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敏思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敏思】走笔莲城美景(散文)

编辑推荐 【敏思】走笔莲城美景(散文)


作者:彭楠 秀才,1679.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23发表时间:2020-09-01 21:11:31


   【碧泉捞虾】
  
   那天,随朋友去了乡下,她是去寻酒家用的厨子,我们则是顺便去寻碧泉书院的一代文宗。
   先去的湘潭县石鼓镇。一个小伙子开摩托车到石鼓镇上接我们,引到他家。这个人家,背倚青山,侧有池塘,理想的居所。朋友与这家人很熟,板凳没坐热,就起身到屋后的菜园子去了,摘了些辣椒。我们吃着乡下土菜,品柴火味道。朋友却带着任务,从专业角度重点品尝着小伙子的菜,然后作出评价。原来,开摩托车的小伙,就是朋友要寻的厨子。
   午餐之后,我们喝了茶,稍稍歇歇,就带着新鲜土菜,去锦石乡碧泉村。朋友酒店的一对夫妻就住这里,约好了在家等着。对老板来家做客,那对夫妻欣喜不已。农村人总是很淳朴,女主人把家里好吃的东西悉数端了出来。
   我却只惦记着碧泉书院了。
   我知道的碧泉,是从参加碧泉讲坛听课开始的。碧泉二字,源自于著名的碧泉书院,湖湘文化的发源地。随着碧泉潭水在此已流淌了近900年,留下了有许多传说与典故。但是,我一直没有刻意拜谒。今天有幸到乡下寻厨子途经,虽内心十分向往,却总觉得有欠虔诚。
   来到碧泉所在的泉眼,并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神圣。虽然介绍的文字是“潭深近丈,宽三丈余。水清莹,潭周碧透。”但是,却很不起眼;虽然有绿色的防护网,山坡上建有一个亭子,但是不及旁边一排高楼抢眼。不过,安下心来再看,泉眼处清水翻滚而出,源源不绝,周遭的丝草绿油油的,满满一泉眼,随着泉涌而欢快地漂摇。眼尖的,还会发现一些小魚小虾在水里游戏。
   其实,这里著名的不是自然景观,而是它的文化底蕴。中国儒学声名显赫的“湖湘学派”,就发源于此,代表人物胡安国父子在此隐居、著述。胡安国并非本地人氏,公元1129年,由湖北荆门避战乱进入湖南,在其弟子长沙人黎明的引导下来到湘潭碧泉,遂有买山筑室之意。由黎明出面,协调多方关系,在碧泉附近购得山地建造房舍,以为家居。只是胡安国这位读书士子不忘根本,既以之为家居,又把它开设为教授子侄门生的书院。书院以“碧泉”而名之。在古代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湘潭作为闭塞禁锢的穷乡僻壤,有史可稽的书院不多,而“碧泉书院”存世久矣。其修建时间之早、社会影响之大,堪称潭邑之首,县内志史、族谱均有相关记载。如今,书院虽片瓦无存,仍可在旧址中感受到当年书院的建筑规模。
   故此,亭不在高,有文则行;泉不在大,有名则灵。
   在泉眼下游的水圳旁,朋友除了在掬水清凉肌肤,还习惯性地在清泉流过的丝草中找鱼,捞了回去当菜。当地人介绍说,丝草中的米虾特别多,一会儿,可以从员工家里取了捞鱼虾的工具来打捞。这里的米虾个头很小,浑身通透,不仔细看是看不见的,而且味道特别甜、香。我想看看米虾的样子,却只见丝草不见虾。一切都在似有若无间。
   晚餐后,夏夜的天空,有满满的星光眨着神秘的眼睛,似乎提醒着我们别忘了去捞米虾。男主人穿戴了防水的长裤,带了麻搭子(即:捞子),还有手电筒,来到碧泉水圳里。水凉彻骨,我们在岸边打着电筒,看着男主人步入水中,水深及膝盖,顺着水流,顺着丝草的流向,把麻搭子轻轻地放入水中,重重地压向丝草,慢慢的收拢,然后快快地抬起麻搭子。手电一照,无数剔透的小生灵在跳动,拂去杂草,倒入有水的桶中。米虾,真的只有米粒大小,或许就是以此命名的吧。女主人当着讲解,说着捞米虾的技巧,只能顺着水流梳头,而不能逆流,否则捞不到米虾。
   水电筒的光映照在清澈的泉水里,泛着丝草绿色通透的光,在四周黑夜的衬托下,像一块有着生动纹路的碧玉,很是剔透,很是宝贵。手电圆形的光亮,好似时光的隧道,我们可以从这光束,穿越到900年前的南宋时代,听名士胡氏父子碧泉“开坛授学”。隐约看见,当年的胡氏父子,也曾在这里星夜捞虾,留下欢乐的笑声,飘荡在神秘的夏夜。
   仿佛,“碧泉书院”只是隐于夜色当中,也隐于漫漫历史长夜里。胡氏父子文字犹在,言之凿凿;碧泉流淌的水声还在,千年悠悠;捞虾戏水的欢快尚存,不舍依依。
  
  
   【“惊”品顶峰】
  
   选择太多,是当下的烦恼。出游亦是。
   五一长假怎么打发,我们几家是有些纠结的。想去远方,可想起路上车辆拥堵的惨相,只得作罢;想去邻市看映山红,又担心景区看人后脑勺的囧样。一番发散性思维之后,所有的美好愿望,最终在选择前的一刹那回归现实,去顶峰。
   顶峰,尽管她有着“湘潭的西藏”美誉,终因距离太近而失去吸引。那只是湘潭西部铜梁山上的一个村子,也是一个贫困的地方,因为海拔最高而称之为“小西藏”。我们几家有了上次去远方看油菜花的经历,感悟到友谊带来的快慰,其实并非景观本身,而是内心的欢愉,景致只是一个载体而已。换句话说,去哪儿不重要,重要的是跟哪些人去。
   午间时分,我们的车赶到了铜梁山下,一个宽阔的水库,一片结籽的油菜地,一座巍峨的大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不由得感叹,若是春天油菜花盛开时,这里一定更加好看。不曾逗留,继续往山上爬。上山公路,有点嫌窄,而且峰廻路转,幸有半人高的水泥墙作安全围挡,否则真是险峻得害怕。遇到会车,是要极其小心而耐烦的。
   十多分钟车程到达曹家坳顶峰村,出现一高谷平畴,游客的人车一瞬间冒了出来,在狭小的地域上显得熙熙攘攘。回头再看山下,一边是山峦多褶“侧成峰”,一侧是上山公路缠绕着山体“似绸带”,远处的田垅星罗棋布,甚为壮观。而山上的颜色,像是一块调色板,五颜六色的。真好看。
   网络上联系的“顶峰人家”找到我们,安排着吃住,颇感方便。吃着这里有名的是烟熏腊肉,肥而不腻,清香诱人。积蓄了能量,再度出发时,大家精神焕发。吴老师看着一碧如洗的天空说,我这次的愿望是,看星星,听鸟鸣,看来我的第一个愿望可望实现了。
   湘军古道,是顶峰的人文景观。当年,曾国藩带领的湘军曾经此地出入,山的另一边就是双峰荷叶镇,曾国藩的家乡。军队在此翻山越岭,不知是不是常态?这是一个两山之间的凹处,有青石板铺垫的道路,随山势弯延,伸展,上行。路边是苍翠的灌木丛,偶有黄的、白的、红的花儿点缀其间,红色的是杜鹃,其他的花则不知名。有人发现了茶子树上的叶苞,攀上树枝去采摘,然后就塞到嘴里品了起来,自诩为绿色环保。
   约摸二十分钟散漫行走,就到了山顶,抬头看,山顶的树连着背后的蓝天了,人在高处即构成了一个剪影。人到山顶之后,随即会发出一阵阵的尖叫声,哇噻,好美!
   站在山的顶部,突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视觉的惊喜。俯瞰眼前,是一片辽阔空旷的田野,在纯净的蓝天下一览无余,蓄着水的田间泛着白色的光,田埂像是一只神笔画下的一道道线条,弯曲的,不规则的,美美的。卢老师脱口而出:莫不是到了紫鹊界吗?这真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景致,或许是攻略“功课”不充分的好处,查看了许多顶峰的图片,却没有这一幅。眼睛似乎很贪婪,不相信似的来回巡视着。不枉此行了。
   这种满足感,一直让我们保持着一份好心情。晚餐的时候,逢着意外喜悦的我们精神很爽,不免要多喝几杯酒。趁着酒兴,刘老师办篝火晚会的主张,居然如愿地在房屋侧面的空坪里张罗起来了,房屋的主人把家里熏腊肉的柴火,一古脑的搬到了坪里,火的红光吸引着同样泛着酒兴红光的我们,欢快的歌声有了,舞蹈有了,朗诵有了,段子有了,照相的有了,谈笑风生了,称兄道弟了……
   一觉醒来,男人们才发现忘了看星星了,或者在女人们的提议下看了,但已经忘了星星什么模样了。我大概是被窗外的蛙声聒噪醒了,看看时间才五点半。因惦记着看日出的事,便悄然起身,走向户外。空气有点凉意,裹紧了风衣,寻找着东方,正是我们上山的一侧。放眼望去,昨天白天的星罗棋布,此时却氤氲着,朦朦胧胧的。我的视线被大山挡住,估计看日出没戏,便循着公路下方的阶梯往山下走,结果发现了流水声和瀑布。那瀑布落差应在百米左右,在水量充沛时应当气势恢弘。这一景致,让我吃惊的是,在顶峰村居然没有任何提示,莫非当地人熟视无睹了吗?
   待同行的朋友陆续起床,聚集的时候,回想着昨夜的篝火晚会,翻看着微信群里的疯狂的照片,大家都惊诧不已了。惊诧着篝火的烈焰红唇是如此大规模,也惊诧平日里斯文示人的老师们,入乡随俗般接着地气,一场晚会自编自导自演,竞也有模有样,惹得高谷平畴的村民前来围观,几个户外活动的驴友钻出帐蓬助兴。有人提议给房东柴火钱,可是,却惹得纯朴憨厚的男主人连连摆手。
   返程的时候,郭老师总结说,这次五一出行的选择,正确。这次选择顶峰,其实是不经意的,没料想回馈了我们一个个惊叫、惊异、惊喜。
  
  
   【春光毛田镇】
  
   大巴车经过水府大桥时,车上的人好像“突然”醒了,俯瞰水府中大大小小的岛屿,蓝是蓝,绿是绿,蓝的是水,绿的是山,不时发出赞叹之声,“好山好水出好茶,是有道理的。”
   毛田镇是在水府附近的,“香妃茶”便是这里的名茶。果然,几分钟之后,大巴车在写着“万洲”村名的招牌处停了下来。下了车,跟着一路的彩旗,随着人群走过村舍,走过田垄,走过山塘,绕过一个小山包,看到了巨型充气门拱架在了大路上,路边的山上立着硕大的宣传画,稍远处,便是人山人海的会场了。
   我没有去仪式现场,而是站在小山包上,用单反相机拍摄着仪式的“大场面”。
   对我而言,这样的仪式,其实算不得什么别出心裁。但是,人山人海的场面,对茶农来说应该是稀罕的。我稀罕的是春光下的茶山,一层层纹理清晰的茶树带,像是春姑娘盘着的秀发,绿油油的,泛着好看的光芒。在来的路上,就有人说着天气了,昨天还是阴雨绵绵,寒气逼人,甚至还担心今天的活动,会不会受到影响。没想到,今天一早,老天被毛田镇的茶农感动,一扫昨日的阴霾,露出了满天朝霞,让这个日子忽地变得美好起来了。仪式上的人们,个个都是满面春风,好像这暖暖的春光,昭示着毛田镇的茶旅事业,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打动我的,除了春光,还有镇上年轻的领导人。他们的言辞,是热烈的,诚恳的,淳朴的,激情的,同时也是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面对疫情,举办这“首届茶旅文化节”,是担着疫情风险的,把这两件矛盾着的事情,妥善处理好,是需要智慧的,既不能被疫情耽搁了发展,又不能让经济活动导致了疫情的失控。
   仪式现场周边设置了许多临时的“小房子”,那是品茶卖茶叶的场所。第一间,里面坐着的两个男人,古铜色肌肤,一脸皱纹。见了我,只是一味咪着眼笑,也不介绍他的茶。这种淳厚,反而引起了我的兴趣,主动问着一些茶叶的事情。他们这才跟我说着,这是清明时节采的新茶,哪些叶子是单片的,哪些是双片,价格有着哪些不同。我问着他们家有多少茶树,收成好不好。这时,一个女人过来,头上扎着头巾,典型的农村妇女模样,张罗着拿热水瓶给我泡茶。我接过茶水,却发现递茶的手,手背上皮肤粗糙,手掌上布满皲裂杂乱的纹理。我便说着她的手,她说是手工翻茶捞下的。这种手掌,我是熟悉的,小时候看到母亲的手,就是这个样子。
   我心里涌上了复杂的心情,茶农艰难不易呀。我想尽一份心,便问着陈列的茶叶及价格。平时极少买东西的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对这个价格的定位没有概念,看着他们朴实的面孔,我打消了货比三家的念头,一边品着杯中清香沁人的茶,一边让他们称了一些。
   长满茶树的山上,有人在采茶,有人在拍照,有人在采访。采茶的人,有茶农,也有游客;拍照的人,有游客,也有记者;被采访的,有西装革履胸佩党徽的地方领导,也有如我一般的嘉宾。
   面对媒体的镜头,我感触着茶农的不易,也感触着镇上年轻干部的激情。尽管空气中还有些冷冽,但是,随着温暖的春天的到来,“疫情”终会过去,一切都会向好起来。
  

共 46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三篇游记,对象相仿,风格一致,辑成一文,满满都是对乡土的眷恋、对三农的情怀,是写莲城湘潭景致的难得美文。第一篇碧泉捞虾,写陪朋友给酒店找厨师,“顺便”追寻感受900年湖湘文化开宗立派的胡安国父子的碧泉书院遗迹,以及对湖湘文化的崇敬,还有捞米虾的情趣。第二篇“惊”品顶峰,记述五一长假期间,一众文人同道相约游铜梁山,山下农家土菜,篝火欢愉,山顶万千气象,飞瀑阡陌,令一行惊叫惊异惊喜。第三篇春光毛田镇,写疫情期间,记述了毛田镇“首届茶旅文化节”盛况,写了对好山好水好茶的亲近,也生动反映疫情了渐行渐远后之后的乡村复苏的生机活力。文无定式,但须有我有真情,有温度有情怀。一切景语皆情语,唯有真情最动人。请看,“今天有幸到乡下寻厨子途经,虽内心十分向往,却总觉得有欠虔诚。”“农村人总是很淳朴,女主人把家里好吃的东西悉数端了出来。”“没想到,今天一早,老天被毛田镇的茶农感动,一扫昨日的阴霾,露出了满天朝霞,让这个日子忽地变得美好起来了。”“我们几家有了上次去远方看油菜花的经历,感悟到友谊带来的快慰,其实并非景观本身,而是内心的欢愉,景致只是一个载体而已。”“这种手掌,我是熟悉的,小时候看到母亲的手,就是这个样子。”“看着他们朴实的面孔,我打消了货比三家的念头,一边品着杯中清香沁人的茶,一边让他们称了一些。”类似的语句比比皆是,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列举,就是想强调,社长的这篇散文,有我有真情有温度有情怀。全都有了。建议推精。【 敏思编辑:老袁寒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绿袖子的田园        2020-09-01 23:07:46
  一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水电筒下,产生了惊悚的美景,你看,那泛着丝草绿色通透的光,像一块有着生动纹路的碧玉,而手电圆形的光亮,好似时光的隧道,穿越到900年前的南宋时代,隐约看见,当年的胡氏父子,也曾在这里星夜捞虾,留下欢乐的笑声,不舍依依。这哪是水电筒,分明是一支神来之笔。作者是写游记的实力派,欣赏!
我爱,故您在!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