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同题】摆渡(散文)
一
“你一辈子都吃不上‘四个碟’!”
“四个碟”是山东某农村当地宴席的一种规格。在那个时候,是最高的。主菜上之前,要上四小碟的小菜,四小碗的汤品,然后再鸡鱼肉肘,上主菜。因为“四个碟”是打头的,通常大家都会以这个数量来评判酒席的规格。如今,已经到了“十个碟”了。
喊这句话的是一位教书先生。他正在训斥自己的一位学生,学生低着头,脸上通红。
那个时候,村子里的人,生活条件太差。大部分的孩子,读不了几天就下学,拜师学手艺去赚钱。不是先生挽留不下,是家长认为上学也没什么出路,强制让学生退学。
教书的,只有先生一人,学生非常多,但他从来不发脾气,唯独这一次,只对一位学生,说了这么一句话。
学生们的书桌很有意思,学堂里砌满了一个个矮矮的墩子,自己要去找块木板或石板,搭在上面,就是书桌。从书本的磨损程度和颜色,根本不知道已经使用了多久,大部分都是退学后不要了,留给先生来年再用。
晴天的时候阳光从几个窟窿里射进来,点亮几个孩子的眼睛,但顽皮的学生总是能用破抹布,或者废旧报纸,把窗框堵得严严实实,妄图得到先生在家长面前的夸赞。但那个被训斥的学生,从没有。
雨天的时候,学堂的屋顶就热闹了。雨滴从残缺的瓦片间偷偷溜了进来,也试图去翻阅孩子们手里发黄的旧书本。有的孩子,就故意把书本放在雨滴落下的地方,听着“吧嗒”、“吧嗒”的响声,模拟着先生用小木锤敲击破铃铛,催促大家放学的声音。但那个被训斥的学生,也从没有。
他是先生眼里的好学生。
二
“先生,感谢您的教育,明年可能就不读了,省点钱,让他去学木工。这两年,翻修房子的多,木匠又少,学点手艺,混口饭吃呗。”
学生的家长来找过先生。
“如果是别的孩子,我不会阻拦。但是他,我说实话,他读书,很有希望。我觉得你最好让他自己选。他不是不懂事的孩子。”
先生皱了皱眉头,他教了这么多年学,第一次犯愁。
“嗨,能有啥希望!”家长张开干裂的嘴唇,牙齿黢黑,因为抽旱烟,已经刷不掉了,“是不是读下来,也就……也就当个先生?”家长没继续说,不好意思地离开了。
“我劝你……”话还没说完,家长头也不回,朝他摇了摇手。
那一晚,先生一夜未眠。他总觉得心头有块石头,压得喘不上气,又觉得那是一块玉石,冰凉透心。
第二天,学生们照旧咿咿呀呀带着童真来学堂。那个学生也是,没有特别的变化。
课下,先生思量再三,他想找这个学生谈谈。
“你想不想读书?”先生问。
学生迷茫地望着先生,有点纳闷。
“想不想?我没想过。家里人让我读,我就读,不让我读,我就不读。”学生带着一种坚定的乖巧。
“哼。”
先生冷笑了一下,又摇了摇头。
“别考虑家里,说你自己的想法。”
学生的眼珠开始有点抖动,目光里带着一种渴望,一种被无限放大的追求。
“想……家里可能不让读了。”学生低下头,双手不停地揉搓着衣角。衣角有一些皱,像被揉搓了千万次。
“哼。”
先生又发出很轻蔑地声音。
“你一辈子都吃不上‘四个碟’!”
先生最后就说了这么一句话。
三
又过了很多年。
先生是该退休了,头发花白,行动也显得不利索。但他放不下这座学堂,这座他守了这么多年的学堂。
“老师!在家吗?”
这周末,先生在家里翻看着自己的教学记录,总觉得像是少了点什么,但他又想不起是什么丢失了。这时,思绪突然被外面的喊声打断了。
先生从木窗框推开的缝隙里送出目光,在门口的小伙子身上打量着什么。
“你是?”
先生放下手里的东西,朝着门口走去。
小伙子很精神,戴着一副眼镜,也快步迎着先生走了过去。
“我是您的一位学生。”
“哦?是嘛?”先生打量了一下,“我记不起来了。”
“老师,我今天来看您,是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您能随我来一下吗?”
先生想了想,今天好像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就点了点头。
“小伙子,我教过的学生确实很多,你要不然进屋,坐下来慢慢聊啊!”
小伙子摇了摇头,搀着先生坐上了门口的一辆小车。
车子就奔着镇上开去了。先生没坐过这种小汽车,显得很紧张。
“这是?”
“老师,这是咱们镇上最好的饭店,我今天一定要请您吃个饭。”小伙子笑了笑。
先生也笑了,他从来没遇到学生来请他吃饭的。
“呦呵,我这还是大姑娘上花桥,头一回啊!你这么客气干嘛!”
菜,很快就上来了,四个小碟。
小伙子把餐具给先生准备好,把筷子递到先生手上,就坐在先生身边,他丝毫没有动筷子的准备。
“四个碟的标准?”先生又笑了一下,“可别整后边那些,这规格的菜,不得了,就咱们两个吃,这不是浪费啊。快,你叫一下开车的那个小伙子,还有,你也应该是这附近村的吧,快叫家里人来,这怎么能行,不行!”先生后面就有点严肃了,嘟嘟囔囔,认为这种做法可是有点铺张浪费了。
“老师,别急别急。就这四个菜,您看看这四个碟子,有没有想起我是谁?”小伙子傻呵呵笑着。
“四个碟?”先生仔细在记忆里搜寻着,就像刚才在家里翻腾那些教学记录一样。
突然,他浑浊的眼睛亮了一下,如同淘金者在漫天的黄沙里找到了一块金子,一块沉甸甸的金子。
“是你!”先生苍老的身躯震颤着,一股年轻时候的韧劲似乎想挣脱开这具被岁月束缚的躯壳。喜悦,从各个细胞里迸发。
“哈哈!想起来了吧!‘四个碟’,老师,请您的!”小伙子一手指着桌子上的菜,另一只手紧紧握住先生粗糙的手掌,变形的手指硌得他生疼。
先生的嘴角上扬得夸张,他用力拍着小伙子的肩膀,不住地拍着,有点哽咽又有点羞愧地说:“臭小子,你这是记仇?埋怨先生啊!”
“怎么样,四个碟,没辜负您吧!”
小伙子朝着服务员点了点头,服务员立即把其余的大菜尽数端了上来。
没等先生抱怨,小伙子就说:“老师,四个碟是还您的教诲,后面的,仅仅是一次答谢,连报恩都算不得!”
小伙子话音刚落,他父母随着司机一块走进了包厢。
“哎呦,先生啊!俺老两口子当初真就是瞎了眼啊!得亏了您老人家啊!”一见到先生,老两口就声泪俱下。
小伙子的父母想要跪下,被起身的先生制止了。
“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是他自己的造化,我受不起的,受不起!”
“老师!”小伙子扑通一下跪在了先生面前,“这一跪,应该我来。”先生赶紧过去把他扶起来。
“我都知道。如果不是您劝我父母,我应该早就不上学了。”小伙子从桌子上的包里掏出来一张存折,“还有这个。我先声明,老师您不要推辞,我计算过了,连本带利,就是这些。”递给了先生。
“你,你怎么知道?”小伙子的父母一脸惊讶,也带着一脸的尴尬。
小伙子笑了笑,没说什么,这顿饭,大家吃得很轻松。
四
“这个故事,大家听了有什么感受?”语文老师对着全班的同学说。
“要好好学习!”班里面响起了几乎一样的响声。
“是的。确实要好好学习!”老师扶了一下自己鼻梁上的眼镜,掂了掂手里的试卷,这是毕业考之前,最后一次全体摸底考试。
“这是我的老师讲给我的,我的老师是那位先生教的最后一届学生,也就是那个学生请他吃饭的那一年。先生没有退休,他一直坚持站在课堂上,最后也倒在了课堂上。而现在,我把这个故事又讲给了你们。不是希望大家都能做到那样,但你们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无论哪种选择,对得起自己,不要等到失败了再后悔!”他表情凝重,像得了面瘫,凝固住了严肃。
班里静悄悄的,那时,就已不再是穷教育的时候了,“选择”两个字十分刺耳,因为班上的成绩,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差距简直是天壤之别。都是一样的起步,一样的条件,谁敢保证未来的自己真的就能够吃上“四个碟”呢?
初中毕业之前,所有的毕业生们会进行一次非常彻底的摸底考试。这次的摸底考试关乎着学生们究竟能不能报考高中。
升学率是高中的脸。某些高中,领导们十分看重。成绩差的学生进来,如果考不上大学,往严重地说,就是在打所有从事教育工作人员的脸。所以,基本上高中会设置门槛。而初中的老师,又不得不遵守学校的规定,对某些靠后的学生,进行“规劝”,主动放弃中考,进入“职高”。
这是我的语文老师,我的成绩处于“危险边缘”,然而,他并没有对我进行“规劝”。
五
我很幸运,顺利结束了高等教育,毕业后找了一份安定的工作。
我有一次回老家,和他在中学的篮球场遇到过,打了一场球。
“你不适合理科,选理科,一定读得非常吃力吧!”老师笑了笑。
我也笑了,点了点头,高中的一切,瞬间被描白,真的就只剩下“吃力”二字。
今天,我很执着地把故事讲给了孩子,孩子才两岁,她根本不懂,但我以后每年都会讲给她听。
因为我相信,在她人生航道的每一个岔口,也都会有一叶扁舟,看不看得见,上不上得了,那只能靠她自己来判断。
那舟飘在静水上,你来选择渡哪边……
这让我想起我心目中的老师,我心目中最优秀的老师不在于教学的能力如何强,也不在于个人的修养如何高,而在于识人的能力,他们知道如何在学生最需要关怀的时候推一把劲,就好像传说中孔子对两个不同的弟子做出不同的回答一样,好老师知道如何鼓舞学生去追求他们真正想要的人生,而不是将学生“塑造”成规定的样子。
所以,我很喜欢这篇文章,感谢作者带给我一场视觉盛宴和精神享受,我自己仿佛也吃到了四大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