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清风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清风】从武侯兴茶到茶马古道——普洱印象(散文)

编辑推荐 【清风】从武侯兴茶到茶马古道——普洱印象(散文)


作者:胡春雨 秀才,127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34发表时间:2020-08-31 16:10:47


   普洱的名字,总是透着郁郁茶香,似乎从骨子里沉淀着茶的因子。当迢迢万里,从齐鲁之邦翻越彩云之南,实地到普洱走一走,才知道这里竟是声名赫赫的“世界茶源”——在这祖国的大西南,乃世界茶叶的原产地。大名鼎鼎的茶马古道,以此作为滇藏道的重要支点,在肩拉人扛的漫漫时空,开凿着大西南的崇山峻岭。千百年间,得天独厚,茶叶成就了普洱,普洱耕耘着茶业,把一盏醇厚的普洱茶惠赐天下之人。一座城市的前世与今生,总有深厚的脉络与渊源。
   庚子新秋,北国天气尚热,有幸披着云南特有的彩霞,从昆明中转,一早在思茅机场着陆,感受到的,是久违的清爽。沿着崎岖的山路,向着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逶迤前行,终于见识了什么叫盘山公路。途中停下车子,眺望云雾中的远山,普洱最初迎接客人的,是清新到可以醉人的空气。湿漉漉的,浸满了草木特有的清香,似乎从山间的云雾中舀来一盏甘露,沁入远客的心脾。
   连日的大雨,导致道路塌方,于是在绕道的过程中,邂逅了更加原生态的高原风光。譬如一碗佳茗,可以捧在手中,慢慢品啜。温润多雨的天气,滋养了葱郁的大地,在广阔而舒缓的高原上,铺展开重叠的远山,任由绵绵的云涛,静静漂浮在其间。放眼望去,同样是一片绿色,既不像江南那样妩媚,也不像西藏那样空阔;同样是层层远山,既不像北京燕山那样威猛,也不像山东丘陵那样平和——这片土地的品貌,尽管一时还摸不清楚,似乎恰在两者之间。
   记得历代祭祀社稷,以五色土代表天下万方,生长北国的人们,熟悉西北的黄土、东北的黑土,原来在这祖国的大西南,真的竟是红土的高原。大约红土更为松软的缘故,冲刷其间的河流,也变得颇为浑浊,浓的时候带着几分红色,成为一条条原生态的“红河谷”。如果说给人印象最深的,当然还是茶——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整齐的茶园,一排排低矮的茶树,生长在茶农触手可及的地方,沿着山势,层叠而上。让普洱大地,俨然成为囊括天地的大茶罐,似乎足以让整个中国,飘逸着茶香。
   “学做武陵人,暂居桃源里。”从号称“一城连三国”的江城办完公事,来不及前往几十里外的老挝、越南边境游赏,剩下的时间,当然要留给久闻其名的茶马古道,于是连夜赶回普洱市的所在地:思茅。
   思茅区,洗马河,地名来自三国时代,武候南征的往事。先主兵败夷陵,驾崩永安,南中三郡,骤生叛乱。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武侯南征,由此成为三国大棋局上的重要一环。在此征程中,蜀汉大军一度驻扎普洱,曾经在此洗马。巴蜀将士远征不毛,思念家乡的茅舍,故有思茅之名。英雄用奇之秋,“七擒孟获”的故事脍炙人口,然而在历史的进程中,尤其具有深远的影响的,是武侯南征对西南一隅的开发开化。正如孙中山先生所云:“民生问题可以说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在普洱人民温情的记忆中,“武侯兴茶”的故事,成为云南茶业的重要源头,深刻改变了国人乃至整个世界的生活面貌。
   据传大军深入障乡,易生疾病,当地茶叶的发现与使用,对于防疫发挥了重大作用,保障了平叛的胜利。茶叶对于人的滋养,使得野生茶树在原始丛林中脱颖而出,譬如一方美玉,一旦琢去其朴,终将在世人面前大放光芒。可见,在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伟大浪潮中,来自巴蜀的先进文明与南中的茶叶资源相结合,为野生茶树的逐步驯化与茶业的次第开发,奠定了基础。而诸葛武侯,正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者。二千年下来,茶业与云南结下了不解之缘,难怪普洱荣登“世界茶源”,在骨子里透着茶香。
   时光荏苒,在漫长的六朝时代,南北分裂,战乱不已,国家政权无暇经略西南一隅。唐宋以后,中经蒙元,至于明清,随着大一统的重新确立,内地与边疆在政治、经济、军事乃至整个文化层面的联系更加密切,人员与物资的流动也更加频繁。顺着这条历史的洪流,茶马古道悠远的驼铃,伴随着一代代马帮汉子沉重的脚步,开凿着大西南的万水千山。在那个肩拉人扛、依靠畜力的时代,穿越云雾之间,出没密林之下,每一次脚步的丈量,都将成为生死的考验与生命的升华。穿越千载,正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不断超越自我、开天辟地,提供了无穷动力。这条古道,不啻崇山峻岭中的丝绸之路、千回百转的京杭运河,把边疆与内地,西南与西藏,乃至印度、东南亚和整个世界贯通起来,为生长在大山中的人们,打开了重重锁钥。
   回望历史,国家层面的“茶马互市”与“以茶治边”,长期成为西部边疆治理的重大国策,乃理解西南历史脉络的重要线索。早在隋唐时代,中央政府就设置专门机构管理与边疆少数民族的“互市”,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贸易的畅通,总是为国家与人民创造巨大的财富。内地绢帛等手工制品与边疆马匹等牲畜为主的“绢马贸易”,长期成为主要的交易形式,马匹对于绢帛的价格优势,也一度给内地财政带来了不小压力。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宋代,形成了中原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对峙的“小南北朝”局面。一方面,马匹在冷兵器时代关乎天下武备之大,而内地产马的数量和质量有限,迫切需要向滇藏等边疆地区引入战马;一方面,随着茶叶的普及,内地产茶激增,而急需“攻肉食之膻腥”的边疆少数民族,已经“不可一日无茶”。大势所在,为茶马互市的勃兴与茶马古道的繁荣,创造了新的历史机缘,在民生与强国之间,架起了桥梁。
   到了明代,对茶马交易推行严格的国家垄断制度,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可以想见,马匹的输入与西部边疆的治理,对于明代应对来自北方蒙古高原的主要威胁,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随着清代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大西南与内地深度融合,这些历史条件不复存在,悠久的茶马互市,也逐步让位给新兴的“边茶贸易”。一条茶马古道,总是在历史的变迁中转折。民族的团结与融合,为普洱茶的发展提供了更大舞台。从明代《滇略》中的“士庶所用,皆普茶也”,到清代的“瑞贡天朝”,普洱茶的地位扶摇直上荣登贡品,直达九五之尊。迄今,一枚枚圆饼状的茶团,以其特有的香气和形制,使普洱茶在茶的王国中独树一帜,令世人追捧不已,纷纷以收藏为荣。
   踏上普洱城外的茶马古道,在山林中渐行渐远,即将离开繁华的古城,消逝在层峦叠嶂之中。留下一条无数马帮汉子,曾经无数次踏过的石路,通向悠远的时空。此时,天上的雨,哗哗的下着,远处的山,笼罩着澹澹的白云,一层层茶树,婴儿般吸吮着大自然赐予的甘露,睡倒在大山温润的怀里。此时,可有悠远的驼铃,穿越了千载?可有马帮汉子的音容笑貌,消逝在古今?这条古道上,兄弟民族携手开辟美好家园的脚步,从未止息。

共 25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很有特色的地理址名的叙述散文。论古说今,寓景抒情,着笔之处,无一不精华。文字简洁凝炼而又生动形象。文章剪裁得体,详略适度,情景融合。让人读来如见其形的魅力,从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可见,作者的文字功底之深厚。好文,推荐共享。【编辑:维纳斯脚下的小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夜霜        2020-09-01 12:59:10
  悠远的古道,醇厚的茶香。
静夜霜
2 楼        文友:飞瀑流云        2020-09-17 13:27:57
  欣赏佳作,期待精彩继续,问好作者。
飞瀑流云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