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敏思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敏思】不小觑(随笔)

编辑推荐 【敏思】不小觑(随笔) ————小小说集《嘿,自由侠》创作谈


作者:彭楠 秀才,1679.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79发表时间:2020-08-05 12:23:47
摘要:老师说,小小说文体,不可小觑;学生为老师创作的小小说取得的成就,不可小觑

说起我的第三部作品集《嘿,自由侠》的出版,却是有些意外。
   按照计划,我该写长篇小说《香樟树下》,但是,因为遇见了一个特别的人,我的计划发生了改变。
   这个特别的人便是宾敬。他是我的中学语文老师,长我28岁。再次见到宾敬老师时,是中学毕业32年后的湘潭市作家协会年会上。他在台上,我作为市作家协会的新成员,一直在台下仰望着。我希望他能够看见我,认识我。待他从台上走下时,我上前问候,称自己是市三中的毕业生,是他的学生,82届的。但是,他看我时还是一脸的问号。宾老师桃李满天下,不可能记住所有的学生。加上老师年事已高,记不住32年前的学生,是很正常的。
   两三年的时间,我得到了宾老师三本著作,其中随笔集《和自己谈心》《从时光深处走来》,思想深邃,言简意赅,我很喜欢。我把书的封面和部分精彩文章,发到了中学同学微信群,并提醒书作者“冰静”即“宾敬”老师的笔名,还发送了我和宾老师的合影。同学们对于宾敬老师的记忆是深刻的,对照这合影,感叹不已。当然,不只是感叹32年的岁月把风华正茂的偶像,变成了更加儒雅而沉静的长者了,更是感叹他著作的思想光辉。
   在研读《和自己谈心》时,不时会涌出感同深受的体会,而且有种创作的冲动。写了二三十篇小小说之后,忽然觉得有盗用老师“文意”之嫌,这些小小说的“核”,都是源于宾敬老师的著作。这么想着,不禁冷汗淋漓了。
   我曾想,把自己的小小说作者署上宾敬老师的名字,自己的名字署在其后,却又觉得不妥。老师乃文学教授,市里鼎鼎有名的作家,其正直的人格,被楚荷老师称为“湘潭的镜子”,我这么做,岂不有“傍大腕”之嫌?
   有一次,宾敬老师代表作家协会老前辈在会上讲话。我便尖着耳朵听。他的讲话并不像我中学印象中的严谨,而往往以风趣幽默伴着自嘲,依然言简意赅。我记住了几句,大意是这辈子写了不少文章,各种文体都写过,唯独没有写过小说,究其原因,大概是不喜欢虚构,但是喜欢看小说,尤其短小说。
   没有写过小说,是不是一种缺憾呢?我独自揣摩。作为学生,我是否可以弥补老师这个缺憾呢?把他精妙的随笔,融入小小说的结构展现出来,就像是给一首歌词谱上动人的旋律一样,岂不更妙!
   我把这想法说给了楚荷老师,楚荷老师说,好主意,但是,要写给我看。那意思是,你莫糟蹋了人家的东西。有了大作家级人物的认可,我便大胆“谱了几个曲子”。请宾敬老师看看。宾老师没有打击我,只觉得形式上有点不伦不类,建议用“题记”的形式,置于正文之前。我很高兴,以为得到了老师的首肯。
   就这样,我每写上个十来篇,就打印了送到老师家里。老师像中学时批改作业一样,打勾打五星打问号,没有打叉。其实,我理解,打问号就相当于打叉了,看我也是年过半百的人了,留点面子。
   老师批改了两三次后,我便紧张起来,若是再多打几个问号,如何是好?只好认真些,重新审视构思,重新研究名篇,重新调整心态,又请教了楚荷老师,才渐入佳境。
   尽管如此,还是感觉到自己的“低配”。为了拉抻自己,试着往报刊投稿,期待公开发表几篇以增强自信心。还别说,真是天道酬勤,《邻居》《关系》《划算的车事》被成都《微小说》采用,《吵架》《明天晚上》载于陕西《精短小说》,《你的那个唐》《病》载《小小说月刊》7月、9月期刊,《你的那个唐》载《微型小说选刊》19期,《大槐树》载《湖南日报》,《焊魂》《那一团红云》载《湖南工人报》,《焊魂》获《小小说月刊》“礼赞新中国,讴歌新时代”主题征文优秀奖,《看山》《馒头》被《湘潭日报》刊用,《寻找一个人》《老雷》《唢呐声声》登载在《湘潭文学》杂志,《唢呐声声》还获得了“仰韶杯”全国小小说征文大赛优秀奖,《嘿,自由侠》《成熟》《半饱》被《楚风文学》刊用,《湘乡文学》刊发了《燕燕的长发》《功臣》《那一团红云》,《绿箭》被《河南文学》刊用,《一世为砌屋》刊载于《赣西作家》杂志,《每日晨语》载《杂苑》杂志,《段花》在“伟大祖国,善美韶关”全国小小说征文大赛中获优秀作品奖,《话痨》获《故事会》征文优秀作品奖。
   不知是我的自信心增强了,还是老师更熟识我了,我去老师家越来越频繁,少了许多拘谨。6月中旬,写完了100篇,优化出70多篇,集合成一本集子《嘿,自由侠》。
   好风凭借力,愿我的文章能够借助老师的帮衬,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地,更愿学生为弥补老师缺憾所做的尝试,能够博得老师一个红色的“勾”。
   这本册子,有宾老师悉心的教诲,语重心长的殷殷嘱托,今后写作的切实建议,十分宝贵,值得珍惜。因此,把这个集子看作是师生联袂完成的一部文学作品,不是很有意思吗?
   这一年正值宾敬老师80大寿,以此集子作为礼品,回报他的教育之恩,无疑是件有意义的事。
   我是个说干就干的性子。早晚就想着要尽快完成这部集子,不要错过了老师的生日。当然,老师并不知道我的想法,只觉得我是个爱作文的人,也就当成给学生批改作业一般,耐了性子做些圈点。
   当我把一部书稿呈现在老师面前,并且请他为书稿作序时,他当即回绝说:“不,我从不写这些吹捧的东西。”
   我虽然有些尴尬,但也知道自己有些唐突。老师的为人,最是痛恨虚假的应承,也就赶快转移了话题。
   几天之后,意外收到了老师的短信:上次你提到写序一事,当时毫无心理准备,故未应承。这几天竟写了一些文字,不知是序否?到时你看是什么就是什么。
   不用说,我心中大喜。马上赶到老师家里,得到了老师的手迹。题目为“小小说不小”。内容如下:
   小小说的篇幅小,通常在1500字左右,是个新兴文体,不过三十多年历史。之所以被定为为“平民艺术”,是指小小说是大多数人都能阅读的,因为它单纯通脱;大多数人都能参与创作的,因为它贴近生活;大多数人都能从人的故事和物的故事中直接受益的,不过微言大义。
   小小说不仅要具备人物、故事、情节的等要素,更重要的是,它还携带者作为小说文体应有的“精神指向”,即给人贴近生活、思考人生、认识世界的契机和智慧。
   譬如作者已经出版的小小说集《丢失的“香柚”》,是从20多年所写的文字里挑选出的一百篇。作者在后记中说,写着写着就写了上千篇,“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切都是不声不响中筑就”。记载着身边的人和事。你或许就是文章的灵感来源,让人似曾相识。但那不是个体的你,而是一种类型,一种现象,能带给人启迪的现象。这才是我集结这些文字的目的和高于生活产生的价值。作者在不经意间回答了一个重大问题:生活在成为文学艺术的“惟一源泉”之后,需要淬火,需要提炼,借以提升它的品位。什么样的品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刚刚结集出版的第二个小小说集。我是第一个读者。用作者的话说,“写着写着就写了一百篇了”(其实远不止,精选而已)。这不是炫耀,而是对生活的热爱以至于难以抑止的激情需要喷发,为的是向读者向忙于筑梦的人们向万籁交响着的这个世界倾诉、呼唤和呈现……
   我是在悦读中聆听一种脉动,在聆听中思虑一种意义。
   我读出了两种特质、两样精彩。
   第一种特质是结构上的出彩。在每一篇的题首设置了“题记”,取材于冰静先生随笔集中立人处事的哲理短语。这是历来的小小说作法里从未有过的,一种探索。譬如《段花》,写铁路工段一百多号男人的世界中唯一的一朵花艾美好不容易被工段长摘走了。其“题记”是:“一个著名科学家说,当他遇到了一个似乎不可能超越的困难时,他知道,自己快要有新的发现了。”给这个“段花”的姻缘涂上了一抹神秘的色彩。又如《馒头》,写石伟、黄群国等一群老同学30多年后创业感恩的故事,彰显了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之后的社会和谐与人性善良。“题记”为:“守住尊严,便留住了人性良知,便留住了生命希望,便留住了生活美好。”
   “题记”对于文本有一种精神引领的价值,或是对文本主旨的暗示,或是对文本立意的启迪,抑或是对文本思想的提挈和价值的归结,在“引”和“结”上都似乎有那么一抹星光闪烁。这就是把写作和阅读、作者和读者着意勾联起来,摆到了平等的位置上。这种平等是人格的平等,尊严的平等,惯于居高临下的作家尤其不可小觑。冰静先生的初心,不过给作者以竭诚助力,疑似影视作品里的“友情出演”而已。
   第二种特质是在情节功能上“错位”艺术运用的出彩。
   智者说,小说之所以成为小说,关键在于写出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情节错位,也就是心理错位。以爱情为例,俄国斯克洛夫斯基说过,“故事需要的是不顺利的爱情。例如,当A爱上B,B觉得她并不爱A;而B爱上A时,A却觉得不爱B了。故事不仅需要有作用,而且需要有反作用。”《红楼梦》在艺术上为什么那么伟大?就是精于让相爱的人成天在感情上“错位”,没完没了地相互折磨。这不是唯恐天下不乱吗?说对了,再相爱的人也不能让他们心心相印,只有心心相错才有生命。错位幅度越大,震撼人心的感受力就越强烈。不只是爱情,这是一切小说人物关系的普遍规律。
   以《但是》为例,其机关党委书记被群众称为“但是书记”。何以?如果他找你谈话,前面夸你的优点再多,都是屁话,“但是——”之后才是要命的。这似乎是对某种思维逻辑的指认,或某种领导作风的套路。实行起来,令人不寒而栗。
   纲要先生年已半百,每见一面,都能感觉到他容颜的风尘和心力之疲惫。但令我默默歆羡的是,在一个大型国企风霜雨雪的凡尘俗务中辗转,仍能捍卫心智的灵明,坚守不慢不弃的笔墨功夫,这是生命难得的定力。
   今后的路漫漫其修远。我的建议有三:
   一要高看小小说的大能耐。小小说金麻雀奖是民间标高性文学评奖,历届评奖颁奖词分析显示出小小说艺术化趋势,即追求文学性。鲁迅文学奖作为包容性和开放性综合奖项将小小说纳入,可看作小小说获得体制内文学地位。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作为首部获鲁迅文学奖的小小说集,恰是示范作用的典型体现。
   二要放出眼光,扩大小小说的题材视阈。有三个标杆人物可为我们的精神引领。冯骥才的小小说描写历史语境的民俗风情,赞美亚文化的能人、能耐、义气、友情、诚信等优秀品质,并始终贯彻当代人高度的人文关怀。聂鑫森钟情于中华传统文化,并着力生活于其中的凡人百姓精神世界,赞美温文尔雅、刚正不阿、信诺不二、自怜自律等品质及其蕴含的思想。谢志强更多地关注和描写当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苦恼和困惑,以及对和谐、生态、环保、正直、互助等道德的价值认定和赞美。
   三要加强叙说和描摹语言的修炼,把这些曾是一“小”再“小”的作品,借这个“说”字之力,把个人物的精神颜值体面地立起来,再配给一个相声品相的“底”——结尾,叫人敢笑敢哭,或叹或怒,拍案而起!
   值得期待!
   自然,我把宾老师的手稿“小小说不小”当成集子的“序言”了。老师的意思是,不可小觑“小小说”。我则把自己的小小说当成了一种使命,精益求精,结果取得了不可小觑的成就,发表了不少。
  

共 43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看作者这篇“不小觑”,不由想起作者前两篇——“不容易”和“不辜负”,都是随笔,都是创作谈,巧的是,“不容易”、“不辜负”编辑都是我,这篇“不小觑”又恰巧我当班,但此刻我彷徨了,不敢落编了,作者的老师——宾敬老师对作者的评价,才是精确又精彩的评价,他说,“纲要先生年已半百,每见一面,都能感觉到他容颜的风尘和心力之疲惫。但令我默默歆羡的是,在一个大型国企风霜雨雪的凡尘俗务中辗转,仍能捍卫心智的灵明,坚守不慢不弃的笔墨功夫,这是生命难得的定力。”他说,看了作者的小小说,叫人敢笑敢哭,或叹或怒,拍案而起!那是怎样的精彩啊。再看作者写着写着就写了上千篇的硕果,怎不叫人肃然起敬。作者把他老师写的“序”呈现给我们,其实也是把他老师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我们,看了着实受到极大启发,宾敬老师说,“小说之所以成为小说,关键在于写出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情节错位,也就是心理错位。故事不仅需要有作用,而且需要有反作用。《红楼梦》在艺术上为什么那么伟大?就是精于让相爱的人成天在感情上“错位”,没完没了地相互折磨。这不是唯恐天下不乱吗?说对了,再相爱的人也不能让他们心心相印,只有心心相错才有生命。错位幅度越大,震撼人心的感受力就越强烈。”读来当真如醍醐灌顶,原来,现实生活里可以心心相印,小说里心心相错才有生命!作者这篇“不小觑”告诉我们,作品结构不可小觑,作品错位不可小觑,题材视阈不可小觑,加强叙说不可小觑,语言修炼不可小觑,唯有精益求精,方能取得不可小觑的成就。“不小觑”,一篇受益匪浅的创作心得,推荐文友们共赏!【敏思编辑 绿袖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绿袖子的田园        2020-08-05 12:31:57
  再相爱的人也不能让他们心心相印,只有心心相错才有生命!受到地震般启发,也记住这句话了。
我爱,故您在!
2 楼        文友:彭楠        2020-08-05 14:43:55
  真的很巧,连编三篇不容易呀。好在你也从中受益了,稍显安慰。
我只是想开辟自己的文字江山,能做到吗?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