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恋】赏姜云姣女士诗词(赏析)
诗词为国粹之精华。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唐诗宋词。诗是人类社会最具有文学特征的载体。词,就是表示一个汉语词语。什么是诗歌呢?《尚书•虞书》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诗,表达思想的情感,志指情志。在书写诗词中,又十分注重风雅颂,赋比兴。大凡诗人词人,都会从这几个方面去着手,书写心中最理想的诗与词。换言之,写好一首诗词,少不了这几个方面的基本要领。在阅读姜云姣老师的诗词时,就很有感触。
一、七律.长江源
遥遥一脉望无边,雪域峰川涌圣泉。
曲曲迷离归帚野,沱沱坦荡袅江烟。
寒云独影数冰固,绿草相怜万里妍。
起点沧桑连远古,山川如画傲江天。
这首诗,带给读者的是:诗人放眼周天,胸怀远古,书写手法恢弘大气。长江的源头在那里?是一望无际。仿佛诗人此时站在黄鹤楼上登高望远,看着一江绵绵不断东去的江水,一股对长江的热爱之情,汹涌澎湃。首联:“雪域峰川涌圣泉。”浑然天成。丰川涌圣泉。诗人的形象比喻,冰峰如林,皑皑白雪,融化后泉涌如波,汇集成浩瀚的长江。其实,诗人内心也在源源不断地汹涌着一股对大自然酷爱的琼浆,没有诗人如血的泣诉,哪有如玉露般的文字涌现。雪域,峰,川,又是那样的心旷神怡,大气豪迈。从地理结构而言,追溯上古,在洪荒之年,从地球的巨变,突兀起青藏高原。格拉丹东——唐古拉山主峰,常年被冰雪覆盖,是我们通常说的雪山。在冰雪融化时,便是潺潺流水,源源不断地向前奔流,穿过千山万水,形成我们熟知的长江,这是历史和大自然的扉页,是独树一帜的绝品。诗人崇敬母亲河,爱戴母亲河,也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无可替代的纯净与壮美。圣泉!
颔联:“曲曲迷离归帚野,沱沱坦荡袅江烟”。承上启下。曲曲,金沙江以上的小溪。归帚,百川归大海。沱沱,指沱沱河。浩浩荡荡,浩如烟海。长江蜿蜒跌宕,曲直不阿。伟岸,浩瀚,巍峨。而它又千姿百态,艳丽多彩。“草绿相邻万里妍,山川如画傲江天。”一幅江山如画!色彩斑斓,姹紫嫣红。诗人的赋比兴,大发雅兴后,笔锋一转,抒情!落笔尾联。读者自然随着文字的起伏,心情大振而又愉悦,仿佛也在吟诗颂词,引发共鸣!
从律诗的写作而言,力求对仗工整。诗中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分别为写景,抒情。通过赏阅,这首诗,严格的运用了七律诗词的写作手法。颔联:“曲曲迷离,沱沱坦荡。”颈联:“寒云独影”“绿草相怜。”对偶无疑,理念清晰明了。特点大有豪放派的文采。
二、虞美人.困春
江城病毒何时了?梦魇惊人闹!千葩百卉笑春风,妙句穿墉飘香小桥东。
樱花绿道龟蛇绕,燕子来时早。艳光明媚少游踪,风雨涅槃鹤舞动苍穹。
题解:这首词,产生于庚子春,江城新冠病毒的特殊背景下。词牌《虞美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据说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壶冰》
【赏阅】
这首词:结构严谨,意境悠远,文笔凝炼,旁征博引,一气呵成。
上阙:词的内容,开门见山地交代了不同凡响的历史背景——庚子春,一场骇人听闻的新冠病毒威胁着江城人民。词人胸怀国难,忧心忡忡,焦虑不安。一种家国情怀,一种民族精神的责任感,在呼唤着内心,仰天长叹:“江城病毒何时了?”担忧,彷徨,沉沉地压抑着胸口,似反问,又是询问,加重了语气。又在梦中惊扰。当时紧张的局势,简直到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地步。作为武汉市民,统一执行上级命令,一切行动听指挥,宅家,隔离,遵守纪律不出门,就是支持前沿抗疫。宅家的词人,并没有袖手旁观,而是拿起手中的笔,如实地记录着当时外部及内心的活动。寓意以文驰援,以文投戒。显然词人善于观察,体验,又善于思考,将平时常人难以捕捉的灵感,挥洒自如,淋漓尽致,力透纸背。而作往后的回忆,或追寻。“千葩百卉笑春分。”经过慢慢长夜,终于迎来了春天,这是时光的春天,又是抗疫的春天。一个“笑”字,拟人化的生动表达,也是形象地描述。在抗疫春天里,千万张笑脸,迎着红太阳,迎着久违的春风,谈笑风生。那妙句,那声音,穿过了黑暗,穿过了墙圩,到小桥东。它何止是小桥东。随着诗词美篇的出炉,那自强不息的声音,远远地飘向江城,飘向祖国的山山岭岭,飘向世界屋脊。这就是华夏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与顽强的斗志。笑看疫魔一天天走向灭亡。小桥东,既是指小区院落的小桥,也有词性中的平仄需要。但又非常准确地结合外景,用到韵部,把握词性的恰到好处。看得出,词人文笔的老道与熟练不可小觑。
下阙:“樱花绿道龟蛇绕”一句寥寥七字,高度概括了几个方位。樱花,在武汉最著名的就是武大樱花。它是在1972年中日邦交化正常后,通过日本友人多次赠送的“友谊之花。”绿道,是指的东湖绿道。东湖绿道于2017年6月12日设计规划将与二期无缝对接。2017年8月16日开始,以摧枯拉朽的速度,全线开建。2017年12月28日全线开通。这个高速化的建设,令武汉市民刮目相看。绿道的贯通,带动了全线的勃勃生机,为游客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沿湖观赏机会,更有提升旅游级别的价值。龟蛇,就是武昌,汉口的龟山和蛇山。当年毛泽东描写的“龟蛇锁大江。”指的就是这两座大山。巍巍青山,大江东去,在武汉蔚为壮观。然而,在这个特殊环境里,“燕子来时”,尽管“艳阳明媚”却少见游客踪迹,可叹,可悲!一个悲壮的“风雨涅槃”浴火重生,抗疫烽火熊熊燃烧在江城上空。读完全词,虽然是困春,却大有冲出困扰的雄心与壮志,显然,词人并没有被困居所吓倒,而是以一颗难以抑制的渴望之心,向往着明媚,向往着抗疫早日胜利。
读完全文,以词林正韵为基准。语言优美,这个应该是词人具备的一种对生活的心境与态度。即为:秦观婉约派的风格。这首词被评为武汉抗疫诗词金鸽奖。
三、苏幕.遮春望
绿丝绦,春水漾。丽日韶光,莺曲敲帘唱。竹影樱红桃杏亮。和煦东风,怎有新愁涨!
雾云遮,哀乐响。魔疫悲殇,中国人刚强。医者仁心肝胆壮。埋葬病魔,风雨安无恙。
赏阅:整首词,妙笔生花,刚柔相济,恰如其分。
题解:这首词,产生在庚子春,江城新冠病毒的特殊背景下。词牌名《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原曲原自西域龟兹国,“苏幕遮”意为“西戎胡语”。
上阙:连接上一首的《困春》词人选用了不同词牌名,书写了《春望》同样是在庚子春新冠病毒的背景下产生。回忆新冠时期,受它的引响,长时间的大打拉锯战。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发生太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战役中,从志愿者,到各级官员,从地方到部队官兵,无数英雄逆行而上,执甲江城,无怨无悔,乃至奉献出自己宝贵的青春和生命。直到最后取得圆满的胜利,迎来明媚的春天。虽然宅家的词人,却时时面向大自然,向往春天,向往晨曦喷薄的曙光。“绿丝绦,春水漾。”掐指一算,该是河边柳条依依,春水荡漾的时候。“绿丝绦”的出句,应该是从古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万条垂下绿丝绦”里来。这是一个比喻手法:把柳树枝比作丝带。“丽日韶光”房前屋后已是“莺曲敲帘唱。”词里,会让读者读懂词人运笔的巧妙,把心中的感叹,融入莺歌燕舞时,可谓笔落生辉。院落“竹影樱红桃杏亮”。竹影,意象饱满:春草绿,梧桐树,芭蕉雨,鹧鸪鸣,子规啼之意。月下竹影轻风绕,是非常漫妙的。接着词人继续描述“樱红,桃与杏”这与秦观的桃红,梨白,菜花黄相仿。“亮”。一个亮字,足以表明此时此刻苍凉深处等春来的心境。静中有动。“和煦东风”何来惆怅?描景状物,解除心中的郁闷。春天,是促使灵魂舒展的好时节。
从整体词来分析,上阙以写景为主,以景寓情。
下阙,以叙事为主。以事说理。“雾云遮,哀乐响”。时下,尽管风和日丽,春风徜徉的时候,仍然乌云遮天蔽日,哀声响起。让人揪心。回忆当时的状况,已经春暖花开时节,接二连三传来哀号。白衣天使李文亮,刘志明,陈思思,彭银华等,他们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为拯救病人,自己不幸被感染新冠病毒,以致医治无效献出自己宝贵生命。英雄别离,热泪欲泣。词人发自内心,表达对远去英雄的哀悼。“魔疫悲殇”啊!悲壮,凄怆,笼罩着词人的心。但是,华夏儿女,勇者无敌。词人没有沉溺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一蹶不起。她和勇士们一样,从心灵深处,宜将剩勇追穷寇。以铿锵,以壮怀,赞美医者仁心,悬壶济世的精神。一场消灭病毒的人民战争,一定会夺取胜利。“风雨安无恙!”这不得不说,为打响武汉保卫战,山川异域,风雨同天。祖国四面八方,勇士蜂涌。武汉人民不会忘记!
整首词,韵部规整,合律。寥寥数语,诠释词人一腔爱国情怀。文风大有秦观婉约派之风格。这首词同样获得武汉市抗疫诗词金鸽奖。
我们的文学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词人以歌颂社会主旋律为基调,发扬松梅精神,顽强,激情地自觉参与抗疫行列,将国粹发扬光大。也祝愿祖国的传统文学代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