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寻】麻山印象(散文)

精品 【柳岸•寻】麻山印象(散文)


作者:劳神 秀才,2017.8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03发表时间:2020-07-16 14:35:25


   利川城南有一座逶迤连绵的大山叫麻山。
   麻山隆起在3个乡镇的边缘地带,距利川城46公里,山上最高海拔1841米,平均海拔1600米,过去一直是人们印象中的苦寒之地。近几年在366省道建设中,我经常上麻山采访拍照,走得多了,看得多了,我对这苦寒之地的印象也越来越热乎了。
  
   一、清心洗肺的天然“氧吧”
   麻山最迷人的是多姿多彩的林海风光。
   1984年4月8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和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乔石、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视察鄂西。汽车进入利川麻山境内,嫩芽初绽的杉木林掠过车窗,漫山遍野披着绿色的春装。
   听说这是从1981年开始营造的速生杉木林基地,胡耀邦一行下车走上高坡,一边兴致勃勃地观看,一边向随行的县领导了解杉木林生长情况。
   水杉是世界上珍稀的孑遗植物。利川是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命名的“水杉之乡”,这里有号称“天下第一杉”的水杉母树,还有成片的水杉自然群落。上世纪70年代初期,利川林业部门建立了水杉母树管理站和水杉种子园,引种培育水杉树苗,不仅满足了本地种苗供应,还引种到国内外。胡耀邦指着林间培育的杉树苗对随行的省、州、县领导说,这是自力更生,以短养长的好路子。
   30多年以后,麻山7万亩杉木林莽莽苍苍,山连着山,坡连着坡,望不到边,看不到头。
   酷暑盛夏,漫山遍野铺展出绿色的精彩,彰显着绿色的神韵。白天,一阵阵山风在林海推波助澜,波澜壮阔的绿浪一波连着一波;傍晚,人们在新建的省道柏油路上或者在林荫下的通村水泥公路上散步,晚风掀起阵阵林涛,从林间送来野花的芳香沁人心脾,让人在凉爽愉悦中顿生悠然见南山的宁静心境。难怪来自“火炉”之城的武汉、重庆游客们大发感慨:“在这里避暑,可以清心洗肺!”
   深秋的麻山,层林尽染。秋风赶走了酷暑的热浪,迎来了秋高气爽的季节,杉木林也开始更新换貌,慢慢变成了金黄色,在秋阳的辉映下,漫山遍野金波荡漾。
   248省道由北向南环绕麻山山麓,新建的366省道由东向西纵贯麻山上下。公路两旁的一排排水杉将万里晴空划成了一线天,水杉叶渐渐由黄转红,在秋阳下更加鲜艳炫目。驱车行驶在公路上,仿佛进入了一条黄里透红的的特长隧道,眼前的美景让人眼花缭乱。
   站在远处观赏,挺拔的水杉像两幅绚丽多彩的屏障,随着公路向远方延伸。涂抹了石灰浆的树干,就像穿着雪白下装的仪仗队,整齐地排列在公路两旁,欢迎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
   阵阵秋风吹过,水杉落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在公路两边铺上了厚厚的红地毯,一眼望不到尽头,踩在厚厚的落叶上面,就像踩在绒毯上那般柔软。
   初冬时节,溯风凛冽,霜重色愈浓。公路上的暖色调与漫山遍野五彩缤纷的颜色,调出如诗如梦的水墨意境。远望浓墨重彩的水杉就像白云深处一片片红霞,辉映群山;近看又好似一团团燃烧着的火焰,随风飘舞;走近树下仰视,一棵棵笔直挺拔的水杉像一支支鲜红的火炬,指向苍穹。
  
   二、留下贺龙脚印的“红军路”
   一条连接两县三乡的“红军路”,在麻山留下了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从1928年12月到1934年4月,贺龙领导的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三军在利川建立游击队,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斗争。从红军“十进十出”利川的线路图上可以看到,红军先后六次往返于毛坝——红椿沟——麻山——沙溪——咸丰县这条山路。在沿线打土豪,赈济贫苦百姓,与国民党开展武装斗争,有100多名青年农民参加了红军,15名红军战士在战斗中牺牲,至今在“红军路”上还遗存有几座“红军坟”。
   在麻山下的沙溪响水洞一块大石头上,至今还保留着贺龙的一双脚印,这双脚印已经镌刻了80多年,大石头旁边还有一座红三军英雄纪念碑。
   那是在1934年1月2日,贺龙带领红三军从大沙溪出发,准备翻越麻山,向毛坝青岩行军。在麻山下的响水洞川主庙前暂短休息时,贺龙站在庙前石板上向红军战士讲话。正路过此地的石匠杨守勤对贺龙讲的革命道理听入了神。贺龙讲完话才看到杨石匠站在那里,连忙吩咐战士将站在山路上的战马牵开,给杨石匠让出一条路来。
   看到贺龙在老百姓面前没一点架子,联想起这几年红军在麻山一带打土豪,赈济贫苦百姓的事情,杨石匠心里忽然亮堂起来,明白了红军才是穷人的军队。回去后,杨石匠给乡亲们摆龙门阵,赞扬贺龙带领的红军和穷苦百姓是一条心。
   国民党沙溪区长黄礼德知道了这件事,气急败坏地狠狠抽了杨石匠一耳光,还严厉地训诫了他一番。性格倔强的杨石匠被区长打骂后,对贺龙更加怀念和崇敬,他在贺龙站过的那块大石头上用錾子深深刻下了贺龙的一双脚印。不久,杨石匠镌刻贺龙脚印的事又被区长黄礼德知道了,黄区长以“通红匪”的罪名,将杨石匠抓起来捆绑吊打,强迫他把贺龙的脚印铲掉了。
   黄区长岂能想到,石头上的脚印容易铲掉,而镌刻在穷苦百姓心中的那一双脚印却是抹不掉的。不向恶势力屈服的杨石匠,在风声过后再次悄悄在那块石头上镌刻了贺龙的一双脚印。贺龙红军带领红军在麻山走过的崎岖山路也被当地群众称为“红军路”。
   光阴荏苒,转眼到了2005年,身患癌症的红军后代吴明昌捐资1万元,倡导在麻山“红军路”上修建纪念设施。这年底,当地政府在响水洞贺龙的脚印旁边立起了一座红三军英雄纪念碑,从此,贺龙的脚印便成为利川红色教育基地之一。
   从麻山下沙溪乡入伍的“全军爱军精武标兵”杨磊接受家乡媒体采访说:“入伍前一天,乡武装部长带领我们18名新兵来到贺龙的脚印遗址前宣誓。虽然当时我对军人誓词的含义还理解不深刻,但我觉得很振奋人心。我暗暗下决心,到部队后一定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当一个好兵!”
   杨磊坚守入伍誓言,以超常的毅力玩命训练,军事素质提高很快。他还与战友们研制出激光教练弹,大大提高了夜间射击的精准度。杨磊先后荣立一等功、二等功,还获得了“杨根思式英雄战士”、“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3年5月,杨磊在云南参加全军山岳丛林地狙击作战考核比武,获得全军第一名,并被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红军路”上的红色文化在新时期赓续传承,革命老区红色基因在新一代军人的血脉里流淌。
  
   三、从麻木中醒来的麻山
   回首昔日麻山,漫山遍野的荆棘茅草夹杂着油竹林,不时露出低矮歪斜的茅草棚。山上一直沿袭着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生产出鸡脑壳一般大的“野鸡啄”包谷糊口。有首民谣形容麻山过去的贫困状态:麻山高,雾沉沉,几股冷风吹死人。妹娃长大嫁出山,男娃长大“倒插门”。
   麻山穷,穷在没有出山之路。1976年冬天,当地政府组织1000多民工苦战三年多时间,将红椿沟上麻山过沙溪这条60公里“红军路”建成了一条泥结石简易公路。为了修通这条公路,先后有4位民工牺牲,5人致残。
   因为这条简易公路坡陡弯急路面窄,行车安全没保障,后来利川城至沙溪乡的公路改道,麻山上从此更加门庭冷落车马稀了。
   1981年,利川林业部门在麻山建起速生杉木林基地,把荒凉寂寞的麻山变成了辽阔壮丽的林海。如何让麻山上的资源转化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资本,出路就在于改善麻山的交通条件。
   要致富,修大路。环绕麻山的248省道建成之后,2015年,交通部门又将麻山至沙溪集镇60公里的“红军路”挤进了366省道建设计划笼子,成为利川西南片区交通扶贫的重点项目。
   366省道建设要将悬崖峭壁上5米宽的泥结石公路拓宽至8.5米,再铺筑沥青路面,这是利川公路建设史上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施工人员身缚安全带在在峭壁上施工,挖机在陡岩上作业,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最难对付的还是沿线一触即“滑”的不良地质结构,经常是一处施工扰动,便会造成大面积山体滑坡。
   寒来暑往,五度春秋,岁月在筑路的艰辛中流逝,公路在奋进的脚步中延伸。建设者们战胜了一处处地质灾害,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在“红军路”上书写了新的传奇。
   劈山开路的隆隆机械声在崇山峻岭回荡,震醒了麻山人安于贫困现状的麻木心态,大交通为麻山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活力,沿线各村抓住机遇,紧锣密鼓拉开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序幕。
   麻山上的几个村在林下种植多品种高山中药材5700多亩,林药兼种,林间养蜂已成为麻山的特色产业。初冬是大黄上市的季节,也是麻山最热闹繁忙的季节。公路上,随处可见成堆的大黄产品正在装车外运;院坝里、楼房平顶上面,到处摊嗮着刚起挖的大黄,切块的大黄在一个个炕房里热气腾腾地发汗,丰收的喜悦写在村民的脸上。
   麻山下面的几个村坐落在云雾山中。有道是“云雾山中出好茶”,还是在366省道建设项目计划下达之初,沿线各适宜种茶的村就开始发展茶叶,如今茶叶总面积已经突破了5000亩。茶叶公司在公路边建起了几个茶叶加工厂,就近收购鲜叶进行初加工,村民每亩茶园的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麻山万亩油竹林常年产鲜笋约300吨以上,如今城里客商开车上山就地收购鲜笋,价格成倍增长。
   当地政府围绕“红军路”上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绿色产业和民宿度假观光乡村旅游和康养业,在两条国道沿线打造“一红一绿”的生态旅游线路。
   麻山下的张高寨由70多户人家居住的40多栋吊脚楼组成,是古盐道上的一个风情古寨,也是利川咸丰边界古盐道上的驿站和关卡。古寨规模之大,保留如此完整,在利川仅此一处。如今的张高寨青山绿水环绕,郁郁葱葱的茶园像绿色的地毯铺在一幢幢吊脚楼下。前来拍照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乡村民宿旅游正在起步。
   放眼今日之麻山,366省道和248省道纵横连接,乡村水泥公路四通八达,省道连接大市场,村路围绕产业转。一条条自然村水泥公路从省道两旁向深山迂回延伸,公路沿线新建的混凝土楼房鳞次栉比,各种产业基地生机勃勃,刚落户麻山上的清洁能源风力发电群机在沸腾的群山迎风起舞。
   城乡客运班车轻快地奔驰在标线清晰、路面宽敞的省道柏油路上,车内乘客一路上欢声笑语触发了我的联想:麻山之路的前世今生,也是一个时代的高清投影。

共 40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以细腻的笔墨,叙述了对麻山的印象。麻山隆在人们印象中是个苦寒之地。我经常上麻山采访拍照,走得多了,看得多了,我对这苦寒之地的印象也越来越热乎了。在我的印象中,麻山是个清心洗肺的天然“氧吧”。麻山的植被主要以水杉为主,上世纪70年代初期,这里的培育基地曾经得到了胡耀邦主席的赞誉。如今,麻山7万亩杉木林莽莽苍苍,山连着山,一眼望不到边,人们在林荫下散步,如行走在天然氧吧中。在一年四季,麻山的杉树林变幻着不同的景色,如一张张浓墨重彩的水墨画,给人美感,令人陶醉。麻山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这里有留有贺龙脚印的“红军路”,有一座红三军英雄纪念碑。当年, 这个有这传奇故事的贺龙脚印,反映出麻山人民对贺龙元帅的爱戴,对红军的拥护。如今红军精神更是成了当地人民的精神力量,也涌现出许多新一代的军人楷模。今日的麻山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植树造林,公路交通,药材种植,茶叶种植、旅游等方面迅速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新农村,成为新时代的缩影。散文从麻山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历史底蕴中描述麻山的状况,夹叙夹议,情景交融,回荡着浓浓的历史纵深感,在描述中回首历史,缅怀伟人,深化主题,使人读后心明眼亮,增长见识,眼界开阔,受益匪浅!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718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0-07-16 14:36:01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夏日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0-07-16 14:38:59
  美丽的麻山,令人向往!欣赏佳作,为佳作点赞!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刘柳琴        2020-07-16 14:39:42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你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4 楼        文友:劳神        2020-07-16 14:47:54
  谢谢刘老师精彩点评,为拙文点晴增色了。
5 楼        文友:迎冬寒梅        2020-07-16 16:14:45
  欣赏作者精彩散文
回复5 楼        文友:劳神        2020-07-16 18:40:28
  感谢寒梅部长的关注!
6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20-07-16 18:17:55
  欣赏点赞!朴实感人的文字既抒情又叙事。
   问候老师!
回复6 楼        文友:劳神        2020-07-16 18:39:35
  感谢安社的关注与鼓励!
7 楼        文友:老百        2020-07-17 07:39:26
  佳作欣赏,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7 楼        文友:劳神        2020-07-17 10:11:06
  多谢社长!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