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知青系列之撑船(散文)

编辑推荐 【心灵】知青系列之撑船(散文)


作者:黄皮人 秀才,1143.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72发表时间:2020-07-27 09:37:02
摘要:在共和国的历史上,记载着两个醒目的大字:知青。当年,它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今天,它已成为一代人的记忆。——题记

在共和国的历史上,记载着两个醒目的大字:知青。当年,它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今天,它已成为一代人的记忆。--题记
  
   我下乡的渔场四面环水,在方圆10公里内河湖交错,水沟,小溪成网状遍布大地。于是,船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工具,划船、撑船是必须要掌握的生活技能。
   说起划船,也许有人头脑里出现了一湖微波荡漾的碧水,沿岸杨柳成排,枝条吐翠;人们泛舟湖面,沐浴着丽日暖风,高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浆”的歌曲。然而,这是城里的公园,不是我要追述的地方。
   我插队的地方是洪湖,对于那里的渔民来说,日出日作、日落而息恰好与他们的生活节奏相反。每当夜幕降临,渔民们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他们三五成群将渔船撑至洪湖的深处。每只船上两个人,一人前面撑船,一人后面借助煤油灯的光影往水里布下鱼网。但见漆黑的湖面上,闪烁着星月的碎波,一盏盏灯火在缓缓前行。灯光划过的轨迹往往有若干公里,这就相当于在水里布下了一个长长的鱼阵,只待鱼儿、虾儿,或者龟儿什么的自投罗网。
   几个小时以后,当月亮由东边移到西边,星星眨着疲倦的眼睛之时,渔民们开始收网了。随着鱼网装入船舱,湖面再也不寂寞了,每只船上都跃动着丰收的声响。待东边的湖面与天际之间亮起了鱼肚白,渔民们载着一夜的收获,撑着船只返回渔场。
   据说,这项活计技术含量很高,不少渔民干了一辈子,什么季节、什么时辰在什么地方布网,他们了如指掌。这类劳作绝对没有我们知青参与的份,我们只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杂活。
   划船和撑船绝对是两个概念,在我们渔场,撑船比划船要实用得多。因为湖里水草很密,尤其是夏天生长着茂密的蒲草、芦苇和荷莲,要想进入湖里捕鱼、捉虾,或者割草、采莲蓬,双浆根本无法接触水面,只有靠竹篙撑船而行。
   划船容易学,人站在船尾部的舱里,手摇双浆,利用水对浆的作用力,推着船向前滑行。只要掌握了摇浆的力度,控制船行驶的方向,直走、转弯、调头,不出半天便运用自如了。
   撑船则不然,人站立于船头,手持6米竹篙,大头朝下插入湖底,用力推着船朝前走。这套动作有两个窍门,一是要掌握平稳,双脚要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船头;二是手掌与竹篙的配合要默契,船前行的速度、方向全在撑船的那一刻。技术含量虽不高,但也有一定的难度。
   来渔场后,我们有过几次教训。
   第一次是到渔场的第二天,肖队长带领我们几个人去县城拉砖,为知青盖房子。去时顺风顺水,我们坐在船舱里,肖队长站在船头,撑着竹篙沿着河道滑行。一起插队的知青郭小飞觉得好玩,想试试身手。他接过肖队长手里的竹篙,立在船头,左摇右晃,连站都站不稳,险些栽入水里。好不容易站稳了,他东一下,西一下,毫无目的地往水里瞎杵,船在水里蛇行。结果,他自己都不好意思,缴械投降了,被我们耻笑了好一阵子。
   第二次轮到我,闹了一个大笑话。那日,知青们正在河岸上盖房子,渔场的周书记要去对面的另一个生产队开会,让我送他过河。去时,周队长撑着竹篙两三下就过去了。待他下船后,我撑着船往回走,到了河当中,水深流急,我心慌脚不稳,一个趔趄一撒手,虽然人没有掉进水里,竹篙却下水了。无奈,我立即跳进水里捞竹篙,将竹篙扔进船里后,又游泳推着船回到岸上。
   整个过程都被岸上正在劳动的知青们看到了,他们都喊着、跳着,起哄架秧子的闹,我当时非常尴尬!上岸后,连头都没敢抬,灰溜溜地跑去换衣服了。
   第三次简直就是颜面扫地,成为渔场的一大新闻。渔场有一种船,叫采莲船,类似于现在用来进行体育比赛的水上单人皮划艇。采莲船一般长5米,宽0.5米,两头尖尖的,并朝上翘;当中是偏平的,可站或坐一人。这种船在我们那一带相当普遍,颇有艺术感,绝对是劳动创造的杰作:美观、轻便、实用。
   每年夏季,是蒲草、芦苇及荷莲生长的旺盛之际,那满湖青的、翠的、红的、粉的,一望无际,密密匝匝。这些都是财富,能够换取真金白银。但需要收割,采摘,并从湖里运载出来。由于湖里长满苇草和荷莲,加之湖底较浅,因而稍大一点的船进去,不仅行走困难,而且容易搁浅。此时,采莲船就有了用武之地,它瘦小、体轻,且两头尖翘,在密集的植物丛中能够穿行自如。
   然而,学习撑采莲船更是不易,如果不经过训练一般人上去连站都站不稳。第一脚登上船要掌握重心,否则船翻人下水;人要立于船中间,撑船时身子要保持平衡,用力不能过猛。尤其是载物时,更要小心谨慎,船上沿离水面只有一两寸高,轻则水漫船舱,重则船覆物倾。
   由于相对而言,渔场技术含量最低的劳作是收割苇草和采摘莲蓬,这项劳作就交给了知青队。肖队长挑选了十名水性好,悟性强的男知青先在河里操练撑船技术。就像初学骑自行车一样,重心特别难掌握,翻船时有发生。第一天学习时,知青郭小飞自我感觉良好,一脚登上船,船剧烈地摇摆。此时只要两脚撇开站稳,不动弹,保持身体平衡,摇摆会逐渐减轻。然而,他心慌意乱,双脚乱捣,船一下翻了。一旁的其它知青正在船上,见此情形捧腹大笑,结果五、六个人纷纷人仰马翻。最惨的一人被扣在船下,挣扎了一会儿才狼狈地浮出水面。这类事例在渔场绝无仅有,所以被当作笑料迅速传开了。
   然而,仅仅只用了两天的时间我们都学会了,而且技术相当娴熟,超出了肖队长的意料,他原定我们要用三天。
   撑采莲船与其它船的感觉绝对不一样,就像驾驶汽车与骑摩托车的感觉一般。船小,轻盈,行驶起来宛若轻骑兵在水面上纵横驰骋,那种感觉似飞翔,如飘逸,在平静的水面上划开两道水波。
   尤其是竹篙点击水面,溅起一圈又一圈的波纹,向四周扩散开去,仿佛激起心海的涟漪。此时,手心与竹篙正在对话,船行驶的速度、方向完全取决于手心传递给竹篙的力度和角度。人、船、竹篙形成了一个整体,全然融入了蓝天、白云和碧水之间。偶尔,你有满腹的心思,就撑起采莲船,当那一起一落的竹篙演化成船的滑行时,烦恼便会一点一点地消散。
   当然,最令人心旷神怡的是穿行在盛夏时节的荷莲中,在那一望无际、碧清如镜的湖面上,青绿的莲蓬耸立于卓卓多姿、亭亭玉立的荷花和翡翠如盖的荷叶间。身边时常有惊飞的水禽从草丛中窜出,还有鸟音伴着蛙鸣在自由合唱,微风中送来阵阵幽香。这时,我会不由自主地吟唱贺知章的《采莲曲》:“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当然,也少不了白居易的“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自古以来,不仅文人墨客创作了大量的采莲曲,而且民间也产生了不少来自劳动实践的曲目。我们这一带有一曲广为流传的《采莲船》歌舞,深受广大民众欢迎。节目中再现了荷花、莲藕和采莲船,这些鱼米之乡独特的元素,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水乡生活气息。采莲船是用竹木精心制作的,下为船形,有五、六尺长;上是宝塔亭阁型盖顶,船高两米左右,船身皆用彩纸裱糊。演员有撑篙的、坐船的,边舞边唱:“彩莲船哪,哟哟,两头尖哪,呀嗬嗨……”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节目将劳动的场景搬上了舞台,以艺术的形式表演出来。
   插队洪湖水乡整两年,在四季的劳作中,收益最大的是学会了划船和撑船,也为日后学习其它生活技能增添了信心。

共 28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知青生活真的是回味无穷,那个时候正是人生的黄金时节,青春火焰正高,干什么都有使不完的劲。这不,作者带来的这篇怀旧散文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作品将在洪湖当知青时的往事一一道来,语言生动,情节精彩,引人入胜,特别是对知青学习撑船的描述,栩栩如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难能可贵的是,作品中洋溢着积极向上的力量,并不刻意描述当时的艰苦,充满了乐观主义的精神,的确是一篇佳作。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透明秋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0-07-27 09:37:49
  又一篇反映知青生活的力作,拜读了,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1 楼        文友:黄皮人        2020-07-28 09:41:32
  感谢秋语老师悉心点评!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0-07-27 09:38:50
  老师的作品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生活气息浓郁,值得品鉴!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2 楼        文友:黄皮人        2020-07-28 09:43:21
  向老师学习!如果不是老师的鼓励和指点,不会坚持到今天。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0-07-27 09:39:23
  期待更多佳作在此首发!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3 楼        文友:黄皮人        2020-07-28 09:44:18
  一定努力!多写几篇文章,报答老师的厚爱。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