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神奇三线之寂静的秋夜(散文)

精品 【心灵】神奇三线之寂静的秋夜(散文)


作者:透明秋语 举人,5819.8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14发表时间:2020-07-19 16:29:16
摘要:之所以认为三线神奇,那是因为不太了解三线的人和事,一旦走近三线,就会明白原来他们也是普普通通的人,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从事的也是普普通通的工作……

屋里很静,清风打与门相对的窗外涌了进来,带着阵阵凉意。一轮满月从云层后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屋里的情景。远处,有夜蝉的啼音响起,伴着屋子里不知在哪个角落小声啼鸣的蛐蛐叫声,唱着一生里最后的绝唱。在这深山里,要不多久就会进入漫长的冬季,要再听到蝉鸣,得等到明年夏天了。
   秀娟这周上二班,每天从下午的五点半钟接班,一直要工作到下半夜的二点。而我正处在两个工程的间隔,工作相对轻松一些,但作息时间却与秀娟错开了。下午下班回到家后,秀娟已经上班走了,桌子上扣着从食堂打来的饭菜。女单工宿舍只有卧室,没有修建厨房,大多数时间,我们还是在集体食堂解决一日三餐。
   我把从外线班围墙边采来的一束野菊花插在个别致的花瓶里,这花瓶还是我参加厂“新的历程”文学征文活动一等奖的奖品呢。匆匆吃过饭,简单将桌子收拾了下,就走下了楼。
   饭后的散步是惬意的。沿着生活区的大道缓步而行,边进一步熟悉厂里的环境,边想着自己的心事。
   在局外人的眼里,三线企业无疑是神秘的。不光生产的产品神秘,就是里面的生活,都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在我没有正式成为其中一员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感受。
   如果你去过三线企业,或者就住在工厂周边的话,就知道在每一个工作日里,整个厂区都回荡着军号的声音:起床有起床号,上班有集合号,晚上有熄灯号,要是遇上紧急事件,比如洪水来了要抢险什么的,那紧急集合号或冲锋号就会响起。久而久之,临近的单位都参考了我们工厂的作息时间。特别是远在对面一个山头上的华蓥中学,更是直接借用了我们的信号,与我们同步了。用半军事化来管理学校的确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生活区就坐落在一个缓坡上,数十幢宿舍错落有致,因地势的不同或是南北朝向,或是东西朝向。这就使就算在一个厂区内,其住房也有相对炎热和相对凉快的区别。生活区的通道已经硬化,比初建厂时住干打垒,走稀泥路有了很大的改善。
   今天的时间充足,我特意沿着生活区通道走了一大圈儿,沿途从俱乐部、招待所、粮店和小卖部走过。这不是外面的单位,而是企业为了方便职工生活筹建的。这也是山沟里的三线厂与在城里普通企业不同的地方。
   俱乐部里,悠扬的琴音还在响着。从那儿路过时,特地进去看了一阵,由于不是正式的演出,台下只坐着不多的观众,一些小把戏们就台上台下的窜着,享受着童年幸福的时光。问了问台下的一位师傅,才知道这是厂乐队在排练,乐队的规模很大,一个帅气的中年男子正站在指挥的位置上,指挥着乐队的演奏。潇洒的动作,专业的神情,一看就知道是行家。一问,果然是在专业剧团待过的。
   在路过灯光球场时,看了一会儿正在进行的厂篮球队与兄弟厂篮球队的友谊赛,激烈的比赛吸引了不少的观众。看台上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我没有待到比赛结束,因为还想趁着这个时间到厂区再转一转,顺道看一下秀娟,再去外线班将我拉下的笔记本拿回来,那上面写着我灵光一现时,想起来的一些自认为不错的句子。
   灯光球场的位置要比上面的道路低了好几米,在周围用石头一砌,就成了看台。球场很大,容纳得下上千人,厂里放露天电影有时也会在这里进行。调到这里后,我已在此看过两次电影了。球场的上方有一块不太规则的平地,形成了一个不大的广场。这里也是人们喜欢聚集的地方,因为这里是一处电视放映点。
   此刻,一部精彩的电视连续剧正在播放着。我站在人群的最后面,看着前边摆放着的电视机屏幕。每天晚上七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开始前,电视机就会由专人准时开启,而在这之前,那个用来放电视机的高架铁箱子前面,早早就会摆满各种凳子、椅子。就是因为这台电视机的存在,这里成了厂文体活动的中心,而这样的中心,在工厂有好几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看电视无疑是国人最佳的娱乐消遣方式。工厂的单身职工多,聚在一起看电视就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厂广播站,正在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把祖国各地的新闻送达到你的耳朵里。
   沿着一条下行的宽阔通道,走进了厂区,迎面就看到一个中年男职工手里提着个竹子编成的鱼篓微笑着走了过来,还隔好远就朝我友好地打着招呼。我站了下来,问他鱼篓里装的是什么?难道这厂区里还能抓鱼不成?他笑笑说:“是山螺丝,用来喂鸡的。”并拿出几个摊在手里让我看。
   真是个自来熟的人。我从他手上拈起一个来,见那是一种扁平的蜗牛,就像是个大扣子似的,很是好看。这种蜗牛我小时候也见过,却没有去抓过它们。就朝他讨了两个过来,打算空下来给喜欢小动物的秀娟看。他热心地掏出了一张纸,小心地替我包好,让我放在衬衣的口袋中。
   看看时间还早,就与他闲谈了几句,原来他是机动处锅炉房的炉前工,和我是一个大单位的。他说开全处大会时,看见过我,知道我是新来的。他就是本地人,是工厂建成后在当地招收的第一批工人。他原本不在锅炉房工作,领导说那儿差人,就让他来了。他还说之所以捉山螺丝,是由于他的两个娃娃身体弱,而家里的老人岁数也很大了。为了给老人和孩子增加点营养,就养了几只鸡鸭。
   “我不能总是想着要单位的补助呀,年轻人,你说对不?”
   我连连点头,朝他竖起了大拇指。
   与这位自来熟的工人告别后,又信步朝秀娟所在的车间走去。天已经黑了下来,远远就听到秀娟所在的车间里传出隆隆的机床声。除了工房顶上亮着的电灯外,每台机床旁的工作灯都开着,用于照亮所加工的工件。
   秀娟是钳工,只见她穿着一身洗得泛白的劳动布工装,正在那一长排台钻前来回行进着,手里拿着的那个铝制工件,依次在排钻上钻着孔。我跟秀娟来过她们车间,看过她们的工作,知道那些排钻上安装着不同直径的钻头。而她们加工的,都是厂里这些年才开发的单反照相机上的金属零件。她操作的这排台钻的两端,各摆放着一盒待加工和已经加工好的工件,这样就可以在任何一边都能拿到待加工的工件,提高工效。而旁边,那些装着待加工金属件的木箱放满了过道。旁边的一个中年检验女工,正聚精会神地对照着图纸检查着每一个零件。
   我清楚,除了军用产品外,珠江牌单反照相机是我们工厂近年来开发的一款高端民用产品,厂里对质量一直很看重。
   怕打扰她们的工作,就像欣赏艺术品似地,站在不显眼的地方打量着秀娟,看着她那专注的神情,也看着她青春焕发的脸。直到那个中年检验女工一扭头看到了我,这才伸手拉了她一下。秀娟停下了手里的活,来到我身边,对我说道:“不是叫你早点休息吗?怎么到这儿来了?”
   我说道:“这才七点过点,天刚黑下来,就休息了呀?我是散步顺道走过来看你的,等会儿还要到班组把我的笔记本拿回来……”
   旁边的那个检验女工笑着打趣秀娟,凑近她的耳旁说了句什么,秀娟的脸一下就红了。有些娇嗔地让我快回去。我关切地问她累不,要不要把二班饭给她送来,她摇摇头说:“不累。二班饭我自己去吃就行了。”
   其实,说不累那是假的。每个班都要加工数百个零件,每个零件上要钻大小不一十多个孔,且工差不得超过两丝,一上班神经就绷得紧紧的,在排钻前一走就是好几个小时。一双好好的工作鞋,穿不多久鞋底就磨平了。排钻前的通道上,地面上有着条明显的痕迹,那是钳工班的工友们常年累月用脚磨出来的。
   我想到师父带我到军品生产车间熟悉过供电线路,那里工作的繁忙程度与秀娟所在的车间大致相同。
   为了不影响秀娟她们的工作,我挥手与她们道别,有些不舍地离开了那里,依次走过灯光通明的机动处大车间、工具处工房和正在进行军品五项环境试验的那排别致的试验室。感觉整个工厂就像是一台大机器似地,在高效地运转着。机床和试验设备发出的声响构成了一首和谐的交响曲。想到自己也成了这个企业中的一员,一种自豪在心头荡漾开来,不由加了脚步,朝外线班的所在地走去。
   外线班坐落在偏僻的一隅,与工厂的高压开闭所在同一个院子里。
   喜欢这里的幽静,那棵在墙头生根的黄桷树,应该是建厂不久就被风刮来,或是被鸟叨来,在这墙缝里生根的吧,此时已经长得枝繁叶茂,像是在墙上撑开的一把巨伞,而在它的下方则放置着一批并不怕雨淋的瓷瓶,这是厂里下一个电气工程所必须的器件。推开外线班工房的大门,打开电灯,把即将要使用的踩板归置了一下,这才将拉在工具箱上的那本笔记本拿上,走了出来。
   几声牛的鸣声从远处传了过来,带来一种久违的乡村气息。我知道,在围墙外面,离此处不到五百米的地方,就是工厂的奶牛场,厂里双职工的孩子和一些病人所需的牛奶就产自于那里。前不久我随师父去那里检修过线路,知道在那个偌大的院子里,有着好几间牛舍,里面养着十来头黑白相间的大奶牛。
   听秀娟给我讲过,在离厂区数十里的地方,还建有一个厂办农场,每年都要收获不少的粮食和水果、蔬菜。秀娟她们刚招工进厂时,还在农场的果树班劳动了近一年的时间,她形象地称那一年为“后知青时代。”
   工厂位于华蓥山,这可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当年华蓥山游击队就一直战斗在这里。江姐和双枪老太婆就在工厂所在的双河场召开过群众大会。
   然而这里毕竟太偏僻了,本着“靠山,隐蔽,分散”的原则建成的三线企业,每一个工厂都是一个小社会,除了生产、科研、供应和党政等必须的机构之外,工厂所设的部门涵盖了工、农、商、学、兵等各个方面。当然,这里的“兵”指的是部队的军事代表室和厂里的武装部及民兵营。就连武器库都设得有。说到“学”,那就更全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职工中专再到后来设立的电大一应俱全。人们形象地说,厂里除了没有火葬场和监狱,其余的应有尽有。
   我们厂属于地师级的单位,正式职工就有一千多人,算是大型企业了,但与那些上万甚至数万名职工的特大型企业相比,我们只能算小老弟。那些企业不光建得有正规的自来水厂,甚至还建有自己的发电厂,厂区延绵好几十公里,生活区里的街道都有各自的名称。为了通行的方便,还设有班车……三线企业的大而全和小而全,由此可见一斑。
   这几个月来,因工作的缘故,我将厂里的各个单位都走了一遍,对企业的沿革和机构组成以及生产和生活状况都有了相应的了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此刻,厂区里响起了军号声,行走在厂区通道上听这号声,要比在生活区清晰嘹亮得多。我知道,此时的号声既是厂广播站“各地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节目”结束的标志,又是通知人们准备就寝的信号。在一般情况下,从这次广播节目结束到真正的熄灯就寝还有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
   溜达了一大圈儿,这步也散得差不多了,就跟着几个同样是在散步溜弯的人们后面,朝生活区走去。
   我们所居住的女单工宿舍坐落在一个高坡上。一条水泥道直通到那里。这是一栋三层的建筑,与另外两栋男单工宿舍是一样的格局。所不同的是,男单工宿舍要拥挤得多。楼道不宽,还不到两米,两边的门与门相对,每间房子的面积都基本相同。由于女单身职工并不算多,这里的一楼就用做了职工医院,二楼和三楼才是真正的女单宿舍。随着结婚成家的职工增多,越来越多的双职工住了进来,形成了一种混居的局面。
   但是这里,绝对是以女工为主的所在。刚住进来之时,就听妻子给我交待好些注意事项,“无事不准随意出门”就是其中一条。因为在单工宿舍一层楼只有一间水管房,且还在楼道的入口处。这间水管房,不光是女工们洗涤衣物的地方,夏天的冲凉也在这里,甚至还兼着其他的功能,水管房的一角,设有一个蹲位,那是方便女工们小解的地方。大热天里,女工个个穿着都很清凉,你随意进出不要紧,一旦撞上了那不让双方都尴尬么?
   好在现在已是秋凉了,女工们都穿上了秋衣,且自从我们入住后,女工在水管房里的时候也都注意了关门,要不然,我还真地不敢一个人就跑出来。这种居住格局,也让我可以理真气壮地偷懒,洗衣服、洗碗等活计,是不归我管的,因为水管房是楼上丈夫们的禁区。
   上得楼来,悄悄地打量了一番,见楼道里静悄悄地,水管房虽然有水声,但房门紧闭,这才赶紧快步穿过走廊,回到自己住的屋里……
   夜深了,外面的喧哗渐次远去。刚才还在游移的浮云不知消散于何处,只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在半空。我把灯关了,任清冷的月光从窗外洒入,映照在我的身上。
   桌上的那杯清茶,是秀娟临上班前给我泡的,之前已冲过一开,此刻冷热、浓淡正好,呷了一口,让淡淡的茉莉清香在口齿间激荡。自打我们结婚后,秀娟每天都会给我泡一杯淡茶。说是要弥补我在剑阁山里服兵役时所缺少的水分……
   紧靠着办公桌摆放的大床是前几天才从总务处领来的,在住房紧缺的日子里,工厂还是尽力为新成家的双职工解决着困难。双人床和办公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配给新婚夫妻的。躺在床上,能闻到秀娟刚洗过的床单和被套的清香。顺手把床头灯打开,抓起枕头边放着的那本小册子,让李清照的名词映入眼帘。每晚临睡前读几首诗词,已成了来这里后的习惯。
   待将两首词记熟,并在笔记本上写下一段感受后,睡意也渐渐来到了眉梢。这些天的经历还在眼前闪现着,我把它们又梳理了一遍,感觉自己离三线更近了,与企业的结合更紧密了。明天,明天该有什么在等着我呢?我念叨着,就这样走进了梦乡……

共 525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怀旧的散文作品。作者记述了来到三线工厂后,一次饭后的散步,看似非常随意,却散发着浓郁的时代背景和生活气息。三线工厂,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是既是神秘的,也是自豪的,因为都是与国家的军工产品有关,属于半军事化单位。文章构思很巧妙,始终围绕着厂区的环境,对沿途路过的人和物一一道来,带领我们熟悉了厂区,也认识了美丽,贤惠的秀姑。作者文采斐然,描写生动,一桩普通的生活小事描写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又是一篇佳作,推荐共赏。【编辑:黄皮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722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皮人        2020-07-19 16:35:30
  又是一篇精彩的佳作,值得我们学习!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回复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0-07-19 17:00:30
  谢谢老师辛勤的编辑和精美的编按!
2 楼        文友:黄皮人        2020-07-19 16:36:40
  大作,拜读了,受益匪浅。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回复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0-07-19 17:01:30
  谢谢老师的鼓励。
3 楼        文友:黄皮人        2020-07-19 16:37:46
  祝都是创作丰收,再续精彩!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回复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0-07-19 17:02:10
  再次谢谢老师!
4 楼        文友:刘德正        2020-07-24 06:15:41
  佳作,学习了!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