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天也入秋人也入秋(随笔外一篇)
◎ 今日立秋,天凉好个秋。
立秋意味着那热烈且浪漫的夏季将渐渐隐去,随着一阵秋风、一阵凉就将看见一些秋的景象:飘零的落叶在空中打着旋;枯萎的枝干在风中瑟缩着;林中不再有喧闹的蝉鸣;江中不再有嬉戏的孩童,心中便会有一种岁月无情,人生苦短的感叹。
闲来无事对镜端详,对着自己那日益增多的银丝油然而生,一种老之将至的凄然,唉!天也入秋,人也入秋。那日,与一朋友在公园徜徉,忽一年轻女孩飘然而至,朋友对着她的背景赞叹:多白、多嫩的皮肤,简直如白玉般光滑。我的心一阵怅然,我年轻时何曾沒有过这般水灵灵的模样!
近来,每每黄昏时分,幕色降临时,到湘江边散步,望着河东新城区灯光璀璨的楼宇;飞跃江面的斜拉湘江大桥;看着江边草地奔跑的孩童;追逐着自己孩子的年轻母亲;还有那和着音响引吭高歌的退了休的老年唱歌爱好者,心里忽然有一种释然。
是啊,“春的后面就是秋,又何必为年龄发愁?”春有花的烂漫,秋有果的芬芳,年轻貌美固然是女人的本钱,经验和阅历却也是让人享用的财富。春天,满山的红杜鹃让人流连,秋天,枫林染醉别是一番壮美。“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来江水绿如蓝”;“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霜叶红于二月花”,你能说哪一种风景更美?”
所以,曾经被台湾评为“中国当代电影十大美女”的大陆演员史可对“美貌”自有一番高论:“其实,我对美貌的看法是:30岁前靠父母,30岁后靠自己。我虽然离30岁还有距离,但这个坎是谁都要过的。过了这个坎就不能总靠父母给的容貌了,唯一的办法是,每时每刻都要在生活中充实自己。”一个正在桃李年华,刚被评为“美女”的姑娘能有这番清醒的认识,实在是难能可贵得很。所以,我很关注她,她果然在银屏上塑造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形象,一直沒放弃自己的事业。
所以,你只要想一想,无论是谁都有老之将至的那一天,就不必为人已入秋而伤感,只要记住:每时每刻都要在生活中充实自己,那么你的精神家园里永远不会荒芜,你的心中永远是春天。
◎ 我还年轻
三月的冷风挟着丝丝细雨,日子悄悄地流过。“有过多少往事仿佛还在昨天”,转眼却早已过了知天命之年。其实,哪里有什么知天命?都会有自己的困惑。
很久以来,我一直为岁月流逝,青春不再怀着一丝伤感,直到那一天一位青年对我说:“你就是叶子?读你的文章我一直以为那是一个小姑娘写的。”我的心不禁为之一震:“真的吗?你该不会是挖苦我吧!”我不自信地说。
“哪里的话,我的确是这么认为的。”望着他一脸的真诚,我相信了他。因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这种潜意识:希望自己永远年轻。然而,青春是留不住的,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可以留住一颗年轻的心。
我从青春中走过来。回首青春岁月,我丝毫沒有踌躇满志的自得,但也沒有虚度年华的懊恼。毕竟我也追求过、奋斗过,我也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燃烧过青春和爱情。生活并不是沒有给过我一丝馈赠,至少我被打成铅字的文章有人“拜读”,有人“欣赏”,这就是我秋天里的收获。
我们这一代人是读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等书长大的,因此,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言,我更看重后者。不知现在的年轻人是否还会去看这类书?我觉得你们应该抽出去网吧、卡拉OK的时间去读一读,那时你们就会明了你们的父辈,是从一个怎样的废墟上建立起了今天,而明天正等着你们去开创。
写到这里,我耳边又响起了一个伟人的声音:“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我眼前又浮现出十六、七岁时我们每天唱着这首歌,扛着铁锹走向三线工地的情景。那时的生活是艰苦的,物质是贫乏的,我们睡在铺盖稻草的地上,每天吃着南瓜、萝卜、海带汤,吃肉只是一种奢望。但我们的精神是充实的,愉快的,一种信念的力量使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雨住了,云隙里透出一缕阳光。我忽然有一种感觉:我还年轻。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