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寻】炊烟的回忆(散文)

精品 【柳岸•寻】炊烟的回忆(散文)


作者:詹海林 进士,1076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28发表时间:2020-07-15 10:24:19

炊烟如诗,炊烟如梦,炊烟来自烧柴草的灶台,它们是因果关系。
   儿时家里的厨房有好几个柴灶。常用的柴灶是两只灶台连在一起的,前面这只用来放深铁锅,常用来熬粥,后面那只放宽铁锅,多用来煮番薯和蒸咸鱼,偶尔用来蒸水蛋,也用来炒菜。煮早晚餐基本靠这个双连灶。煮熟的早晚餐,不仅全家人吃饱,家里养的猪、鸡、鹅、鸭也一起吃。这个双连灶台的末端,安着一个小陶罐,是温热水的,冬季天气冷,有了热水洗面,是多么舒服的事情。另一个单独的灶台,一般用于中午煮粥,使用频率不及双连灶台高,它们共用一支烟窗。到了今天,回忆往事,我不得不佩服砌灶台师傅的智慧。
   我家的厨房,除了这支烟窗,另一支属于大锅头的烟窗。大锅头不常用,一旦飘起袅袅炊烟,那一定是逢年过节,需要焗酒、蒸糕、煮三牲拜祭祖先了。如果离开这些还有一个用途,那就是用来焖咸酸饭和炒面、或者熬猪食。
   如果双连灶是一般生活,那么大灶就是特殊生活。
   每一天的拂晓,我家位于土楼旁边的双连灶台开始煮早餐了,白色的炊烟升起,越过黑色的土楼瓦面,飘入天空缓慢散去。我才七、八岁,已经是母亲的帮手了。几乎每一天的早上,母亲会把睡梦中的我喊醒,到灶台里负责烧火。大多数时间烧的是山草,火猛,但烧不长。我的任务是不断地往炉膛添山草,每隔一会儿,还要把火钳伸进去,拨弄积灰,积灰会通过炉膛的铁枝缝隙,掉落下一层火灰坑。童年的我,常常给弄得灰头土脸。母亲在我烧火的时候,去井里挑水,公用水井离我家厨房两三百米远,母亲挑水也很辛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也不敢埋怨母亲对我的狠心。
   当我家生火煮早餐的时候,全村的炊烟也升起了。几百户人家的村子,这炊烟四起的景象一定很壮观,可惜,我只是炊烟的缔造者,无缘欣赏美景。
   当饭菜的香味传遍大街小巷,太阳出来了,大家吃完早饭,该下田的下田,该去村陶瓷厂打工的去了陶瓷厂,而我也背起书包上学去了。而这个时候,屋顶上面的炊烟也变得稀薄了。农村一片喧闹,家里的猪、犬、鸡、鹅、鸭都是放养的,不怕它们跑了。
   贫穷的日子,饥肠漉漉,炊烟是惟一使人觉得温暖的感觉。
   家里再穷,对祖先的敬畏感恩之心不敢有忘。临近过年的那几天,家里不分早晚,大铁锅都派上用场了,整个村子烟雾腾腾。乡亲们忙着把磨好的糯米浆蒸甜粄,粘米浆蒸萝卜粄。粄蒸好了,又到了准备三牲祭品的日子,宰杀干净的鸡鹅鸭和墟里买回来的猪肉,被统一下到大锅煮。香气通过炊烟传到天上,不知道天上的神仙会不会流口水。
   但过节的日子毕竟少,更多的是吃不饱的寻常日子。有一年冬天的早晨,被母亲从温暖的被窝叫起来烧火。母亲把米和番薯下到锅里,突然严肃地对我说:“阿海,你父亲出事了。你们兄弟要有心理准备,万一你父亲被抓去坐牢,你和你哥跟着祖父祖母过,我带着你弟和你妹妹回石井娘家去。”我一听就哭了,问母亲是怎么回事?母亲告诉我,说我父亲是大队的财务,账簿不见了,干部们怀疑他贪污,报了派出所。父亲说他没有贪,钱都在,但没人相信。公安人员押着他,天天去寻找账簿。那些天,父亲形容憔悴,家里烟窗飘出的炊烟都充满了哀愁。
   正当我家准备家破人散的时候,父亲的事情出现了转机。大队的赤脚医生来找父亲,说他七岁的儿子捡到了一个本子在玩,给他看到了,他怀疑是父亲遗失的账簿,拿来给父亲看。尽管已经给撕去了封面,父亲一眼认出了正是他那本决定全家人命运的账簿!父亲大喜过望,当场跪下给赤脚医生磕头!赤脚医生拯救了我家,家里的炊烟也不再飘出愁云暗雾了。还父亲清白后,父亲的小仕途很顺利,做过大队副大队长、茶场场长、陶瓷厂厂长、大队长、大队支书。吃水不忘挖井人,他一直善待恩人一家,直到去世。
   构成炊烟的要素就是柴草。乡亲们说:一等柴草是大柴,大柴好烧耐烧,大柴烧出来的炊烟像清纯的小姑娘,又白又好看。但大柴不常有,来自松树头,松树是乡亲们建房子的材料,松树砍后留下的树头分给乡亲去挖,这就有了大柴。二等柴草是山上野草。白居易诗中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描写,可是依靠野草作为煮饭原料的年代,一年开山两次,野草长的也不够镰刀收割的快。所以每到年底,家里因为柴草不够断炊的农户比比皆是,人们不得不要去更远的山头割草。母亲就去过西岩山砍小灌木,也去过石寮溪割山草。路途遥远,一担柴草要用一整天时间,我虽然很小,也能体会到母亲身体的劳累。因为母亲去了石寮溪,也遇到了不寻常的故事,她对我说石寮溪的山上有很多红军墓,有大有小,大的是当官的,小的比较多,应该是当兵的。长大后读史,才知道那是南昌起义军,朱德总司令带得队伍。在那个艰苦岁月,也许,到达我家乡饶平的革命军,不仅身上有伤病,还很饥饿,行军路上,更加渴盼看到炊烟。是家乡人民箪食壶浆,迎接起义队伍,让战士们得到休整,为一路北上井岗山会师作了贡献。只可惜有些重伤员牺牲了,忠魂永远留在了我的家乡,成为春天满山的红杜鹃,也成为母亲柴担上一抹亮色。因此,山草燃烧释放的炊烟,显得浓烈而悠长。三等柴禾是稻草,不好烧,沉闷,容易阻塞灶膛,给锅头造成积炭,乡亲们普遍不喜欢。稻草烧出来的炊烟,微黑,像人们不开心的愁绪。
   十六岁那年,我开始离家到外地上学,只有周末回家,才能闻到家里炊烟的味道。为了人生的将来,渐渐地适应了离开炊烟的日子。成年之后,去外地谋生,炊烟和父母亲都成了遥远的思念。母亲生病的日子,炊烟也病的不轻,家里每日冷锅冷灶的。母亲去世后,凄冷的灶台被坚强的父亲重新燃起生活的热情,家里升起了昂扬的炊烟,直到他去世。可是我不及父亲坚强,在母亲生病到离世的日子,乌黑的炊烟遮住了我的整个世界,我一度感到消沉和痛苦。
   当我从迷惘中醒来,阅读古人诗书,这才发现在老百姓眼中只是活命的炊烟,在文人士大夫看来却是诗意的。宋人吴端诗曰:“云峰叠叠路斜斜,隔洞炊烟三两家”。宋人孙觌也有诗曰:“一点炊烟竹里村,人家深闭雨中门。”社会地位不同,抒发的心情自然不同。
   时至今日,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用上了石油气,炊烟则成了一种记忆,也成了游子的乡愁。我的父母亲去世之后,怀念炊烟升起的日子,如同怀念父母亲在生时灶前忙碌的身影。正是:排楼瓦屋接青冥,四起炊烟欲探星。已有三牲陈案桌,不无香火引魂灵。井泉持镜待明月,归鸟啼痕湿草亭。游子凭栏千里外,眸中似见故园萤。
   然而,炊烟并不会完全绝迹,在故乡,许多人保留着大灶台,节日蒸糕少不了它。在城市郊外,一些农家乐为吸引顾客,推出“柴火鱼”、“荔枝木烤鹅”、“大柴煮米饭”等乡土味十足的佳肴,土里土气的烟窗,冒出了人间烟火。人们蜂拥出城享受美食,实际也是在慰籍挥之不去的乡愁。
   当熟悉的炊烟再一次在眼眸里袅袅升起,如同听到了风中一曲清远的短笛,世界变得忧伤而美好。

共 27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以细腻的笔墨,叙述了对炊烟的情怀。儿时家里的厨房个常用的柴灶,是两只灶台连在一起的,前后灶台各有用场,煮早晚餐基本靠这个双连灶。煮熟的早晚餐,家里用的热水,都是用的这个灶台,我也佩服砌灶台师傅的智慧。母亲就是用这个灶台,给我们做一日三餐。小时候烧火也是我的任务,我烧出来的炊烟和村里的炊烟成了村里壮丽的景观,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过年中,家里的炊烟充满年的味道,香气冲天。那年在我烧火的时候,母亲被人告知父亲出事了,因为工作中的问题,面临着牢狱之灾。那时,一家人都在忧愁中,家里烟窗飘出的炊烟都充满了哀愁。后来,事情大白了,父亲仕途顺利,家里的炊烟也不再飘出愁云暗雾了。小时候和母亲一起去石寮溪割山草,看到那里的红军墓,听母亲给我讲述了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在此修整,休养生息的故事,这里不仅留下了烈士的忠魂,也飘过红军的炊烟,十六岁那年,我开始离家到外地上学,为了生计,也适应了离开炊烟的日子。再以后,炊烟和父母亲都成了遥远的思念。母亲去世后,坚强的父亲重新燃起生活的热情,家里升起了昂扬的炊烟,直到他去世。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炊烟在渐渐离我们远去,也成为了游子的乡愁。散文通过描述家乡的炊烟,抒发出对家乡和父母的思念之情。散文语言真挚,感怀岁月,借物抒情,抒发情愫,情节生动,故事感人肺腑,贴近生活,亲切自然,给人回忆,令人心起波澜,产生共鸣!推荐共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200717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0-07-15 10:32:26
  问候老师,写作快乐,夏日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1 楼        文友:詹海林        2020-07-15 10:58:14
  感恩刘老师精心编辑。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0-07-15 10:33:33
  老师的文字稳重,大气,贴近生活,很有生活气息和大家风度!欣赏,学习了!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刘柳琴        2020-07-15 10:34:06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的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4 楼        文友:老百        2020-07-16 07:40:30
  佳作欣赏,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5 楼        文友:迎冬寒梅        2020-07-16 21:18:48
  一缕炊烟思家情,不禁回忆儿时景。灶台生火做饭菜,娘亲忙碌手不停。如今父母皆远游,再见炊烟泪湿睛。欣赏作者精彩散文
6 楼        文友:漠沙利亚        2020-07-17 18:50:24
  好文与好编辑的相遇,才会和更多的读者相遇!
交有志之士,结肝胆之朋。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