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探幽】难忘那年煎面鱼香(散文)
来到淄博市淄川区打工十余年了,我充分领略到这里的炸货香,炸货品种众多,有炸鱼、炸里脊肉、炸鱿鱼圈、炸鸡块和炸藕合等等,它们是鲁菜的组成部分。鲁菜是起源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的齐鲁风味菜系。淄川区与博山区紧挨着,自然菜品相同了。鲁菜成为八大菜系之首,也有这些炸货的功劳。吃惯了这里的炸货,不由想起了小时候母亲煎鱼的味道,那味道饱含着母亲的深情,既满足味蕾,也慰藉着灵魂,让人魂牵梦萦。母亲煎的面鱼两面金黄,外酥内软,一看就馋,味道是有记忆的,那些画面历历在目,每每想起,就会有口水顺喉咙流下。
我有五个姑一个叔,还不算那个未成年离世的五姑,人多地少勉强吃饱饭。分开家后,母亲在新家的东堂屋和东屋之间的空隙里支了一个土锅灶,从此到上初中,没少吃母亲煎的面鱼,它成了一道我经常盼望的美味。吃一次煎鱼也算是改善了一次生活。而我,作为老大,常常因为嘴馋而提出煎鱼的建议,而母亲看看我们,弟妹也嚷着要吃,母亲欣然同意。
于是,母亲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咸鱼,通常是那种最便宜的鲐鲅鱼,是母亲赶集时买回来的。先洗鱼,切鱼,鲐鲅鱼露出枣红色的肉,母亲仔细把鱼切成小小的段,再挑出鱼脊骨把鱼肉一分为二,鱼块更小了。切完鱼,放到一个碗里。这时候,母亲再吩咐我们点燃蜡烛,照着到栽下的薄荷处摘下一大把薄荷叶,洗净,另放到一个碗里。接下来母亲和面糊。面糊不要太稀,以免挂不住鱼块儿。等这些活儿准备完毕,母亲就叫我生火烧锅。锅当然是早洗刷干净的了。一会,锅被烧热,母亲用一个煎勺子漂上少许油,沿着锅的周边淋上一圈,瞬时,油香四散,直扑鼻孔。母亲用筷子夹起一块鱼块,伸到面糊里打个滚,面糊裹满鱼块。母亲小心把面鱼一块块摊放到锅里,一会又用煎勺子压平鱼块,一会儿又把早先放上的面鱼块翻一下,这时面鱼块的下面一层已成金黄色。在面鱼块缝隙里再淋一次油。
“不要烧大火,中小火就行!”母亲叮嘱我。
我点点头谨记。
“做煎面鱼也需要熟能生巧,不管干什么,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听着,默默记着。
随着时间煎熬般一分一秒过去,锅的温度逐步升高,面鱼很快被煎熟,两面金黄了。这时,鱼香四溢,弥漫了整个小院。母亲按照下锅顺序把面鱼盛进碗里,再进行下一锅的煎制。
我趁热赶紧拿起一块,看看母亲。母亲微笑着看着我。我把面鱼块送进嘴里,虽然面糊多,但牙一咬,舌尖接触鱼块的那一霎那,又热又咸又香,妙不可言,然后轻轻荡漾出一种幸福的滋味,又温暖了全身。我感叹母亲煎面鱼技术的娴熟。母亲熥花生米技术就差些,常常糊了。让人一看,没了食欲。后来看到妻子熥花生米时,放油多,从来没糊过。我突然明白了母亲是因为舍不得放油,才使花生米糊了,而那时油是很贵的。等到煎完收拾完毕,母亲就端起一碗送给邻居桂梅嫂子尝尝。
在短暂地品尝美味之后,好几天里还回味无穷,还被煎面鱼的香味包围着。
后来,生活渐渐好转,煎或熥咸小黄花鱼,卷煎饼吃。鱼骨、鱼刺都熥酥了,咬一口,嘴里满满的香气。而这时母亲煎面鱼时裹面糊只薄薄的一层,鱼块也大了,满足感十足。
再后来,煎面鱼的次数越来越少,替代的是用油炸。那自然是更好吃了。先使用大油炸,就是用猪肉炼的油,油渣拌上点盐,简直也是美味。用大油炸的颜色稍淡,没有花生油或大豆油炸的颜色好看,金黄金黄的。
每当过年,总少不了各种炸货:炸鱼、炸耦合、炸松肉、炸丸子等,每家每户都炸上几大筐子,金黄色让人看着满心欢喜,美美地过一个幸福年。当然,炸鱼是主角。各家各户都飘满了油香,那是醉人的香,能让人记一年的香。拜年时,好客的人们总是拿出自己的炸货让着尝尝,说着、笑着交流炸制的经验,展现出一份进入佳境的美,愉快地享受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美妙时刻。
吃完早饭,我换上蓝斜纹的新衣服,随母亲去屋后邻居家拜年。邻居桂梅嫂子拿出她炸的面鱼让我吃。面鱼金黄色,像极了母亲煎鱼的颜色,极有诱惑力。但在我自尊心的阻止下,我只是看看,笑着说:“刚吃了水饺,我也刚吃了炸鱼!”
“吃吧,这是豆油炸的,吃了不会肚子疼的!”
“呵,真香,挺好吃!”在桂梅嫂子的强让下,我吃了两块。用大油炸的鱼常常会使人肚子疼,要热了吃才好。慢慢地我家也使用大豆油了。
接下来的几年,人们逐渐学会了做糖醋鲤鱼,走亲串友的宴席上多了道糖醋鲤鱼,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人们还在不断交流着经验:在制作时,先将鱼身割上刀纹,外裹少许面糊,下油炸后,头尾翘起,再用老醋加糖制成糖醋汁,浇在鱼身上。马上香味扑鼻,外脆里嫩。它深受百姓的喜爱。
而现在,随着物质生活的提升,煎面鱼早已退出了人们的视线。人们追求养生,对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材是否新鲜,荤素是否搭配,都成为现代人新的追求。吃鱼是一种幸福,品味是一种情趣。很多人不再大吃大喝了。炸面鱼也很少吃了。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耳不聋眼不花,这得力于母亲年轻时的辛勤劳作锻炼成的好身体。而对于母亲这一代人,她们经历了生活的艰难岁月,经历了三年的自然灾害,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生活的逐渐富足,母亲喜欢炸面鱼吃,这是她们的美食,而炸的当然是新鲜的带鱼或黄花鱼了。我就常常劝母亲少吃炸货,尤其是咸鱼,更要少吃。而妻子也不赞成吃太多的炸面鱼。过年再也不像以前炸制很多炸货。而喝牛奶长大的女儿也拒绝吃太多的炸货。
岁月间隔之间,似乎已向苍老。不知是味蕾变淡或是经常吃鱼口味变得刁钻,总觉得无味,没有记忆中母亲煎的面鱼好吃。我想再尝一下母亲做的煎面鱼,而母亲笑笑,深情地说:“好久不煎面鱼,也不会煎得那么好吃了!”
我怅然若失,一双带着无奈的眼睛寻望着远方,想给自己一个懵懂的想象。我知道,煎面鱼不仅仅是小时候的美味,它还承载着我的记忆,是在心中永不消失的味道,是母亲的味道,是爱的味道。而这记忆更是绵长悠远,历久弥香。
历经由小到大,由穷变富,我们在不断品味生活的滋味,虽然带着各种不满足。现在,世界陷入新冠病毒的困扰之中,我们有幸生活在中国,而活在当下才是真正的幸福,忽略了当下,又哪来的回首往事的欢笑呢?
走南闯北几十年,母亲煎面鱼的味道始终陪伴着我,无论世俗烟火如何熏染,挥之不去……
(作者注: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