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情】一别灌河秋(散文)
夜,静谧,凉风习习。踱步闲庭,伫立桂花树下,看天,一轮弯弯的娥眉月挂在西天。哦,初秋的新月多美。
就想起江南老家,江南的月亮也这么明媚,也挂在西天吧?竟还想起那个女孩,几十年过去了,早已为人妇为人母为人婆了,如今过得还好吗?忽又莞尔一笑,怎么会想起她的?我诧异于自己的思维。呵呵,是了,她名叫“美月”,由物及人,大概同时也因了明天是七巧节。
那是个多事之秋,文革的阴影尚未散去。我在乡间的一个粮油管理所任总账会计,每月要到灌河边的县城报一次账。一次去逛商店,一个女营业员的讲话吸引了我,听她的话像是江南老家口音,便闲聊起来,得知竟然是镇江丹徒的同乡。老乡见老乡,虽然没有两眼泪汪汪,倒也感到十分亲切。问她是怎么到苏北来的,她说是他伯父徐健民带到滨海,然后碾转响水。徐健民我知道,曾是滨海“大德生”药店的老板,我父亲曾是滨海“同德丰”南货店的老板,都是同乡,又同在县政协任副主席,文革中都被打倒,批斗。我生于长江边,八年的童年时光在江南老家度过,后随母亲从老家迁居滨海一家团聚,又到响水来工作。因为相同的人生经历,彼此间的话也就多了起来。每次到县城报帐,都要到她商店里聊聊。时间久了,彼此已经无话不谈了。我们会在柜台旁聊江南的美景,聊故乡的人和事。会在她下班后到灌河边散步,看潮涨潮落,跌水轰鸣。
一次去看她,她神情抑郁地告诉我,她要回江南老家了,说她的父亲在挨斗时,被架飞机压断了腰,卧床不起,她要回去照顾他。我听了,一种同病相怜的酸楚涌上心头。家父年轻时就从江南来到苏北,也曾对革命作出贡献,却被打成右派,也遭到游街、批斗,还被下放蹲牛棚当猪倌。两家的处境,何等相似乃尔!但在那个年月,一介草民是何等无奈?我怅然若失,似有不舍。多次交往,对她似乎有了好感,不知道这是不是爱?但萍水相逢,人家心中是否有我?矜持让我未说什么,只在心中默默地祝她平安。
分别以后,不经意间总会想起回到江南的她,想起和她在一起的日子。方知心中真的有她,悔恨临别时未能勇敢地向她表白。彼时有大江阻隔,交通、通讯没有现在便捷,只能望洋兴叹。
三年后我娶妻生子,倒也幸福。日升月沉,岁月悠悠,灌河一别,恍然十秋。一次去镇江九里沟的劳动经济学校去参加一个研讨会,会后特地去找她。她在丹阳的一个电子琴厂当副厂长。虽然徐娘半老,但却风韵犹存。她用家乡的狮子头热情招待我,还送我一架本厂产的电子琴。说起当年事,我试着问她,当年心中可曾有我?她朝我斜眼一瞥,说怎么没有啊?然后嗔怪我哪是个男子汉,像是个大姑娘;然后紧握着我的双手,脉脉含情,不肯放松;然后又呜呜地哭了起来。我慌了手脚,忙问怎么啦?她说,为了让后代不再遭罪,她嫁了个工人出身的干部,生了一双儿女,谈不上幸福,想就这样好好过日子吧,谁知出了车祸,孩子他爸没留下一句话就走了。呵呵,真是风云莫测,命运弄人啊。她送我到车站,相拥而别。从此,我们再也没有相见过。
身为劳动保障部门的小公务员,负责劳动工资审批工作。一次,驻地部队来办理部队干部随军家属的安置事宜。在审阅个人档案材料时,发现一个姓戴的,籍贯竟然是镇江丹徒的。办事的团部协理员告诉我,她是二营营长老钱的家属。几天后,协理员带着钱营长夫妇二人来我的办公室见我。见到家乡人,真是亲切。家乡人见我,更是高兴,接下来的攀谈更使我们惊喜。原来,老戴名旭芳,老家是丹徒聂村,和我亲姨娘是一个村的。而且姨娘曾对她说过,有个外甥在响水工作,叫她来找我,只是不知道在哪个部门,一直没有打听到。今天因为工作关系,竟然巧遇,岂不让人喜出望外?
亲不亲,家乡人。当年同饮长江水,今日共看灌河潮。接下来我们两家便如亲戚一般,互相走动。老钱送我一套部队工厂产的玻璃茶具,我送他一盒绿茶。逢年过节,我请他们一家来家里吃饭,免得在异乡的他们思念故乡。老钱和协理员还带我和我们局里的同志去部队打靶,我们在办理家属工厂安置时自然给予诸多方便。记得我还写了一篇《打靶归来》的短文,把这种军地双方的和谐关系,称为“军民鱼水情”了。
老钱是宝应人,两年后,他转业了,安排在宝应县招待所任所长。那也是个秋天的夜晚,他们一家来我家道别。作为东道主,我拿出多年珍藏的“飞天”洋河为他们饯行。同生江南,邂逅江北,不善饮的我,把杯斟满,一饮而尽,从不沾酒的老戴也喝了半杯,能喝的老钱则是三杯见底。秋风中送别,看明月照人,听灌河水响,心中有叙不完的乡情,口中是说不尽的乡音。
后来我乘出差之便,曾路过宝应,老钱老戴请所里的名师为我掌勺,也拿出“飞天”洋河,灌得我半醉。此后多年未遇,便失联了。
岁月蹉跎,尘事如烟,生于长江边,来到灌河边,此生早已把它乡当故乡。今又想起那人,那事,那故乡,当是这初秋之明月,惹来离愁别绪,拨动乡音乡情。从朔月到望月,从今年到它年,“江畔何人不见月,江月何时不照人。”我猜想,这深邃清澈的夜空中,这月不是孤单的,不管距离多么遥远,总有一个人与它对视,向它微笑。相守这宁静的夜晚,不知不觉秋月已经由西天而至中天。处暑已过,将至白露,这新月也将变成满月。过了白露,过了秋分,中秋愈近,月儿又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