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浪花】碗(散文)

精品 【浪花】碗(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29622.6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72发表时间:2020-08-02 05:16:05
摘要:一只碗,或许让我想得太多,但碗里有文章,有生活,怀才抱器解读一只碗,想表达出一种敬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调。

【浪花】碗(散文)
   父亲去世40年了,隐约记得父亲临终的话就是嘱咐我“端好自己的饭碗”,吐字含混,手努力做着捧饭碗的样子。那年我刚刚师范毕业。
   或许这之前我不太安分吧?曾经砸过工作的饭碗,换过饭碗。正值青春,换换饭碗,可能是很多年轻人的特点,但毕竟让父亲担心了。
   父亲还是可以安心地走了,因为儿有了自己的新饭碗。人老时都有放不下的心思,即使父亲自己没有端好自己的饭碗,或者说,他无力端好自己和家庭的饭碗,也要后辈端好,似乎一切都不重要,只有饭碗才是最要紧最庄重。这是最深刻的父子情结,每每想起,我不敢再怠慢甚至亵渎自己的饭碗。
   碗,这个字的读音很美,我认这个字与那些与之同音的字有关。“婉约”、“婉丽”,是飘忽的感觉;“琬琰”、“琬圭”,是美玉的质感。尽管是“石”边,却透着朴素的美,一切碗都由它而生:金碗、银碗、铜碗、铁碗、瓷碗、泥碗,不一而足。我想,石器时代,原始人首先打制的应该就是石碗了,从这个形声字的形旁就可以看出。碗,是我们的祖先告别茹毛饮血走向文明的一个标志物。以食为天,食由碗盛,令人不能不对一只碗而生敬。
   我甚至认为,碗,农人最崇拜的图腾。
   记得我爷爷去世时,父亲是用一只碗摆在供奉食品的案上的,里面放一捧沙子,插上几支香,燃着,包括我见过的乡邻家中有老人死去也都是这样安排祭奠仪式的。我曾经问父亲,为何不用精致的小香炉?其实,古人早就有“碗足以焚香”的话。父亲说,人到了那世,也要过烟火汤水日子,香炉不能盛稀饭,碗可以。生死都离不开碗啊。碗,是最生动的送行道具,所以,在我的世界观里,碗比起悲凉的唢呐,比起披麻戴孝,更具温暖,更能够慰藉那些离开人世的亲人的灵魂。记得,父亲还杜撰出“魂魄说”。活着,魂魄在身上;死去,魂魄无着,就留在碗里。
   小时候家贫,用的是粗糙的瓷碗。泥碗,我见过,但庆幸我们家不用,那是极度贫穷的标志,不忍看。我们家用的是几分钱一个的瓷碗,沿边两道蓝色的线,很朴素的,也有一色的白碗。这些碗都不是正品,碗口也不怎么圆,妈妈说,也不是吃的碗,不在乎圆不圆,不要跟一只碗计较。记得妈妈还很胆怯地说过,糙碗盛肥肉也香。但一直没有享受那个滋味。有碗饭吃,就是幸福,这是度过灾荒的人心底的声音,默默的,弱弱的,可也是最强音。
  
   二
   人生懂事与碗息息相关。小时候没少因碗而接受父亲的严厉教育。等上桌的好饭,例如蘑菇炖小鸡,我用筷子敲着碗的沿儿,父亲拿过筷子抽我的手背,父亲说这是乞丐的做派,后来想,其中有着禁忌的同时,也有着对儿将来日子的希冀。我曾经跟父亲腆着脸说,你会扼杀一个歌唱家。父亲给我白眼,说我没谱。饭未上桌,曾经把碗扣过来,也挨了父亲的训斥。原来只有人死不能用碗了才扣着碗,多么令人惊悚啊,我眼前生出一个恐怖的画面,那碗真像一丘小小的坟堆,也知道很不吉利,便吐出长长的舌头,表示对自己口不择言的羞愧。
   曾经在北京的大栅栏附近一家饭店吃过“扣肉”。肥嘟嘟的肉在两个碗相抱之中,香飘飘的味儿从碗的微隙透出,丝丝缕缕,诱人得很。我并不发急吃这碗美食,呆呆地看着。一碗盛肉,一碗倒扣其上,最大限度地囚禁了肉的香,浓厚,是这样“扣”住的。两只碗抱着才蒸香一团肉,让我在展望和憧憬入嘴的情境滋味时,突然想到用这个例子反驳父亲的说法,父亲一定会理屈词穷的,得意之后,马上觉得自己无知了,父亲去世多年了。北京的扣肉,与老家的扣碗,无法联系啊,且享受那扣肉稠稠的油水吧。
   我希望眼前的肉香冲淡那时贫瘠日子的寡淡,但无法忘记生活里应该有禁忌。
   是啊,有禁忌才有敬畏。妈妈说,穷日子忌讳打碎碗,她从不在“碗”的前面加一个“饭”字,她不喜欢“反”这个读音。敬畏饭碗,就是敬畏生命,这个说法并不别扭,果腹是主要的,不能果腹,一切都是空谈。每当母亲不慎打碎了碗,自己便原谅自己,念着“碎碎(岁岁)平安”。母亲说,一年不打碎一只碗,也就没有了唠叨,就少了“碎碎念”,日子是念叨好的?不懂得,我只能存疑。
   年夜晚吃饺子,饺子里一定要包着钱币和大枣。母亲说图个吉利。总是拿出一只新碗,将吃出来的钱币和大枣放进碗里,然后放到厨间的桌子上,母亲说,告诉祖先,我们家添了新碗,有钱花了,有甜食吃了。那么点钱币,那么点甜枣,可不是象征性的,是只能拿出这些啊。但生活的希冀从来没有失去,尽管是寄托,母亲相信这样的表达是可以得到祖先佑护的。
   碗,还是生命相许的信物,这个信物并不珍藏在箱底,而是要摔碎。结拜时,兄弟一口喝下碗里的酒,然后碎碗,其声清脆,如怒吼,表达绝无反悔之意。碎了,未必都是不祥。歃血为盟,必须有一只碗接住兄弟和结盟人的指血,血血相融,一碗盛住了誓言与友情。所以,我很理解为何朋友之交首先选一个地方坐下,端着碗吃饭,形同一家,酒醉饭饱,因为碗表达了庄重的仪式。
  
   三
   能够捧起公家的饭碗,是一份值得自豪的荣耀。这是我很小时候就记得的。老家老街的洪水叔在供销社做饭,是公家的人。那日下着大雨,他赶着自行车往八里地外的供销社赶,父亲和我在树下避雨,父亲喊,这么大的雨还赶路啊!洪水叔停下,郑重地说,“搒(bang)着”(方言,捧着)公家的饭碗,吃公家的饭,不容易啊,就得敬神一样,风雨无阻。雨水从蓑衣上流,他抖落身上的雨珠,抹一把脸上的雨水,笑了笑,走进雨幕中。父亲自语道,自己不能打碎自己的饭碗。敬畏,应该盛在饭碗里,吃的不仅仅是公家的饭,还有一颗守住饭碗完好的心。
   父亲说,人一辈子有两个窝,一个是老屋,可以安身;一个是饭碗,可以糊口。这是多么形象清晰地表达人生本质的话啊!
   在一些场合,看到碗,我会莫名地关注。那年我去游梁山,在半山腰的山沟边遇到一个敲碗卖唱的女子。我信口说“敲碗”,她马上回我“碗乐”,也许她也知道不能敲碗的民俗吧。
   大大小小的白瓷碗儿七只,一溜儿放在条凳上,代表了七个高低不同的音阶。她抿嘴一笑,随意点击几下,算是试音。我惊叹那碗儿发出金声玉音,并不关注女子的动作表情,可能有些慢待了她,所以她只是敲而不唱。
   再简单的道具,一张帕,一条巾,一股钗,一把扇,一朵花,一柄剑,一只碗,一旦付之匠心和创作,就会演绎出生动,我看着眼前的碗儿,仿佛就是一魔术道场,变幻出神奇与斑斓,哲学上有“简而不凡,华而不繁”的说法,一只碗可以诠释出来。
   对,我想起了村民老三的魔术,他总是手中拿三枚杏核,眼前放两只碗,在我们小孩子面前耍“藏眼”(魔术的意思),杏核在两只碗里跑来跑去,我们就是数不清哪只碗到底几粒杏核。拿起他的碗儿看,并未有什么奇特。原来碗儿可以深藏乾坤,简单与复杂,静止与变化,就是这样存在着。
   碗,也属于美学的。我的一个文友十分喜欢舞蹈,她给自己设计的“舞者”形象就是“碗上好”,一只花瓷碗,碗边儿是不同的仕女舞者,她端坐在倒扣的碗的碗底,她是压倒众多舞者的鹤立者,是技压群芳的领舞者。艺术被分为所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我对这样的分界感到了模糊。艺术的道具,并不能因为简单通俗而影响高雅,是要看创造艺术的情怀是纯粹还是俗套。
   其实,我宁愿这样解读这个设计图案:日子好了才有一颗热爱舞蹈的心。舞蹈是生活的一部分,若连饭碗都不能保证,哪有舞蹈啊!
   诗人张绍民说,碗儿,一翻身,一倒扣,就成了坟墓。我觉得只说出一个方面,还有千变万化的艺术。眼光这东西,永远都是偏狭的,无法责备,只能多看。
   说来很有意思,我曾经干过供销社,在杂品摊卖过碗。买碗是以“绳”论,粗糙的稻草绳捆着相叠的碗,一绳碗12只,我没有拿住,摔碎了。经理说没事,允许1%的破损率。我第一次懂得了接受原谅是多么温暖,也明白了接受原谅是因为自己的过错,于心总是不安。干这一行都讲“日清月结”,我掏出1.20元,平了账目。这样做,不是付出代价,而是给自己一个记性。我不想干了三个月就打了饭碗。我可以拿残损做理由,但不能拿饭碗做儿戏。
   不管是用来吃饭的碗,还是工作的饭碗,我们始终都应该怀着敬畏之心以待。
  
   四
   挨饿的年代,那碗太深,总是空着的。记得母亲把碗端上饭桌儿总是道歉地说,稀汤寡水的,将就一顿吧。是啊,太多的无奈,母亲似乎觉得吃不好饭是她的责任,甚至是罪过。母亲曾经告诉我挨饿那年,碗里放着地瓜蔓儿粉碎成的“面粉”,倒进水搅拌,可那“面粉”总是浮在水面,怎么也浸不透水。粘在碗边的,母亲还拿舌头舔干净。似乎碗在那个年代就不曾盛过什么好吃的。如今日子好了,我们可以好好吃饭,无忧无虑。似乎对碗的情感淡漠了,真的是委屈了那只碗啊。
   也许妻子是为了报复那段岁月对我和她的不公,吃饭时,总是端来一碗满满的米饭,饭遮住了碗沿儿,她有理由:盛水不满,盛饭要满。不是看着有五谷丰登的感觉么!这是她从小接受的家庭文化。她说,吃不完就剩着,年年有余嘛!我没有理由反驳,遇到了好时代,当念“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也要感恩时代的丰裕,我默默地接受了她的“满”,建议她使用一个容量稍小的碗。
   我把饭碗恭恭敬敬地捧到了现在,退休了,政府给我饭碗里放满了养老的钱,唯有感恩,不存杂念。
   民俗里有“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话,我不相信这是对贪得无厌的讽刺,而是一种难以饱腹的担心,是贫穷下的心态。
   我常常想起母亲那时用碗,即使碗儿有了裂纹,也不舍得扔掉,她说盛汤水不能了,还可以盛干饭。裂与碎,在她的心目中是两个迥然不同的概念。物尽其用,不舍一碗。固然是贫穷下养成的俭朴,但更多的是给了我怎样生活的教育。
   李白是《客中行》有句云,“玉碗盛来琥珀光”,我宁愿相信不是盛的葡萄美酒,而是盛着满满的敬重与赞美。
  
   2020年8月2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9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篇用父亲临终的话突出“碗”的重要性,告诫人们珍惜拥有,不可随意怠慢亵渎。民以食为天,食由碗盛。人去世,用碗盛沙插香,碗是最生动的送行道具。小时候家穷,用的是粗糙的碗,娘说不要跟一只碗计较,有碗饭吃就是幸福。人生懂事与碗息息相关,小时候不懂事,上桌等好饭敲碗,饭未上桌,曾经把碗扣过来,都得到父亲严厉教育。让我们知道生活中应有所禁忌,对生活要有敬畏之心。午夜饭吃饺子,妈妈总要拿个新碗将吃出的钱币和大枣盛好,告诉祖先家里添了新碗,不失追求美好的心。如打碎了碗,要说碎碎平安(岁岁平安)。碗,还是生命相许的信物,朋友结拜,喝酒摔碗。能捧起公家的饭碗,是一份值得自豪的荣耀。洪水叔冒雨也要上班,就怕怠慢,丢了饭碗。从敲碗卖唱女中听出碗可放出金声玉音,从魔术的小把戏中得出碗可藏乾坤,简单与复杂,静止与变化就是这样存在着。碗也属于美学,只有“饭饱”才有心思讲舞蹈。我干过供销社,在杂品摊卖过碗,没拿好,摔碎了碗,月结时,掏钱平了数,给自己长了记性,不能拿饭碗做儿戏。不管是用来吃饭的碗,还是工作的饭碗,我们始终都应该怀着敬畏之心以待。小编读到妻子盛饭时,总喜欢满满盛一大碗……忍不住扑哧一笑。笑后令人思考:这个跟小时候成长环境是有关联的。就好比我小时侯总听到大人讲“看菜吃饭”。意思是说桌上菜不多了,少夹点。所以我现在总是喜欢多炒一把菜,搞得我丈夫老说我白长了几十岁,不懂一碗菜要多少料,不懂当家。一不小心说了题外话,但意思是一样的。让我们怀着一颗敬畏与感恩的心,好好捧好手中饭碗,珍惜拥有的幸福吧!文章结尾干净利索,收束有力,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此篇散文像是故事大集锦,组材行文灵活自由,新颖别致,文章内容丰富多彩,看似亳无关联的素料,作者做到彼此勾连,丝丝相扣,亳无斧凿之痕,围绕中心,不偏不散,内容典型且深刻,富有哲理,给人启迪!力荐文友品读再三!问候作者祝安!【浪花诗语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803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0-08-02 05:30:16
  一只普通盛饭的碗,有啥可写?不就形如倒笠,拿来盛饭喝水,一点也不特别呀,写啥?可怀才老师洋洋洒洒几千字,字字珠玑,让你读来有味得启迪!感谢怀才老师,辛苦了,遥握祝安!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8-02 06:21:53
  谢谢湘莉老师精美的编按,辛苦了,致敬!其实两件事促成了这篇文章,一是看到妻子盛饭总是满满的,我们这里叫“围褶子”,还有,想起我母亲总是安慰我和父亲,似乎生活的艰难是她的责任,盛一碗稀饭,她总是说“稀汤寡水”的。因此就思考了饭碗,有了一些感触,也是我想表达每个人都有端好自己的饭碗的意思,与当下的脱贫奔小康,告别仅仅是满足温饱的时代,追求更幸福的美好生活,有着一些关系。只是我不想直白。谢谢湘莉老师,问安。
2 楼        文友:李湘莉        2020-08-02 06:10:36
  没想到怀才老师那里吃饭时用筷子敲碗,把碗倒扣,要招大人严厉批评,骂乞丐做派,我们这里也是,大人说“叫化子相”。还有那筷子,同样也有此等讲究,看来不管是南是北,在生活中,每个人对“碗”都怀有敬畏之心,也就是对生活,对生命心怀敬畏,心怀希翼!以前食不果腹,有碗饭吃就是幸福,现在的小宝宝们天天酒足饭饱,想吃什么有什么,希望他们也能体会到有饭吃就是幸福,幸福的指数不会降温!再谢怀才老师给我们带来浸润人心、启迪智慧的好文章!遥握,谨祝幸福安康!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8-02 06:26:58
  是啊,敲碗扣碗,在民俗里都是一种生活的忌讳。小时候挨批不少,对乡俗文化无知。写这篇文章想起这些,想到文化的传承,想到了家教。一只碗,有着太多要写的东西,日子盛在碗里,有饭吃,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不算什么,而对于我们的前辈们,那是一个多大的愿望,很多时候是不得实现的。今天有了好日子,就不应该忘记那时候的空碗。谢谢湘莉老师再度美评,鼓舞之情不忘,谨祝夏安。
3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0-08-02 06:23:17
  碗的意义被无限延伸开来,在老师的笔端锦绣如春,真的为老师的知识储量而惊叹。一只碗富含中国人的传统与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老师的文啊,是那么的深沉,这是每一位中国人都应有的精神操守与秉承,不应忽视啊,感谢老师的好文,及时唤醒心灵一隅藏着的良心。真的受教了!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8-02 06:31:47
  每每发一篇小文,孤独老师都忍着粗糙来磨目,实在感动。能够相逢于浪花,在一起协作切磋,是一种快乐,因为总有一双眼睛温暖地看着我下笔。关于碗,可能我们这一代人有着很多可说的话题和内容,挨过饿,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吃过草面,差点一命呜呼,所以可能对碗就有了一些沉重,应该关照碗,端好饭碗,感恩时代。谢谢孤独老师美评。读孤独老师的文章,我也感到自己投入了,那些森林往事都印在脑子里了,成为理解另一种生活的线索,或钥匙。期待孤独老师佳作。遥握,谨祝夏祺!
4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8-02 07:23:52
  看似稀松平常的碗,在怀才老师的生花妙笔之下,却衍生出这么多的大学问大道理。这岂止是一个碗,而是一部“碗”的大写真。怀才老师丰富的生活常识,敏锐的生活感悟,从人人离不开的碗里,挖掘出这么多大道理大感悟。碗里有浓浓的亲情故事,碗里有丰富的民俗文化,碗里有人生奋斗的目标,碗里有着更多的美和艺术。读了怀才老师的美文,让我们明白了,要珍惜碗,对碗要有敬畏之心,因为人人离不开碗啊!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8-02 07:27:19
  习之老师磨目了,谢谢美评。习之老师简练而有高度赏读地提炼了小文的核心内容,一目了然。谢谢美评。生活里很多值得我们感悟的东西,有的被我们忽略了就是,挖掘出来,对我们的人生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正如习之老师的泰山系列文章,将泰山深层次的美挖掘出来,让我们从不同侧面认识了泰山文化。还期待您的泰山美文。遥握,谨祝笔健!
5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0-08-02 10:19:26
  老师真是文笔快刀,一篇文很快就写完发上来。想努力追赶老师的节奏,却觉得总是慢半拍啊!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有这样的标杆在前面,是一种激励,更是追赶的目标!问候老师!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8-02 11:25:53
  岁月不等人啊,哈哈,怀才抱器也是最近写了两篇,再加上我是闲散之人,不似你还要工作,所以时间就充裕了一些。谢谢孤独老师鼓励,你也是多产,我在期待。遥握!
6 楼        文友:岚亮        2020-08-02 10:20:05
  碗的内涵外延,被怀才老师写透了。在我的印象里,父母亲最关心的是,长大以后儿女到底是端着“泥饭碗”还是“铁饭碗”。在他们眼里,这世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拿着铁饭碗的国家工作同志,另外所有的,便是拿泥饭碗的人。老师之笔,有拾草化剑之功,着实了得。遥祝平安!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8-02 11:27:08
  谢谢岚亮老师美评。是啊,不管水面饭碗,都要虔敬地端起来,人生为了一个饭碗,饭碗是最初的理想,在这个基础上,才有了我们的更美好的梦。谢谢岚亮鼓励。喜欢您的美文,在期待。遥握,问安!
7 楼        文友:李湘莉        2020-08-02 10:53:34
  怀才老师的“碗”文,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可见老师驾驭文字真是顺手拈来,功夫了得!搞得湘莉目不睱接,顾此失彼。喜欢!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8-02 11:27:59
  谢谢湘莉老师美评鼓励,只是不敢怠慢就是,努力跟上时代的节奏啊,期待湘莉老师的美文。遥握,谨祝笔健。
8 楼        文友:罗莲香        2020-08-02 11:04:25
  怀才老师的每篇文章都是我的范文,我读的时候也是满含敬畏的。碗,以小见大,折射出那个年代生活的不易,父亲的责备、母亲的包容,都装在碗里,融入饭里,化为经久的回味!怀才老师以碗联想到许多人和事,是啊,敬畏碗,珍惜拥有的工作,不舍弃,不抱怨,是碗引发的深悟;碗中装乾坤,碗中映日月,碗上的仕女图,刻的舞者鹤立鸡群的形象;祭祀时碗中满满的祈福;父亲意味深长的话;在供销社工作不慎打碗的惭愧与励志……凡此种种,意蕴丰厚,哲理深藏。怀才老师的文字总给人不一样的质感,百读不厌,视为珍品。感谢老师辛苦创作,问候夏安!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8-02 11:30:09
  谢谢罗老师这么细腻精美的点评。谢谢鼓励。人生一个饭碗,珍惜之情至今,很多的感悟,写出来可能对年轻人会有点启发。工作可能千差万别,但都可归于一个饭碗,好好端着,不负岁月和年华,足够了啊。谨祝罗老师幸福安康,遥握!
9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0-08-02 16:02:27
  谚曰:民以食为天,食以碗为器。又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碗里乾坤大,有文章,有生活,因此,解读盛饭的器具就是敬畏生命,热爱生活。在父亲眼里,一支精致的香炉不如一个朴素的饭碗,“端好自己的饭碗,竟然是父亲临终前的最后嘱托。妈妈说:糙碗盛肥肉也香。打了碗,要说碎碎平安,生活就是“碎碎”念叨才好起来的。对于文中“妈妈”的这段话,我沉思好良久:如果是不慎砸了工作的饭碗呢?我的想法是:饭碗砸了,是因为自己没端好,是因为这是泥饭碗、瓷饭碗,不是铜饭碗、铁饭碗,更不是金饭碗。饭碗砸了人平安,还有希望。保持一个好心态,继续寻找并努力端好新的饭碗。有能力的话,就多备几个饭碗。怀才老师的“不管是用来吃饭的碗,还是工作的饭碗,我们始终都应该怀着敬畏之心以待”的嘱托,值得我们久久回味。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8-02 16:08:44
  梅骨老师的留墨很精彩,谢谢美评。我想,砸了饭碗者也有之,可能处于无奈,或者就是不想要那个饭碗了吧?如果这个饭碗不要了,可能是想换个饭碗吧?换饭碗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胆量,梅骨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有想到,可能是因我一辈子就端了一个饭碗,我说的是正式的,之前老换饭碗,是我的阅历,或许不一定那些饭碗就不适合我,只是遇到了时代给的机遇,我老换饭碗,一旦端起,还真不想随便换了。或许这个问题,没有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梅骨老师的话很有启迪。谢谢美评。遥握,问候夏祺!
10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0-08-02 16:15:32
  如果一味地“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或者羡慕别人的饭碗,就会忽视了自己手里捧着的碗,也许就不慎砸了。而这自己不珍惜的饭碗正是别人梦寐以求的。文章从吃饭的碗联想到工作的饭碗,还有碗的各种禁忌(工作的饭碗,我想就是各种不规范的言行吧),解读细腻、深刻,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受益匪浅。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8-02 16:18:35
  梅骨老师的见解很深刻,一味地鄙视自己的饭碗,好高骛远,可能不仅仅是冷落了自己的饭碗,也有可能砸了自己的碗,因为少了虔敬,就不会珍惜,我觉得即使想换一换饭碗,也应该珍惜好当下这只碗,等找到心饭碗可以放下那只碗,但不是摔倒曾经的碗,那只碗毕竟对曾经我们吃饭发挥了作用啊。不知这个简介是否合适。问候梅骨老师夏安,遥握。再谢美评。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