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作品赏析 >> 【丁香·丁香花开】《泰国简史》(作品赏析)

编辑推荐 【丁香·丁香花开】《泰国简史》(作品赏析)


作者:刘开阳 秀才,195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08发表时间:2020-07-23 23:41:08

一、
   在中国的南部,印度的西部,是一片半岛形的广袤土地,它东临南海,西濒印度洋,范围包括今天的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以及马来西亚等十一个国家。从很久以前开始,这儿就是中国和印度交合之地,每一个角落都有两国的痕迹。而后来的西方人只能算是第三者,但它旺盛而又强悍的生命力,瞬间就搅动了这里。特别是从19世纪以后,它以无可抵挡又无从躲避的方式给这片土地打上自己的烙印,肆意凌辱这儿,也给这儿带来全新的面貌。现在的泰国、新加坡,可以看作是西方列强二次孵育出来的后代,而其它几个国家则没有这么幸运,只能算是饱受虐待的奴仆,因为在用血肉养肥西方人,所以自己遍体鳞伤又羸弱不堪。早期的西方人只管在这儿肆意作践,直到再也不能继续才悻悻离开,留下身后一片狼藉。尤其是英国人,和在世界其它地方一样,除了养肥自己,还以正义的名义四处混搅,留下边界纠纷,民族矛盾以及其它麻烦,那些问题至今还在发酵。
   不过西方世界的新代表——美利坚合众国在进驻这儿之后就没再离开,它到来的时间比较晚,但影响力却很快就超过之前所有列强。它带着价值观、美元、音乐、电影,当然还有军舰和大炮来到这儿之后开始兴风作浪。然而,同样是在这里,它遇见了强劲的对手,所以一直不能风生水起,因为有一个与这儿山水相连的国家不允许它一家独大。这个国家历史悠久、生命力顽强,历经波折却总能浴火涅槃……
   这个国家自然就是中国,它塑造了东南亚的肉体,也赋予了它性格。不过,给予东南亚灵魂的,却是另外一个古国——印度。中印之间几千年没有完成的文化融合,在这儿得到了实现。
   二、
   即使在今天的东南亚,你仍然会发现这儿有大片的树林、沼泽、草地。这些地方蚊虫太多、蛇蚁太多、危险太多,妨碍了人类的脚步。如果我们把时光再向前推两千五百年或者更多,你会发现那时候的东南亚条件更差:燥热、潮湿、地广人稀、生产力低下、经济落后。北部多山、多密林;中部和南部水泽遍布,荆棘丛生。人类只是大自然怀抱中不起眼的一份子,要做的只是敬畏自然、顺从自然、依赖自然。部族之间相隔遥远,基本上不怎么互通消息,虽然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可彼此之间并不互相知晓。
   然后,推动它发展的第一波力量到来了:始皇帝将军队派到了这里,他的部将在这儿“开辟”了第一片领土——骆越,也就是今天的越南北部。因为成建制军队的到来,促使当地那些部族结合在一起,迅速形成社会,成长为阶级国家,让这片土地上的部族开始以统一群体的样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从那以后,东南亚与它北方邻居的交集基本上就没中断过,除了宋朝之外,每当中国大地上那些伟大王朝崛起的时候,军队就会来到这儿,将军、士兵就会来到这儿;至于贸易、商旅、文化,从来到这儿的第一天起,就再也没有断绝过。除了中国政府,基本上受汉人控制的云南人也是催生东南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南诏国强大以后,它和中国政府一起,像两条有力的臂膀把这片土地拥抱起来。渐渐地,这片土地上与世隔绝的部族越来越少,社会组织越来越严密,社会行为越来越规范;渐渐地,这儿的人在对抗它的邻居中成长、强大起来。当然,华人也把根深植在这儿。于是,这片土地的躯体,在它强大邻居的一次次冲击下塑造完成了。
   三、
   印度以另一种方式进入到这里,力量来自于僧侣、修道士和充满人生哲理的经卷,来自于宗教。印度教和佛教被一起带到了这里,然后落地、生根、发芽。于是,从“远古”众国丛立的年代开始,这些国家就开始全面接受印度文化的洗礼,印度思想、哲学在这里大行其道。从统治阶层到平民阶级都备受印度文化的熏陶。在这儿,供奉着印度神祗的庙宇遍地皆是,它没有领地,却安享当地人的敬奉;没有侍卫,却怡然安居在这片大陆上。
   什么是宗教?马克思说,那是麻痹人民群众的精神鸦片;印度人说,过分相信就是宗教。然而对大多数一生下来就沉浸在宗教氛围中的人来说,宗教就是宗教,投身宗教既不是想要靠它升官发财,也不是想从中找到终南捷径,而是为心灵找到宿处,仅此而已。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在能量守恒定律适用于这个宇宙各个角落的今天,天堂、神国、长生不老、天降神迹,都显得荒诞不经。然而,科学在18世纪、19世纪获得全面胜利之后,在后来的时间里,在精神领域又慢慢变得谦逊起来;而精神领域的执牛耳者——宗教,则以崭新的面貌重新昂起头颅——它不再那么专横、压制,而是变得宽容、随和,更贴合人心。于是,就算人们深刻理解了那些科学道理,就算人们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可还是有无数人投入它的怀抱。
   宗教的力量几乎是不会枯竭的:就算人类用显微镜看到了正负离子又如何?就算能登上月球、飞临火星又如何?只要人类还有悲伤难过的时候,只要存在没有实现的欲望,只要生老病死威胁着心灵,那么天神就在那里,依旧端坐在洁白的云端,享受人类敬奉。
   如果你还不理解它,如果你还在轻视它,说明你没有看到它磅礴而坚韧的力量。可能它不再像过去那样操纵着国家、社会,不再翻云覆雨,但依然是平衡、维系人类社会的柱石,依然坚定地守护着人类的心灵。
   印度文明的影响还体现在其它方面:千百年来,这儿一直执行印度的《摩奴法典》,直到很晚的近代才发生改变;在过去,区分一个国家是“开化”还是“蛮夷”,区分统治者的身份是国王还是部落酋长,衡量的标准就来自印度,这使得整个东南亚的意识形态不自觉就向印度倾斜……
   于是,你可以轻易看到,中国元素与印度元素在这里大行其道,甚至在很多地方重叠在一起,那么两者之间到底谁占据上风?
   每当中国陷入困境的时候,东南亚总会掀起反华的浪潮;然而当佛教在印度式微,东南亚却为它保留了种子。如果我们能跳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固定圈子,抛开征服与被征服的相处之道,把视线延长到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会得出与书本,或者与当下不一样的结论。
   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你又能轻易看到东南亚各国向中国表示亲近的迹象,如何加强并留住中国在这儿的影响?是依靠超市里铺天盖地的中国产品,成群结队的旅游人群,还是依靠军舰大炮的强大战力?又如何让小小的东南亚不会对庞大的龙之帝国望而生畏?
   我们与它们之间不存在平等,我们太庞大,随便一个动作都能在对方掀起波澜;而且中华文明与中国人已经纠缠在一起,我们不可能,也不需要改变自己去适应别人;但我们需要更多去了解别人,理解别人,因为理解比征服更持久、更强健有力。
   四、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佛教统治着东南亚。越南信奉上部座佛教,缅甸被称为黄金佛国,泰国被称为微笑佛国。而在伊斯兰进入东南亚之前,马来西亚也是佛教的天下。
   然而,我从不相信纯粹的佛教能够治理一个国家。
   佛教主张众生平等,那么佛国的国体该是什么样子,然后才能运转下去?国王与平民的社会地位又该如何进行区别?如果没有差别,国王凭什么凌驾于平民之上?它的政体又该是怎样的,什么样的措施才能让国家政策执行下去?特别是在过去,民主思想还没有来到这些国家的时候,松散的佛教又如何能把民众长久凝聚到一起?
   2014年年中来到泰国之后,我在泰国的村镇之间寻找答案。在那里,我看到了印度教神祗的梵天和象头神的塑像、画像遍布街头巷尾。当然,一起享受人间香火的还有国王普密蓬。另外,我还看到无数家店铺门口都有尺寸矮小,色彩非常艳丽的,正在舞蹈的女神雕像,她们明显带有印度教的风格,只不过某些特征被泰国化了。
   在泰国曼谷的玉佛寺,有一座长约1000米的《罗摩颂》壁画长廊,由178幅壁画组成,这是印度古典文学史诗《罗摩衍那》在泰国的变异本,壁画把泰王巧妙地镶嵌到这了一故事当中,从而让人们相信泰王是代表天神在人间进行统治的。曼谷王朝的国君称自己的家族为拉玛家族,而拉玛这个词,正是印度神祗罗摩的另一个译音。
   同事从柬埔寨的吴哥窟回来之后告诉我,吴哥哪里是佛教,分明是印度教嘛!
   原来印度教早就侵占了这儿。
   很多人评价过去的中国统治者是外儒内法;那么东南亚,那就应该是外佛内印。佛教是外衣,印度教是内里,只不过印度教核心教义之一的种姓制度,变化成等级制度而已。
   在泰人的阿瑜陀耶王朝时代,国王波隆摩•戴莱洛迦纳推行萨克迪纳制。这项制度可不是宽泛模糊的社会等级规定,而是详细勾勒出每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你向谁效忠,谁是你的下属,所有人都难逃网罗。连寺院的僧人也是等级分明,不能例外;而在曼谷王朝时期,拉玛一世命令所有平民在身上纹上自己地方长官的姓名,所居住城镇的名字……
   想一想这也是必然现象,倘若不把印度教引入到统治中来,一味靠慈悲、道德与谆谆教导立国、治国,作为暴力机器的国家,又如何能够维持下去?当国家都不存在的时候,人民又到哪里去寻求庇护?
   五、
   当然,印度文化并不是一枝独秀。
   同样以泰国为例,你会发现这儿的宗教确实非常复杂:类似于萨满教的本土教派;受中国影响的地神崇拜;从中国舶来的道教;还有斯里兰卡的僧伽罗小乘教派等等。
   在这儿,这些宗教都根基深厚,然后共生共荣;于是你经常可以看到,属于不同派别的神佛经常挤在同一个神龛里,一起生活在千家万户。这有点像他们的语言,开始是苗语、泰语,然后是闽南话、台湾话,再后来西方的语言也加入进来,然后成就了独特的泰语。
   六、
   在某些方面,泰人有点像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默默无闻地在阿拉伯半岛的沙漠里生活了几千年,然后在公元6世纪,它闪电般的崛起,征服了大半个当时已知的世界,接着激情减退,回到自己的领地。
   泰人也是这样,当缅甸人、吴哥人、越南人在东南亚声名显赫的时候,这些泰人几乎还不被别人知晓,或者只是扮演着跑龙套的角色。然后从十世纪开始,这些人忽然变得重要起来,在天才国王的带领下迅速闯出一片天地,成就了后来的泰国。
   当然,他们没有取得阿拉伯人那样辉煌的成就,也没有像阿拉伯人那样迅速褪色,而是守住了打下来的江山。
   和许多国家的历史一样,这个国家的历史同样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从公元1238年建立素可泰王朝开始,泰人先后经历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四个时期,有五位君王被尊称为大帝:素可泰王朝的兰甘亨大帝将流行于素可泰地区的巴利文、吉蔑文加以改造,于1283年创制了泰文;纳黎萱大帝,阿瑜陀耶王朝国王,在位时以绝大的勇气和智慧重建王朝,并且东征柬埔寨,西抗缅甸。此外,闻名世界的泰拳也是由他所创;郑信大帝,吞武里王朝的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国王,他赶走了缅甸人,统一暹了罗全国;曼谷王朝的拉玛四世主动开放国家,在西方列强执行最野蛮政策的时候保住了自己的国家;朱拉隆功大帝,即拉玛五世,是现代泰国的缔造者。在他执政期间,泰国迅速发展成为一个近现代化国家,为弱小国家如何与强国相处,并维护自己的利益树立了典范。
   然而,即使有过多位英明睿智的帝王,但有一个问题始终没能解决好,那就是臣子篡位的问题。
   在泰人不算长的历史中,谋朝篡位的次数多得吓人:叔叔篡侄子、儿子害老子,那些王公大臣也不甘寂寞,极力掺和进来,把这个推下去,把那个拉上来。而泰人对此非常宽容,唯一受到抵制的是提洛卡王,不是因为他的篡位行为,而是因为他把自己的父亲流放以后,还要追上去杀人灭口,这就让旁人看不过眼了,摆出要打架的样子。双方不过点到为止,提洛卡就此罢休,对方顺势偃旗息鼓。
   当民主制度引入之后,争夺的重点不再是王位,而变成政府总理,于是政治斗争就演变成一次次的政变、倒阁,让这个佛光普照的国家,成为世界上政变最频繁的国家之一。
   如何解开这个篡位或者倒阁的死结?泰人一直没有找出好的办法:没有才能的人不能很好地为国家效力,而有才能的人往往有野心,这种两难的选择让泰人的统治者莫之所从。
   从这儿就可以看出儒家文化的优势了:在历经东汉、曹魏一连串“政变”之后,应该说当时的人对于谋逆行为应该“习以为常”了。可是,当势力雄厚的司马氏父子相继掌权的时候,还是有王公大臣、封疆大吏冒着诛九族的危险,明里暗里不停反对他们——举兵造反、叛逃吴蜀等行动接二连三。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力量,它让很多人都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即使成功了,也要承担千古骂名。
   对统治者来讲,儒家文化最能打动人心的,不是温良俭恭让,而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七、
   除了不停地谋权篡位,与尽量采取开放式姿态招揽人才的中国封建统治者相比,在王朝时期的泰人还存在另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家天下”。那时候的王朝不像是个国家,而是像个私企,甚至是个家庭作坊。叔叔、伯伯、哥哥、弟弟,加上儿子、孙子、女婿,外甥、朋友,组成一个圈子围绕在国王周围,然后由这个圈子来管理国家。当上一茬人结束历史使命,下一茬人接手的时候,依然是相同的形势。当然,偶尔也有闯入者,但都是外国人:国家的行政高位,宁愿开放给外国人,也不向本国民众开放!

共 11506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泰国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原名暹逻。公元1238年建立了素可泰王朝,开始形成较为统一的国家。先后经历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泰文化受到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很大。1932年,泰国变成了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此后历代国王都只是国家的象征性元首。在东南亚地区,泰国亦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国家;首都曼谷是该区域中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大都会区。在现在国人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泰拳,人妖,泰国的佛教文化影响很大,对泰国泰人的古老历史厚重感了解不多。这篇《泰人简史》赏析文章给我们从泰国历史,宗教信仰以及泰人的民族特色等等多方面了解泰国泰人多了一个窗口,很棒!具有很深的历史苍桑感,全文语言流畅,层次分明,文字功底了得。问好作者,推荐大家共赏。【丁香编辑:天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天山        2020-07-23 23:44:55
  感谢刘开阳老师投稿支持丁香社团征文活动,期待老师更多精彩佳作发表。编辑时对段落根据老师书写时留段空间做了数字标记,若有不妥之处,望老师添加天山微信hhh13107528018。沟通修改。天山奉茶敬上。
幸福生活在不断奔跑中获得。
回复1 楼        文友:刘开阳        2020-07-24 10:07:14
  没有问题,老师处理的很好
2 楼        文友:醉美如卷        2020-07-24 08:10:26
  感谢老师投稿丁香,祝夏安!
醉美如卷
3 楼        文友:刘开阳        2020-07-24 10:09:03
  《泰国简史》是我翻译的一本书,翻译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也给我另一个角度看待世界。该书已经初版,有需要的文友可以联系我。
4 楼        文友:秦雨阳        2020-07-24 10:48:39
  一篇文章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功德无量。赞!
文学是讲实话道实情的学问,用最美文字表达心声。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