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忆】莲花洋•观音不肯去(小说)
唐咸通三年,日本高僧慧锷第三次来到大唐求法。他带着弟子仁济、顺昌,巡礼名山,求师问法。这一天,他们来到了文殊菩萨的道场——佛教名山五台山,沿着崎岖的山间石阶路攀登而上。慧锷师徒三人走得满头大汗,由不得停下脚步放眼望去,但见远处崇山峻岭,连绵不断,郁郁葱葱;近处灵岩突兀,古木参天,涧水潺潺。
他们稍事休息,又继续向山上攀登,终于来到了气势恢弘的华严寺。在梵呗声中,慧锷师徒三人站在山门前注目良久,这才拾阶而上,走进了山门。
伟峨的大雄宝殿,供奉着金碧辉煌的三世佛: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药师王佛。殿内烛光高照,香烟缭绕,梵呗声不绝于耳。
慧锷跪在蒲团上礼佛,虔诚地祈祷着:“弟子慧锷,来自大日本国,先后三次远渡东土大唐,游遍名山大川,朝拜了众多梵宇宝刹,广开了眼界。今日带领弟子来到佛教胜地五台山,在大华严寺挂单,求学佛法。望佛祖指点迷津,使弟子慧锷早日明心见性,成就菩提。”
仁济和顺昌跪拜在师父慧锷的两旁,频频地重复着:“佛祖保佑!佛祖保佑!”
这时候,在慧锷的身后响起了一个浑厚的声音:“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慧锷听那声音分明是一位老者,便连忙爬起身来,回头打量那人。只见一位银须老和尚,身披袈裟,立在自己的身后。他认得老和尚就是本寺住持,便赶忙双手合什说:“弟子慧锷,拜见大法师!”
老方丈还礼说:“慧锷大师远来小寺,老纳有失远迎,请见谅!”
慧锷忙说:“弟子是与日本遣唐使同来的学问僧,久仰中土佛法高深,望大法师不吝赐教。”
老方丈说:“赐教二字实不敢当,请方丈室小坐吧。”
慧锷欣然说道:“弟子尊命!”
说着,慧锷便随着老方丈朝大殿门口走去,仁济和顺昌也跟在他们的身后。四个人出了大雄宝殿,直奔方丈室而去。
古朴典雅的方丈室,生有奇花异草,十分清静。佛案上的长明灯,在跳跃着神秘的火苗。老方丈和慧锷分主客落座,仁济和顺昌则侍立在一旁。
慧锷问道:“请问大法师,观世音菩萨在印度原为男身,为何一到中土,就变成了女身呢?”
老方丈捋了捋胡须,说:“法无定相。一切诸佛菩萨成就菩提时,皆为非男非女相。然而,非相无以引心,非声无以能解。观音大士心怀慈悲,为顺应众生因缘,依相起信,依声说法,故将佛法的大悲法身人格化、女性化,寄以名号,令众生易于亲近,由崇拜进而随化。”
慧锷又问:“听大法师所言,弟子茅塞顿开。但不知大日本国的众生,是否与观音菩萨有缘?”
老方丈说:“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能示现三十二应化身,普渡众生。只要贵国众生呼其名号,观音菩萨定会寻声而至。不过,若以色见佛,以音声求佛,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慧锷连连点头说:“多谢大法师指点。”
老方丈说:“观音菩萨为何由男身变女身,这只是一个概论。究其演变的过程,还有更深层次的缘由。你先在寺中安顿下来,待老纳日后慢慢地讲给你听。”
慧锷连忙起身施礼,说:“谢谢大法师!”
从此,慧锷常常来方丈室,向老法师请教一些疑难问题,受益匪浅。不知不觉,便在寺中住了一月有余。
这天晚上,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夜空,朗朗的月光笼罩着静谧的华严寺。方丈室里烛光明亮,慧锷与老方丈坐在那里博奕。忽然间,一阵梵呗声悠悠而起,时隐时现。慧锷不禁侧耳聆听,原来唱颂的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慧锷清了清嗓音说:“最近这些天,我发现每当月朗星稀的时候,夜风徐徐吹来,在华严寺的上空,便常常飘来时隐时现的佛乐。这是为什么?”
老方丈说:“老纳也注意到了,颇觉得有些奇怪。”
慧锷问道:“那佛乐来自何方?”
老方丈说:“一时还闹不清楚。”
慧锷放下手中的棋子,站起来说:“师父,我们何不去院中恭听,弄个明白。”
老方丈说:“如此甚好!”
于是,老方丈陪着慧锷来到了院里,两人不禁问夜空仰望。只见深邃的夜空,明月当头。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呗声中,藏经阁忽然放出一团五彩光束。那光束渐渐化作了光环,越变越大,笼罩着藏经阁。慧锷和老方丈十分惊异,都看得呆住了。
慧锷问:“每当听到佛乐的时候,藏经阁都会放出五彩灵光吗?”
老方丈诧异地说:“不,老纳也是第一次看到!”
慧锷又问:“师父,能否登阁一看?”
老方丈点头说:“老纳也是这个主意。”
慧锷紧随老方丈走出小院,来到了藏经阁门前。此时,五彩光环已经渐渐消失,唯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呗声,仍然时隐时现。借着明亮的月光,慧锷随着老方丈登上木制楼梯。
一盏悬吊在半空中的稣油灯,照亮了藏经阁,只见殿中央供奉着三圣佛。忽然,慧锷怔住了,发呆地凝视着前方。老方丈顺着慧锷的视线望去,原来是供奉在香案上的一尊观音菩萨的宝像吸引了他。
这尊观音佛像高约三尺,白玉雕成,手持净瓶,瓶内插着杨枝,端坐于莲台。观音菩萨的容貌清秀,神态妩媚,雍容大方,慈祥可亲。
慧锷激动不已,慌忙合什顶礼,口中高呼:“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
老方丈立于一旁,双手合什,微闭双目,口中念念有词。
慧锷起身向老方丈施礼,说:“师父,弟子远渡中土,一为求学佛法,二为朝拜观音大士。今日有缘目睹大士显圣,实在是弟子的造化。弟子斗胆恳请师父恩准这尊宝像东渡日本,救度我国人民一切苦厄。望师父慈悲!”
老方丈颇感突兀地说:“阿弥陀佛!你的一片赤诚之心,老纳甚为感动。你的念想,亦属善举。不过此等大事,老纳不敢应允。”
慧锷扑通一声跪在了老方丈的面前,说:“师父在上,弟子为东瀛百姓向您恳求,如不答应,弟子宁愿跪死在这里!”
老方丈连忙扶起慧锷说:“不可如此,快快起来!”
慧锷死也不肯站起来,眼泪汪汪地看着老方丈说:“师父,弟子求您啦!”
老方丈长叹了一口气,说:“难得你一片赤诚,老纳只好忍痛割爱。但你能否如愿,全看你的法缘啦!”
慧锷连连问老方丈叩拜:“谢谢师父!”
老方丈拉过慧锷,双双跪在观音菩萨的宝像前,诚恳地说:“菩萨在上,今有佛第子慧锷,至诚礼请大士宝像东渡日本,以教化救度东瀛百姓。弟子斗胆顺应了这一因缘,恳请菩萨宽恕!”
此时,只见观音宝像现出异彩,《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呗声也变得更加悦耳清晰了。
老方丈说:“慧锷,传说文殊菩萨在五台山开辟道场之后,借工匠之手,雕塑了这尊观音宝像。这可是稀世珍品啊!”
慧锷虔诚地说:“弟子一定用心供养!”
三天后,华严寺的众僧列队欢送慧锷师徒三人。仁济背着特制的佛龛,里面是观音菩萨的宝像,从队前走过。
老方丈依依不舍地说:“慧锷大师,此去千山万水,远渡重洋,一路多加保重。途中如遇风险,可顶礼膜拜菩萨法相,诵念观音圣号,大士自会寻声而来,指点迷津,庇护平安。”
慧锷说:“弟子记住了!”
说着,慧锷向老方丈行毕大礼,随着观音宝像,兴高采烈地向山下走去了。
慧锷师徒三人乘着帆船顺长江而下,一路上顺风顺水,好不快活。出了入海口,又换上了舟山的绿眉毛船。
此时,佛龛垂着红帘,香炉内青烟袅袅。慧锷在舱内结跏趺坐,微闭双目,手捻佛珠,念诵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徒弟仁济走进船舱说:“师父,船到舟山啦!”
慧锷闻听,惊喜地睁开眼睛,连忙起身走出了船舱。他站在船头上迎风而立,衣袂在风中飘动。极目远眺,但见晴空万里,风平浪静,海天一色。海面上,远近屹立着大小岛屿,海鸥在自由自在飞翔。他踌躇满志的脸上,禁不住漾溢着温馨的笑容。
船老大用手一指:“前面就是莲花洋!”
慧锷兴奋地说:“莲洋午渡,说得可是这里?”
船老大乐呵呵地说:“没错儿,就是这儿!”
慧锷问道:“不知我能否看到‘珠琳只在琉璃界,半壁红光见海霞’的壮丽景观?”
船老大说:“那就看你的运气啦!”
这时候,一条渔船从海面驶过,飘来了一阵苍凉的渔歌声:
莲花洋里风浪大
无风海上起莲花
一朵莲花开十里
花瓣尖尖像狼牙
那条渔船渐渐地远去了。
慧锷情不自禁地说:“那渔歌唱得好吓人啊!”
船老大说:“大师莫怕。我在这里行船,少说也有二十个年头了。莲花洋虽然风大浪高,却惊中无险,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哇!”
慧锷笑着说:“但愿如此!”
忽然间,几只海鸥惊慌地叫着在船头盘旋飞翔。
慧锷一惊:“这海鸥叫得好生奇怪,怕是有什么兆头!”
船老大也觉出了异常,忙打了一声忽哨,大声喊道:“大家小心啦!”
话音未住,海上突然刮起狂风,掀起了滔天巨浪。
船老大一把扶住立身未稳的慧锷说:“大师,快去舱内躲避吧!”
慧锷不胜绿眉毛船的颠簸,慌忙在两个徒弟的搀扶下,钻进了船舱。船老大迎着狂风大声呼喊着,指挥船工不要惊慌,各司其职。滔天的浊浪,打得绿眉毛船东倒西歪,一下子被抛向浪锋,一下子又跌入浪谷。船老大死死地握紧舵把,却无法控制住绿眉毛船。只见绿眉毛船在风浪中剧烈地颠簸着,并不断地旋转。船工们惊慌失措,一个个被海浪打得像落汤鸡。
船舱里,慧锷被颠簸得东倒西歪、滚来滚去。舱内的物什也被抛得七零八落、飞来飞去。然而,观音宝像却任凭怎样颠簸,安稳如山。这时候,只见仁济和顺昌慌慌张张地撞进了船舱。
仁济大叫:“师父,顶不住啦!船要翻啦!”
顺昌也大喊:“师父,快点求菩萨吧!”
慧锷听到两人的呼喊,便挣扎着爬到观音菩萨的宝像前,跪在那里,双手合什地高声念诵:“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弟子慧锷护持菩萨法相东渡日本,不想行至舟山,在莲花洋遭遇狂风恶浪。眼看我等就要葬身鱼腹,万望菩萨前来救护,保佑一船生灵平安无事!”
观音宝像渐渐放出五彩光环。
慧锷惊异地注视着,手捻佛珠,不住地高声唱颂:“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
观音宝像放射出的五彩光环不断扩大,色彩也越来越绚丽。
慧锷感觉到绿眉毛船已经停止颠簸,他惊喜地奔出船舱,只见一团五彩光环罩住了绿眉毛船,并将船轻轻地托了起来。尽管狂风恶浪并未平息,绿眉毛船却已经安然无事了。这时候,半空中呈现出观音菩萨的瑞相,满船的人纷纷跪拜。
慧锷大呼:“谢观音菩萨!”
观音瑞相渐渐消失了。
五彩光环托着绿眉毛船,在惊涛骇浪之上,缓缓地向普陀山驶去。绿眉毛船进入风平浪静的海湾,抛下了船锚,慧锷和船老大一行人登上了海岸。慧锷向山上望去,岛上青葱翠绿,百鸟和鸣。与莲花洋的风浪相比,俨像两个世界。
慧锷问:“这个小岛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
船老大说:“普陀山!”
慧锷一惊:“普陀山?”
船老大说:“这个小岛本来叫梅岑山。早年有个印度和尚来到这座岛上,在潮音洞燃指,看到了观音菩萨的瑞相,便在洞旁盖个茅棚住了下来。从此以后,人们便把这座小岛改名叫普陀山了。”
慧锷说:“这个传说,我早就听说过了。没想到今日能亲临此岛,而且还看到了观音大士的瑞相。老大,赶紧吩咐生堆篝火,让大家把湿衣服烤干,别着凉了。”
船老大答应一声,转身而去。
天色慢慢地暗了下来,夜幕降临了。海浪阵阵涌来,冲击着长长的沙滩。船工们围着汹汹燃烧的篝火,吃饭、烤衣服。
船老大端着饭碗走过来问:“大师,你怎么不吃饭?”
慧锷说:“阿弥陀佛,贫僧午后不进食。”
船老大说:“明白,明白,我遇见过好几个出家人,都是这样。我挺纳闷的,人每天活着,全靠三饱一倒。你们出家人不吃晚饭,也真能扛得住!”说着,他在慧锷身旁坐下来,吃饱了饭,又掏出小旱烟袋悠闲地吸着。
慧锷说:“你在莲花洋行船二十余年,遇到过这样大的风浪吗?”
船老大说:“除非刮台风。可每当刮台风的时候,我们都能预先知道。像今天这场狂风恶浪,来得就有些莫名奇妙。”
慧锷感慨地说:“天有不测风云嘛!”
船老大说:“幸亏观音菩萨显圣,不然咱们早就完啦!”
慧锷说:“一想起那会儿的情景,就由不得心惊肉跳。老大,我们能不能绕过莲花洋走?”
船老大摇了摇头,说:“出长江口东渡日本,莲花洋是必经之路,绕不开的。”
慧锷说:“但愿明天是个好天气!”
翌日,好一个晴朗的天空,万里无云,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海鸥在尽情地飞翔。船老大早就做好了出海远航的准备,瞅见慧锷一行人登上了船,便高喊一声“起锚”,船工们便奋力收起了铁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