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微型小说 >> 【菊韵】温馨(小说)

精品 【菊韵】温馨(小说)


作者:李景贵 布衣,226.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90发表时间:2020-08-02 15:42:19


   大老刘这些年的日子过得很是舒心。
   当了近四十年的起重工,他表面稀里糊涂实则心细如发,不仅人缘极好,口碑极佳,凭着尚好的技术还被评上了高级技师,每月总要比别人多拿好几百块钱。
   在煤矿,人们都把机电科的起重工叫水手。总体上,机电科的水手们所获评价普遍较高。评价高的原因除了一般性的起重技能外,主要是因为在许多人看来匪夷所思,几乎干不成或者不可能干成的事情,对他们来说简直是老太太擤鼻涕——手拿把掐,易如反掌。比如,十几米长的铁轨顺着狭窄的井筒溜下去后,愣能从下井口给摆到直径只有两米多点儿的平巷里去。怎么从下井口那个胳膊肘子弯儿一样的地方给鼓捣过去的呢?一般人不仅做不到,而且想都想不到,绝对整不明白。火车不是推的,罗锅子不是崴的,水手们的名气不是吹的。在这帮人尖子中能被评为高级技师,而且还能当上组长管着人尖子们,也算是在这个行当里小有成就了。因此,在昌盛煤矿的技术行里,人人对大老刘相当尊敬,就连科长们、矿长们见着大老刘也都客客气气的,全没了军训检阅时的那种威严。
   昌盛矿周边有许多个体小煤矿,采的是浅层煤,个别胆大的矿主也时不时偷偷摸摸地越界采些昌盛煤矿的保护煤柱,但是不管采哪儿的煤都需要技术人才。虽然开小窑远不需要研究“神七”般那么高的科技含量,但也绝不像打杠子似的那么简单,一些窑主就转圈儿地挖昌盛矿退休的技术人员和一些老师傅,因此,小窑上也就集聚了一大批的退休技术能人。有些名气大的在职人员也被土“猎头”们纳入视线,那些小窑非用不可的在职人员,只能搞兼职或在岗位上偷偷摸摸地溜出去干。小窑用不着出培训费,就能用上那么多“高、精、尖”的人才,何乐而不为!所以,人们戏称昌盛矿是小煤窑的“黄埔军校”。而被小窑雇佣的人,特别是那些兼职的人,吃着盘儿、看着碗儿,两个窗口开支既能补贴家用,又可以在窑坡上得瑟,自然也是暗中得意。两厢情愿的事儿,一拍即合。
   在小窑干得最吃香的是两部分人。
   一部分是干过地质的,他们脑袋里装满了图纸,掌握着资源,哪里有煤,哪里没煤;哪里煤肥,哪里煤瘦,都在脑袋里装着呢。原来矿上退休的工程师老金,长得五短身材,冬瓜般的脑袋上没剩几根扎手的毛儿,还是个结巴,听他说话牛都着急,只可以唱,不可以说,放个屁能磨磨叽叽描写五分钟,一向是被大家伙儿取笑的对象。万万没想到,退休后立马成了香饽饽,办手续的第二天就被小九用辆车号为一排“8”的豪华奔驰拉到一片乱坟地。老金也不说话,微眯着眼,像个神汉似的装神弄鬼转了几圈后,把脚往地下跺了跺,扭头又钻进了小九的黑奔驰。随着汽车尾气的吞吐,一座小煤矿拔地而起,黑色的金子泡沫般地往上涌,国家的资源就这样像条日本船——完(丸)了。
   吃香的第二部分人就是水手,尤其是像大老刘这样没有多少文化,但实际操作经验特别丰富的高级蓝领。说来话长,大老刘的名气坐火箭般一飞冲天是有个缘故的。小九开矿积聚原始资本后经过高人指点,计划在原来采煤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于是招了一批大学生帮他搞炼焦制气。土建工程完工后,有一个二十多米高的烟囱要安装上去,但是,一群眼镜围着烟囱像老虎吃天谁都无从下手,迟迟不得完工。后来请了一位据说是享受什么特殊津贴的退休工程师来,在他的指挥下,烟囱倒是能立起来,但也仅限于能立起来,可就是站不稳,老忽悠晃荡,终于“哐当”一声,演了出“美人春睡”,弄得香尘满地,惊得围观的众人作鸟兽散。无奈之下,小九找到大老刘的老婆瑶琴,请大老刘出马。
   大老刘是下班后随小九的奔驰来到现场的,出场时像香港警匪片里的大佬,被人民群众星捧月一般护送到了安装地点。经过了之前的几次悬念和变故,整件事的进展总让人有欲擒故纵的感觉。在围观人群地注视下,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大老刘一米八二的身躯显得更加高大,只是脚上常年趿拉着的布鞋令他的形象受损,滑稽得有点不伦不类,不禁让人怀疑他能不能救世或救事。
   全场一片寂静。大老刘乜斜着眼瞄了瞄基座,用脚踢了踢烟囱,拿了一截磨秃了的破铅笔头,不知以什么为参照物对着烟囱顺了顺线,又变戏法似的从怀里掏出个巴掌大的测风仪对着空中举了举,然后把在什么位置栓几分钢绳布置下去。只见他一挥手,起重组十个小伙子立刻冲了上去忙碌起来,在大家忙的当口,大老刘嘻嘻哈哈地对目瞪口呆的小九说了声:“我走了,瞧好儿吧!”顺势钻进汽车扬长而去。整个过程就这么轻描淡写,像极了传说中陈毅边指挥打仗边下围棋的洒脱。烟囱顺利竖起来了,大老刘的名气和形象也和这烟囱一样在业内树起来了。事后,起重组的伙计们每人分了两千元。有大老刘这样的头儿伙计们还能吃亏吗?
   于是,大老刘更闲不住了,除了下班后屡屡被人请去带着伙计们干活挣外快,还有不少人慕名而来登门拜访,请他退休后到他们那里去干。小九更是大方得很,每月开出一万元的高薪,请他时不时到小煤窑里转转,转转,有事就干,没事就转。
   大老刘的老婆瑶琴在房管局热力所上班,还差几年就退休了。今年,政府成立了危旧房改造办公室,临时把她抽出到危改办负责协调危改区域配套供热这块工作。危旧房改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供热配套的协调也仅是危改中的一小部分,所以,瑶琴工作很轻闲。闲来无事就喜欢叫上几个女伴悄悄跑到市场上去挑选布头,回来后,不是给这家做个被罩,就是给那家做个床单什么的。
   大老刘总是在外忙活,女儿已经出嫁,所以家里也没什么事儿,选布头、买布头就成了她的最大乐趣。卖布头的甭提多喜欢她了,因为总往市场跑,只要她一进市场,看布头的女人们就沸腾起来了,老远就叫着大姐,争相把她往自己的布头堆前拉。她很有耐性,蹲在中意的摊前,一蹲就是半天,许多时候是脱了鞋,光脚徜徉在五颜六色、凌乱不堪的布头海洋里,不厌其烦地翻拣着,一块,又一块……只要她和女伴们一到市场,布头销量就会大幅度攀升,像极了金融危机前一路飘红的中国股市。
   每当她向同事或左邻右舍炫耀收入囊中的布头如何好看实惠,做什么用最好的时候,一般离这些布头成为那些人的战利品的时候就不远了。也有些女人背后私下议论:大老刘那么有钱,她还买布头穿?说时一脸的不屑。即便如此,瑶琴依旧乐此不疲,总觉得布头实在、舒适、便宜,比去百货大楼买成衣要省不少钱。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自己做的穿在身上,铺在床上更显踏实、温暖。只是天天弄得满屋子插不进脚来,她也看出大老刘有些不大乐意,因此,每天晚上多了给大老刘做做足疗、耳疗的节目。
   其实,大老刘在市场上的风光也不次于瑶琴,瑶琴的风光是在布头摊,大老刘的风光是在海鲜摊前。大老刘喜欢吃点儿、喝点儿,尤其喜欢吃海鲜,这一爱好还成就了一个他住的这栋居民楼里的段子,专供娘儿们和爷儿们吵架时派上用场。两口子吵架,娘儿们揶揄自己的爷儿们没本事时常说的话是:“你也和大老刘似的提溜着黑塑料袋回家呀!”原来大老刘没事想吃海鲜了,就常去市场买些活鱼、螃蟹之类的海货回家。市场上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活鱼、螃蟹、皮皮虾之类的鲜活水产品一般都用黑塑料袋盛装,只有干虾皮和其他大路货才用白塑料袋。也有人说是摊贩们黑心,用黑塑料袋方便掉包,偷梁换柱或是多夹带些水,压压秤;还有的说摊贩们聪明,揣摩到了顾客怕露富的心理,所以用黑色掩护藏着掖着。
   不管啥原因,总之,值钱的鲜活海产才能用黑塑料袋盛装。每当大老刘一进市场,“大哥,大哥”的叫声就会此起彼伏,大老刘潜意识里洋蹦的成分就会增加,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有时一兴奋,也会和年轻的女摊主打情骂俏,或逗弄女摊主的小孩让人管他叫“爸爸”。女摊主倒也豁达,一边笑骂着,一边把又鲜又肥的海蟹往黑塑料袋里盛。正如老婆买布头从来不用他一样,大老刘买海货也从来不用老婆,二人各有各的势力范围,各自独立保持着主权和领土完整。
   大老刘的姑爷叫赵明海,是供热公司的技术副经理,在他们那群学水暖的学生中间,也是个优秀分子。原来供热归口热电厂,热电厂靠卖电挣钱,也不太重视供热,于是供热的基础管理和基础设施也就一塌糊涂。电厂一改制,组建了热电公司,又把供热这块单独分出来成立了供热公司,实行自负盈亏,每年上交利润,这样供热公司就相当于从头干起。过去管理粗糙,没有图纸,缺乏资料,仅剩的一些资料也被某些有心人顺走了;熟悉管网布局和情况的老工人大部分随着改制退休的退休,退养的退养了,供热公司这群年轻人只能抖搂手干着急,一点办法也没有。
   这两年,赶上供暖期,处处狼烟,遍地烽火。老百姓更不给留情面,一摸暖气管是凉的,抓起电话就打市长热线,追得姑爷、闺女活像防汛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堵完上口堵下口,比李毅中、赵铁锤他们都忙,成天脚后跟朝天——翻蹄亮掌,还整日介挨骂。姑爷有心,也很能吃苦。那年,只要天儿下雪,姑爷准拿个本子在居民区晃悠,沿着因为暖气管路温度高积雪融化露出实地的地方,边走边画管路走向图。一个供暖期下来,他把归他们公司管理的一次网、二次网的线路摸得门儿清。至于分支网、三次网,那就是其他单位的事了,凭着这股子泥腿劲儿,姑爷脱颖而出,收入高了,买了房、有了车,每年夏天都要拉着大老刘去北戴河洗海澡、吃海鲜。
   闺女娟子虽然已经有了六岁的儿子,但还像个姑娘亭亭玉立,一口白牙,五官端正神似宋庆龄,挑不出什么毛病,伙伴们有时也戏称她为“国母”。娟子爱读书,不爱说话,当了七、八年媳妇了,还是爱看什么品味生活呀之类的生活励志类读物,但一双大大的眼睛永远沉静若水,能让暴躁的人立马安静下来。
   娟子很孝顺,每周回家都要帮瑶琴洗洗涮涮,给大老刘带些东西,知道大老刘喜欢喝酒,专门托人从柏各庄部队农场弄来纯粮食酿的白梁醇,还不忘在送酒的同时送上瓶写满了大老刘看不懂的洋字码的护肝药。赶上陶瓷博览会,转了一圈,没给自己的大平米住宅添置什么,却精挑细选了一套宜兴紫砂茶具送给大老刘。这紫砂壶造型很别致,像一捆干柴,粗得不能再粗,拙得不能再拙,但做工极细,盖与壶身严丝合缝,据说是出自一位大家之手,仿造一件名品而做。
   大老刘喜欢自己的闺女,再怎么没正行儿也深知女儿的用意。原来一顿得喝半斤酒,现在减为二两左右,随着喝茶的日子渐长,那把柴形紫砂壶也在他双手的摩挲下颜色逐渐变深了。说来有些可笑,大老刘有些憷女儿,憷她的安静,憷她的细腻,憷她的不动声色,憷她的只做不说。瑶琴问过大老刘知道你为啥怕闺女不?大老刘琢磨了半天,憋出几个字儿:没挑儿。瑶琴告诉他这叫小棉袄的力量,呵呵。
   其实,娟子单位里许多人也憷她。娟子是社区供暖队的书记,所在单位负责赵明海他们供热公司下游业务,也就是小区内直至居民室内管网这一段的维修工作,算是所谓产权单位的供暖维修队。严格地讲,房改以后绝大部分居民把房屋和土地买了,产权应该归业主。企业也一直想搞市场化,把吃喝拉撒睡这套移交到社会,但是一直是只听雷响,不见雨点。成立社区后,将这块业务又划给了社区。搞供暖维修的长期和居民打交道,时间长了,难免有人疲了,油了,个别人甚至一肚子坏水。当然,居民当中也有个别人不是好枣儿。一次,有群众给娟子打电话,说你们维修队的人正在和群众打架呢。娟子急忙赶到现场,一看,当时就有点儿哭笑不得。一个长着一对金鱼眼的中年妇女正冲着维修点儿的嘎子大叫,着急时分国骂、京骂、唐骂一起往外冒。
   嘎子见怪不怪,很沉得住气,也不着急。只要金鱼眼一骂街,嘎子就举一举左手上的纸板牌子,金鱼眼再一骂,嘎子就举一举右手上的纸板牌子。左手牌子上有三个字和首都接轨,是地道的京骂“x你妈”,右手牌子上是本地名骂“你妈x”,比较之下一点儿也不高攀国骂,再后来,干脆左右手不闲着地做上下机械运动。此举气得金鱼眼两只眼睛恨不能夺眶而出,带着两道血红砸向嘎子,娟子急忙挡在那对血红和牌子中间,嘎子才惊觉之下收回纸牌,扔在小单排座维修车的后斗里悻悻走了。
   大老刘一家人除了他自己,老婆、闺女和姑爷的工作都跟供暖有关。闺女、姑爷恋爱结婚是瑶琴一手撮合的,协调供热地把女儿、女婿协调在了一起,也把温馨留在了家里。
   次贷危机、金融危机让大老刘和瑶琴的生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早前,王辇庄那边的小煤窑一次死了九个人,加上地方的小煤窑没有火工品,于是盛极一时的小煤窑全部停了产。小九倒是转换得快,又鼓捣来一个房产开发的执照,钻政策空子,搞起起了危旧房改造,赚安置房外可以自行出售的65%住房的钱。
   英雄没了用武之地,大老刘闲了几个月了。进入十月份,因为房产市场形势严峻,开发商们大都按兵不动、等待观望,危改办也愈发清闲,因此瑶琴有了更多的时间逛市场买布头。娟子和明海他们倒是贼忙,每年供暖期前总要忙上一段,有时几个星期看不见人,这已经成了规律。过去居民区的暖是由热电厂直供。

共 10623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李老师的小说讲的是小区供热的一段往事。故事纠葛发生在一个叫金鱼眼的女人和主管供热的书记娟子与站长海明身上,由此引出了娟子的爸爸大老刘和妈妈瑶琴,以及金鱼眼的儿子小震等几个有关联的人。小说采用顺叙的方法,先从矿区的作业情形和矿区的今昔变化写起,到供热系统基础设施的北陈旧这些历史原委,引伸到由于设备原因而发生的供热不畅群众闹事这一系列情节,写得跌宕起伏有声有色。人物塑造栩栩如生,场景描写逼真如画。小说构思完整叙述流畅,语言幽默人物形象生动;矛盾冲突设置合理,矛盾转化巧妙自然。通过对这一事件的描述,揭示了城市群众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基础设施的不完备和制度的疏露,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有关事项作了提示,“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以引起社会重视并尽力杜绝之。小说主题贴近现实,故事有典型性,人物形像丰满可信,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堪称佳作,学习!点赞!【编辑:刘银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811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银科        2020-08-02 15:53:59
  冬季供热这件事关系千家万户,与群实生活息息相关,处理不好便会发生矛盾。李老师这个短篇小说揭示了这一社会现实,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值得细细品读。感谢赐稿菊韵,期待后续大作支持!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08-02 15:59:53
  故事好!学习了!多多写来拿精品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刘银科        2020-08-02 16:16:17
  小说结尾很有特色,一句话点明了矛盾转化的现本原因,画龙点睛,简洁,含蓄,余味无穷!
4 楼        文友:老虎上山        2020-08-02 16:55:37
  暖气,冬天北方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给人们在寒冷的冬天以温暖的慰藉。文中围绕矿区供暖问题展开了一系列事关百姓民生的现实生活画卷,画卷中各色人物悉数登场,上演了一幕幕或温馨或心塞的活报剧。通读此文,令人感同身受小说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如同身临其境其中的种种矛盾冲突,直到故事结尾茅塞顿开,皆大欢喜
5 楼        文友:沂澧        2020-08-03 23:14:55
  学习,祝安!
荧惑守心。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