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室雅兰香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雅香】如歌如泣话湘莲(随笔)

编辑推荐 【雅香】如歌如泣话湘莲(随笔) ————湘潭湘莲产业探微


作者:浩瀚 秀才,1036.1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62发表时间:2020-07-20 07:26:08
摘要:也许是莲农企盼的眼神使我久久不能忘怀,也许是防治莲荷腐败病老专家冒雨采撷数据的身影仍留在心中,也许是那些不辞劳苦为湘潭湘莲产业而疾呼的仁人志士深深震撼过我的心扉,我才会这样欲罢不能地牵挂着湘潭的湘莲产业。也从来没有什么题材让我感到如此犯难地在脑海中滞留了半年多的时间,并几次提笔又几次作罢,但终究还是艰难地吐出了这藕断丝连的情愫——题记

也许是莲农企盼的眼神使我久久不能忘怀,也许是防治莲荷腐败病老专家冒雨采撷数据的身影仍留在心中,也许是那些不辞劳苦为湘潭湘莲产业而疾呼的仁人志士深深震撼过我的心扉,我才会这样欲罢不能地牵挂着湘潭的湘莲产业。也从来没有什么题材让我感到如此犯难地在脑海中滞留了半年多的时间,并几次提笔又几次作罢,但终究还是艰难地吐出了这藕断丝连的情愫——题记
   ◎湘莲打造出的“花石神话”
   “花石的豆腐花石的锅,花石的湘莲是大哥。”年轻时听人说过湘潭县花石镇的三大地方名产,花石豆腐质嫩味美,落口消融;花石铁锅内精外粗,经久耐用。两大品牌,前者依然如故,后者已销声匿迹。它们之所以声名鹊起,据考究,是水土所使然。花石的水土适宜熬豆腐、铸铁锅。但这两大名牌在花石地区又仅是“小儿科”,花石真正的拳头形象产品是湘莲,所以有“花石的湘莲是大哥”一说。
   湘莲,俗因三颗莲子相加为一市寸而名为“寸三莲”,属千年皇室贡品、食之精华。3000多年以前,莲与湘潭便结下了不解之缘,“莲城”的雅称为湘潭平添了几分高贵,也使湘潭有了更多的文化内涵。1995年3月,国家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通过严格的考察与评审,命名湘潭县为“中国湘莲之乡”。从此,湖南因湘莲而“香”,湘潭因湘莲而“香”,全国最大的湘莲集散地花石,更因湘莲而“香”。“花石神话”也由此而产生,而且是真真实实的神话。
   一夜打造一个十万富翁。那是湘莲喊天价的岁月,提起那时的莲价,家住涓水河边的赵志强(化名)脸上一片阳光灿烂。那年,他在外面跑运输,开始是开手扶拖拉机,后来是开小四轮,跑了将近10年才拼出了一辆东风140,还欠了一屁股的债。“湘莲风”吹到花石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一夜暴富的美梦,竟能唾手可得,比中“六合彩”容易得多。一次,他从湖北运回一卡车“湘莲”,因天太晚,懒得去卸货,也懒得去探行情,可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就有十几班人马轮流找他,价格也从每公斤14元飚升至28元。那一车货,他就纯赚了10多万元。跑一趟赚10万,“湘莲”的钱实在太好赚了,对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作田汉来说,这真是喜从天降,一下交了天大的好运!难怪老赵至今对湘莲情有独钟。
   与老赵有同样经历和感受的花石人当然还有很多。今年3月,记者采访龙口乡杨得胜(化名)时,他说得更多。他是一位诚实的莲农,那天,他正和他的妻子在加工通芯白莲,忙得不可开交。他手脚麻利,讲话也快言快语:“那个时候的人,赚钱都赚疯了。满街满道的莲子,又有几粒是真正的湘莲啰!只怪我们脑子转得慢,满足于自己种莲、自己收莲,还自己加工粗莲,真是挣钱不费力,费力不挣钱。”提起不少人用双氧水制“洗白莲”和在湘莲中掺杂使假,老杨止不住气打一处来:“这些人不仅砸了湘莲的牌子,还砸了我们莲农的饭碗!铁莲,1996年最高价28元/公斤,1997年却一下跌至7元/公斤;白莲1996年为56元/公斤,1997年跌至22元/公斤。如此大起大落的经济作物价差在全国各地也实属罕见!更惨的是2001年,莲价竟跌至谷底,铁莲仅3.2元/公斤,白莲仅13元/公斤。莲贱伤农呀!莲贱伤心呀!”当然,言语中,他也不时流露出对那段已逝去的“神奇日子”的“神往”。
   湘潭县的湘莲的确吸引过不少人的目光,就连莘莘学子也对它倾注了满腔热情。北京大学98级本科生、1998年高考湘潭考区“状元”叶澜和她的三名同年级同学(都是北大高材生),也止不住对湘莲的一往情深,踏上了考察湘莲产品产销调查的征程,只可惜是“心潮澎湃”而来,“心灰意冷”而去,留下诸多“遗憾与怅惘”。
   湖南农业大学的黄声仪、何可佳两位老专家,更是对湘莲腐败病的防治倾注了满腔心血。1993年立项的湘莲腐败病植检防治由他俩负责,历经8年多时间,终于在2001年7月通过专家审评验收,并宣告其综合防治方法控制率达95%以上,非常成功。腐败病这个一直困扰湘莲大规模栽培的“瓶颈”已被打破,他们的防治方法正在湘潭各地逐步推广。但其中的艰辛和那动人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在湘潭县农业局经济作物站,当时一同参与攻关的王泽建动情地跟记者叙说了这样一件事——
   那是1995年7月的一天,年已59岁高龄的黄声仪教授和何可佳教授一道去防治实验莲田采撷当年最后一次综合数据。采撷这些数据是一件十分麻烦又要求严格的事,要把每株莲、每朵花、每枝茎、每张叶、每个藕节的走向、生长发育情况、抗病能力、效果等都分门别类数清和记录下来。四亩多地的湘莲,要分成无数个小块来数才不至于造成混乱,人必须深入莲田中才能看得准、数得清、记得明。但最不巧的是,当天一天都是大雨滂沱,其艰辛和难度可想而知,他们终于坚持下来了。这情景,连当时送他们去莲田的小车司机也感动得无法形容。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天,这块试验莲田所在地区发生意想不到的洪水,整个莲田都长时间被水淹。事后,黄老说:“幸亏我们头一天坚持下来了,要不然,这一年的试验又是白费了心血和力气!”
  
   ◎还湘潭湘莲产业以本色
   莲子,据史学家考证,至今人类对它已有6500年的栽培历史。湖南的湘莲,也是古已有之,有近3000年的栽培历史。湖南的湘莲、福建的建莲、浙江的宣莲,被誉为全国的“三大名莲”。最近,有资料显示,江西的广昌白莲又紧随其后,自诩为“白莲之乡”,意欲“四分天下”。1979年,原国家外贸部确定湘潭县为全国莲子出口基地,湘莲成为全世界共享的美食产品;1995年4月6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学会、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联合举办的“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大会上,湘潭县被命名为“中国湘莲之乡”。湘莲作为农业大国的形象产品,再次让人们对它的传统优势资源刮目相看,并具有深厚的市场发展前景。
   湘莲自身的物理、化学、医药、膳食性能都十分优越。国家商检局全面调查全国各地的莲子产品的结果显示,湘莲因全部18个指标中有15个指标领先于其他莲种而雄居莲首。同时,湘莲具有能够适应现代食品市场营养成份要求高、多层次需求量大等特点的优势,更容易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加之,湘莲文化品位高,人格化内涵丰富。从古至今,数以千计的文人骚客、帝王将相为之倾情放歌,以物寄情,形成了深厚的中华莲文化。与此同时,莲与文学、绘画、舞蹈、民俗、宗教、医疗卫生相交相融,相得益彰,更增添了莲子的无穷魅力。
   追往抚今,湘莲作为我市传统的地方优势资源,市场知名度高,具有很高的无形价值。我市的湘莲种植面积曾一度达到过64950亩之多。湘潭县花石镇既是湘莲名种“寸三莲”的原产地,又是全国最大的莲子集散地。在湖南境内交易的莲子占全国莲子交易量的85%,而在花石交易的莲子又占湖南莲子交易量的85%,真可谓举足轻重,不容小觑。
   但,自1997年后,湘莲交易出现了明显的萎缩,其原因究竟何在呢?
   1、产业能力低下,形成不了优势。虽然说,湘莲是湘潭农村的支柱产业,但总体来说,湘潭湘莲的加工与生产并未形成真正的产业。在藕粉等深加工方面存在过度竞争;需求量很大,但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干果生产则大多被市场适应性强的个体商贩所垄断;而莲汁、莲芯这样的高附加值产品市场并没有充分开发,十几种深加工莲产品面市的前景难以预料。先期按政府行为投入的湘莲深加工企业,纷纷因市场营销不畅、无资金后续,而关门闭户或自我淘汰,如月亮情、莲中皇等。有的深加工企业也在徘徊观望,难知去向。加上全国主要几家莲子深加工企业纷纷倒闭,与湘潭县关系最密切的湖北蓝田集团也举步维艰,更加导致湘莲深加工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现仅存“莲邦”、“湘圣”等企业在苦苦挣扎。于是,有人调侃:湘潭人有能力将海南槟榔嚼成自己的名牌并形成支柱产业,却没有能力将优势传统资源湘莲推向全国、推向世界。我市的龙牌酱油、天仙牌电扇,还有金凤牌电线电缆,也都一蹶不振甚至自行消亡。这也许是“水土不合”或“时运不济”。
   2、自毁产业优势,短期行为贻害无穷。应当肯定,自湘潭县背回“中国湘莲之乡”的金匾后,国家和政府是够重视和大力扶植的了,但就目前的状况看,数千万的资金投入并没有给湘莲产业带来更多的福音,每年向上汇报湘莲种植面积为5万亩,但实际却往往少得多,并直线下降到了2002年的1.6万亩至1.7万亩之间。而邻省湖北却直线攀升扩种,1997年扩展40万亩以上,2001年再次扩展20万亩,“洪湖赤卫队”已明显强于“湘军”。但他们栽培的“湘莲”都是地道的湘潭莲种,莲藕成了他们深加工的好资源,而莲子则大量进入湘潭的花石市场,“鄂莲”摇身一变,成了“湘莲”。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栽培技术、人力资源甚至也是湘潭的。
   湘潭人的聪明才智有时并没有用在点子上,当湖北“蓝田神话”破灭后,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想当年,莲子价格迅速攀升,有人打起了“漂白莲”的主意,大量低价购进外地莲子,用双氧水漂白滚洗,让美丽的涓江河几乎染成了“红河”。此举虽被明令禁止,带来的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却难以消除。在上海市场,购货商第一句话就问:“你这莲子煮得烂不?涩口不?”再后来,又有人在“湘莲”身上打起了掺杂使假和“注水”的主意。消费者买回家的“湘莲”,不仅没有几粒真正的湘莲,水份也严重超标,容易发生霉变。过去那种“要想水变银,请你来古城”的注水肉“致富经”竟被应用于高洁的湘莲身上,不能不说又是湘潭人的一大耻辱。
   据有关方面介绍,如今,湘莲已无多大优势可言,只有“寸三莲”65和“杂交莲”这两个优化品种稍具竞争力。种这两个品种,莲田仍能实现稳产和丰产,亩产量可达100公斤以上,加上每亩可提供藕种2000多株,其经济效益与劳力付出都优于农民种水稻等作物,因此,还能吸引一部分莲农固守着他们热衷的湘莲生产。
   3、品牌意识薄弱,深加工产品销路不畅。湘莲深加工产品是高营养、无污染的绿色天然保健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由于生产成本较高,开发所需技术条件复杂,产品价格比同类竞争产品要高,在目前的国内市场,特别是在对价格敏感度较高的中西部省区,这样的产品市场开发难度较大。但在西欧、北美、东南亚等国家,价格不再成为影响商品销售的主要因素,人们更关注的是商品自身的营养保健功能。而湘莲深加工产品与其自身优越的品质和无可替代的东方人文色彩,在这些国家将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我国已加入WTO,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为民族企业走向世界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我市现有湘莲加工厂家由于自身发展规模小,生产能力有限,加上企业领导人眼界不开阔等多方面的原因,湘莲系列加工产品的外销市场几乎仍是一片空白。许多企业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也不重视打造产品品牌,几乎所有产品都是简陋包装。产品的标识也过于简单粗糙,缺乏现代美。值得一提的是,“湘圣”系列产品已开始注重了这方面的投入,从去年开始改变其传统包装,以突出其品牌,这是市场调节的结果,也是其适应市场需要迈出的可喜一步。
   ◎叩问湘莲:路在何方
   湘莲,是湘潭人挥之不去的情结,湘潭人对莲的爱情有独钟,刻骨铭心。湘潭的湘莲既属于文化,同样也属于市场。就是在这举步维艰的进程中,不少仁人志士仍在痛定思痛,进行强烈反思。他们认为:要振兴湘潭莲业生产,让湘莲产业化进程来得更快一些,更猛烈一些,就必须有像“一化三清”那样大手笔的运作,才能事半而功倍,使湘莲产业永立全国乃至世界商贸之林。
   其一,要有良好的湘莲氛围。湘潭人将自己的城市命名为莲城,同时湘潭县又是“中国湘莲之乡”,湘潭的城市雕塑中最耀眼的又是“君子莲”,但,有人认为这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氛围,其理由是:湘潭的市花是菊花,湘潭还没有一条湘莲大道,也没有一个湘莲广场。更可怕的是,湘潭的湘莲系列产品还名不见经传,宣传力度和广告效应几乎是空白,就连全市几家大超市也很难找到正儿八经的湘莲系列产品。因此,他们说,要在107国道利用自然资源创建一条莲花长廊或湘莲风光带,只要车进湘潭,映入眼帘的便是鲜艳的荷花和如海的亭亭荷叶,就是到了冬天,残荷也同样是一道风景。同时,要改市花为荷花,或荷花、菊花并存,让湘潭永远成为花的世界。再者,要争取创办“中国莲文化节”和“湘莲一条街”等有创意的活动,同时要让湘莲产品以优惠的条件或免费进入超市与各大商店,使消费者随时都能方便地购买到价廉物美、称心如意的湘莲及湘莲系列深加工产品。

共 603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衬托着湘潭人的性格。湘莲打造出的“花石神话”因为坚持才有成果。湘潭湘莲产业本色追往抚今走过了一段不平坦的路程。路在何方 ?要有良好的湘莲氛围、要有长远的发展战略、要注重新产品的开发、要着力规范市场行为。作者有倡议,有思想、有新意的作品一定会给决策者带来新思路。湘莲既是湘潭的希望,也是湖南的希望,努力最终不会白费。作者条理清楚,层层递进,语言流畅,感情饱满,情真意切,引人深思的好作品。推荐阅读。【编辑:闲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妹        2020-07-20 07:29:45
  欢迎赐稿,期待佳作。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2 楼        文友:浩瀚        2020-07-20 07:40:28
  感谢社长辛勤编辑,编按深化了作品主题,犹如锦上添花。谢谢,敬茶!
我希望我奉献给读者的是心灵鸡汤而不是地沟油。
3 楼        文友:浩瀚        2020-07-20 07:45:10
  昨天是什么节?别怪我没告诉你
   如果我不告诉你,有多少人会知道每年的7月19日是湘潭县花石镇民间的“中国湘莲文化节”!前天花石搞了一个第六届荷花旅游暨招商引资的活动,参与者明显不如往事。那几个穿旗袍的荷花仙子,年复一年翩翩起舞诉说的故事,却总是这样如歌如泣,欲语还休,又容易被人忘记……
   湘潭,被人戏言为“戴着满口假牙嚼槟榔”的城市,有能力冒着患口腔癌和咽喉癌风险将海南槟榔咀嚼成自己的食品著名商标,却没有心思放在湘莲这个地域性品牌的打造上狠下功夫。奇葩,怪乎?
我希望我奉献给读者的是心灵鸡汤而不是地沟油。
4 楼        文友:浩瀚        2020-07-20 08:57:55
  坚守品牌,才是崛起的基础
   司马冷
   湘莲的历史,确实如歌如诗;湘莲的现实,又着实让人欲哭无泪!
   早在1995年,湘潭县赢得了“中国湘莲之乡”的美誉,湘潭人把自己居住的城市称为“莲城”,把这座城市的城标定位于“君子莲”。可见这“莲”与湘潭人是生命攸关了。
   然而,有些湘潭人却带着莲种技术跑到湖北去栽培莲子,再运回湘潭,而湘潭至今大多是传统作坊式、家庭运作模式进行生产,在可怜的竞争中争资源、争投资、争人力、争市场,最终形不成规模,成不了产业,欲进无路,欲罢不能。
   应该如何来认识湘莲所面临的尴尬?
   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平衡
   据说曾经有两个年轻人在荒漠里行进,已经几天没有吃东西了。突然,他们发现有一老者在小河边钓鱼,于是两人过去乞求帮助。老者给了甲一个鱼钩,给乙一筐鱼。拿着鱼的青年乙继续向前走,饱食几天后还是饿死了。青年甲想着自己要是能够到达大海,就有永远都钓不完的鱼,于是直奔而去,可惜也饿死在路途中。
   几天后,又有两个青年在小河边得到了老者的鱼和鱼钩。然而,这两个青年结为伙伴,一起向大海奔去,路上省吃俭用,最后终于到达大海,拥有了永远都钓不完的鱼。
   这个故事说明的是“生存与发展的关系。”先是生存,然后才是发展。道理很简单,但很多企业出问题就出在这里。表现有两种:一种是只谈发展,不讲生存。他们就如同那青年甲,想着要去大海钓鱼,结果却饿死在路上。譬如湘莲的生存应该首先在自己的产地建立基地,建立牢固的事业基础开拓自己的营销市场。而不是把这个基地建立在别人的土地上;或者有个基地,却不爱惜它,甚至随意糟蹋它。另一种是只讲生存,不求发展。这就如同得到了那筐鱼就很满足的青年乙,等到没鱼吃的时候他也就活到头了。小农意识的突出表现是小富即安——安于作坊式、家庭式生产模式,其封闭性导致他们无视信息,无视外面世界的发展。这或许正是湘莲长时期不能形成产业、形成规模的原因。
   一个企业始终都要在生存与发展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一要对内处理好“积累与发展”的关系。二要对外处理好“协同与竞争”的关系。企业要想达到一个市场目标,往往凭借自身的资源是不够的,这时就需要选择合作伙伴,共同形成一种整合的资源优势,这样既加大了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同时也摊薄了成本,何乐而不为呢?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市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整合的步伐正在加快,这时企业要考虑的应该是“协同”,而不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竞争。就如同故事中一样,只拥有鱼钩的青年与拥有鱼的青年结合在一起,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由“产品品牌”走向“信任标志”
   湘莲需要打造品牌,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当“产品品牌”确立之后,再向前跨进便是“信任标志”。未来的企业必须以“信任标志”来建立自己的产品与服务,拉近企业与顾客的距离,在潜移默化中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成为顾客与企业间情感的连结。
   所谓“信任标志”,是指在情感上将企业紧紧扣住顾客的欲望与意念,她会呼唤你的欲望,使你在情感深处信奉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是可以信赖的。
   “产品品牌”与“信任标志”之间构筑成了这样一种关系:“产品品牌”坚守,她让企业保住打下的江山;“信任标志”主攻,她是让企业走出去征服市场的情感连续,她不属于企业,属于消费者。企业的根基只有生长在“信任标志”的土壤里才会越扎越深,永远不会在“商战角头场”上被击倒。这或许正是振兴湘莲产业的战略构想。
我希望我奉献给读者的是心灵鸡汤而不是地沟油。
5 楼        文友:曹济南        2020-07-20 11:03:10
  深有同感,为你点赞,向你致敬!
回复5 楼        文友:浩瀚        2020-07-20 12:28:18
  谢谢济南老师!问好,敬茶!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