平铺直叙的寻常故事罢了。好的作品,要经过数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进行磨砺,就像作者认为的:文章可分四个层次,一为立意,二为入魂,三为赋人,四为韵灵。作者罗列了许多名著加以阐述,其意在于写作的过程如何渐变,如何使之丰韵,上述四个写作层次是作者在写作过程慢慢积累而来,很有借鉴性。写作本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要随意而不是刻意。用随意,茄子(文字)可以烹饪(写作)出许多佳肴(作品),用刻意,就成了腌制(堆砌),除过咸味(枯燥),就很难品出其真正意义上的口感(可读性)了。一篇很不错的启导型,对写作者是有很大裨益的。欣赏作者带来的丰厚深情,极力推荐共赏!【编辑:悍雨啸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713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悍雨啸风        2020-07-10 10:30:06
  一篇有指导性的作品,学习了
是云,总要飘走的,因为风。
2 楼        文友:悍雨啸风        2020-07-10 10:30:44
  作品立意好,有深度,奉茶问好作者
是云,总要飘走的,因为风。
3 楼        文友:悍雨啸风        2020-07-10 10:31:14
  感谢作者赐稿佳作
是云,总要飘走的,因为风。
4 楼        文友:极冰        2020-07-10 11:05:45
  感谢老师赐稿山河如画!o(* ̄︶ ̄*)o
  
   随笔洋洋洒洒,对古今中外名著,如数家珍。信手拈来,为我所用。见识广博!o(* ̄︶ ̄*)o
  
   老师的随笔,陈述的见解很有建树。令人刮目相看。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不自觉地检视自己的写作过程。很有教益的一篇随笔。拜读学习了!o(* ̄︶ ̄*)o
极冰
5 楼        文友:铁禾        2020-07-10 17:32:54
  所以,同样的题材,如果写不出新鲜的玩意,还不如不写。
铁禾
6 楼        文友:田舍郎        2020-07-10 17:38:16
  文笔极佳,阐述也颇有道理。
想写点什么,一落笔却不知道要写什么……这也是我写作中常碰到的问题。
7 楼        文友:周游四海        2020-07-14 10:39:47
  这是一篇受益的佳作,具有收藏价值。谢谢推荐!
8 楼        文友:极冰        2020-07-14 16:56:07
   恭喜老师随笔获精品。请加我QQ438533094,或者微信sysy015988,我拉您入山河群。(=_=)
极冰
9 楼        文友:悍雨啸风        2020-07-19 09:35:43
  祝贺佳作荣获精品之作!
是云,总要飘走的,因为风。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