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卖口罩(小说)
大年初二,湖口中学的齐老师提着一只红色塑料袋,夹杂在长江药店的一堆人群里。他并不想买什么,只是随便看看。人们差不多都是来买口罩的,围在柜台周围,后悔今天来迟了,药店里早晨都有卖的,买的人多,很快就脱销。小镇上就这么一个药店,离县城远,卫生院从来不卖口罩,几户日杂商铺进过少量的货,去年就卖完了。谁知道今年口罩这个东西成了俏八哥呢?就是狗日的新冠病毒惹的祸,专家说要戴口罩来防护。
两位女服务员穿着白大褂,戴着浅蓝色医用口罩,站在柜台内。一位说不急,我们派人去采购了,正在回家的车上,马上就到。有人问多少钱一只?矮个的服务员打电话询问,之后摁了一通计算器,说一只三十八元。立马就有人说杀人啦?这么贵?有个满头白发的瘦削的老人,说他去年在县人民医院住院,在院内商店买过,一块钱一只。啧啧,翻三十八倍了。两位服务员齐声辩护,一块钱一只的是低档的,只有一层防护,我们今天进的货是N95口罩,进价就三十好几。又有人问,你们就进低档的呗,我们这些老百姓哪要这么高级的?回说您不晓得口罩有多紧张,只有这批货了,这批货都不多,只进到了两百只。立马就有人掏钱付款,担心人多会抢不到货,先下手为强。
有嫌贵走了的。齐老师早晨去菜市场买过水果,走长江药店门口过身,见有本校的老师买口罩,说是整盒整盒地买,每只花两块五,当然是一次性的低档货。
齐老师想在人群里问上一句,谁要一次性的口罩?我有!但是他抿了抿嘴唇,说不出口。他手提的红色塑料袋里有口罩四百只,强力四层防护,他嘴上戴着的正是,感觉厚且舒适,比老师们在长江药店里买的一次性口罩强得多。妻子张萍说一只戴个十天半月没问题。齐老师说她吹牛,哪能戴这么久的?时间戴久了,自己呼出的废气肯定会滋生细菌。不过这款口罩不错,质量比一般的要好。
他在电话里问过威子,这款口罩买来多少钱一只?
威子不告诉他,说您不管。
口罩是走顺丰快递寄过来的,寄了五百只。威子说五百只够了吗?这当然足以够了,学校里的老师最多也只买回一百只,于是妻子张萍从快递包里掏出了八盒,每盒五十只,自家留下两盒一百只,交待齐老师提出去卖了,最好是卖给大街上的陌生人,不要卖给本校的老师。她认为老师虚伪狡猾,最不好打交道,买东西便宜了还想便宜,恨不得你白送给他才好。齐老师曾反驳过她,你不要一竹篙扫了一船人,我也是老师呀?张萍嘁了一声,说你不一样?街上的人都说所有老师就这个德性。齐老师不与张萍争论,细想她说的虽然片面,还是有些道理,老师工资大多不高,不谨慎小气些怎么过日子?现在你张萍不是令我出来卖口罩?想变卖一点碎银子贴补家用呗。而齐老师是最爱脸面的人,只会站在讲台上与学生夸夸其谈,哪会提着几盒口罩去当商人?但是他不去是不行的,他知道妻子张萍的厉害,会骂他这个没鸟用的东西。这也不怪她,她随着齐老师从乡下来到湖口中学,虽说无职业无工资,但为这个家庭是吃了苦的,养老抚小,无怨无悔,平时偶尔骂他几句他不生气。这次要怪只怪威子。威子是齐老师多年前教过的学生,一直与他保持着联系,威子是他的小名,经常喊便喊顺口了,也显示师生之间关系的亲近。想当年威子是个调皮生,被班主任开除了,他收拾好了书包和被子行李,将一应物品搁置在教室前的操场上,跑进教室喊他齐老师,说我还想听齐老师一节课。齐老师内心十分感动,说你找个位置坐下来听。威子回家休学了两个月,算是留到下一级复读,恰巧又是齐老师代他的化学课。这就是缘分。本身齐老师一直很喜欢他,聪明、活泼、善良,少年时期偶尔调皮一下,有什么了不起呢?威子现在在广州开火车,腊月二十九与齐老师视频聊过天,问齐老师有什么困难,湖北闹起了新冠病毒,厉害得很!您要千万注意防范啦。齐老师说你不用担心,放了假,我不出门还不行?未必新冠病毒会径直跑到我屋里来传染我?威子说我给您寄点口罩来,听说湖口最缺口罩。哪晓得他一寄就寄来了五百只?这孩子,一直就大手大脚。
齐老师从长江药店里出来,站在药店门前宽敞的屋檐下发呆。街上有来来往往的小车经过,川流不息的行人大多走这边屋檐下宽敞的台阶。看看满街的人,只有一半人戴了口罩。是口罩紧缺没买到还是根本没将这病毒当回事?想着自己手提着的四百只口罩,不知怎样开口叫卖,脸上红朴朴的,既羞怯又急躁。事先妻子交待好了,每只口罩虚价三元,实价两元,有一元的还价空间。这么好的口罩,卖两元不贵。人家买口罩,不付钱不准他拆开,拆开后若是人家不要就废了。要人家看你脸上戴的,它是样板。交待得细致入微。
学校的张老师斜着腰走来,提着一袋什么,显然是从超市来的,见到齐老师,将塑料袋蹾在地上,问老齐等人?齐老师呵呵一笑,没事,随便看看,反正回到家里也是玩。他突然发现张老师光着嘴,刮过胡须的下颌青幽幽的,忙问:老张你这人,怎么不戴口罩?新冠病毒你不怕?张老师摸了一下嘴巴,说咋不怕呢?又用嘴努了努面前的长江药店,没货了呀,早晨来买迟了一步。齐老师想到老张性格与他差不多,平常很聊得来,晚饭后没事,就一起在校园里走走聊聊,便指着地上的塑料袋,说我这有口罩你要不要?张老师勾腰一看,袋里装着好几盒。
哪里买的这么多?
齐老师说,亲戚送的呢。
那你卖给我一盒。
齐老师摸着后脑勺,心想这么好的关系还谈买卖?还收他钱?给他一盒又舍不得,于是从一盒中掏出十只,递给张老师。张老师要付钱,他坚决不收。
药店门口也围着些等着买口罩的人,药店说马上就到的口罩还在路上,他们都在无所事事地等待,一看齐老师翻弄着一袋的口罩,立马就有人问卖不卖?齐老师嗫嚅着,声音低微地说,卖呢。话音一落,他周身便围满了人,吵吵嚷嚷地挤作一团,都想整盒整盒地买,有人将手伸进了塑料袋。齐老师连忙将袋口捏住。这么多人急切地要,他只有八盒呀?那不行,不平等,有人买到了有人买不到,有人欢喜有人愁。他是最讲究平等待人的,在课堂上,无论优生差生,都一视同仁。就这样,每人只能买两只。他先掏出两只口罩出来,递给面前一位穿黑呢大衣的年轻人。年轻人将一张红色百元大钞给他,问多少钱一只?虚价三元……忙乱中他说漏了嘴,改口说就两元一只行吧。两只四元,一百元得找零九十六元,而他没有零钱。年轻人掏出手机,说我用微信扫码。齐老师觉得这个办法好,掏口袋,却发现出门时忘了带手机。年轻人说,我去找人换零钱,您将口罩给我存好,不卖给别人了行么?周围有人捏着四元零票挤到他跟前,要先买了好回家,大多数人没零票,说如今一元的零钱少了,口袋里的零钱是五元十元的了。
人群中挤进一些熟人。卖服装的翠翠,卖文具的长江……问齐老师还卖口罩?这一问齐老师顿时两颊绯红,十分难堪,简直无地自容。
堂堂的初中老师在街头卖口罩,说出去多么难听?
齐老师从挤压着的人群里站起来,双手舞动着,大着嗓门喊,站队站队,在台阶上站两队好不好?每人两只口罩,我免费发。
人群终于安静下来,整整齐齐排了两队,齐老师依次发口罩,领到了的说着感谢的话,说齐老师是个难得的大善人,走了。又增添了些新人。再来人,口罩便发完了。
齐老师捏着空空的塑料袋,一身轻松,正想着如何回家与妻子作个交待,却被两位肩背摄影机的年轻人拦住。他们说是公安县电视台的记者,从街道上经过,看到齐老师在免费发口罩,便把这个场景录上了。现在想请齐老师对着镜头说几句,晚上在电视台播放,一定是很感人的。
齐老师摸着后脑壳,一时不知说什么好,突然想到自己正愁着不好向妻子交待,便说,这是妻子要我来的。家里的口罩买的多,就免费送给乡亲们一些,共同抗疫度难关呗。我的妻子叫张萍……
晚上,齐老师一定要让妻子看看公安新闻。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