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菊韵】一个中国作家的自觉担当(文学评论)

编辑推荐 【菊韵】一个中国作家的自觉担当(文学评论)


作者:修成国 童生,945.6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59发表时间:2020-07-26 11:23:12

——写在陈廷一百部作品庆典之际
   在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陈廷一举行其百部文学作品庆典之际,我首先向他取得如此好的创作成就表示由衷的祝贺!
   同时,借此机会谈谈我与廷一多年接触、共事及拜读其作品的一些感触和体会。我和廷一有着非常相似的经历。我们是同龄人,他出生在中原农村,我出生在东北平原农村,我们都当了20年年左右的兵,转业后又都到了国土资源系统工作,我们又都喜欢文学,这些年又都共同在国土资源作协共事。所不同的是廷一写了一百多部书,且获得了很多大奖,令人景慕,可喜可贺。
   廷一在纪实文学和报告文学领域的成绩,不仅令人瞩目,而且被业界所公认。早在10年前,纪实文学领域就已经有了“南叶(叶永烈)北陈(陈廷一)”之说。今年,他又以著作百部而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不仅是我们中国国土资源作协的骄傲,也是中国作家和中国文学的荣耀。因为,到目前为止,除了法国的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达到近百部外,我们还没有听说有创作如此巨大数量作品的作家。
   我发言的题目是“一个中国作家的自觉担当”。说起“担当”,我要先说说我国历史上北宋时期著名的儒学大家张载的一段名言,即作为一个天下学者,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我又记得在几年前的中国作协八代会上,中央号召中国作家要承担起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的责任,要承担起弘扬文明道德风尚的历史责任,要承担起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放歌的责任。无论是古圣先贤的教诲,还是中央的要求,都是一个主旨,就是强调一个有责任的学问家作家,要对社会对人民有所担当。陈廷一曾说自己“严格地说是一位编书匠,而不是一位职业作家”,但是,纵观他几十年文学创作的经历和实践,我认为,他是真正地担当起了一个中国作家的历史和现实的责任,而且是自觉地担当了,是勇敢地担当了,是成功地担当了。那么,他都担当了些什么呢?
   作为一个平民出身的作家,他担当起了“为天地立心”的责任
   陈廷一说:“我是从平凡中走来,平凡给我梦魇中的崇高。”就是说,他选择了文学创作,连睡觉做梦都感到自己肩负着一种莫大的压力。这句话,充分表明了他是多么地敬畏和忠于自己选择的文学创作这一并非自己的正式职业,他有一颗多么负责的担当之心。正是这种担当,使他把副业当正业,把业余当正课,而且做得不舍昼夜披肝沥胆。而这一切,为的就是要“为天地立心”,所谓“为天地立心”,浅显地说,就是要了解和遵循自然界和社会发展规律,显扬道德、真理和正义的力量。
   先说说他写开国上将许世友的纪实文学《许世友传奇》三部曲吧,那是他的处女作,长达60多万字。为了把许大将军写得更真实更感人,他迈开双脚重走许世友走过的长征路,在那些至今仍然荒凉险峻的崇山峻岭草地泥沼中,他不畏狂风暴雨,冒着风雪严寒,渴了就喝口山泉水,饿了就啃一口凉干粮,竟然有三个春节是在长征的路上度过的。凡是许世友将军走过的地方,他基本上都走到了。他先后采访183人,光采访笔记本就装了一麻袋。在写作上,廷一也是一丝不苟,竭尽全力,多次增删,正所谓“历十年艰辛,绘将军风采”。如同当年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可谓呕心沥血。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万伯翱先生曾说过:“陈廷一的这部《许世友传奇》,如其说是用手写出来的,不如说是用双脚走出来的。他写的精彩,写得入木三分,源于他脚踏实地的采访和文字功底。”在这里,我们既怀念感佩许世友将军的丰功伟绩,也感受到了陈廷一的那种执着担当的可贵精神。
   大家知道,陈廷一写了大量的近代知名人士的传记文学作品,如他的成名作《宋氏三姐妹》,及其以后的《孙中山大传》、《蒋介石传》、《陈氏兄弟》、《张氏父子》和《贺氏三姐妹》、《毛氏三兄弟》等等,他的传记文学作品愈加炉火纯青,因此,他于2005年获得了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十大家”的称号。他也籍此成为中国拥有广大读者群的畅销书作家。畅销,意味着滚滚不断的金钱和财富。但是,我们知道,陈廷一出身于我国中原地区河南省的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里,不仅如此,上个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大饥荒时,全国饿死几千万人,他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个,他自己也差点成为那个时代的牺牲品。因此,他对饥饿对底层百姓对平民生活实有着切肤之感。他说自己是从平凡中走来,并不是伟大的谦虚,而是准确的定位。他这样定位自己,就是要自己永远记住这样一个身份,永远不能忘记自己的担当。因此,我们看到,陈廷一并没有把自己定位在作品畅销赚钱这样的格调上,他总是把自己的创作放在“为天地立心”的高度。如他在写20世纪上半叶民国时期蒋介石、宋美龄等那些人物的传记时,不论那些人物的身份地位如何,也无论涉及到国事家事政事军事,陈廷一都把他们纳入到社会生活中来,都把他们纳入到社会道德社会公德中来考量,因而他在写了那么多的人物传记之后,深深地感叹道:“爱权者以身相许,爱钱者人为财死,爱国者国比天大。”也让人们从中领悟到,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遵循道德公德者昌,违背社会发展规律,践踏社会道德公德者亡的道理。这就是陈廷一这位平民出身的作家,这就是陈廷一这位出生在河南鹿邑县老子故里牢记老子那“重积德而无不克”的训诲的作家,所担当起的“为天地立心”的使命。
   作为一个国土资源作家,他担当起了“为生民立命”的责任
   陈廷一从部队转业到国土资源部的大地出版社,这个从农村从土地走出来的人,又回到了土地系统,又与土地打起了交道,这令他感到格外的亲切格外的兴奋。他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写道:“说实在的,不是我写不写得问题,而是一种上苍的声音,一种历史的使命,一种无形的压力,顿时压在我的肩上,随着我调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工作,对于国土的亲近,使我不再感受到我们的国土是地大物博……中国每年净减少耕地1000万亩,而每年又净增1000万人口……作为一个知情的国土人,我不能不将实情告诉地球人……”从此,他便把对国土资源事业的担当当成了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陈廷一所以要这么做,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从饥饿中走来,贫困给我一生受之不尽的财富。”因为他知道,贫困,对一个人的成长无疑是具有磨炼和激励的作用,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但是,他更知道,贫困之于国家之于人民群众,则是痛苦是灾难,国家和人民是一定要拒绝贫困摆脱贫困,贫困永远是小康和幸福的敌人,而且不共戴天。尤其是他作为一个国土资源的作家,为保障人民的吃饭问题,为保护18亿亩耕地,为国家的根本利益和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自己责无旁贷,重任在肩,而且心急如焚。
   古人讲的“为生民立命”,就是让百姓的生命有所依存,得以维持,生命有的保障。而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是“为生民立命”的最首要最基本的前提。于是,他这个靠母亲要饭供其读书的贫苦孩子,他这个普通的生民,他这个国土资源管理系统普通的成员,多么希望自己就是肩负重任的国土局长,多么希望自己就是手握大权的县长、市长,多么希望自己就是可以决策的国家领导人,那样,自己就可以大显身手。可他没有那些职权,他纵有一腔热血满腹经纶,还是有些英雄无用武之地。但是,这个用武之地还是找到了,这就是自己手中的这支笔和他驾轻就熟的报告文学。
   陈廷一从1987年到国土部门工作到退休的20多年里,以至退休以来的这七八年的时间里,共创作出国土资源题材的报告文学《国土九章》、《地球遗书》、《皇天后土》、《中国土地沙漠化忧思录》、《地球环境忧思录》、《天地良心——万里在安徽》、《村东那十八尊雕像》、《生死系于土地》、《悠悠赣南红土情》、《魂殇》等近20部达300多万字。据我所知,不仅在我们国土资源系统,就是在全国范围内,目前,还没有发现创作国土资源题材的文学作品比陈廷一更多的作家。在这些作品中,陈廷一以一种为“生民立命”的高度历史责任感,几乎是以一种江河决堤惊雷炸响的般的声音在呼喊,他呼喊中央保护耕地的决策尽快落实,他呼喊全国各地保护耕地的经验尽快推广,他呼喊全国为保护耕地而献出生命的那十几个土地卫士的英名,他呼喊要严惩那些不顾国策破坏耕地贪污受贿的蛀虫,他呼喊人们要高度警惕耕地锐减带来粮食安全问题的危机……他警告人们18亿亩耕地红线不可逾越,他告诫人们地球在呻吟地球在流血,地球在忍无可忍中愤怒了,开始对人类过分的行为回击和报复。洪涝多了,干旱开始加剧了,沙化严重了,气温升高了,部分物种灭绝了,不知名的疾病流行,资源大量枯竭,如此等等……其实,这不仅仅是呼喊,而是一种咆哮,他希望全中国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听到他的声音。不知道人们是否听到了他的呼喊,是否听懂了他的呼喊。
   为作为一个国土工作者,一个同陈廷一有同样经历和命运的人,我自然听到了也听懂了他的呼喊。我曾经于2012年2月来北京参加由国土资源作协主办,有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中国纪实文学学会会长万伯翱、以及萧立军、李炳银、陈国栋等一些专家学者参加的陈廷一的报告文学《天地良心——万里在安徽》的作品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认为,陈廷一的那部作品,通过对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在安徽,扛起农村改革的大旗,大胆地实行“包产到户”等一系列的改革,为农民趟出一条解放之路,一条生存之路,此举不仅惠及安徽人民,而且惠及全国人民,把当时的6亿农民从人民公社枷锁的残酷束缚中解放出来,从缺衣少食的痛苦煎熬中解放出来,走上了自主自由的生产之路,走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之路,这真正是天大的恩德呀!但万里同志在这个事情上,功比天高。廷一在作品中,以大量丰富的事实,把万里同志领袖的风范,平民的情感,领导者的责任,改革家的气魄,淋漓尽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与会的专家学者对陈廷一的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万伯翱说,陈廷一做到了把万里的工作与生活轨迹放到历史的长河中,用比较宏观的视角俯视这个题材,因而写得开阔生动……使该作品获得了成功。万伯翱同时还说,这部作品是所有以万里我主角的图书里最生动最深刻最好读到一本。在这里,我们在感受和景仰革命家万里天地良心的同时,难道不是也同样可以感受到作家的天地良心吗?此后,陈廷一关于土地的报告文学作品,不断在《文艺报》、《中国报告文学》、《北京文学》、《大地文学》等刊物发表,并多次获奖,影响力越来越大。陈廷一的关于保护耕地,保证粮食安全的呼喊,被越来越广泛的人们所听到所认可所呼应。
   作为出身军旅的作家,他担当起了呼唤正义和平的责任
   这里还要说说陈廷一的另一种身份,即出身军旅的作家。生命中有了当兵的经历,一生中就会多些阳刚之气,多些忧国忧民的情感,更会有些以身许国甚至慷慨赴死的家国情怀。同为军旅出身,我对陈廷一的这种情感深有所知。
   张载的“为万世开太平”,其意即是让人民安居乐业,免于战乱之苦。廷一20岁参军,前20年的美好时光献给了保卫祖国的军旅生涯,虽然说不上“为万世开太平”,但也为保卫国家安全人们幸福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如今,离开军旅已经快30年了,人也近古稀,但国家领土的安全,人民生命的安危,仍时时萦绕于怀。为此,他时刻关注着国际政治形势的风云变幻。前个时期,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就钓鱼岛问题挑起事端,并不断地做出否定其侵略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否定南京大屠杀、否定慰安妇等历史事实的卑劣行为,陈廷一对此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作为一个作家,他又自觉地担当起了呼唤正义维护和平的义务。于是,他放下手头正在写作的其它题材,决定写一部关于结露日本侵略历史及关于钓鱼岛题材的报告文学。他一边思考,一边收集相关的历史和现实的资料,一边写作,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一部5万字的报告文学《大国之怒》就完成了。在作品中,陈廷一列举了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大量使用细菌战和化学战,在哈尔滨有731部队,在北京有1855部队,在长春有100部队,在南京有1644部队,在广州有8604部队,包括地面常规武器,日军侵华期间共杀害3000多万中国人民。同时,他还指出,日本侵华战争期间,遗留在中国领土的化学武器有200多万枚,武器泄漏和爆炸事件不断发生,至今已经有2000多人受到伤害。1974年10月,黑龙江李臣等在松花江清淤时遭日本侵华遗留的毒气弹泄漏致残致病,以后又相继于1982年、1995年、2003年发生多次类似事件,李臣等13人向日本国提起跨国大诉讼,先后经过15年的漫长时间,日本政府就是无理抵赖百般推脱。陈廷一为此曾经去过日本国,对中国受害者表示坚决的声援。作为一个作家,他做到了他该做和能做的一切。
   在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69周年和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的日子里,他又满怀激情地写出了长达4万多字的报告文学《国殇》,他在文章中用了大量的历史和现实的资料,严厉批驳了日本当今否定侵略历史,妄图颠覆二战成果和秩序的恶劣行径,深刻揭露日本妄图重走军国主义侵略扩张老路的丑恶嘴脸。他在文章中说:“我反对战争,因为战争首先伤害平民……但是,为了祖国的领土和蓝天,为了国家的尊严,为了祖孙后代,为了民族复兴梦的实现,当敌人来犯时,我愿意披甲前往一线,像邓世昌那样义无反顾地向来敌迎头痛击,以雪当年甲午国耻,再告甲午殉难将士的忠魂!”这就是陈廷一,读着这慷慨激昂的誓词般的话语,我们面前似乎就站立着那位高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似乎就站立着那位发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似乎就站着那位“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不知你信不信,反正我信,真的国家需要,陈廷一一定能够冲上去的。“为万世开太平”,那是世世代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这一代人只能做我们应做和我们能做到事情,这已经算是一种自觉的担当了。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文学是事实与灵魂相契合的再现。”我们从陈廷一的那一百多部文学作品中,从那些触目惊心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和壮烈场景中,从他那些颇有见地饱含哲理振聋发聩的弘论中,难道我们还感受不到作家那颗赤诚和高尚的灵魂吗?难道我们还感受不到一个中国作家勇敢自觉地担当吗?
   在这里,我送廷一副楹联:
   德行蒙千人景慕,
   作品逾百部流芳。(2014,9)
  

共 571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修老师对战友陈廷一文学创作成果的这篇评论文,写的客观具体,剖析深刻举例翔实。对作家陈廷一的创作历程分了三部分进行讲述:”为天地立心”,敢于相当;“为生民立命”,勇于实践;“呼唤正义和平”,奔赴呐喊。作家陈廷一以笔为武器,为国为民履行自己的责任,写出了一百多部纪实文学作品,以对土地的珍惜环境的保护为主旨,呼吁加强土地管理,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国民生存环境和生命安全。后半部分又着重记述了作家在保卫国家领土,反对外敌入侵方面的文学成就,把作家的爱国情怀向我们作了展示,评论思想内涵沉郁深厚。采用了排比与诘问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的气势恢宏强烈。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文学色彩浓郁,是一篇颇有特色的佳作。推荐欣赏!【编辑:刘银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银科        2020-07-26 11:27:54
  文学评论赞扬了战友作家的高尚人格,记述了其不菲的创作成果,读后令人敬仰。感谢赐稿,期待更多美文!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07-26 11:33:46
  希望这样的作家到基层来体验生活。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20-07-26 13:23:44
  这样的作家值得赞扬,那些花拳绣腿,情呀、爱呀的作家简直是对文字的不敬!好朴实的文字,好感人的作家,问候老师!期待精彩继续!
峥嵘岁月
4 楼        文友:修成国        2020-07-27 08:07:44
  谢谢峥嵘岁月老师的鼓励!本人当继续努力!
5 楼        文友:修成国        2020-07-27 08:09:19
  谢谢编辑刘老师的辛勤编辑和鼓励1
6 楼        文友:修成国        2020-07-27 08:10:52
  谢谢黄老师的耐心阅读!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