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花甲情怀系古镇(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花甲情怀系古镇(散文)


作者:陆鸿禧 秀才,1966.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97发表时间:2020-08-09 23:51:21

晚饭后,儿子开车,一家三代,老少五口,夜游安昌古镇。有着“历史文化古镇”殊荣的安昌古镇,是绍兴四大著名古镇之一。
   初到杭州,有幸游览向往已久的江南古镇,甭提心情有多么舒畅了。
   漫步安昌古镇,凝视脚下青黑色的石板路,追忆古镇的岁月足迹,会让你默默地为远去的仙人点赞,赞其毅力,敬其智慧,颂其精神。
   安昌古镇,始建于明朝成化,弘治年间,东起高桥,西至清墩桥,全长1747米。整个古镇老街依河而建,濒河设街,街河相依,街面全部石板铺筑,石材产于绍兴本地,这种石头柔性好,便于切割。
   安昌古镇街道布局合理。河南民居,青石板小路,石板凿痕清晰,岁月好像没有留下多少沧桑。飞檐小窗,小弄逼仄幽深。河北商市,带有顶棚的长廊,遮阳避雨。富有江南特色的店铺作坊、翻轩骑楼,错落有致。商居隔水,两岸之间古桥相连,河水纵横交错,乌篷船畅通无阻。
   古镇的小桥富有江南造桥风格,极具水乡特点。“拱、梁、亭”百态千姿,古朴典雅。无愧于“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盛誉。
   古镇,经历了岁月的风吹雨打,经历了大自然的喜怒哀乐,风貌依旧典雅、古朴、大气。
   信步游走在灯光明暗结合的古镇,沿街各式传统老店鳞次栉比,风格各异。
   河的南岸灯光昏暗,水面发出微弱的光芒,歇息的乌篷船,静静地停泊在光亮斑驳的水面。河的北岸灯光明亮,热闹非凡。
   沿街商铺,当地土特产琳琅满目。食品挂卖,目之所及。食品繁多,目不暇接,各色各样的食品摆满摊位,看得我眼花缭乱。有烧烤好的鸡鸭鹅、猪牛羊肉,还有一些我们彼此不相识的食品。它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它,这样的食品不在少数。有些并不陌生的食材,到了古镇,脱胎换骨,摇身一变,居然让我不知道是否还是那个味?
   发现很多摊位都在出售“青芳”,青芳这种豆制品,味道浓郁。古镇的每一条小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闻到青芳的味道。青芳跟榴莲一脉相承,都是闻着臭,吃着香。古镇是哪里有吃的,哪里就有臭豆腐 ,自然我走到哪里,口罩都阻挡不住浓浓的“臭味”。真可谓“臭豆腐可以没有安昌古镇,安昌古镇可不能一日没有臭豆腐。”
   嗅着满街的“香气”,我敢肯定“所有的乡愁都是因为馋。”
   古镇的晚上,气温依旧热嘟嘟的,没有一丝的风。这里昼夜温差小 ,白天零上35摄氏度,晚上,也感觉不出丝毫凉爽。从北疆草原初来乍到的我,如同免费汗蒸。头发粘在一起,半袖衫紧贴在前胸后背。也许是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习惯了。看不见他们的汗流浃背,满脸绯红。
   地摊上,做小买卖的一个挨着一个,从儿童玩具到生活小物件,应有尽有。我从来不买,喜欢穿梭其中,免费参观,一饱眼福。
   套圈摊位不止一个,每个摊位前都有人扔圈,赔赚凭运气。看到大多数人都是套不住,让我想起一句话“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
   也许唱歌跳舞能以热克热。否则,大热的夜晚,一伙又一伙跳舞的,咋越跳越起劲呢?
   由于场地小,每伙跳舞的人最多也就四五十人。有广场舞 ,也有交际舞。舞曲的噪音丝毫不影响人们的情绪。
   歌者随处可见,大多女性。音箱放置一边,手持话筒,面对前面的手机屏幕 ,饱含深情地唱着, 歌曲都是人们喜欢的流行歌曲,每个歌手身后都会有一堆举着手机的人,无论歌手唱的多么卖力, 歌声多么悦耳,就是掌声稀疏。我觉得看客们有些麻木、甚至有些冷漠。白听歌,给点掌声总不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吧!“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总不能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吧?
   不知道歌者是做快手还是小火山,一首接着一首的唱,有时还会舞起来,尽管边歌边舞,掌声依旧稀疏如前。
   社戏,是古镇从解放前到解放后,老百姓一直喜闻乐见的地方剧种。我曾经读过鲁迅先生笔下的小说《社戏》,时隔几十年,我还依稀记得赵庄那晚的社戏场景,那几个划船的小伙伴,还有乌篷船的模样。因为,那时我很羡慕他们,也想看看乌篷船的模样,如今愿望实现了,面对乌篷船,满脑子里却是赵庄的夜色。
   漫步安昌古镇,观赏社戏,自然会想到鲁迅先生的故居,也在绍兴。古镇的文化自然少不了鲁迅文化的元素,古镇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自然也少不了鲁迅先生的影响。鲁迅先生的民族气节是安昌古镇人民的楷模。
   古镇的文化厚重深远。古镇的文化是多元素的,它甚至包含了一种鲜为人知的“师爷”元素。民间有种古老的说法“天下师爷出绍兴,绍兴师爷出安昌。”
   绍兴师爷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历史上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文化现象。师爷在协助地方衙门里的官员,在审理案子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师爷不是官员,没有官职,固然不能堂而皇之地登堂公开参与审案,身份限制,资格不够。只好躲在别人看不到,却完全可以听到堂上声音的地方,做幕后参谋。
   封建社会地方衙门的官员升堂审案时,正襟危坐,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惊堂木一敲,八面威风,一声喝令,地动山摇,但是真正的“主心骨”却是躲在堂后的师爷。
   师爷躲在堂后全程参与衙门官员审案,认真听取堂审对话。发现错误,就差人递条子,遇到衙门官员意气用事,就及时提醒,从情绪中走出来,稳定情绪,秉公办案,做黑脸包公。由于师爷的参与,当时的社会出现了政通人和,国富民强的局面。这些功劳都源自于师爷渊博的知识和一身正气。
   夜色加浓,我们离开了“师爷馆”,准备离开安昌古镇的时候,我心里在想,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明天一定会生机勃发。
   未来的安昌古镇,依旧是一个平安吉祥,繁荣昌盛的古镇。

共 22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陆鸿禧老师的这篇写景散文带我们游历了一番安昌古镇。全文由景写到小吃,写到人,写到绍兴古代特有的一种职业——师爷,层层递进,移步换景,由景展开,全面的了解向我们展示了江南古镇的特色。老师文笔优美,内容处理详略得当。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师爷”这一行业对古代社会的影响和深刻意义。佳作荐赏!问候老师,初秋安吉!【编辑:静虚散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虚散人        2020-08-09 23:52:30
  感谢老师赐稿【菊韵】,祝老师创作愉快!
冰川飞鸿,身体力行!
回复1 楼        文友:陆鸿禧        2020-08-10 04:28:19
  编辑老师您好:编按中需要更正的是:我姓陆。文中是安昌古镇,非安吉古镇。不知可否在编按中更正过来。
2 楼        文友:陆鸿禧        2020-08-10 06:21:50
  向编辑老师静虚散人致敬!远在杭州遙寄一份美好的祝福,祝老师在未来的岁月里,笔耕翰林,精彩纷呈!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08-10 08:34:26
  古镇风情,老有所乐!很欣赏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3 楼        文友:陆鸿禧        2020-08-11 05:41:43
  多谢前辈关注!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