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新】消失的场坝(散文)

编辑推荐 【宁静•新】消失的场坝(散文)


作者:林间风吟 举人,3537.7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25发表时间:2020-07-22 22:03:35

不久前回到故乡,父亲陪我去看被撤得只剩下框架的老屋。随着六盘水市东城区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项目有序推进,昔日的场坝老城区已退出历史的舞台,陪伴了几代人的场坝也终将成为回忆。在那些难忘的星霜荏苒里,无论欢乐或是忧伤的日子,已如烙印般留在我心灵的最深处。
   父亲告诉我,东城区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项目建成后的小区将正式命名为“永顺里”。场坝,自古以来就是老城区最重要的贸易市场。我想,取“永顺里”之名,有记住历史之意。另外,场坝是商贾云集之地,自古做买卖讲究和顺,永顺有永远和顺而生意兴隆之意。
   据史料记载,场坝集市位于水城坝子崇文山南麓,原属于永顺里三甲,叫场坝寨,形成于乾隆初期。经过几百年发展变化,场坝慢慢形成水城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也是贵州西部重要商品集散地之一。解放初期是计划经济,场坝的商业组织全是政府出面成立的诸如供销社、盐业公司、百货公司之类的国有公司。20世纪80年代后,场坝市场逐步放开,渐渐形成服装百货一条街,竹木陶器一条街,牛马市场一条街,蔬菜批发一条街,副食品加工销售一条街等特色街市。
   我家的老屋,就在菜园路场坝服装百货一条街的街尾。该路长约1500米,宽约5米,道路两边是两排门面,近600户商家云集于此。按照行业来分,这条街分为三段,第一段是集服装、床上用品、装饰品等为一体的街道,约600米;第二段为菜市场;第三段为零散杂货。我最喜欢逛第一段,因为这里展示了服装街的各种民生百态。在这里,不管是门面内,还是街中央,映入眼帘的是形形色色的各服装饰品。30元的T恤、20元的鞋子、5元的帽子……经常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或许会说,这么便宜的服装肯定不是什么好货。但在这里购买服装的老百姓却不少,包括我的母亲。母亲经常在这里为我们姐弟三人购买服装,一是因为这里的服装价格便宜;二是她自己虽是裁缝,但做出的衣服样式赶不上批量生产的样式;三是她认为这里服装的质量总体上是好的。每次试衣服的质量时,她总是向两边用力拉一下放回去,针脚基本还原现状,就说明服装的质量好。
   平常,服装街上的市民不算多,街面显得宽敞。每到赶集的日子,街中间就被卖衣服或者卖小饰品的商家占用,加上前去购买服装的群众,街面上,人头涌动,脚尖对着脚跟。在这里,卖服装的商家多数是场坝老居民,他们自己盖的住房多数为两层,临街的第一层作为店面。随着城市的发展,也有为数不多的居民修建了六七层的楼房。但是不管怎么修,这条街面的一楼,都会作为服装销售店面,零售或批发服装。“大减价,大减价,店面拆迁,清仓销售。”服装街上,店面里的人用扩音器循环喊着,吸引着不少市民进店购买。街面上,除了服装和一些简单的饰品外,还有床上用品、服装类的生活用品、手表等。这些物品,一般情况下,能够满足周边乡镇的群众需求,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每逢赶集,这里才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生于场坝、长于场坝的我,最喜欢的就是赶集的日子。每隔几天,四村八乡的人们带着各自的物产,还有各自的期盼,在此汇聚。平常正常开门营业的各商家,赶集时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作为一个集贸市场,场坝虽然没有“钱塘自古繁华”,但它汇集了仡佬族、彝族、汉族、苗族、布依族等众多民族民间文化。在我的记忆中,每逢赶集,就是各民族在集市上汇聚展示的日子。
   最难忘记的是苗族同胞走向集市的情景。天才刚亮,就有三三两两的苗族男人扛着火铳、提着打来的猎物向集市走来;也有手捧芦笙、边走边吹、自得其乐的苗家少年;还有头顶裹着红、黑毛线头饰的苗家少女,身穿五彩斑斓的苗装,脚穿洗得干干净净的白网鞋,一手拿口琴、一手牵伙伴,三五成群地走向集市。而那些中老年苗族妇女装束以黑色为主,不再像苗族少女那般鲜艳,有的背篓里装着用来换钱的玉米、洋芋或中草药,有的背上背着孩子、怀里抱着一只鸡或提着一些鸡蛋,几人相伴一路走一路聊,苗语汉话相夹杂。
   才早上十一点,人来人往的场坝便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街头巷尾水泄不通。在缓慢移动的人海中,一眼望去,头戴白色圆帽的是回族,身披擦耳瓦羊皮披毡的是彝族,穿筒裙的是仡佬族,穿对襟衣的是布依族。
   场坝集市上的摊点杂而不乱:卖服装的、卖小吃的、卖针头线脑小百货的、卖中草药的、卖瓦罐的、卖铁器的、卖蔑具的、卖猪羊牛的、卖鸡鸭鹅的、卖鸟的、卖花的、卖果树苗木的……他们都各有各的地段。最引人注意的是那些手工制品,砂锅、竹编、木根烟斗、陶罐、饭甄、木勺……每一件都是手工打造,每一件都充满着朴实的味道。
   赶集离不开人,而人离不开吃,各类的美食,就成了赶集时最诱惑的存在。先吃上一碗羊肉米粉,再来一碗芝麻汤圆,最后还有豌豆凉粉、酸菜卷粉,这几样吃食在场坝家喻户晓,来赶集必须得吃上一碗才能不虚此行。若遇上三五好友,往烙锅摊上一坐,烙洋芋、臭豆腐、五花肉的香味更是让人吃得停不下筷子。
   场坝还有一个让许多人非常感兴趣的地方就是神仙街。这里,把所有算命的统称神仙,有老神仙、男神仙、女神仙、小神仙,信的人都会来到这里算上一算,有算婚姻的,有算学业的,有算前程的,如果你不信而只是好奇,只管默默站在边上偷听几句也无妨。
   正午已过,买卖差不多、吃得差不多的人们并没有着急往家赶,而是陆续向一个地方汇聚,那就是场坝的百货大楼门前。百货大楼,说是大楼,其实也就是两层楼,但在过去的年代,可是鹤立鸡群的建筑。记忆中铸在大楼墙体青砖上的名句:“毛泽东思想万岁”,字体雄浑苍劲有力,不知出自哪位书法大家之手。大楼前有一块非常宽敞的坝子,可容纳近千人。坝子在赶集的日子里就是民间表演的舞台。赶集的日子里,我总是以为母亲送水为由,早早地站在母亲的裁缝摊前,就是为了等着看表演。
   “金枪刺喉”“头顶破石”“上刀山、下火海”等传统的硬气功表演,以其威震九霄的气势,备受群众喜爱。可我总担心那铁枪把表演者的喉咙真给刺破了、那石块把表演者的头顶真给砸出个窟窿怎么了得?所以是又想看又怕看。
   耍猴,是我最爱看的表演之一。耍猴人的猴鞭啪啪一响,猴子们就表演开来,一个翻筋斗,一个模仿人的各种动作,一个骑着自行车转圈,引得全场观众鼓掌叫好。老艺人与猴,逢场作戏,完美配合,灵性的生物将一切演绎得恰到好处。耍猴人的挑子让我最感兴趣,年幼的我总以为那就是一个百宝箱,可以翻出若干宝贝。其实头箱装的不过是猴子表演的服装、道具、面具等,二箱装的则是老艺人的物品杂物,但是无论是左肩换右肩,还是右肩换左肩,头箱都要在前头,这是耍猴人的行规,头箱是招牌,猴子比人重要。耍猴人所有节目都表演完了,该收赏钱了,围观的人往往都是一哄而散,只有少数觉得看了不表示会有些许尴尬的会扔上几个钢镚儿或几张毛票,但是耍猴人从不计较,只是默默地收拾好挑子,抱着小猴牵着大猴又奔往下一个集市。
   而在各民族中表演中,苗族的芦笙舞最为吸引人。吹芦笙者有的边吹边舞,有的对吹对舞,或拿着花杆边跳边吹,或作半蹲状吹跳,同时伸出一只脚步作旋转状,左右脚交替更换。难度最大的,要数在地下倒立者,吹奏者头着地,脚朝天地吹奏。
   这边的舞蹈还正跳得欢,那边的歌声又飘过来了,有苗家姑娘的歌声,也有布依族妇女的歌声。而我作为街面上的孩子,只能听懂汉族男女对唱的山歌:
   男:小妹生得像枝花,不妨今天到我家。
   哪天就想把她见,总算今天见到她。
   女:我俩相遇在场坝,你说同妹到白头。
   今天小妹来找你,问你收留不收留。
   男:我俩相遇在场坝,小妹陪哥满街游。
   说过今生要讨你,肯定小哥要收留。
   女:小哥留我在你家,给怕你家爹和妈。
   你妈回来不同意,我俩再好白拉拉。
   男:既然你进我的门,就是小哥我的人。
   如果爹妈不同意,我俩约起出远门。
   女:既然小哥你真心,我就决定把你跟。
   还没结婚先讲好,跟到我俩闭眼睛。
   男:你来跟我你放心,我是真心把你跟。
   要是小哥欺负你,天打雷劈死本身。
   女:哥真心来妹真心,两个约起过一生。
   活着我俩一家坐,死了还要葬一坑。
   男:既然我俩都真心,瞧个日子就结婚。
   等到洞房花烛夜,夫妻恩爱贵如金。
   ……
   随着去年场坝菜园路棚改房开拆,集市没有了,赶集的人儿没有了,我最爱吃的酸菜卷粉和最爱看的民间表演也没有了,我的“场坝乡愁”随之飘散了。
   如今,与父亲一起走过灯火阑珊的工地,我想到了很多,这个地方已经不叫场坝了,这里将变成“永顺里”。已经消失的场坝,有数百年的集市记忆,有讲不完的市井故事。如今,它正焕发新生,它将带着我去承接美好的未来,它将带我去寻找一份新的乡愁!我相信它会比以前变得更好,那个曾经热闹非凡的场坝从此只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

共 35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从消失的场坝写起,正是消失的场坝勾起了作者的“乡愁”。场坝,见证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变迁。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极具烟火气息的市井之地,让我们走进了这个城市的深处,感知着它的脉搏。文章从场坝的功能写起,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是作为一个见证者,作者生活在其中,用自己的视角,将场坝的特点为我们逐一叙写,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写场坝的全景,作者注重点面结合,叙写了场坝的整体特征之后,着重介绍了服装街。这样的手法在后文的叙述中,也同样存在。写赶集的内容,作者进行了整体的描写,而后重点选择了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点进行介绍。赶集汇集了众多的少数民族,作者选择了苗族人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极具代表性。赶集自然离不开美食,还有神仙街,都是集市颇具特色的存在。百货大楼门前的表演,作者也是重点选取了耍猴、芦笙舞、布依族的歌声,抓住各自的特点,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文章的结尾,不仅呼应了篇首,作者还将情感进行了升华,对场坝的未来充满着希望,让读者对场坝的未来也多了些期待,精彩好文,倾情推荐共赏!【编辑:空山月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空山月影        2020-07-22 22:05:31
  读场坝,读到了许多新鲜有趣的事,把一个城市的变迁浓缩在一个集市上,以小见大,足见作者的笔力了!
回复1 楼        文友:林间风吟        2020-07-22 23:10:25
  非常感谢空山月影老师为我大晚上的编辑,辛苦您了,为你奉茶!老师的编者按写得太精彩了,为拙文增色不少,为老师点赞!
2 楼        文友:想飞的企鹅        2020-07-22 22:17:58
  挺好的集贸市场,但愿新建之后更加繁荣。
告诉你多少次了,1+1=3,怎么还成天2、2、2的?能不能长点儿心?
回复2 楼        文友:林间风吟        2020-07-22 23:13:22
  谢谢企鹅老师关注留评鼓励,感动哟,老师总是第一时间出现,愿借老师吉言,“永顺里”修好后成为我新的乡愁!
3 楼        文友:淡泊宁静社        2020-07-23 06:41:01
  佳作,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淡泊宁静社
回复3 楼        文友:林间风吟        2020-07-26 22:51:41
  谢谢鼓励!
4 楼        文友:岚亮        2020-07-23 22:38:56
  场坝的故事对我而言感到很新鲜,原来乃一集市。时代变迁,沧海桑田,令人感慨了。欣赏林间风吟老师的勤奋和文笔,为你点赞!
回复4 楼        文友:林间风吟        2020-07-26 22:54:39
  谢谢岚亮老师的鼓励,我生在城中村,虽没有十分纯粹的乡愁,但也还是让人留念,所以有了这篇文,这两天忙着给孩子填志愿,回复晚了,还请老师见谅哟!
5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0-07-24 07:12:42
  欣赏林间风吟老师美文,一篇回忆散文,把坝场的曾经和现在,一一呈现。远握问好
浩渺若尘
回复5 楼        文友:林间风吟        2020-07-26 22:57:05
  非常感谢社长关注留评鼓励,文章不足之处还有不少,让社长费心了,我好好地改,争取复议时有机会。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