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情】漫漫关山路 (散文)

精品 【晓荷.情】漫漫关山路 (散文)


作者:关山狼刘杰 秀才,188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54发表时间:2020-08-28 16:42:53
摘要:关山就是一道关隘,数百年来,令过往行人车辆望而生畏。欣喜的是,今日关隘变通途。


   甘肃华亭境内的关山应该称小陇山,但数百年来人们一直叫关山,是怎么回事呢?
   关山,就是《山海经》称之为“高山”的六盘山系的南段。在甘肃华亭境内被麻庵峡谷分为东西两支,西为大陇山,东靠华亭境内的就是“小陇山”。小陇山北起华亭与宁夏泾源交界的中咀梁,南至华亭上关海龙山地椒坡。关山横亘,西面是庄浪、张家川地界,之东是华亭。关山在华亭境内长32.8千米,海拔1500——2500米,最高峰五台山2748米。从唐代开始,为防止吐蕃入侵,沿山设关隘把守,宋代也依赖关隘抵御西夏,一直是战略要地,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故名关山。
   远古的金戈铁马早已经灰飞烟灭,凝固在泛黄的史书里,可是关山依旧,不曾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更名,这似乎有点匪夷所思。
   关山的“关”,在于路,虽不如蜀道之难,却也令数辈人愁肠。
   生长在关山深处的我,亲历关山路是七岁那年。我的父母在1960年因为逃荒而背井离乡,流落到关山,算是躲过了那场年馑,也才有了我的生命。父亲是长孙,我太祖母病危之际,静宁老家的爷爷发来电报,要父亲带上我速回。我之所以被太祖母牵挂,是因为哥哥出生在老家,跟父母逃荒时已经六岁,而我是父母到关山后的第一个孩子,太祖母在弥留之际,想见一下她的第二个重孙。父亲接到电报,专门到五十里外的马峡百货商店买了一块蓝华达呢,母亲在煤油灯下熬了个透夜,给我缝了一件列宁装式的新上衣。
   鸡叫三遍,父亲就摇醒正在酣睡的我,糊里糊涂喝了一碗母亲烧的面糊糊鸡蛋汤,被父亲拽着出了家门。深秋的清晨,山风里寒意很浓,我耸肩缩脖,甚至还打了个尿颤,实在不愿意跟父亲走进黑乎乎的清晨。看着畏缩不前的我,父亲叹了口气:“狗,你太太快殁了,想见一下你呢,你长这么大了,你太太还没见过呢!”听了父亲哀哀的声音,我顺从地被拽着上路了。
   走了十五里山路,到公路上天已经大亮,暖和了许多。一辆解放牌卡车上面苫着一块篷布,就是当时的班车,从华亭发往庄浪,每天只有一趟,那天我们的运气不好,那辆班车人满为患,到我们等车的地方只放了个臭屁,换了个档,继续吼叫着走了。父亲急得直跺脚,眼睛都红了,呆站了一阵,又拽上我往刘店林场那走。1960年春上,父母逃荒过了关山,幸遇刘店林场的马场长,不仅接纳了他们,还把父亲招工,安排母亲在职工灶上帮厨,使流浪的他们有了一个不错的容身之处。那时的刘店林场属于02师3团,近乎部队建制,团部设在安口,父亲在刘店林场工作五年之后,被调往关山之西的石桥林场,从关山那面逃荒过来的父亲大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恐惧,坚决不去新单位报到,总场的调令又不容违抗,僵持半年之后,父亲脱离了林场,落户到关山深处的苍沟村,由工人变成了农民。林场大门口设有林业检查站,值班的一位大叔恰好和父亲相熟,等了不长时间,就给我们拦住一辆满载原木的解放卡车,我第一次爬上了汽车的车厢,兴奋夹杂着恐惧。
   凹凸不平,狭窄崎岖,尘土蔽日,就是当时关山路的写真。解放卡车好像一头负重的的老牛,声嘶力竭地吼叫着,在逼仄的关山十八盘上蜗牛般挪动着,每有车辆相逢,一方要停靠在边缘等候,另一辆车才能勉强通过。有些路段,被雨水冲毁,汽车剧烈地摇摆颠簸,车厢发出揪心的巨响,撕裂一般。我被吓得哭出声来。父亲把我拥在胸前,摸着我的头,抚慰着我。沟壑中不时看见坠毁车辆的残骸,令我胆颤心惊。好不容易上了关山,又是崎岖盘绕的下山路,同样的逼仄,一样的坑坑洼洼。大概颠簸了两个多小时,卡车才完成了对关山的翻越,到了关山之西的石桥,卡车不再前行,等父亲把我抱下车,我们爷俩简直就像从尘土堆里钻出来的一样,只有眼珠还是黑的,牙齿是白的。
   到马峡念中学了,每个周六回家的途中,我都能见到两三个人拉一辆架子车,车上有的是煤,有的是安口窑的粗瓷大缸,有的是粗瓷大盆和老黑碗……那些拉车的人,一律裸着上身,皮肤古铜色,清楚地看见汗水顺着他们嶙峋的脊背缓缓流淌。据说他们翻越关山要两天时间,我想起当初第一次过关山的情景,心里对他们油然而生敬意和体恤,汽车尚且那么费劲,两三个人拉一辆负重的架子车过关山,那得需要多少力气啊!
   高中毕业,高考落榜,心灰意冷,沮丧落魄的我听从父亲的安排,跟上从老家来的四叔父到老家去放羊。那时候老家的人经常到我家来,不光是爷爷和叔父,还有舅舅姑父和一些拐弯抹角的亲戚,我家就成了老家来人的临时旅店,包吃包住。尽管我家当时的生活很粗糙,毕竟可以遮风避雨混温饱,亲戚们驻扎十天半个月,割毛竹挖野药,变卖一些钱后再回静宁。为了节省两块钱,老家的亲戚们来去都是步行,180多里路,走两天,确切地说是一天半。那次跟上四叔他们去静宁,翻关山时走的是一条捷径,叫做“烟筒眼罐罐”。
   不止一次地听父亲和亲戚们说过“烟筒眼罐罐”,心里充满了好奇——烟筒眼里怎么走人呢?从我家门前的孟良峰翻过去,到了关山脚下的碾盘子,拐进林中一条跑山人踏出来的小路,越往进走,林子越密,光线越暗,路几乎是直立的,双手交替抓着两旁的毛竹或者树枝才能挣扎着前行,稍有疏忽,就会哧溜溜滑下去。这条所谓的路,是割扫帚的跑山人从山顶往下拉毛竹时溜出的一条溜道,翻越关山的行人把它当做了捷径。光线昏暗,近乎直立,果真是一条烟筒眼罐罐了。不晓得流了多少汗水,大概两个多小时才从烟筒眼罐罐里爬出去,眼前豁然开朗,原来到了山顶。山顶有一眼瓷盆大的泉水,过往行人可以在这里生火烧茶,歇脚缓气。我们没有烧茶,只是轮换着牛饮一气,歇息了一会,又钻进下山的烟筒眼罐罐。下山比上山更难走,我不知摔了多少狗墩子,到山下,我的屁股疼得不能坐了,只好斜倚着树身解乏。四叔说早些年的货郎、小商贩都是通过这条路把安口的瓷货和砂器贩运到关山之西的。我摸着肿疼的尻子,想象不出那些肩挑背驮的人是如何在这滑溜溜的烟筒眼罐罐里行走的。
   1986年到1988年,我在关山半腰的孟台小学任教,学校附近有一个道班,八九个人负责养护关山上的路段。每天早上上路的时候,那些小伙子还说说笑笑,打打闹闹的,到傍晚收工的时候,一个个土行孙似的,疲惫不堪。他们的班长曾经编过几句顺口溜形容他们: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讨饭的,一问才知道是养路段的。晴天站在学校的操场上,看着逶迤盘旋的关山道上,汽车通过时,扬起的黄褐色的尘土宛若一条疯狂的土龙在舞蹈,你就能够想象到养路工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的情景了。
   关山砂石路的历史终结在2006年12月。2000年到2003年间,我所在的学校就在304道沿线,距离关山脚下不足二十里路。不到二百米距离的路线,大大小小的饭馆、旅店就有三十多家,每天中午、傍晚,西行的重车一律住店,要么下午走,要么第二天早晨才动身。中午不走是上关山时水箱会开锅,晚上不走是怕一旦车子抛锚,只能在关山上挨冻。如果下了大雪,道路结冰,关山就成了一道铁门槛,大多过往车辆停行,车况好,司机胆子大的,绑上防滑链,提心吊胆地翻越关山,侥幸的成功了,不幸的轻者侧翻,重者坠崖,每一年冬季,因为翻越关山,都会有好几个噩耗传播。
   2002年2月的一天,因为是祖父的三周年祭日,我应该回静宁一趟。不巧的是前两天下了一场大雪,虽然已经是仲春,但关山依然冰天雪地,班车停行,只好联系货车了。正好我所带的班有好几家开小旅馆的,就请一位家长帮忙联系。事情很顺当,上午十点多,家长打电话说联系好了一辆天水的货车,我便搭乘那辆到天水送煤的康明斯货车回静宁老家。一路上冰雪覆盖,车辆稀少,司机是一个有三十多年驾龄的老驾驶员,活泼健谈,同行很是愉快。上关山十八盘时,好几处是青幽幽的冰溜,幸亏都有惊无险地通过了,只剩一个弯道就到山顶了,司机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突然后面有一辆汽车鸣笛超车,我们的车子往左避让的时候,猛然倾斜,陷进路渠沟里,司机的左额头碰破了,鲜血触目惊心,我的左腿撞在操作杆上,锥心般疼。我浑身筛糠一般,哆嗦着打不开车门。司机小心翼翼地推开车门,下去查看状况。最后还是司机拉开我这面的车门,把我扶下车,让我走走看,虽然左胯骨疼痛,还可以行走的。司机说陷得深了,要等后面同单位的车来拖。他拦住一辆货车,说你有事你先走,不要耽搁你的事。我很是不舍地坐上另一辆货车,那位额头流血的司机挥挥手,走吧,我们遭遇这事,平常很。
   2004年12月,关山公路沿线突然驻扎了好几拨人马,大型机械震耳欲聋,原来是关山隧道开始施工了。经过筑路工人整整两年时间的鏖战,气候恶劣,地质结构复杂,甘肃省公路第二长的关山隧道(全长2825米)于2006年12月竣工通车,一洞贯通东西,天堑变通途。从此,关山对于过往车辆不再是愁肠。
   三年前秋天的一个傍晚,庄浪的一个兄弟打电话说要过来看我,以为他是开玩笑,未曾想一个小时之后他的车竟然在我们学校门前鸣笛,令我欣喜而惊讶。去年秋末冬初的一个周末,妹夫邀请我到他老家去拉苹果,欣然同行。同样翻越关山,昔日最少两个小时,我们只用了不足半个小时就穿山而过,虽然是亲身经历,依旧恍然如梦。
   2012年9月,耗时四年的天水到平凉的铁路竣工,货车开始通行,2017年客车运行。2017年8月开始,一根根六七层楼高的水泥墩子如雨后春笋,在关山东西拔地而起,原来是天水到平凉的高速公路开工了,这条全长73.1千米,投资估算100亿元人民币的高速公路,预计2020年底通车,到那时,穿越关山就是十几分钟的车程了。
   从此,关山不再是关口,真正的天堑变通途了!
  

共 38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关山,一道天险,自古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埋葬了多少英雄枯骨。走在关山道上,仿佛又回到了那金戈铁马,英雄气概的年代。而如今的关山,不曾随历史的变迁而更名,虽不及蜀道峻险,可也让数代人历尽愁肠。人生总是多灾多难,六十年代的一次逃难,逃过关山,父亲有幸被刘店林场马场长接纳,一家人活了下来。一次调令让固执的父亲从工人变成了农民,安家在关山深处的苍沟村。作者是在逃难过后在关山出生的,静宁老家爷爷发来电报,说太祖母没有见过他的第二个孙子,在弥留之际想见一见第二个孙子也就是文中的我。从而揭开了关山的全貌以及作者在关山一生的经历。文章朴实无华,用很厚重的情感娓娓道来关山的历史文化,关山的艰险,关山的人文风貌。文章生动精彩,有乡土气息,描写细致细腻,情感充沛,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我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 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830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0-08-28 16:44:10
  学习老师佳作,非常不错的一篇文章,敬茶敬茶。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1 楼        文友:关山狼刘杰        2020-09-02 09:30:37
  感谢辛苦编辑!
2 楼        文友:亭上秋风        2020-08-29 14:36:22
  一篇文章就是一扇窗,我从这扇窗口看到了新的人情世态,感谢作者带给我们一段精神之旅。
世间万事,皆有利我
回复2 楼        文友:关山狼刘杰        2020-09-02 09:31:04
  谢谢共鸣!
3 楼        文友:陌小雨        2020-08-30 22:07:27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3 楼        文友:关山狼刘杰        2020-09-02 09:31:18
  谢谢!
4 楼        文友:何叶        2020-08-30 22:11:41
  恭喜老哥精品!真棒!
何叶
回复4 楼        文友:关山狼刘杰        2020-09-02 09:31:30
  谢谢!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