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菊韵】一曲深沉而幽婉的田园牧歌(赏析)

精品 【菊韵】一曲深沉而幽婉的田园牧歌(赏析) ——评琴韵的长篇小说《新城》


作者:修成国 童生,945.6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43发表时间:2020-07-23 16:08:11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在一些原生态的农村正在逐步消失的时候,作家琴韵以《新城》这样一部长篇小说,为我们记录和展示出一曲深沉而幽婉的田园牧歌。
   这首田园牧歌唱的恰到好处,应该说是很有一些时代意义的。这样的田园牧歌,是这之前唱不出来的,也是在这之后难能体会到的。作家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转折点节点上,以高度文学敏感和一个亲历者的深刻体验捕捉到的,这个捕捉很可贵。
  
   田园牧歌生活方式消失后,
   浓厚乡情的留恋和坚守
   长篇小说《新城》,讲述了辽南一个现代都市近郊的滨海小村石岭村,在当地建设辽南科技创新城的这个特定的背景下,土地被征用,村民被动迁,小村即将消失,继而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及其在人们思想感情方面引起的深刻变化。
   首先,我们说,石岭村的村民对土地被征用是高兴的期盼的,这期盼源于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家在书的一开头就写道:“石岭这个地方过去叫石岭村,地处山沟旮旯,是个被当地人喻为‘兔子不拉屎’的偏僻村庄”。“兔子不拉屎”的地方,说明连草都不长,没有草,当然就没有兔子来了。其实,我们看到石岭村并没有穷到“兔子不拉屎”的那个程度。接着读下去,我们看到,石岭村有几片成规模的果园,还有葡萄园,也有大田和菜园,又是个把钟头就可以进城的近郊区,应该是个不错的地方。尽管如此,这里毕竟还是农村,与一个钟头路程之远的那个现代都市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农民还是希望通过征地拆迁的途径,尽快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还是希望尽快地过上城里人那样的生活。正如书中写到的,“石岭村的人……都盼着早动迁,好拿补偿款,住新楼房,做城里人。”那样,他们就可以告别那整天和土地和果树和农药打交道的又苦又累的日子了,这应该是石岭村村民真实的愿望。
   然而,当动迁开始的时候,当真的要扒掉他们居住多年的房子的时候,当要推平他们的果园、葡萄园和菜地的时候,当他们饲养的鸡鸭鹅不得不进行屠宰的时候,当搬进新居时那些陈旧破烂的家具不得不遗弃的时候,当那尘土飞扬的泥土路将要被柏油路代替的时候,总之,当他们世世代代栖居生活繁衍的那个石岭村真得要彻底消失的时候,倔驴子、夏雪花等村民们表现出来的却是另一种心态,即是千般的珍惜,万般的留恋,是一种似乎灵魂无处安放的忧虑和痛苦。此刻,往日的石岭村,在他们的眼睛里心目中,已不再是“兔子不拉屎”了,而是他们的温馨无限美丽无比的天堂。作家的这种描写可以说贯穿着全书。
   比如,他们留恋自家的房子,那房子里有火炕,土暖气里烧着柴火棒子,炕热得烫手。房子里有老式大躺箱有土改时分得的油漆斑驳的木板箱子有挂在房梁上的摇车子等一些老掉牙的东西。他们留恋自家的院子,那院子里养着以“瘸腿王”为首的几十只鸭子,院子里的猪圈里有膘肥体壮的大肥猪,院子里的老槐树上还有几窝喳喳喳地叫个不停地喜鹊。他们留恋那片果园,那果园里有大片的红富士苹果树,有红灯、美早、沙米豆等多个品种的樱桃树。他们留恋村旁的水坝,他们常常到小水坝里去洗衣服,洗刷家什,夏天还常常到那里去玩水洗澡。他们留恋村旁的小山,他们经常在雪天去那里打雪仗滑雪。他们留恋村子附近的那片海滩,他们常常去海滩上赶海,一边挖着蚬子,一边听着头顶上海鸥的鸣叫。他们没干够农活,留恋那种出力流汗的田间劳动,甚至担心以后再也找不到干活出力的地方了……由于对旧村旧房旧的生活方式的留恋,连见到过去偷鸡摸狗见啥偷啥的方杏子也不再记恨甚至感到亲切了许多。由于对旧村旧房的留恋,倔驴子和夏雪花甚至觉得他们在老屋里的最后一次夫妻生活都美妙甜蜜得多。正是这种难割难舍的情结,使得石岭村的人们在憧憬未来生活的甜蜜中,又饱尝告别过去的留恋和苦痛。这种留恋甚至让他们产生暴躁和愤怒,以至于倔驴子达到了“村里人谁提动迁的事儿,就跟谁急眼”的程度。
   待到他们动迁了以后,这种留恋之情便愈加浓烈。夏雪花在搬迁之后的第三天就跑回老宅院子一趟,一星期后又回去一趟。她还和谭娟相约,来到大坝上,无比幸福地回忆着她们小时候在西山钻山洞,大了后春天在山坡上植树造林,夏天在水库里抓鱼,秋天在果园里摘苹果的往事,直说得两个人抱在一起笑得前仰后合,笑出了眼泪,差点尿湿了裤子……对于这种浓浓的田园情结,作家在书中第28章中非常明确地写道:“这里的坡坡岭岭都烙在他的脑子里,沟沟岔岔都流淌在他的血液中。”他们“对石岭这块地方有一种顽固的坚守。”
   对田园对故乡的留恋,不仅仅是石岭村的人们,而是所有人的一种共同的情感,也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情感特质。对此,我称之为乡情。我曾经在多年前写过一篇散文《乡情赋》中说道:“乡情……是人的感情世界中最深厚最淳朴最美好最长久最浓烈最忠贞最伟大的一种感情。”“故乡情,没有离异,没有反目,没有因时间长久而产生的淡忘,没有因贫困坎坷而产生的怨恨,更没有那种无情无义的背叛。”我认为,作家虽然给这部作品起了个《新城》的书名,但通篇透出的是农民对即将失去的田园的一种浓郁的旧情,一种缠绵的恋情,而这种旧情和恋情就是他们的乡情,是用甜蜜和痛苦融合而成的。作家对石岭村农民在田园牧歌式生活即将消失时表现出的那种近乎宗教式虔诚和留恋的描写,是全方位的,也是贯穿整部作品的,且写的深刻而逼真,是相当成功。没有深厚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没有相当的文学修养是很难做到的。
  
   现代生活冲击下的村民们,
   对心灵的自我救赎和安放
   说石岭村的村民们对他们以往的田园牧歌式生活的消失,在感情上是复杂的,既有甜蜜,又有苦痛,这是一个非常真实的非常自然的挣扎过程,在这个挣扎中,他们最终还是做出了自己的正确的选择,并在选择中妥善地安放下自己的心灵。
   首先,期望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人们一种自觉的必然的求变意识。石岭村那个地方,有田有山有林有果有水有鱼,又是城市近郊,改革开放实行联产承包后,倔驴子、唐坦等都有自己一大片承包的果园,可谓是“家有存折囤有米,前院苹果后院梨”,而且还盖起了二层小楼。其他村民虽然赶不上他们,也早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虽然变化不小,但是这个地方,房大部分还是砖瓦房,还是劈柴火坑取暖。路还是泥土路,还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民们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小农经济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境况和这种生活方式下,让他们每每与近在咫尺的那个都市相比,与都市里的人相比,似乎都感到尊严受到了某种挑战。这就进一步激发了他们要尽快改变自己生活和命运的要求和紧迫感。正如书中写到的那样,元旦前村里召开村民大会,大家都想听听关于建辽南科技新城的消息,来参加会议的人特别多,凡是能走出来的人都来了。当大家听了王主任关于新城的定位标准和动迁补偿政策后,人们“脸上绽出了笑容,一颗悬着的心总算归了位。”足见,石岭村村民对作家描写的那种田园牧歌般的美好生活,是不满足的,想改变这种生活状态的心情是很迫切的。
   其次,适应新环境新生活也是人的情感世界的一种本能。应该说,人类是有很强的适应本能的,不仅是人的生理机能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非常强,人的情感世界对外部新环境新生活的适应性也是很强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奥地利思想家和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人类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趋乐避苦所致。”“整个精神机关的基本促进动力,来自没有得到满足的愿望或者没有得到平息的激动。”石岭村以倔驴子、夏雪花为代表的村民们,尽管对旧房旧院旧路十分留恋,尽管对果园水塘小山海滩一往情深,但是,他们并没有被这种留恋所淹没,没有被这种深情所迷失,他们很快在这种变幻之中找到了自己新生活的方向,而且以满腔的热情张开双臂向着新生活拥抱,迈开双脚迅速地向着新生活奔跑。
   在作品中,我们分明看到,唐坦和倔驴子已经大胆地去应聘新城园林绿化公司的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且应聘成功。他们不仅兴高采烈地为自己在新城的小区购买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还为子女们也买了房。他们也堂而皇之出手大方的下饭店聚会就餐了,他们也懂得过一下过去只有西方人才过的圣诞节了,而且唐坦还惟妙惟肖地扮演起圣诞老人,竟然连他的老婆谭娟都没有辨认出来。这些都毫无例外地证明,石岭村的村民们,无论从生活细节到精神世界,都已经走出了旧的生活环境旧的生活方式的羁绊,都已经为自己的心灵找到了新的安放之处,他们已经向着新生活朝气蓬勃地出发了。
  
   田园牧歌式生活的时代,
   农民道德精神产品的经典化
   现在我们可以来谈谈这部作品的贡献了。一部文学作品总是要给人们或者是社会留下点什么,那么《新城》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我认为,这部小说给我们留下了一部田园牧歌式生活时代的农民道德精神经典化的图景。
   石岭村这个城市边缘地带小村的变化及其消失,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在全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中,甚至连一朵小小的浪花都算不上。这个过程虽然持续了一两年的时间,但在历史的时间长河里,连一瞬间都算不上。可是,这个变化,对石岭村的父老乡亲们,却是前所未有的,却是翻天覆地,甚至是惊天动地的。这个变化在有形的方面,无论是旧的环境,还是新的面貌,都可以用照相或录像记录下来。然而,对于人们精神情感层面的变化及其过程,尽管如同巨浪翻滚波涛汹涌,也只是发生在当事人的精神世界里,发生在石岭村那个地方,局外人是无法体会到了解到的,而且这种变化在过境迁之后,便会如电光石火一般消失的一干二净无影无踪。这里值得庆幸的是,这个稍纵即逝的信息被我们的作家不失时机地捕捉到了,不仅捕捉到了,而且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用小说的方式将其表达了出来。我认为,把这种已经和正在以中国历史上超速度的节奏迅速消失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及人们的情感变化过程,以文学的手段和方法予以记录和阐释,不仅非常智慧,而且功不可没。
   我们知道,道德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产物,带有鲜明的时代性。在《新城》这部作品中,作家为我们刻画和描述了倔驴子、夏雪花、唐坦等石岭村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劳动中,不拒绝一年四季侍弄果树的那种劳苦和艰辛;在家庭生活中,不与弟妹攀比耐心细致地照顾着年迈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不讲穿戴不下馆子甚至连一张结婚照都没有照过;在邻里王小五父母遭受虐待生活困苦时,尽量相帮送去热腾腾的大馒头;在大老韩和方杏子夫妇多次偷盗其财物时,既严厉批评又予以谅解和宽容……总之,田园牧歌时代以及那个时代培养起来的村民们热爱劳动、不怕苦累、勤俭持家、艰苦朴素、孝敬长辈、邻里友善、憨厚质朴、嫉恶如仇、诚实守信等中国农民的良好美德,被作家深刻地发掘和记录下来了。我们看到,这些处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转型期的中国农民,既有追求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又有浓厚的怀旧情结;既有田园牧歌式农民的勤劳质朴,又有面对新生事物的勇气和信心;既有小农经济环境下的狭隘和自私,又有快速适应改革开放后新时代的意识和能力……应该说,他们是这个时期中国农民极具代表性的典型形象,作品把这些形象经典化了,这是留给我们的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没有读到什么重大事件,也没有读到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虽然书名叫《新城》,但关于新城的笔墨并不多,相反,绝大部分的笔墨都是在写旧村,写旧村的人和事。而在写旧村的笔墨中,大部分又是写人的情感经历。作家以细心地观察细腻的笔触,把那些平淡平常平凡似乎没什么可写的日常生活小事,写得生动深刻,写得波澜起伏,写得引人入胜。我们认为,这恰恰是这部作品值得称许的可贵之处。当然,一部作品也不可能完美无缺,一点是书名和内容有点对不上号,不知起这样的书名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其实我个人觉得似乎叫《旧村》比叫《新城》都会更让人感到有吸引力。另一点是在阅读中,我们看到一些地方缺乏合理的交代。比如,倔驴子的几个弟妹合起伙来,毫无根据地来争旧村改造的动迁费,直闹到气死老爹不孝老娘亲人反目要对簿公堂的地步,可是,这个似乎到了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矛盾,却在没有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当事人自我深刻反省的情况下,忽然间就冰释了和好如初了,这使人感到有些陡然。
  
   注:①长篇小说《新城》,作者琴韵,大连出版社出版。

共 49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长篇小说《新城》,作者 琴韵,大连出版社出版。大连举行研讨会,修成国先生的这篇评论是在大连市文联和大连市作协组织召开的长篇小说《新城》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发言评价中肯,赏析到位,发言得到好评。赏析分三个部分:一是田园牧歌生活方式消失后,浓厚乡情的留恋和坚守;二是现代生活冲击下的村民们,对心灵的自我救赎和安放;三是田园牧歌式生活的时代,农民道德精神产品的经典化。得出《新城》是一部值得品读的好作品。发言为推介作品起到了更好作用!推荐大家欣赏!【编辑:黄金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731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07-23 16:09:27
  评论赏析写得很到位!推荐了
活到老学到老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07-23 19:06:33
  有些地方还要深刻一点,深入一点,比如对农民的真正了解个认识!我们农村人才知道!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20-07-24 00:36:00
  好文佳作,学习了!问候老师!遥祝夏安!
峥嵘岁月
4 楼        文友:修成国        2020-07-24 08:45:40
  谢谢黄老师的精心编辑和热心点评鼓励!辛苦了!
5 楼        文友:修成国        2020-07-24 10:01:47
  谢谢峥嵘岁月文友的鼓励!相互交流。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