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河如画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河】散文三篇(散文)

编辑推荐 【山河】散文三篇(散文)


作者:榆社王跃东 秀才,2692.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80发表时间:2020-08-29 12:54:13


   桥城品茶听海
  
   夜来二更时分,正是读书之约,偶尔拾起《慈溪文丛》,不禁忆起那一趟慈溪之旅。
   那是在去年十月间,北方早已寒秋,桥城虽隔千里却宜远行。我们一行五人经一路长途奔波,在向导的带领下,于近黄昏时分,终于来到了一个小渔镇的一个农家乐,可惜记不起它的名字来。一进楼院门,就有一位老爹上来热情地打招呼,还让人端来了一盆清水,以洗却风尘。
   俄儿,我们就坐,他一边安排食宿,一边让一位少妇在台桌前沏茶。老爹说:“这是越茶,请诸位尝一尝。”未来之前,我就曾查阅了一些信息,遂知道这儿属古越之地,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早有记载,那四明山脉绵延不绝,有栲栳、狮子、九龙、白石尖等奇峰险岭,又有上林、梅溪、上岙、邵岙等众多湖泊水库错杂其间,地高气清,云蒸霞蔚,却雨水充沛,是天然的优良茶园,且盛产珠茶,最有名的当是“雀舌”,曾是清代贡品。因已慕名,我们禁不住品尝起来。端起一杯,轻轻一嗅,满是馨香;轻饮一口,沁入肺腑而回味无穷。此时,不禁想起,“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之境界,不由你不馋嘴。尤见配之以玲珑青瓷小壶、小盅,雅韵之致。老爹说:“这茶,乃上品;这壶盅,乃名瓷。慎饮,慎摔。”又说道:“不怕贵客笑话,接待来人多了,也变得文绉绉的了。”说罢露出了微笑。由此便觉得,老爹不仅好客,而且还是个健谈之人,一下子便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老爹还说:“今天运气好啊,正赶上新媳妇试厨,一会儿给大伙尝一尝。”他那幸福的笑容,又满挂在了脸上。我忽儿想起了“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遂回头对内人嬉道:“先遣你来尝一尝?”却招来背后的一阵柔拳。我想,待归之时,一定有心买一些越茶,作为给亲朋的礼物。
   南方的味道和北方的习俗比起来,还是有很多不习惯的,好在有杨梅酒,这亦是桥城的特产。据老爹讲,早在元朝末期,先人就酿杨梅酒,《本草纲目》也有记载,杨梅具有“生津、止渴、调五脏、涤肠胃、除烦愤恶气”等功效,实为老少皆宜的佳品。杨梅酒其口感独特,香味浓郁,口味香醇,我们禁不住垂涎欲滴。我想,一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不仅感受到了浓郁的茶文化,还享受到了浓厚的酒文化,给人以一种乐不思蜀的感觉。美茶、美酒,加上纯然的风土人情,这古老民族的三件瑰宝,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隔不断五千年来铸就的一根魂;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家人。最令我意外的,依然是老爹。随着谈的话题多起来,那种久经江湖的阅历,深深吸引了我。一位老渔民,随着衣兜日渐鼓起来,已经不再满足于物质的要求,还时不时地看起了书,这正是新时代炎黄子孙的真实写照。他说过,干每一件事,都得用心、耐心、有信心,不能让人笑话,不会就学,难怪他的农家乐越来越红红火火。以现代的经营模式结合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让客人感觉就像是自己的家,多好!待月上高楼之时,我已长醉而眠。
   次日清晨,按席上之约,我们早早就被老爹叫醒,待洗漱、食毕后,在老爹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湖海边。面对一望无垠的大海,我们都心潮澎湃,不禁掬着嘴向大海纵声长吼,那声音荡气回肠。那层层叠叠的浪花,真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涛来江水雪潜兰。我不禁吟道:“我的马儿,驰入苍茫没有回来,海空也不见一架梯子。我不过是一片过路的贝壳,骨骼任海浪千百次冲刷。”这大海之歌,吐出了我的心声;那朦朦胧胧中的跨海大桥,像一条宏伟的巨龙,恣意地在海上飞舞,怎不叹绝?那一群群海鸟,迎着浪涛,追牧着海风,上下冲飞,就像一个个猛士,在纵情歌唱自由之歌;那遥遥小渔舟,就像一个个弄潮儿,在碧海中冲浪,隐隐约约传来的号子之声,怎能不有心逐梦.....此时,我们与大海同兴。
   不久,我们来到了一处海滩。我们光着脚丫,一边踏着流沙,一边潇洒地如情侣般走一回,还不时地捡着美丽的贝壳。总是幻想着,坐在沙滩上,一边饮着葫芦中的越茶,一边听着海涛声,直到月儿升起,享受那“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仙境。那里有一个小渔船,有十几个渔民,正在演示着古老的撒网捕鱼。只见网珠一线线、一串串、一圈圈地随着海波飘动,那海流,总是飘浮不定,给人以捉摸不定的感觉。大约半个时辰,渔民开始慢慢地收网。可是,直到收起网,那网中的猎物,寥寥无几。老爹说,随着近海捕捞过度,要想获得丰硕成果,就得远涉深洋。因此,十多万海涂以及海上养殖,成了渔民转行的时尚,那可是一块开发不尽的宝藏,正是英雄用武之地。有幸的是,生态的保护和利用,成了渔民最关切的事,也最关切于民众的利益,所以,有了长足的向往。这些年来,这里的辉煌成就,就得益于人们的理念转变,得益于一股股时代春风的吹来,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
   由此可见,这个以“母慈子孝”而得名的桥城,就是继东方明珠之后,又冉冉升起的一颗光彩熠熠的璀璨明珠!一首诗歌,怎能表尽倾佩之意?一篇情文,怎能表尽绝叹之伟?一首谱曲,又怎能写尽崛起之风流?我们应当向这一方远航的风帆祝福!祝福,祝福,福万福!
  
   清清练江载来了一位新娘
  
   在以往,我每次从外就学回来,都要渡过那条古老的练江河;而每次渡河时,都乘的是老爹的那条小船。因而,老爹和小船、古河之间的故事,就像三把锁链,把我的心锁在了这条河上。
   老爹只不过才不惑之年,看上去却像年已古稀,是四乡八里知名的老鳏夫。他本来在小乡村里还有两间老屋,我每次出门乘船的时候,父亲总去那里找他,生怕他饮酒。父母也就是看准他,从来不问我要摆渡钱。他总是说:“孩儿是好娃子哦,要在以前可是这里唯一的秀才,怎能要钱么!”后来,他干脆就住在了船上,与船相依为命。然而,因他嗜酒如命,生意十分黯淡。我知道,在那件事发生之前,他在摆渡前是从不饮酒的。
   那是二十年前的一个晚上,天空下着大雨。忽然一阵”嘭嘭嘭、嘭嘭嘭”的急促敲门声,打断了他的美梦。他从醉意朦胧中醒来,揉了揉惺忪的眼,开门一看,正是他青梅竹马的女孩。只见她被淋得像落汤鸡似的,一边哭哭啼啼,一边一下子扑入了他的怀里。待她安静下来,一问才知道,她的家人逼着她要她在近日远嫁一个陌生的光棍。那夜,她好不容易偷跑出来,要和他私奔。那时的练江河,就像一条桀骜不驯的黑龙,横亘在两颗心间。他自恃一身好水性,遂绝然乘夜出发。然而,无情的怒涛打翻了那只小船。他不知潜寻了多少次,直到精疲力尽被狂浪打昏,待他在泥滩上醒来,只见茫茫河水……从此,他在众人眼里看似一蹶不振,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练江河。也从那时起,他有了酗酒的陋习。
   小船是老爹的父亲留给他的唯一记忆,早已老旧了,它是用在练江山上伐来的一颗椿树制作的。记得我父亲曾说过,那天老爹的父亲和他们几位乡亲上山伐树时,我父亲的手不慎被倒下的树枝划开了一条口子,淌了一滩血。我母亲因此唠叨了好几天,老爹的父亲还送来了一瓶自酿的葡萄酒。椿树是红色的,小船是红色的,我想,那是我父亲的血和葡萄酒染红的。与练江河斗了一辈子,与练江河纠缠了一辈子的老爹的父亲,驾着它,纵横驰骋,或逆行,或顺行,百里的河水却没有被驯服。如今,那只老木桨,传到了老爹的手里。
   练江河,曾是一条桀骜不驯的巨龙,也如同一条沉江银练而得名。它地势低平,流程短,落差小,多浅滩,河道弯弯曲曲,排洪不畅。这条母亲河,以洪、涝、咸害时时困绕着这一方儿女。加之浊污侵蚀,病体危危,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梦。
   现在治理好了,真是青山绿水多美好!我看着长长的清清河水,奔涌着向东流去,总是看不厌,喜不尽。我望着茫茫龟头海泻湖,似乎听见了大海的涛声。我望着南岸上充满了神秘的练江山,望着北岸上弥漫着云海的石龟山,仿佛一幕幕如诗如画的山水画卷,投映在了心中。
   此时,我也寻找着。苍苍一片,在哪一处河道上,在哪一个艇舟里,在哪一个倒映上,才能找到老爹的身影?这时,从宽阔的大桥上走来了接我的父亲,我不禁问起了老爹。父亲说:“他今天不来了,正迎娶新娘呢。”我仿佛看见了一只老木船上,一位新娘坐在船头,一个老号子,一边摇啊摇,一边唱着歌,那回流的水拍声,“嘭嘭”地伴着节奏。但我不知,那老身影,是否是唱着:“迎呀(里格)阿妹,(介支个)上了船,水呀(里格)涛涛,(介支个)摇啊摇......”
   我想,那一江奔腾不息的清水,就是我送去的祝福!
  
   感恩我的祖国
  
   七十年了,人民都来向祖国祝福。我也一样,然一介书生,并没有什么壮举。我只想说说身边的一些小事,这和祖国之恩是分不开的,那就从吃、穿、住、行说起。
   记得我小时候,也就五、六岁吧,还住在小山村里。说起吃来,每天的口粮,只有小米、玉米、高粱和一些咸菜,很少能吃上白面和大米。按供应,一年之中的白面,少得可怜。那面条,只有在亲戚来访之时,才定量做给他们吃。我是家中最小的,也只能在剩下的半碗中享到口福,哥哥和姐姐可没这么幸运。除此外,母亲有时还给我二分钱和二两粮票,买一个干面饼,但这是屈指可数的,是奢望。在中秋之时,那好面做的真月饼,只能一切四瓣,分着吃。即便小院中的苹果丰收,也是一年分着吃。有两件事,我这辈子都忘不了。一个发生在我身上。那时,有一队筑铁路的工人,就住在我家隔壁。每天中午,我都在伙房门边窥望。一次,一人不小心,把一个馒头掉在了地上,粘了泥尘。伙夫拾起来,悄悄地塞给了我。我如获至宝,一溜烟跑回了家。另一件发生在大哥身上。那时,大哥正壮年,总是吃不饱。有时,有人把碗中吃剩的高粱面,直接倒入他的碗中,他也狼吞虎咽。我家还吃榆树皮。把榆树皮磨成粉和高粱面一起做出来进食,既光滑流圆,又充饥,却难以排泄。说起吃肉,更少的可怜,也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全家才买一斤。那时,父亲的工资是比较高的,才不足三十元,却要养活七口人。如今,这早已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上了些年纪的人,还会记得这些往事。但没有经历过的年青人,是不知道那种体验的。他们,每天吃着好酒好肉,每天吃着白面大米,山珍海味,桃李五果,样样不少,却叫苦不迭,真不知道,他们还想吃什么。对于他们来说,如何教育,成了难题;对于我来说,记忆是美好而珍惜的,幸福指数也是满满的,我感恩,感恩我的祖国,是她让我有了今天的幸福。
   说起穿来,十分可怜。一家穿戴,都靠母亲巧手,很少买一件。母亲娇嫩的双手,早已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我总是穿着哥哥、姐姐退下来经母亲改做的衣裳,但从来没有补丁。然,本是男孩子,却时儿穿的花花绿绿,引得伙伴哈哈直笑。那时,我总盼望着过年,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穿上新衣。母亲从来不浪费一块布料,即使有剪下的小块料,也要在幽暗的煤油灯下,对接缝出一个小书包来。所以,我和二姐的书包,也花花绿绿。记得,我随家迁居县城,第一天上学就背着这种书包,穿着也有点花,引来全班同学的起哄、嘲弄。我趴在课桌上,整整啼哭了一上午,回家一扔,说再也不背这书包了。父亲问后,才给我买了一个男孩子式的书包,这是我第一个新书包。母亲也悄无声息地给我换了衣着。后来,我一向不讲究穿着,却好一口酒,或许是父亲的嗜好影响了我。
   也许是幸运之神眷顾,待高校毕业一上班,我就穿制服,一穿就达二十多年。有许多认识我的人,只认制服,一换上便装,就陌生了,说起来有点好笑。妻子想给我买新衣,我总是说,有那钱还不如买酒呢。但现代人,不那么看,十分讲究穿着,一买就是名牌,一花钱就如流水,甚至攀比,有的还把目光盯上了进口货。要知道,好与坏,是不能以衣取人的。
   现在,即便是乡村,也没有一家主妇亲自做衣了,这个行业不再自给自足,渐渐淡去。现在所有的穿戴,就是买。显然,时代不同了。可饮水,怎能忘了思源?倘若没有祖国这七十年来的砥砺前行,我们依然贫困。所以,我们感恩,感恩祖国,是她让我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说起以往的住来,真有点羞涩。我是一个农民军人的儿子,童年一直住在土瓦房里。一个大炕铺,一家人挤睡在上面,藏不住隐私。
   即便迁居县城,不管是租房,还是借房,也如此。随着生活的好转,八十年代初,我家终于盖起了五间房,但依然是土房。有时,还睡一个炕铺。那时的县城,砖瓦房很少,楼房只有公家的三两座。学校、政府,虽说好点,也是砖瓦房。记得,我家前面一邻里,本来可以盖砖瓦房,一看周边全是土房,且大都是戴官帽的,便盖成了土房,成为一时笑谈。
   仍记得,待我成婚后,还在土房中住了八年,烧着煤球,尘埃飞扬,冬天很冷,直到父亲单位集资盖小宿舍楼,才离开了老院。现在,环视县城,高楼林立,大厦拔地而起,公园点缀其间,绿树成荫,仪川河潺潺,浊漳河清清,一片大好。千家万户,用上了纯天然能源,通上了暖气,美好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尤其是,随着脱贫潮流,成千上万的农民,乔迁进了政府在城镇为其盖的小楼,不禁喜上眉梢。那古老的土房,一片一片地远去。我也在这个时潮里,又有了崭新的新居,怎不感恩祖国?不仅如此,许许多多的市民,还在大城市里购买了住所。但我有点迷惑,城镇中的土房,拆旧立新甚好。那一些山村里的小楼、砖瓦新房、陈年老屋,随着主人离去,为何一定要一笔抹去?况且还要再建简易存耕之舍。不说有种“败家子”的感觉,那上百年的古建筑,可是历史哟。山峡大坝崛起,张飞庙宇尚存,其它文物异地也存。北京曾拆城门,至今悔之晚矣。平遥古城,若按规划拆除,何以有今天?这似乎说大了,但道理是一样的。历史的痕迹一旦抹去,将不复再生。不忘初心,是否也含有不忘文明怀远呢?虽说国、家富了,但炎黄的简朴美德,怎能亵渎、丢弃?省下这笔钱,可以再建几艘航母?看来,这是一个值得斟酌考究的新课题,但愿为时未晚。看来,我的意识,没有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值得商榷这个机遇。
   说起行来,真是换了人间。过去上学,无论有多远,总是步行。记得一次上学途中,我爬上了一辆军人马车,一跳车却栽了个仰面朝天。还有一次爬上了手扶拖拉机,却不料直接冲下了几米深的坡底,幸好没有翻车。有一个伙伴,在一次爬55拖拉机时,竟摔下来,血流满地。记得有一次,大哥骑着自行车送我回家,却冻了耳朵。好不容易我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却十分破旧。九十年代中期,在我上班多年后,总算有了一辆摩托车。按当时的价值,可排在全县的前列,甚是抢眼,引人羡慕、妒忌。二十一世纪初,我开上了单位的面包车。当时,在我那三十多户的小区里,仅此一辆,总是提心吊胆,生怕失窃。如今的小区,车满为患。尽管开发了许多宽敞的街道,也是车满为患。可以说,现在的县城,几乎户户有轿车,即便是农村,也有不少人家,拥有轿车。可以说,已经进入了轿车时代,人们再也不用羡慕发达国家了。从道路上看,过去的县城,只有一条主街,且狭窄、拥堵不堪。出城的路,只有一条省道,十分狭窄。如今,交通十分便捷。不仅有铁路、高铁,有东西南北皆有出口的交汇十字高速公路,而且有出租车、公交车等,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网络,形成了自由出行的格局。从县城到省城,不过一个多小时,从而融入了省会的经济圈。
   这美好快速的发展,归功于可爱的祖国。所以,榆社感恩,感恩祖国,是她让人们过上了美好的日子。我们自信,这一方热土上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共 608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散文三篇》这篇散文是榆社王跃东老师的搜刮记忆的连珠,节选三篇短散文合并成的一篇,感恩当今时代的美好生活的大散文。《桥城品茶听海》写的是去年十月间的慈溪之旅。在一家农家乐里邂逅了一位老渔民,随着衣兜日渐鼓起来,他已经不再满足于物质的要求,还时不时地看起了书。通过他的介绍,见识了慈溪的美茶、美酒,加上纯然的风土人情。次日清晨,我们来到了湖海边,不禁掬着嘴向大海纵声长吼,那声音荡气回肠。层层叠叠的浪花,海鸟,海风,小渔舟……我们与大海同兴。幻想着,坐在沙滩上,一边饮着葫芦中的越茶,一边听着海涛声,直到月儿升起,享受那“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仙境。《清清练江载来了一位新娘》描写了练江上的一位老爹,“我”从小上学,就搭乘他的船,他从不收船钱。说“我”是秀才。他是一个有名的老鳏夫。因他嗜酒如命,生意十分黯淡。二十年前的暴雨夜,他青梅竹马的女孩,冒雨前来找他私奔。因为她家逼嫁。他自恃一身好水性,遂绝然乘夜出发。然而,无情的怒涛打翻了那只小船。待他在泥滩上醒来,只见茫茫河水……他守着练江,鳏夫大半辈子。现在练江治理好了,老爹不见了踪影。宽阔的大桥上走来父亲。问询老爹的去向,父亲说他今天迎娶新娘呢。《感恩我的祖国》榆社王跃东老师整理记忆的连珠,回忆过去的食、穿、住、行。【吃】那时候每天的口粮,只有小米、玉米、高粱和一些咸菜,很少能吃上白面和大米。一次,一人不小心,把一个馒头掉在了地上,粘了泥尘。伙夫拾起来,悄悄地塞给了我。我如获至宝,一溜烟跑回了家。我家还吃榆树皮。说起吃肉,更少的可怜,也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全家才买一斤;【穿】说起穿来,十分可怜。一家穿戴,都靠母亲巧手,很少买一件。母亲娇嫩的双手,早已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我随家迁居县城那年,第一次穿着母亲手工缝制的花花绿绿的衣服,背着碎布头拼成的书包,在学校遭到同学的起哄嘲笑,“我”整整啼哭了一上午,回家一扔,说再也不背这书包了。父亲给“我”买了一个男式书包。待高校毕业一上班,我就穿制服,一穿就达二十多年。【住】“我”小时候睡大炕铺,一家人挤睡在上面,藏不住隐私。随着生活的好转,八十年代初,我家终于盖起了五间房,但依然是土房。待我成婚后,还在土房中住了八年,烧着煤球,尘埃飞扬,冬天很冷,直到父亲单位集资盖小宿舍楼,才离开了老院。,环视县城,高楼林立,大厦拔地而起,公园点缀其间,绿树成荫,仪川河潺潺,浊漳河清清,一片大好。我也在这个时潮里,又有了崭新的新居,怎不感恩祖国? 【行】说起行来,真是换了人间。过去上学,无论有多远,总是步行。好不容易我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却十分破旧。九十年代中期,在我上班多年后,总算有了一辆摩托车。按当时的价值,可排在全县的前列,甚是抢眼,引人羡慕、妒忌。二十一世纪初,我开上了单位的面包车。当时,在我那三十多户的小区里,仅此一辆,总是提心吊胆,生怕失窃。现在的县城,几乎户户有轿车。如今,交通十分便捷。不仅有铁路、高铁,有东西南北皆有出口的交汇十字高速公路,而且有出租车、公交车等,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网络,形成了自由出行的格局。全文笔酣墨饱,用过去和现在的比较,抱着感恩的心态,写出了感恩祖国的原因。具有代入感,引人沉思。萌生感恩祖国的情怀!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力荐赏读!【编辑:极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极冰        2020-08-29 12:55:26
  感谢榆社王跃东老师赐稿山河如画!o(* ̄︶ ̄*)o
极冰
2 楼        文友:极冰        2020-08-29 12:57:58
  您回忆的时代印记,勾起我的回忆。但我小时候没住过炕。结婚后,在北方的夫家见过炕,冬天很喜欢,暖和。o(* ̄︶ ̄*)o
极冰
3 楼        文友:极冰        2020-08-29 13:02:07
  您的对比写法很厉害。让人认同您的情感,和您情感共鸣,一起感恩祖国。虽然我一直都感恩祖国。但我写不出来。惭愧。o(* ̄︶ ̄*)o
极冰
4 楼        文友:极冰        2020-08-29 13:03:17
  抱着感恩之心生活,必然感觉生活很幸福!o(* ̄︶ ̄*)o
极冰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