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不喜欢雨(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不喜欢雨(散文)


作者:至简至爱 秀才,2719.5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89发表时间:2020-07-11 09:13:23

就算鲜少几分国学修养的我,也还算熟识几句关于雨的句子,比如杜甫称颂的春雨的柔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比如,苏轼咏叹的夏雨的调皮——“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又比如王维描绘的秋雨的清爽——“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雨应该是承载着诗意的吧?又或者雨本身就有着酝酿缠绵悱恻爱情故事的本事,不然,戴望舒就不会站在悠远绵长的雨中小巷,去怀想那么一位撑着油纸伞的姑娘。
   可是,我还是不喜欢雨。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并不会因为别人的喜欢也去喜欢。再强大的洗脑功能也无法抹去我的偏执,更况是融进了骨血里的偏执呢?这就权当做偏执吧!
   曾一度怀疑自己不喜欢雨是因为骨子里缺少浪漫的基因。一个农村泥巴坑里爬出来的孩子,谈何浪漫?可如今愈来愈多的农村人也开始追寻所谓的仪式感,比方生日了要吃吃蛋糕,某个“日子”了要有鲜花伴着红包。我把这种“仪式感”当做浪漫的一种解读。
   我是个没有仪式感的人。很记得婚后的某个“日子”,另一半送我一枝玫瑰,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物件到底耗去了多少人民币。那时候十元钱是我们小家庭三天的生活费,另一半竟然让一朵花吃掉了我们一天半的柴米油盐,怎能不引发我的一顿唠叨呢?在我的认知里,吃饱穿暖丰衣足食才是最大的美好,至于那些只能养养眼睛慰藉慰藉心灵的东西,过于虚幻,并不能带给人切实的安全感体验。
   综上所述,足见得浪漫与否与出身并无多大关联,喜不喜欢雨与本性浪不浪漫也没多大牵扯。但“偏执”一定是会有缘由的。不是说原生家庭与孩子的性格生成息息相关吗?我不喜欢雨应该与家乡的气候脱不了干系。
   家乡的雨水特别多。如果要用一个词汇来形容家乡的雨水,我是绝不会选用充沛二字的。私以为充沛含有一种被需要的富足的意思,而家乡的雨水常常会因为过多而成为严重影响人们安居乐业的隐患。雨水贯穿着家乡的日月。虽然家乡四季分明,但每一个季节里雨都不肯寂寞,它时不时地就会跳将出来,把控C位,挥舞长长的“水袖”,肆意挥洒,绵绵不绝。它的唱腔尽管也有低回婉转,高腔长调,抑扬顿挫,喁喁窃窃,但那种不肯遵从“你方唱罢我登场”游戏规则的霸权行为,真正让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儿时的记忆里也有戏雨的小开心,但那必是暴烈夏季里的一场短促而又激烈的阵雨。酷暑难耐,能给予我们顽童荫蔽的树冠都难以顺畅喘息的时候,阵雨来了。它并不一定会伴上一股风,但是噼里啪啦的声响不会少。顺着声音望过去,只见尘烟四起,正莫名其妙中,豆大的雨点已经亲吻了你裸露的肌肤。那是一份不期而遇的雀跃,雨点砸在身上的微痛感也成了一种幸福。当你准备让雨水彻底滋润滋润干渴的肌肤的时候,父亲的自行车和呼唤声已经急慌慌地冲了过来:“快,快去帮忙抢谷子!”雨呀雨呀,为什么单单要在家里晾晒谷物的时候来呢?
   打谷场上一片喧哗。长木锨被父亲们呼呼地使唤着拢谷堆,老人们手里的竹笤帚迈着细密的步伐,亦步亦趋,紧跟着木锨,不让一粒谷子掉队。母亲们哗啦啦抖开巨幅的塑料布,我们手忙脚乱地扑上去,牵抻了一个角再去牵抻另一个角,好让塑料布完完全全笼罩住谷物……疲累成了我们享受阵雨的余韵,我们擦擦脑门上淋漓的雨水兼汗水,全没了之前的小心情,这该死的雨!“呀,我簸箕里晒的干豇豆!”刚歇在某家屋檐下的婆婆又冲进雨中……
   家乡夏天的雨又大又急,瓢泼桶倒似的。这种雨,偶尔一阵一阵地过往还好,再大的河沟也经不得日宿半夜日复一日的连绵不绝。小时候,家里的收音机每到下午两点就一定会响起气象预报员清朗的播报声,水位的涨幅直接牵动着大人们的心绪,防汛成了父亲每年七八月份的日常,“鱼米之乡”的鱼和米常常会有无法入仓(舱)的危险。如果说一九八三年的那场大水只是让我感受到了晕船的滋味以及白茫茫的一片(那时候我坐在小姨划动的木船里,晕晕乎乎地从外婆的房子里出出进进,后来小船又载着我在一片白茫茫不见边际的水域里寻找外婆居住的大船),那么一九九一年的雨水就让我深切体会了父辈们的艰辛与无奈。
   那一年的七月二日,我去镇上的中学领回成绩单后,雨就开始下起来。田里的稻秧浸泡在雨水里,从腰一直没到头发尖尖,最后只剩白汪汪的一片。鱼塘里的水满了,鱼塘周围都护上了网面的围栏,最后网面的围栏毫无用处了。到处都是水,到处都是鱼。全村的男人都出动了,就连村里的傻子也懂得去各家各户收罗编织袋,好装上土块去筑堤固坝。环村而绕那条由万千劳动力开挖出的人工河拼尽全力支撑着,似乎都不敢深呼吸,害怕有个闪失。标叔和其他村组干部们一起,深一脚浅一脚地盘桓在堤坝上,查漏眼,固堤坝。雨水吞没了标叔家十多亩地的鱼塘,八亩地的水稻,标叔说有人就有世界!
   那双求而不得的雨鞋(家乡称雨鞋为套靴)应该也是我不喜欢雨的原因之一。
   对一个孩童来讲,短促的暴虐往往不及绵力藏针的浸润更来得刻骨铭心。就像夏雨,它虽然来势凶猛,常常重锤出击,但是钝痛之后,取而代之的是青天白日里火辣辣的太阳。烈日的曝晒就像一道极亮的白光,它掩盖了一切的黑暗,甚至会让人怀疑曾经是否有那场大水的存在。况且,夏雨带来的伤痛多是镌刻在大人们的心田,毕竟对于生活的艰辛只有他们才更有切肤的体会,孩子们呢,孩子毕竟是孩子。
   可是,春雨和秋雨就不同。家乡的春雨和秋雨特别有韧性,雨点稀稀拉拉亦或淅淅沥沥,似有似无,却并不见间断。它们能潮润一切的东西:父亲屯在后房的谷物,母亲早就收拾好放进木箱里的换季衣物,婆婆打包装在塑料袋里的干豆角,哥哥姐姐们情窦初开的情绪,还有我们那一双双赤着的小脚。
   是的,那个年代的我们,都是一个一个的“赤脚大仙”。漫长的冬季一过,哪天你不经意间见到一双赤脚了,不几天,赤脚便会越来越多,最终化为一道风景。朗晴的日月里,赤脚完全是因为方便,小脚没有了布鞋的束缚,显得格外的自由奔放。它们一步一步跳跃在绵软的泥地上,格外的熨帖与舒服。下雨天赤脚就纯粹是无奈之举了。没有雨鞋,要上学,不赤脚又能怎样呢?我们谁都没长翅膀,父辈们也不愿做我们的翅膀,他们觉得娇气应是城里孩子的专利,农村的孩子就该有农村孩子的样儿。
   赤脚也有赤脚的好处。譬如小伙伴们谁都有过赤脚玩泥巴的乐趣。选中一方软硬适度的泥地,把脚埋进去,拱几拱,形成一个凸起的堆,然后抽出脚丫子,像制作陶艺的手一样灵活地绕着那个凸起或轻或重的划拉,舔吻,抚摸,拍打,凸起便成了我们想要的样子,那些“样子”承载了我们非凡的想象力。可是,幼嫩的脚丫子是受不住雨水长期的浸泡的,它们会在你洗净擦干睡意朦胧的时候奇痒无比,用手一挠有血水流出,最难受的是越挠越痒越痒越挠,恶性循环。多想有一双黑得发亮的雨鞋呀!可是每学期两块钱的学费都成了家里的重负,谁还敢肖想雨鞋的奢侈呢?都怪那似乎绵绵无绝期的雨!万般无奈的母亲从村里百年老屋的墙缝里刮下一堆土沫来,按揉在溃烂的伤脚处……
   唉,这讨厌的雨呀!
   唉,真的不喜欢雨!

共 27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散文开篇以历代文人雅士吟诵雨的名句开始转而深入讲述了为何不喜欢雨的缘由。故乡多雨,下起来既大且急,没完没了。这些雨常常淋湿了正在晒着的稻谷,让全家人跟着手忙脚乱地与其赛跑。经常洪水泛滥,茫茫一片泽国,人只能在船上躲避,秧苗、鱼塘全部遭殃。雨靴都没有的时候,只能光着脚在泥水里行走,脚因长期在水中浸泡感染奇痒无比。这种种苦难构成的记忆深印在大脑中挥之不去。正如郑板桥诗云:“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万事万物总要适度,大自然的风雨在适当时成了文人的情感寄托,变成灾难对于万千生活其中的人说来哪有美好可言?文章蕴含着对于家乡的一种深沉的牵挂爱念之情,今年时逢南方多雨,不知又酿成多少灾难,但愿人间多些晴和,少些风雨。感谢老师佳作分享,推荐赏阅。【编辑:萧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萧垦        2020-07-11 09:18:00
  以物托情,情真则意切。老师这份感怀寄寓多少牵挂和思念!学习欣赏佳作,赞。
回复1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0-07-11 10:33:09
  谢谢编辑老师的辛苦付出,谢谢美言。敬茶。
2 楼        文友:何叶        2020-07-11 16:14:00
  哈,我喜欢雨。更喜欢姐的好文。
何叶
回复2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0-07-11 20:37:19
  谢谢社长鼓励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