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二伯(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二伯(散文)


作者:杨忠文 布衣,249.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16发表时间:2020-08-17 07:41:31


   我和二伯最后一次会面是在3年前,那时他已因中风留下后遗症,大脑萎缩,失去了基本的记忆。他对眼前的人和事都比较模糊,很难辨认。他的脑海里只存有过去对他影响深刻的一些人和事,储存着的信息,除他印象深刻的极少数外,其他的信息几乎为零,已经被删除了。我们一起去的几个人,经二伯母的指点,我的自我介绍,他关闭了的记忆之门很快就向我打开,他认出了我,叫出了我的名字。他的一个侄孙,经过提醒,他仔细看了又看,最终也想起来,说道,你是某某,我记得你。其他几个人,虽然我们在旁边反复地进行介绍,希望他能够回想起来,可他只是摇头,说记不得,想不起来了。我们再多问几句,他干脆呆呆地坐着,不停地抽烟,好像不理你似的。看到一个前次见面还精神矍铄,谈笑风生的人,如今变成了这样,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绪压在我的心头。我的父亲的哥哥,我的二伯,我的亲人,两年不见,你怎么变成了这样?!
   我的二伯,姓杨,名春华,中等个子,慈眉善目,一张紫色的方脸,上面透着刚毅之气,让人感到他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他有一个哥哥、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他9岁那年父亲(我的爷爷)去世,靠母亲(我的祖母)一手抚养他们兄妹5人。祖母很有本事,勤劳能干,一个人独立撑起一片天。祖母起早贪黑,酿酒养猪养牛,赶街做小生意,用自己孱弱的身躯拼命地劳作,养儿喂女,艰难地维持生活。祖母是云州人(现在的云县),娘家在城郊,从小就受到文化的熏陶,知道读书识字的重要,懂得读书能改变命运,为了让二伯通过读书能够有一个好前程,成为有出息的人,将来光耀祖宗。二伯7岁时,祖母就把他送去读书。为了供二伯读书,祖母省吃俭用,精打细算,一分钱掰做两分用,日子过得紧绷绷地。二伯有志气,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他好学上进,读书用功,成绩优秀。小学毕业升初中,考上了顺宁中学(现凤庆一中)。在二伯读初二那年,祖母丢下一群未成年的孩子,不幸去世。没爹没娘的几个苦命孩子,失去了依靠,没有经济来源,纵然二伯很想继续上学,那也只能是一种肥皂泡一般的幻想。无情的现实击碎了二伯的读书梦,二伯只能万般不舍地离开学校辍学回家,承担起一些当哥哥的责任。为了生计,大伯当挑夫跟人到缅甸等地做小生意,十四五岁的二伯带着两个弟弟,走南闯北打工做活。他们过云州,走缅宁(现临沧临翔区),上昌宁,打零工,当长工,只要有饭吃,烧炭种田挖地,什么活他们都干。兄弟三人到处奔波,过着流浪般的生活。后来大伯客死异乡,留下大伯母和不足两岁的儿子(大哥),三伯也因去找大伯出缅甸,一去不复返,从此杳无音信,不知所终。最后,他们兄弟姊妹5人只剩二伯、我的父亲和姑姑,境况极为凄惨。他们异常艰难的生活,是我无法描述出来的,也就不去过多的赘述了。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祸不单行。1948年春节前,二伯回家过年,刚到家,就被抓壮丁的人知道,他们准备要抓二伯去当兵。二伯听到风声后立即躲藏起来,期望躲过这一灾。可狡猾的抓丁人最后还是抓到了他。把他送到顺宁兵役局交差,完成了他们的任务。二伯被抓后,村里一个有威望的的人,同情二伯的遭遇,帮出主意周旋,让二伯的三叔把家里的最大财产——唯一的一头耕牛买了,请保长去县里打通关节,称他是读书的学生,为他担保。二伯最终总算逃过一劫,被放回家,才没有被送去部队。当几个苦命的人,日子过到一穷二白,一无所有的时候,家乡解放了。一家人总算有了希望,有了盼头。
   进入新社会,二伯的命运得到了彻底的改变。1952年,二伯应征入伍,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解放初期,靠近缅甸的一些边境地方匪患严重,土匪屠杀当地政府干部、征粮工作队员和群众。当时作乱的土匪主要是李弥残部的一些散兵以及当地的一些顽匪,他们占山为王,以琼英(现凤庆郭大寨乡)的文兴周和云州的张国柱等势力最大,这些土匪气焰嚣张,为非作歹,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手段残忍,极为猖獗。为剿灭土匪,清除匪患,我中国人民解放军派出部队对土匪进行清剿。二伯所在的部队接受了剿匪任务,他随部队参加了剿匪战斗。他们转战耿马、镇康、顺宁(凤庆)等地。二伯参加过许多次战斗,历经无数次险境,可谓九死一生。匪患平定后,他从部队转业,分配到大理州,因他有文化,在当时是难得的人才,大理州政府派他到省水利水电学校培训,学习结束后,他被分配到大理州云龙县水电局工作。从此,在水电事业这个岗位上,他一直干到1990年退休。在水电局工作的36年中,他走遍了云龙县的山山水水,每个山头每条河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主持修建了多座水库,他负责建造了多个小水电站。对云龙的水利水电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二伯付出了大半生的心血,虽说不上作出巨大的贡献,但他是有功的,这点是应该肯定的。
   1989年以前,二伯在我的印象中是模糊的。他在我很小的时候回老家过几次,因我年纪太小,他在我脑海中没有留下清晰的印象(我没有超常的记忆能力)。他回家抱我,领着我去串门做客,这些都是父母给我讲的。关于他的相貌我只是根据父母和他人的描述来进行猜测和想象。他的有关情况也只是从他人口中略知一二。在我读初中之前,二伯写回来的信,父母一般都是去请大舅帮写回信的(大舅在旧社会教过书当时任生产队会计)。我读初中后,二伯写回来的信就由我读给父母听,再按照父亲的口述给他写回信,从此就不必去麻烦别人读信写信了。我会读信写信后,我与二伯的交流也就多起来了。我对他也就有了一些了解。他每次写信回来,除了询问家里的事外,他都要嘱咐我: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学习。我当时一直在想,二伯思念家乡,对家乡念念不忘,他为什么不回家呢?只是在信中问这个问那样,自己回来一趟,走一走看一看,不是更好吗?这个疑问一直困惑着我。直到1989年春节我去大理州云龙县看二伯,我才算找到了答案。
   我早就想去看望二伯了,因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去。1987年二伯出差顺便回了老家一趟,我看到他时,觉得既熟悉又陌生。可以说我真正认识了解他是从他这次回家开始的。他回来的这几天,每天都很忙,不是走村串寨,拜访老友,就是故地重走。他要回云龙时,我向他保证,一定要去云龙他们家。他听我这么说,高兴地说:“你一定要来啊,我们等着你。”这个保证,两年后我才向他兑现。
   1989年春节前,我一个人从家出发,前往云龙县。第一天走路翻山越岭过箐到达县城,第二天从凤庆城到保山市。二伯说从保山到云龙每天跑着一趟班车,我到保山车站,买不到保山去云龙的车票,经打听说这趟车子已经停开(可能是暂时停运,我们从云龙回来就是坐这趟班车的)。我只好乘车从保山到下关,然后再从下关到云龙。从家里出发的第四天下午4点多钟才到达云龙县城。云龙县城不大,比我想象的还要小,我只用几分钟就从城头走到了城尾。水电局也不难找,我很快就找到。水电局大门没有保安,我直接走进去,看到一个工作人员,我问杨某某在吗?他指着一个办公室对我说在那里。我走进那间办公室,看到二伯在低头写字,我叫了他一声,他抬起头看到是我,吃惊的脸上现出喜色,说道:“啊文,你来了!”那时通信不方便,我虽然在信中告诉过他要去看他,但只告诉他大概的时间,不像现在这样,科技发达,通讯便捷,时间可以准确到分秒。对于我的突然出现,他是很高兴的,他连忙放下一切事情,向我问长问短,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要跟我讲。他招呼我喝水吃饭,安排我休息后,才继续搞工作。晚上我就跟他住在单位,他问这个打听那样,我把我所知道的都告诉给他。他兴致很浓,越讲越精神,到了凌晨1点,他还无睡意。他给我讲他当兵剿匪的故事,讲怎么去寻找大哥三弟。最后,我因乘车(晕车)劳累,在他的不停地讲述中迷迷糊糊睡着了,也不知道他讲到几点钟才睡觉。
   我是第一个从老家去看他的人,他很激动,才有说不完的话要向我倾诉,我在他脑海里刻下了永恒的记忆。后来他得脑梗,记忆受损,对过去的人和事,基本忘记,唯有还记得我,我去看他,他还能说出我的名字。在他去世前几天,他已不能吃东西,喝不下水,只靠葡萄糖水维持着生命。二伯母理解二伯的心思,吩咐孙女开通手机视频,让二伯跟我们见面,在视频中,我喊他,他微微睁开闭着的眼睛,我跟他说我的名字,他的眼神一下子明亮起来,有了活气,他向我眨眼(他已经不能说话)。我知道,那是他听到了我的声音,他看到自己挂念的侄子,见到想见的我,听到了乡音,于是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他知道是我在跟他说话。他嘴里说不出来,但我从他的神情中可以知道,二伯看到我的面容,听到我的声音,内心是激动的,心里是满意的。能最后跟我们见一面,他少了一些遗憾,我能最后见他一面,对他进行简单的问候,我心里也少几分愧疚。看着二伯的憔悴的面容,极度虚弱的模样,我的心极度的悲痛,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强忍着,不让它流出来。我怕二伯看到了伤心,我不想让他虚弱的生命受到刺激。我说话声沙哑,近乎抽噎,我尽量用平常的语气跟他讲话,让他脆弱的神经感受不到我异样的神情。几分钟的视频相见,既短暂又漫长。本打算过一段时间去看他,在他身边陪陪他。想不到几天后二伯就去世了,这次见面竟成了诀别。早知如此,那要仔细地多看他一下,哪怕是一眼,可这只是一种假设,一切都已过去。现在阴阳两隔,只能祝愿二伯在天堂安好,把在世时的遗憾统统丢掉,在极乐世界里轻松的生活。
   二伯性格耿直,做事认真,原则性强。我与他相处的时间不多,但从他一些为人处世、处理事情中,我看出他老实本分,做事讲原则,公私分明。据说他退休前,在云龙县水电局,他长期主管水库建造、电站建设,在抓工程项目中,他秉公办事,从未占过公家的一分钱的便宜。听人说他爱岗敬业,工作努力,对工作一丝不苟,工作中有一股钻劲,一心一意地去完成好任务。这种评价,是对二伯的工作的肯定。他的这种工作态度和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1989年,我去看他,他家祖孙10人住在诺邓村的黄家祠堂。祠堂是四合院,住着5家人,十分拥挤。他家在祠堂右边盖了一间土木结构的房子,还没有装修。楼下左边简单地栅起来一格,我去后,二伯就陪我住在这里。二伯母告诉我,盖房子负了债,要等账还得差不多了再装修房子。我当时看到这种情景,觉得二伯日子过得不容易,比我想象中还要难啊!他的二女婿对我们说,我岳父虽然没有被评为优秀的共产党员,但他是一个真正的优秀共产党员。这应该是代表多数人的看法,对二伯一生的正确评价吧?!
   二伯一生勤勤恳恳的工作,踏踏实实做人,性情耿直,这是了解他的人对他的评价。一个人,能得到这样的认可,我认为足矣。二伯也应该满足了。从我跟二伯的交往中,我知道他是一个重感情,思乡怀旧的人。我小时候,听他在信中多次说,想调回凤庆工作,因种种客观素因,这个愿望终未能实现。他只能把这种念头埋在心底,面对现实,安心工作,直到退休。等到退休,儿女们都已成家立业,他自己也年老体衰,人生几何?他只能根据实际情况,打消年轻时的一些念头,珍惜拥有的一切,随遇而安,安享晚年。听说他在家话不多,与他人在一起,沉默寡语,很少讲话发表自己的意见。可回到凤庆老家,无论与何人接触,他都爱讲话,跟我们在一起,他都有永远说不完的话,他讲过去当兵剿匪,讲家乡过去的人文风情,讲云龙县的发展变化。我爱跟他交谈,听他讲所见所闻,只可惜相距甚远,在一起的机会很少,他的故事,我还有许多没有听过,即使想听,现在永远也听不到了,成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二伯对我挺关心,我读小学初中的时候,他在信中常常嘱咐我要好好学习。我担任民办教师后,写信告诉他我当教师了,他知道后挺高兴,教导我要珍惜这份工作,好好搞好工作,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能力,适应教育教学需要,争取转正,端上铁饭碗。后来,我考上了临沧师范学校,他知道后十分高兴,还把自己省吃俭用下来的钱寄来给我(给我寄来了2次,每次15元。那时工资低,我教书的学校分来一个新教师,他的月工资是29.5元,其他的教师也只是30多元),我知道他有6个孩子,一家人的生活要靠他的收入维持,他还经常到外地出差,他家庭困难,他还这样关心我,这确实让我感动不已。我不能面对着他向他致谢,只能写信感谢,并暗下决心,听二伯的话,努力学习,为今后更好地工作打好基础。事实证明,我没有辜负他对我的关心和期望。
   二伯兄妹5人,他是寿命最长的,他辞世时92岁。这在我们这个家族中应该是最高寿的了。他能活这么长的岁数,主要是他的身体素质好,身体健康。他的体质好,与热爱劳动,能够坦然面对一切是分不开的。二伯小时候为生计东奔西走,吃尽苦头。他1952年参加解放军,在中缅边境镇康永德等地剿匪,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舍生忘死,追击残匪,参加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历经数不清的危险,到平定叛乱,扫除匪患,取得胜利,光荣转业,入职水电行业,为云龙县的水利电力事业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直到退休。他从小吃苦受累,部队的锻炼,工作期间的爬山涉水,在艰苦的环境中战天斗地的磨炼,这些经历造就了他不服输的性格,培养了他顽强的意志,吃耐劳的精神。退休以后,他闲不住,70多岁还上山砍柴放牧,把劳动作为锻炼身体的方式,正因为如此,他身体健壮,80多岁了,他还眼不花,耳不聋,精神饱满,说话声音洪亮,走路一阵风。生命在于运动。二伯这样的身体素质,都得益于他的复杂丰富的人生经历。
   二伯虽然离开了我们,带着一些无法言说的遗憾到了极乐世界,但他的一生是幸运的。他早年不幸,可他赶上了好时代,遇到了好机会,他的命运得到改变,他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他子孙满堂,后辈个个优秀,他晚年尽享天伦之乐,生活幸福,过着舒心的日子。这样的人生,他应该满足矣。二伯是他们五兄妹中文化水平最高,走过地方最多,见识最广,活得最精彩的一个,我们为他感到骄傲。他的许多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的精神长存,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共 555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生动的叙述,深情感人的文字,回忆二伯的人生,再现了二伯一生勤勤恳恳的工作,踏踏实实做人,性情耿直的感人形象。二伯是解放前云南山区的贫苦农家子弟,解放后应征入伍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参加了中缅边境的剿匪战斗,转业后到省水利水电学校培训,分配到大理州云龙县水电局工作,在水电事业这个岗位上一直干到退休,他走遍了云龙县的山山水水,他主持修建了多座水库和小水电站,对云龙的水利水电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大半生的心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感人至深的文字,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0-08-17 07:44:13
  生动的叙述,深情感人的文字,回忆二伯的人生,再现了二伯一生勤勤恳恳的工作,踏踏实实做人,性情耿直的感人形象,作者难忘二伯对自己的教育。感谢赐稿支持,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2 楼        文友:陕西西安张昆        2020-08-17 08:49:49
  滴水穿石不是靠力,
   而是因为不舍昼夜。
   早安???? [微笑][微笑][微笑]
3 楼        文友:陕西西安张昆        2020-08-17 08:54:27
  世界上最宝贵的除了良好的心里素质,还有一个东西,就是勤奋。最宝贵的勤奋,不光是身体上的勤奋,而是精神上的勤奋。勤奋靠的是毅力,是永恒。早安!
4 楼        文友:陕西西安张昆        2020-08-18 15:25:24
  夜半幽静笔声声,
   丹青挥洒意浓浓。
   切问性情谁指使,
   谈笑自若我独钟。
   自题一首。
   敬请大家指正之[抱拳][抱拳][抱拳][微笑][微笑][微笑]。
5 楼        文友:陕西西安张昆        2020-08-18 15:26:59
  七绝画间有感
   韩文斌
   子时幽静笔声声,泼墨挥毫雅趣浓。
   国画丹青研四季,云台福地我独钟。
   2020-8-18
   眉县赵鑫兄弟改写的[微笑][偷笑][强]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