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敏思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敏思】走进左步,时光为此停留(纪实文学)

编辑推荐 【敏思】走进左步,时光为此停留(纪实文学)


作者:情满珠江 举人,5659.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67发表时间:2020-07-20 23:14:53
摘要:(本文曾获“伟人故里宜居中山”联合国“人居奖”征文一等奖,并在广东省作协出版的《辉煌四十年》一书中刊发)

【敏思】走进左步,时光为此停留(纪实文学) 序:
   我的妈妈姓欧,她的老家在中山市南朗镇左步村。一直深爱着我的妈妈,那是来自骨子里的血脉亲情。妈妈在世的时候,我们还在遥远的黑龙江,听妈妈断断续续说起她的家事。她的爷爷叫欧开祥,当年追随左步同族兄弟欧庚祥一起到了武汉,欧庚祥正是追随孙中山到武汉建造铁路,并成为粤汉铁路总监,他肩挑粤汉铁路建设大梁。
   小时候我曾多次问妈妈:您老家在广东中山市左步村,离黑龙江几乎万里之遥,怎么就到了黑龙江这么遥远的地方?我们也都成了东北女儿。妈妈告诉我:当年她在广州纺织厂工作,嫁给了做为南海舰队舰长的军人爸爸。他们成家后第三年即1958年,正赶上国家发起十万官兵开发建设北大荒。爸爸三番五次打报告坚决要去转业前往。就这样,我的妈妈随同爸爸去了东北。我也曾多次随妈妈回过广东探亲,广东冬天的温润以及温润气候下茵茵的绿色,和北方冬天的萧杀荒凉,产生强烈对比。因此喜欢上了妈妈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直到人到中年,工作调转来到中山市西区中学,很快就把自己具有的一半南方血统,迅速融入到妈妈家乡的风土人情里。
   2017年底,妈妈家族的长者欧初前辈(前广东省省长)已经去世了。谨以此篇深表纪念。
  
   一、欧家渊源
  
   左步欧氏与土瓜岭、海洲欧氏一脉宗亲。我突然理解了欧氏大宗祠门口的对联“宗开岭海/派衍平阳”里所包含的意思了。
   题记
  
   回到中山市的第十五个年头,我受西区教办和宣传办委托,编辑一部全区中小学征文集,区里还安排了几位编委协助此事。我在编委中见到欧苗生的名字。
   区领导介绍说:欧苗生老家是中山南朗镇左步村,现在是广州经济报驻中山记者。
   听到这里我心里一震,领导再说了什么我全然听不到了。
   满脑子都是这两条信息:姓欧,与妈妈同姓、老家南朗左步村……一股亲切之感油然而生。
   得知这一情况,区领导当晚便约了欧苗生一起共进晚餐。
   初次见到欧苗生,他中等身材,面色白皙,大约六十多岁,头发黑白相间,眼睛不大,看人的时候微微眯着,隐约透着着笑意,声音也温和,是一位和善的老人。
   席间,欧苗生先说了他家情况:祖籍左步村,他的爷爷叫欧开泰,当年驰骋五桂山的抗日英雄欧初也是他的欧家同族人,欧初的的父亲叫欧开元。他们是欧家“开”字辈的兄弟。
   我听了,马上告诉他,我妈妈的爷爷也就是我的太公名字也有一个“开”字。
   “哦?他叫什么?”欧苗生急忙问。
   “他叫欧开祥。”
   欧苗生便说:“欧开元、欧开泰、欧开祥……应该都是‘开’子辈的同族兄弟。看起来,我们都是一家人哪!”就是那时,欧苗生便让我随大家叫他欧叔叔。(其实,按理我该叫他舅舅)。
   欧叔叔还说:左步村的老一辈革命家欧初还健在,现居住广州,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参加了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与创建珠江敌后抗日人民武装和五桂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是珠江纵队第一支队队长。其解放后任广州市委书记。祠堂门牌匾上“欧氏大宗祠”几个大字就是欧初长者亲手题写。
   听到这里,我连忙说:“是的,我听我小姨说她14岁在左步偷偷跑出来参加五桂山游击队,就是欧初领导的珠江纵队第一支队”。
   欧苗生叔叔听了点头说:“对,那时候从左步出去不少追随欧初参加革命、坚持抗日的热血青年。没想到你小姨那时候才14岁,人小志大。她现在可好?”
   “好,好,她在佛山。我现在就联系她。”
   我即刻拨通了小姨电话。
   接通电话,我告诉她:“小姨,我和一位左步村欧家同族长辈一起晚餐。他知道很多欧家故事。请您和他通电话。”
   于是,小姨和欧苗生叔叔通了很长时间电话,我听着长者和我小姨说着家乡土话,有一些似懂非懂,但我在欧叔叔的眼里看到激动。
   我也听到电话里面传出小姨的声音也充满激动。他们也说起了欧初老人,欧叔叔答应找时间带小姨去广州看望欧初老人。
   放下电话,欧叔叔说:“原来你小姨是珠江纵队‘天文台’的。说起来,欧初是你小姨参加革命的领路人呢。”
   “是的,这个我姨也说起过。‘天文台’就是珠江纵队的机要处。”我说。
   我们边吃边聊,苗生叔叔把他了解到了欧家历史毫不保留地讲给了我:
   民主革命时期,祖籍也是左步村的孙中山先生认为“故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基于这个思想,孙中山先生回乡省亲祭祖之后,从家乡带走一批乡邻去建设铁路。
   不久,左步村的欧庚祥就担任粤汉铁路总监,他也带动亲朋戚友投身中国的铁路事业。当时欧庚祥派人回乡招聘村民修铁路,左步村的欧氏、孙氏族人及崖口陆氏、谭氏族人参与最多,带动了附近各村的亲朋戚友陆续投身中国的铁路事业。大致培训阶段为:最先离开家乡聚集在广州铁路南站——黄沙,1917年转至唐山,在唐山经过两年培训后,于1919年前往武汉,揭开了粤汉铁路建设的序幕。
   苗生叔叔说他们家就是1917年转到唐山的那一批欧家人。直到改革开放后他们才举家迁回广东中山老家。
   我告诉苗生叔叔:
   听我妈妈和小姨说她们的的爷爷欧开祥也是那时候去武汉的,后来不知为什么又到了汉阳兵工厂。不久,妈妈的爷爷欧开祥就成了汉阳兵工厂的总监。当时厂里上下都叫他“欧伯温。”
   “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需要枪支,于是从铁路抽调一批人去汉阳兵工厂制造武器。你的太公一定就是那时候被抽调去的。”
   苗生叔叔继续介绍说:
   离开老家左步村的欧家族人们那一阶段就生活在湖北三镇——武汉、汉口、汉阳。直到后来日本对华展开全面进攻,炮轰武汉三镇。
   是啊,记得听妈妈和小姨也说起过那一段悲惨历史:当时所有在武汉三镇的欧姓人家都匆匆收拾行囊,混在逃难人群里,准备打道返回广东。结果,沿途,欧家人被日本炮弹炸得四分五裂,我的妈妈也和所有亲人都分开了,一个人跟着人流逃回广州,而我的小姨一直和外婆在一起,她们母女二人辗转韶关南雄回到中山老家左步村,在这里和三姨团聚。后来她们几经辗转找到了妈妈和大姨。这样,他们原本一大家最后在左步团聚的时候,才发现,妈妈的爷爷欧开祥和奶奶,还有我的外公欧庆诗、我的舅舅欧国良都不见了。在左步老家,外婆看着围在她身边的四个女儿,欲哭无泪,整个人呆呆的,从此剩下半颗心。那失去的半颗心给了给了失散的亲人。
   如果不是抗日战争爆发,欧家大族在武汉三镇早已成为一支繁盛的人脉了。
  
   那一晚,和苗生叔叔谈起欧家历史,令我非常感动。很多详实而生动的史实,弥补了我从妈妈和小姨那里听来的不足。
   之后,欧叔叔将他珍藏的欧氏家谱借给了我,捧着那本厚厚欧家族谱,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份量。
   回到家来,我在灯下慢慢翻阅欧氏族谱,我才知道,原来欧姓,区姓,欧阳姓,同是一个祖上。
   上古时代欧姓源出于姬姓,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春秋时,越王勾践灭吴而成为一代霸主。战国时,勾践的六世孙越王无疆希望再次称霸中原。齐王游说无疆去攻打楚国,结果无疆被楚威王击败。无疆的几个儿子争夺王位,各占一方,其二儿子占据了乌程欧余山(浙江吴兴县)的南面,山的南面叫“阳”,因而他的后世子孙便以“欧阳”为姓,称欧阳氏或简称欧氏。
   战国铸剑专家欧冶子,东汉孝子欧宝,宋代永春知县欧庆,元代起义军将领欧普祥,明代广西总兵欧信等,是历史上的知名人士。
   后来分支:
   欧姓望族居住在平阳(今天的临汾西南)。
   欧姓另一分支位于湖南省宁远县的新车村,据家谱记载是于300多年前迁至此地。
   原来,欧家分支如此,一部分依然居住平阳,而来到岭南这支则是三百年前由湖南宁远县新车村迁徙此地的。
   具体到中山左步村欧氏的溯源及来历,版本也是相当多。如今欧氏宗祠的门前赫然印有“宗开嶺海,派衍平阳”几个大字,也是宗族里公认的左步欧氏宗族的来历。“嶺”指土瓜岭,“海”指古镇海洲,左步村欧氏宗族实际上是由土瓜岭区氏与古镇海洲欧先后迁徙而来,开村先祖为欧官清,是一名陶瓷商人,也是他出资召集乡邻建造了欧氏大宗祠。
   “土瓜岭区氏一族人口不多,约只有六七个人,但大家是一脉宗亲,他们每年都会来欧氏宗祠供奉祭祀。”欧桂说道,旧时左步村位于原丰阜湖畔,可直通太平洋,当时村民海陆交通之便,多出洋谋生,留在村里的族人愈少,且以务农为生,许是为了让族人不再失散飘零,凝聚人心,阖族团结就成了欧氏宗祠的祖训之一。
   左步欧氏与土瓜岭、海洲欧氏一脉宗亲。
   我突然理解了欧氏大宗祠门口的对联“宗开岭海/派衍平阳”里所包含的意思了。
  
   二、左步逢亲
  
   向祠堂周围看去,发现看到三五成群的村民坐着聊天的、打牌的、躺在躺椅上晒太阳的。好一幅安居乐业的美丽图景。和平时期,再也没有战乱。他们不用向欧家前辈们那样,躲避战争,四处逃难,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改革开放又使他们脱贫致富。看如今,他们丰衣足食,尽享安逸。
   题记
  
   几天后,在三八节那天,接受欧苗生叔叔的邀请,表弟伟风开车带着他的妈妈——我小姨,从佛山到中山,与我和苗生叔叔汇合,于是便有了我们的左步村之行。
   经过南朗镇政府,在一个路口拐进去不足两公里,就到了左步村了。我们在村口下车车,看到立在村口的不足一人高的灰色石牌,上面写着左步:临左步。
   苗生叔叔介绍说:左步村在南朗镇东部,东边是涌口村,南面是龙穴村,西面是田边村,北面隔着丰阜湖与濠涌村相望。
   “苗生叔叔果然好向导。这个村是哪一年建的呢?”我的和好奇心被激发了。
   苗生叔叔说:“这个村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
   “为什么叫左步呢?”我早就对这个名字感到好奇了。
   “因为左步村位置处于丰阜湖古涌南岸码头,过去人习惯叫码头为‘埠头’,这个村在埠头的左侧,所以,在清代便得名左埠头,后又写左埗头,清道光七年(1827年),始称左步村。到今天已经有着600多年历史了。”
   苗生叔叔一一道来。看着他,我实在佩服他对左步村历史的详实了解。
   驱车进到村里,直接到了欧氏大宗祠门口,苗生叔叔说:这就是我们欧家祠堂。小姨满眼崇敬,我也默默打量着这座古朴的祠堂:这是一座二开间二进建筑布局,里头是青砖墙,门廊处有石檐柱、花鸟木雕,它们和山水诗词壁画相应成趣,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筑特色。
   苗生叔叔说:这里曾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宣扬革命的场所,曾经成为五桂山游击队组织宣传抗日救国活动的基地。
   “对,当年我偷偷从家里溜出来就是在这里集中之后一起去五桂山的。”小姨说。
   “可是,年代久远,再叫上经历各项运动,它已经近于破败。后来,于1999年重修,2004年11月被中山市人民政府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单位。”
   苗生叔叔打电话找村主任欧结善,告诉他我们前来的目的。
   欧主任答应马上过来。
   片刻闲暇,我便环视四周,随处可见碉楼住宅、祠堂、村庙、古旧街巷,木雕、砖雕、灰塑、石雕、墙绘等构成了岭南建筑特色,反映清末岭南地区建筑匠人高超的技术与多姿多彩的工艺美术。我还看到稀疏的锅耳房,这是典型的广府风格历史建筑的典型代表。透过民房看着村外大片农田,村落与所在的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和谐统一。这时我脑海里涌现了三个词:
   秀丽、恬静、古朴。
   我转身面对小姨由衷赞叹:“你们的家乡可真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啊!”
   小姨笑了。我看到小姨的笑容里带着掩饰不住的自豪。
   向祠堂周围看去,发现看到三五成群的村民坐着聊天的、打牌的、躺在躺椅上晒太阳的。好一幅安居乐业的美丽图景。
   和平时期,再也没有战乱。他们不用向欧家前辈们那样,躲避战争,四处逃难,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改革开放又使他们脱贫致富。看如今,他们丰衣足食,尽享安逸。
  
   一会,村主任欧结善过来了。这是一个干练的男人,中等身材,大约四十岁左右,黑红脸膛,头发偏分,两眼深邃,他走过来,苗生叔叔指着我小姨对欧主任说:
   “这位以前也是左步村的,十四岁在这里参加的珠江纵队。你看看村里有没有人同她年纪相当的人,也许小时候认识。”
   欧主任立刻过来和小姨握手,说:“阿姨看年纪也有七十多岁吧?”
   小姨笑着点头。
   他便说:“走,带你们去我家。阿姨和我妈妈年纪相仿,应该是认识的。”
   小姨很高兴。我们一行便随同欧主任向他家走去。不多远就到了一处古宅门前,听欧主任用南朗方言喊:“妈妈,在不在屋企?”

共 12149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在伟人故里中山市,作者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历史的画卷。中山市南朗镇左步村,是一个革命的摇篮,这里是国父孙中山的祖籍地,民主革命时期,欧氏家族追随孙中山投入革命洪流,修铁路,造枪炮。小姨欧丽霞14岁就逃出家门,跟随欧初领导的珠江纵队,人小鬼大,机灵过人,为部队传递情报。小姨离开家里的“这一箭”射出去,就是一辈子,成为了一个传奇,一个“我”的人生楷模。让人感慨。孙家上灯,讲述的是孙中山后人在左步村的家族仪式,值得赞许的是,孙氏宗祠、族谱中,有了嫁出去的女儿生的孩子的姓氏了,这既是独生子女政策之后的与时俱进,更是不再重男轻女的重大思想突破。这样一个村落,在作者笔下,因着欧姓母亲的血缘亲情而格外亲切,更因着欧初、小姨这样的革命者而倍感骄傲,还因着村落的秀丽、恬静、古朴而心生欢喜,因着这里的人们生活得安逸、幸福而满足。作者呈现的历史画卷,有着当下最时尚的“穿越”技法,让读者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穿梭,仿佛置身于这一画卷之中,感受着村落的文化、政治、宗族、自然风光、老友重逢、社会发展与进步。文章行文自然流畅,人物生动真实,故事信手拈来,就像跟我们唠着家常。不愧为联合国“人居奖”的一等奖作品。倾情推荐。【敏思编辑 彭楠】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彭楠        2020-07-20 23:27:09
  ?徐老师这样的优秀作品,老彭编辑起来也有点怯场。这是篇反映伟人故里革命、建设、发展的纪实文学,又是一等奖得主,不由得心生敬畏。编辑不当,还请包涵。
我只是想开辟自己的文字江山,能做到吗?
回复1 楼        文友:情满珠江        2020-07-21 08:34:43
  我要怎样感谢你呢?对于这样一篇近万字的纪实文学,如果不是喜欢文学如果不是因为你的责任心,如何完成编辑?是文字让我们相识,离散之后有相聚,唯有好好珍惜,并继续努力!问候!
2 楼        文友:彭楠        2020-07-20 23:29:13
  这篇纪实文学的构思、行文方式很独特,这应该是得益于作者的得天独厚的亲情,更感慨于作者的用心至深。
我只是想开辟自己的文字江山,能做到吗?
回复2 楼        文友:情满珠江        2020-07-21 08:37:14
  说起纪实文学,我们当地作协和广东省作协联系,还专门利用 一个暑假办了一个月培训班,我有幸参加了。之后省作协和市作协便组织活动,在省里和当地各个部门走访,布置了一批作业。这篇就是作业之一。
3 楼        文友:绿袖子的田园        2020-07-21 10:53:52
  感觉到珠江也只有半颗心,还有半颗心给了文学,不然怎会有珠江风格的一篇篇诗章啊!无论是诗歌、小说、散文还是纪实文学,每一种文字里都有她饱满的激情,入骨的爱恋和满满的正能量。所以,读过她的文字,轻而易举会爱上。
我爱,故您在!
回复3 楼        文友:情满珠江        2020-07-21 12:17:31
  我是边笑便看完的。我服了你,好吧,就半颗心吧,另一半在文字里,我接受你别致的表扬。:)))
4 楼        文友:绿袖子的田园        2020-07-21 12:04:30
  一字不漏一口气读完,舒畅淋漓,像读历史,又像读家史,左步,因有故事,故有风采!
我爱,故您在!
5 楼        文友:乞颜若风        2020-07-21 21:56:33
  实话实说,习惯了网络快餐文学,一看到洋洋万言的东东,一般都会感到头痛。不管文字本身得过奖还是没得过奖。但珠珠的故事要听。几乎从开始到现在,我喜欢听珠珠的本人的故事超过喜欢听她编的故事。我特别喜欢听他讲如何因为舰长父亲的执拗而得天独厚地在自己身上以及性格里,恰到好处地揉和了北方的阳刚、岭南的柔和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柔和中的阳刚,这在她塑造的很多人物,包括独具诗经性格的女性人物的身上都可以看见影子。当然,我从来不认为诞生过中山先生的岭南只有柔和,因为中山先生并不是非暴力主义者,或者开始是,后看就不是了。于是,我们看见白山黑水和岭南的珠江,孕育出了一个不同凡响的女作家妍冰。其实我一直喜欢叫她在我作品中的名字:珠珠。加油,珠珠,看好你~~
他们和她们去了哪里,我的族人……
回复5 楼        文友:情满珠江        2020-07-22 08:23:21
  不过,你的文字也不是网络快餐啊!今天我觉得发一首简洁的诗歌,绿绿值班,诗歌求你编辑了。答应吗?好久没有看到你对我诗歌的应和或者评价了。期待~~~~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