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窑坝子(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窑坝子(散文)


作者:李建志 童生,797.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30发表时间:2020-08-17 22:40:46

在沙河堡,提起窑坝子,那真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人们熟悉它,一部分是源于一路之隔三家村小学学生众口相传,另一部分在于它享有令其他生产队望洋兴叹的水果之乡的美誉,更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它每月为影迷们免费提供一到两场坝坝电影(露天电影)。
   窑坝子由一个两千余平方米的长方形三合土晒坝,和一幢稍显陈旧的小青瓦四合院组合而成。它的来历从未听人提及,更无从去找谁考究。熟悉它的人都知道,三合土晒坝既是生产队晾晒农作物的场地,也是三家村小学学生体育活动的操场。
   我对窑坝子的了解,较他人更多一些,我的母亲在队部担任妇女队长、粮食保管兼晒收组负责人。窑坝子对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三岁起便能闭上眼睛在那里钻进钻出。
   队部的四合院,分成前后两个部分。毗邻晒坝的一部分是队部办公和农作物种子存储区域;后一部分是农机、农具各种生产资料存储场地。两部分区域的物资由一位名叫黄树斌的老人专职看守。
   黄树斌是一位孤寡老人,五十出头,虽瘦骨嶙峋,但精神矍铄。一只腿微跛,依仗一支拐杖行动。生产队在四合院里腾出了两间房间供他安身。他除了尽职尽责看守集体财产外,另一项工作是上下午准时准点,爬上后门外一个五米高的木梯,各敲一次上下班钟和一次稍歇钟。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将一台绿色座钟随时带在身边。
   口渴了,我便会去保管室找母亲,带我上他房间讨水喝。我独自一人没胆量去,害怕与他正面遭遇。他鼓睛暴眼瞪住人转圈子的样子,让我想起来就不寒而栗。即便母亲守在一旁,喝水时,我也将整个脑袋扎进水瓢,不敢抬头。我偶尔佯装透气,用余光扫视,发现他正一颠一簸地围住我转圈子。我赶紧埋进瓢,咕咚咕咚地灌下水,逃跑出去。他的劳动强度不大,但职责分明,容不得丝毫懈怠。让一位腿脚不便的老人看守保管室,是窑坝子领导集体对五保户无微不至的体恤和关爱。
   母亲所负责的晒收组,由五六位责任心强、谙熟农作物特性、办事雷厉风行的中年妇女组成。无论田间地头,还是晒谷场,她们干起农活来,都是能吃苦耐劳的一把好手。在她们心中,晒收组的事,就是重于泰山的头等大事。他们虽工作艰辛,许多时候连家庭也无暇顾及,却从来没有一位叫苦叫累临阵退却的。
   刚打下的稻谷湿润,必须抢在好天气时,争分夺秒,尽早晾干。否则,就可能发生霉变,给集体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窑坝子地势不能满足需求,母亲天不见亮,便带上五六位社员,将一部分谷物晾晒在窑坝子。脚不停歇地用架架车,将另一部分拉去邮电校操场晾晒。中午一路小跑,轮番赶回家里吃饭,丢下饭碗,又马不停蹄赶回场地。有时她们索性中午也不回家,在邮电校伙食团凑钱买上几个馒头就豆腐乳分而食之。吃罢,又立即投入到紧张、繁琐地晾晒工作中。从她们身上,丝毫看不出对于家庭的牵挂。津津有味嚼馒头,认认真真干工作,说说笑笑谈未来,唯独不谈家里人,家里畜生,家里的大小事情。她们身上充盈着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挥发出一往无前的革命热情。她们为了大家,又几时贪恋自己一个小家?说她们高大,她们干得平淡无奇;说她们平庸,她们感人肺腑,催人奋进。
   五黄六月,烈日炎炎。对于城里人说来,站在太阳下什么都不用干,就会被晒得头晕眼花体力不支。母亲们光着脚丫,踩在滚烫的晒坝上,一铲铲将谷粒扬起撒下,再扬起,再撒下。胸口顶上木耙,挥汗如雨,一趟又一趟,在场地上奔来跑去不遑暇食。下午五点左右,将谷子收拢用风车风过一次后,装入箩筐一趟趟挑进保管室。一季粮食要如此重复四五个晒日,甚至更多。
   星期天和暑假,我会去晒场陪母亲聊天,帮忙翻谷子。见得最多的突发状况是偏东雨,猝不及防,从天而降。头顶着流金铄石的太阳,刚将谷粒摊匀在晒坝,乌云却突兀聚集在半空,一瞬晒谷场天昏地暗,飞沙走石,还未确定偏东雨是否会真正落下,指头大小的雨点噼里啪啦砸了下来。顶着雨水和炙热的暑气收拾好稻谷,未及挑进保管室,雨水戛然而止!耀眼的火球明晃晃又钻了出来,天空一碧如洗,万丈光芒铺满大地。母亲她们还没想好如何应对湿透的衣裤,又忙出一身汗水。偏东雨好像天生就喜欢捉弄庄稼人。一到农忙时节,一准三番五次来晒坝捣蛋,好像不来这里兴妖作乱,就对不起它的偏姓似的。
   母亲在窑坝子粮食保管员、晒收组岗位上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那年农业学大寨工作小组刚刚离开,她便又一次陷入“欲加之罪”泥淖之中。之前让她止步党组织门槛的大队书记再次发难,向区委领导邮寄了一封署名检举信。在未得到区委回复之前,大队书记迫不及待带上民兵连长荷枪实弹杀到窑坝子,从玉米堆中挑出一包变质玉米棒,便软硬兼施,逼母亲知难而退。母亲几经辗转,找到了区委有关部门反映问题。下来明察暗访的区委领导,是曾经来窑坝子指导“农业学大寨”运动工作小组组长。得知母亲再次蒙冤,社员们齐聚窑坝子,挺身而出为母亲伸张正义,使得事情最终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他们精心策划的“确凿证据”根本就不堪一击。地里刚交存上来的包谷棒,五黄六月即使不拉去太阳下晾晒,一两天内也不可能会发生霉变。他从中挑出来一包霉变玉米棒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在交存保管室前已经霉变;另一种可能,有谁能保证出自他手的玉米棒没有被动过手脚?拿一包并不能确定为证据的包谷,吹毛求疵横加指责,实在是居心叵测。纵使保管室里出现一包玉米棒生了霉,就能将它上升到玩忽职守,故意损坏公物,未免有些牵强附会,幼稚可笑?母亲没有气馁,忍辱负重,逆风而行,是窑坝子这片不屈不挠的土地灵魂,也是新中国共产党教育,给予她的万丈豪情。
   窑坝子最吸引人的是欢天喜地穰穰满家的农忙盛事,也是老老少少欢聚一堂通宵达旦的年终分配。生产队每月会请公社放映队,来窑坝子放映一到两场坝坝电影。播放的全是人们情有独钟的战斗故事书片。
   无论窑坝子哪天放电影,消息一早便在小学校传得沸沸扬扬。农忙时节,下午三四点钟,晒谷场上的稻谷还没打主意收拾,一些放学早和没读书的孩子,便早早在稻谷上摆上砖块儿、小凳子、书包占位置。
   窑坝子放映的片子尽管多是老片,但不花钱。每逢放映天,放映员骑上自行车,提前一两个钟点赶到窑坝子。等到晒坝上谷物全部收拾入库,便动身张罗放映器材。天未黑尽,放映机便在银幕上投射出微弱的影子,放映员一一测试、调整完毕,估摸着大多数社员已经到位,与队委稍做沟通,电影开始放映。有了振奋人心的精神食粮去充实、慰藉、净化心灵,社员们便拥有了更加饱满、旺盛的革命热情,投入到一浪接一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中去。
   窑坝子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就是这样,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站起来,跌下去;跌下去,站起来。他们用一生一世的忠诚,一辈一辈的生命去创造、捍卫这片圣洁的土地。一些人来了,怀揣着繁荣富强的火种和希翼;一些人走了,走得也是如此从容、淡定。日子在平平淡淡中悄然流淌,如复一日,年复一年,朴实而又挚爱这片热土地的人们,用他们的热血续写着窑坝子一次又一次轮回,沉淀下一个又一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我想,在他们的心中,祖国是他们一片丹心无所畏惧的母亲,窑坝子一定是忠贞不二任劳任怨的家庭。窑坝子,如我生命,如我母亲,我会一往情深永远爱你!

共 286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窑坝子,作者的家乡。一个永远也不会忘记,生他养他的地方。看了老师这篇叙事散文,让我也回想起小时候的生活细节,虽然地点不同,但所有的细节是如此的一致。由于母亲在队部担任妇女队长、粮食保管兼晒收组负责人,所以作者对窑坝子的了解比其他人更多。队部各区域的物资由一位名叫黄树斌的跛腿老人专职看守。还负责队里的铃声,工作不是很辛苦,这是队里领导对他的照顾。因工作分工问题,在作者幼小的心里,感觉到最辛苦收晒谷子。特别是碰到偏东雨时,刚晒完却又下阵雨,不得已,只能收。收完后却马上晴空万里,烈日当空。为了尽快晒好谷子,又是一阵忙碌,好像老天故意折磨人似的!在特殊时期,作者母亲多次被人陷害,其母亲努力上诉,工作组下来调查,最终真相大白。农忙时节,经常放放坝坝电影,是大家最期盼的,这是辛苦后得到的最好安慰!这篇散文,描写细致,结构严谨,几个精彩片段描写,更是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文章推荐欣赏!【编辑:静虚散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虚散人        2020-08-17 22:43:44
  感谢老师赐稿【菊韵】,祝老师创作愉快!
冰川飞鸿,身体力行!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08-18 04:15:18
  好散文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叶雨        2020-08-27 00:24:02
  一篇比较厚重的散文,记载了窑坝子曾经热火朝天的时光。在作者看来,窑坝子不仅仅是个地名,也不仅仅是很有用场的地方,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鼓舞士气勇往直前的精神,一种襟怀坦荡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百折不挠砥砺奋进的精神。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