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丁香花开】三川土族印记(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丁香花开】三川土族印记(散文)


作者:天山 秀才,123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61发表时间:2020-08-25 14:24:08
摘要:熟悉一个部落的生活,可以了解整个民族的生活缩影。

【丁香·丁香花开】三川土族印记(散文) 说起土族,很多朋友首先就会想到的是土家族,还记得九七年我在广东深圳打工的时候,与南方朋友们聊天过程中,也许是因为我说普通话不够标准的原因,经常有一起打工的工友问我:“何师傅,你是不是少数民族呀?”
   我说:“是呀,我是土族,是个人口数量很少的民族。”
   很多工友听了就顺口对我说:“哦,土家族,我知道的。”
   当时弄得我很尴尬,不得不又向他们解释半天……
   其实,土家族和土族除了名字比较相近之外,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民族。
   在这里,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土族,同时简单分享一下我的家乡三川地区土族的地域文化、饮食习惯、传统习俗、服饰文化、语言文化和宗教文化。
   土族在我国属于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全国的土族人口总数大约有二十九万多。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门源回族自治县及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永登县等地。青海省境内的土族约占全国土族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左右。
   我的家乡三川地区在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境内,是个土族、汉族、藏族、蒙古族、回族、东乡族等多民族聚集的地方,区内土族人口占大多数,约有四万多人。
   三川地区频临黄河北岸,南岸与甘肃积石山县大河家镇隔河相望,西南与循化县孟达天池相接,西与化隆县相连,北与巴州边加山邻近。是个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瓜果飘香的地方。主产小麦、玉米、大豆等。是青海省有名的瓜果之乡,素有青藏高原小江南之称。区内最低海拔1600米,最高海拔2000米。
   从现在的行政区域划分来看,我的家乡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根本没有叫做个“三川地区”的地方。但许多民和回族自治县乃至海东市许多群众都把官亭镇、中川乡等部分区域叫三川地区,把这里的土族群众叫做三川人或三川土人。当地土族老辈人们也把这区域叫“五大堡三川”。
   那么当地土族老辈人口中所说的“五大堡三川”,具体所属地域指的是现在什么地方呢?这里的土族人众说纷纭,基本也没有什么明确的定论。当地汉语历史文献上也没有文字记载。我曾问过许多当地土族老辈人,好多老人知道有这种叫法,但具体指的是什么地方,也不是太清楚。现在的年轻一辈土族小孩更是没有听说过有五大堡三川这种说法。说来也有些惭愧,我在写这篇散文之前,我作为一位在三川地区土生士长的土族中年人,对五大堡三川究竟指的是现在家乡境内什么地方我也不十分清楚。
   就在半月前,我听一位老师朋友说,在官亭镇三川科技文化中心大楼简介中,有关于“五大堡三川“的粗略介绍。
   前几天,我专程跑去官亭镇三川科技文化中心大楼,去看了一下。在官亭镇三川科技文化中心大楼牌文简介中,关于“五大堡三川”是这样写的:积石堡(赵木川)、吕家堡(官亭首堡)、朱家堡(中川)、撒马湾堡(桑布拉)、德化堡(赵化、满坪、前河)俗称“五大堡”。“三河为三川”。上川、中川、下川,俗称“三川”。
   “五大堡”怪不得许多人都不知道,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地名称呼早已改变。所谓“堡”的遗迹在现实中早就没有踪迹可寻,有的只是老辈人口口相传关于五大堡的传说。
   那么牌文中所说“三河为三川。上川、中川、下川俗称三川。”又指的是现在家乡境内什么地方呢?我通过“三河”这一线索,根据家乡境内地域特点,推断出牌文中所说“三河”是指:在雨季期间,这流域从深山老林中发洪水而形成了上、中、下三条直达黄河的水道。所谓“三川”是根据这三条河道流经的周边流域划分的。杏儿至赵木川到黄河河道周边流域叫上川,大马家至黄河河道周边流域叫中川,前河至桑布拉沟到黄河河道周边流域叫下川,统称为“三川”。
   也许我这篇文章的书写发表,对于三川土族同胞了解我们三川地域历史文化有所帮助……
   三川的土族在饮食习惯和汉族基本上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禁忌。但过去的老人们一般虔诚信奉不吃驴肉、猫肉、狗肉、不吃圆蹄牲畜(马、骡、驴)肉。在传统习俗上忌讳用有裂缝的碗给客人倒茶盛饭。忌讳走远路或办婚事时,早晨出门碰上空桶。忌讳在佛堂、大殿内、庙堂吸烟、吐痰、乱翻乱摸和大声喧哗。忌讳从喇嘛的袈裟和其它物品上跨过。忌讳在佛堂里转经轮时从右向左转,而是严格遵循从左往右转的习俗。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禁忌还在坚守,一些禁忌逐渐被打破了。
   三川的土族有其独特的民族服装,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有的服饰已消失。现在三川土族的衣服穿着上基本上都被汉化了,民族服饰只有在当地举行大型民族表演活动时,才能看到演出人员穿戴。听老辈人们讲,我们这儿土族成年男子上衣穿对襟子,外面套个坎肩,头戴礼帽。老人穿长袍衫子(土族语叫大涟),外套袖长腰短的黑色马褂子。脚穿一双普通手工黑布鞋。妇女穿有布钮扣的大襟衣,下身穿百褶裙(土族语叫科儿磨)。脚穿一双绣了花的布鞋。头戴花色头巾。很早以前的老阿奶脚穿传说中的“三寸金莲鞋”,但随着新中国成立,这种穿“三寸金莲鞋”的老阿奶已不多见了。在穿着打扮方面老年女性与中年女性基本上一样,只是有花色与素色差别,年轻妇女颜色较为鲜艳,老年人妇女较为素色。
   三川的土族与互助,大通等土族的语言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三川土族有自已独特的语言——土语。在历史记载中,三川的土族没有自已独立的文字,但在漫长岁月沉淀中,族人与族人内部用土语进行交流,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语言文化。
   三川的土族人自称“达尼孔邦”(土语,意思为是我们土族人)。当地汉族称土族人为“土人或三川土人”。附近的藏族同胞称土族人为“霍尔”。
   三川的土族,族人与族人之间用特有的土语进行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出现了许多新事物新词汇,土语中也溶入了许多汉语名称词汇元素。如电视机、火车、手机、电脑等等。许多土话还是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了。比如在我们土族土语中,把爷爷用土语叫“阿爷”;父亲叫“阿大或阿爸或阿帝”;妈妈叫“阿娜”;叔叔叫“阿吾”;姑姑叫“阿姑”;姑夫叫“阿夫”;哥哥叫“嘠嘠”;妹妹叫“西进吊”;姐姐叫“阿佳”;男孩叫“布来”;嫂子叫“什那家”;丈夫把老婆叫“别日”;公公婆婆把儿媳妇叫“考别日”。
   用土语把驴叫“二几个”;把骡子叫“骡撒”;把马叫做“莫日”;把狗叫“奴乖”。
   有些称呼,用汉语根本无法翻译成文字,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三川,佛教文化也十分兴盛,特别是藏传格鲁派佛教文化在三川影响深远。以前都有“三川卡哇,三川喇嘛”“三川巴”僧人走遍了藏传佛教地区,拉萨色拉寺的安多康村内设有“卡地弥参”。
   区内寺院广布,至今存留的有崖尔寺、朱家寺、文家寺、华尖寺、卧佛寺等,附近还有藏东名寺卡地卡哇寺。这些寺院大都建于明清时期,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时至今日,各寺院基本上有各自的喇嘛转世活佛。寺院内仍然香客不断,香火旺盛。这些寺院从信仰属性特点上讲,均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当地土族人称“喇嘛教”。
   三川的藏族、土族对佛教的信仰极为虔诚。土族村民在家中办丧事或祖辈周年祭日都请附近寺院里的喇嘛们念经超度。
   三川区域内土族村落基本都有各自区域内的专属寺院。寺与寺之间彼此间很少有深层次的交聚,基本都各自独成一派,寺院的供养也棱角分明,各寺院都有传统上的供养村庄。
   比如中川乡朱家寺院由:朱家城村(占一户)、吴张家村(占一户)、商唐村(占一户)、官方村(占一户)、四方村(占一户)、派家村(占一户)、二方村(占一户)、王石沟村(占一户)八户土族信众供养。
   文家寺由:草滩祁家村、文家沟村、甘家材(占两户)、鄂家村(占四户)、宋家村(占两户)、杨家村、上马家村、下马家村等二十六户土族信众供养。这些寺院的喇嘛到土族农户家念经超度等佛事的时候,也优先到这些供养寺院的土族信徒家中去念经传统习俗。这也许是三川区域内佛教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兴盛不衰内因之一,也是寺院与信徒之间和谐共生的潜在共识。
   三川的各寺院基本上每年都有跳傩戏面具舞表演的传统习俗,当地人把这跳傩戏面具舞表演的三川土族人称为跳“喇嘛纳顿”。各寺院跳喇嘛纳顿的节日都有固定的传统日子。比如:每年农历正月初五是朱家寺跳傩戏面具舞的传统日子。农历正月初六是文家寺跳傩戏面具舞的传统日子。
   在佛教佛性文化精神理念中,众生在因果规律面前是平等的,都无一例外地要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间无穷流转。也许,在平凡的世界里,人的生命原本是平凡的,平凡的生命因历史和传承变得更加浓郁而厚重,使生命感受到了更多活着的意义,让生活变得更加耐人寻味。
   三川土族的先民们,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一面生活在自己社会人文环境和精神空间氛围里,更时刻与周围其他兄弟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相互影响,相互吸收,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民族风情。
   三川土族的一些传统习俗及独特的传统习俗、语言文化、佛教文化在历史沧桑的变迁中,经过土族先民们一代又一代的口口相传,传承到了今天,其民族历史感浓郁而深厚,丰富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底蕴。
   历史的步伐迈入了新的时代,三川土族人民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仍在坚守着民族独特的人文环境和精神空间,为中华民族和谐、多元文化共生共荣而在做更加不懈地努力!

共 37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三川土族印记》是一篇独具传统特色的散文。这种纪实性文章不好写,稍有不慎,会招人非议。这篇散文简单的给我们分享了三川土族的地域文化、饮食习惯、服饰文化、语言文化、佛教文化等几个方面,详尽地介绍了三川土族的服饰、语言、称呼、佛教等民族特色,让我们大开眼界。用朴实语言告诉我们:“土族”与“土家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少数民族。在我国只有二十九万多人口,分布在青海省互助、大通、民和、门源、天祝、永登等回族、藏族、汉族等多民族聚集的自治县。向我们介绍了:“家乡三川的位置、海拔、气候、出产等。“三川“素有青藏高原小江南之称”。“五大堡三川远久历史名称的来历。”使我们对三川历史今生有了初步的一个了解。给我们讲述了三川土族有其独特的民族习俗、饮食习惯、民族服装和语言特点。“三川土族人自称的“达尼孔邦”(土语)。最后给我们介绍了三川土族深厚传统的佛教文化,仿佛把我们带走了神秘雪域高原上佛的世界中感悟生活,感悟生命的意义。”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中华文化因各民族文化传承而更加灿烂辉煌。弘扬民族文化,坚守和传承传统民族文化,加强和各族人民的交流团结,是我国文化大发展的基础。这篇散文语言流畅,层次分明,历史感深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读着这篇文章,犹如跟着导游参观了一个古老的三川土族部落。问候作者,秋安文祺。推荐大家共赏。【丁香编辑 晚秋枫叶】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0-08-25 14:30:09
  一篇令人过目难忘的散文,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融会贯通,很有意义。力荐佳作报审精品。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 楼        文友:天山        2020-08-25 14:43:41
  感谢枫叶晚秋社长辛苦编发,天山奉茶敬上。
幸福生活在不断奔跑中获得。
3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20-08-25 16:09:03
  一篇文笔精彩描写细腻的佳作!学习了!看此文我才知道土族不是土家族。土著的文化,土族的习俗在作者笔下描写的淋漓尽致,为作者点赞支持!感谢作者投稿支持丁香,期待精彩继续!问候天山老弟,遥祝秋安!
峥嵘岁月
4 楼        文友:秦雨阳        2020-08-25 16:41:01
  三川印记读过之后,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价值。一篇散文把土族风俗文化、饮食服饰、语言风格等做出传承性发扬。土族,少数民族中的瑰宝。学习了。
文学是讲实话道实情的学问,用最美文字表达心声。
5 楼        文友:半川柚子        2020-08-25 17:35:43
  长知识,开眼界,好文章,拜读啦!
6 楼        文友:天山        2020-08-25 17:56:33
  感谢峥嵘岁月岁月老姐留评,天山奉茶献上。
幸福生活在不断奔跑中获得。
7 楼        文友:天山        2020-08-25 17:57:34
  感谢秦雨阳社长留评,天山奉茶献上。
幸福生活在不断奔跑中获得。
8 楼        文友:天山        2020-08-25 17:58:48
  感谢绝品宗师半川柚子老师到访留评,天山奉茶敬上。
幸福生活在不断奔跑中获得。
9 楼        文友:孙巨才        2020-08-26 07:57:03
  弘扬民族文化,赞美三川家乡,一篇引人入胜的精彩散文,拜读学习,热烈点赞!
10 楼        文友:天山        2020-08-26 09:54:57
  感谢孙巨才老哥哥到访留墨香。写自己熟悉的东西手到拈来。但书写这种传统的东西好多时候只能实话实话,即使是这样也害怕某处写偏而招之指责。
幸福生活在不断奔跑中获得。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