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黑人白话(随笔)
◎ 《黑人白话》
有些往事不堪回首,但是,偶然的火星也会立刻引爆,像四天前的贝鲁特大爆炸。这便是疼痛记忆,深入骨髓的记忆,深入灵魂的记忆。骨髓可以抽干吗?灵魂可以切除吗?不可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冷冻和避免明火。黑人自以为最大的本事就是阿Q式的得过且过和自娱自乐。我对鲁迅先生最大的崇拜来自于本身的国民劣根性。
◎ 《黑人白话》
昨天(立秋)在万象城的外婆家,有一桌情投意合的歌友在高谈阔论混声合唱,希望这种高雅艺术的形式,能够走下歌台,走出表演,走向生活,走进心灵——真正唱出生命的自我感动。黑人曾经把这种合唱状态命名为“轻合唱”,是轻松自如的合唱,是边走边唱的状态。十年前,黑人曾在一篇博客里提出组建“四无”合唱团的设想:无指挥(与指挥老师同唱)、无伴奏(不专门聘请钢伴)、无经费(一切费用AA制)、无功利(不参加任何比赛)的轻型合唱团(不超过二十人)。自愿组合,自主管理,自聘老师,自负盈亏。后来,也曾做过“马蜂窝”、“云课堂”、“合唱班”等等实验,得到过曹丁、张琨、孙雷、张玲等等老师的肯定和支持。如今,还有人把这种合唱形式称为“桌歌”、“车歌”和“路歌”,旨在成为不拘一格想唱就唱的自由歌者。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这类歌者必须是高水平、高质量、高统一、高自觉。所以黑人在“外婆家”明确变态:一定不会参加这样的“四高”合唱团队,但是愿意为你们鞍前马后,鸣锣开道。起码可以做个管理盒饭的剧务。
当歌者感到舒畅和享受的时候,音乐才回归到本来的意义。
◎ 《黑人白话》
挺喜欢这个题目:身处红尘,心生净土。这便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一方面,我们都是凡夫俗子,难以离开人间烟火;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超凡脱俗,享受美好的精神世界。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在滚滚红尘芸芸众生中努力做一个好人,葆一份清心,持一份善念,这就足够了。而这一切都不求回报,不为往生,只是为了这辈子活的心里舒服,脚下踏实,睡觉安稳,吃嘛嘛香。总之,黑人不是六根清净的佛家子弟,却是一心向善的仁厚门生。
◎ 《黑人白话》
对待流氓,李逵胜于林冲。
◎ 《黑人白话》
当年,红军长征的胜利是被反动派逼出来的,是突围的胜利,是反围剿的胜利,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大炮的胜利,是全面打破敌人政治封锁、经济封锁、军事封锁的伟大胜利。如今的华为,也是红军的后裔,也要面对强大敌手的倒行逆施,实行全方位的突围,也会面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重重险境,最终,也将取得正义之师突破邪恶防线的红色胜利。这种被“逼”出来的胜利也叫适得其反,也叫绝路逢生,也叫因祸得福,也叫否极泰来。
◎ 《黑人白话》
身材好坏可以作为招聘员工的条件之一,具体由人力资源部的经理(身材一般)掌握,而人力资源部归总经理(身材不好)领导,总经理归董事长(没有身材)领导。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身材,体现了他们的生活层次和质量。
◎《黑人白话》
人性不能高估,也不能低估,高估人性容易上当受骗,低估人性容易心灰意冷。要在宏观上看到人性之善,增强生活的信心;要在微观上看到人性之恶,提高生活的技术。
◎《黑人白话》
不太喜欢宋代的皇亲国戚,比较喜欢宋代的文人墨客,尤其喜欢南宋的诗词书画。正可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诗家不幸诗文幸。譬如陆游,譬如岳飞,譬如辛弃疾,譬如李清照,譬如文天祥……宋代的文化天空冰轮破浪,群星闪烁,映照着遍地狼烟,铁马金戈。
◎《黑人白话》
养闲心好于做闲人,做闲人好于管闲事,管闲事好于说闲话,说闲话好于生闲气。
◎《黑人白话》
慢下来,学会优雅的前行,细品路边的风景。
◎《黑人白话》
从小到大我们都习惯因袭而缺乏独创。对于好多“流行的谬论”想都不想的就全盘接受,然后助其继续流行。特别是对于前边的人和上边的人所说的话,不仅洗耳恭听,而且俯首照办,这就使得本国本民族渐渐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黑人白话》
黑人的经历比较丰富,却依然不够成熟,因为只是经过而缺少历练。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