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风雨五十年(小说)
一
一九六八年三月的一个清晨,太阳刚刚在地平线上跳出来不久,橙色的太阳光芒慢慢消融着朦胧的雾气。笼罩在雾气中的蒋家村露出了轮廓,慢慢清晰起来。蒋家村周边的田野里,庄稼长出了青青幼苗,连绵成片的绿色散发着勃勃生机。
蒋慧琴背着背篓往家走,背篓里装满了刚打来的猪草,还带着清晨的露水。蒋慧琴一大早出门割草,裤脚边都被露水打湿了;蒋慧琴圆润的脸庞上,一双大眼睛水灵灵的,两条麻花辫随着她的脚步在肩头跳跃着。她虽然个子不高,但是很健康,全身充满青春的活力;即便是穿着土布做的灰色衬衣和黑色裤子,也丝毫不影响她的年轻美好,反而更显自然淳朴。
“幺妹,打猪草回来啦?这么大一筐,你好能干啊。”蒋慧琴经过刘嫂家时,被刘嫂喊住了。刘嫂站在院坝边,一只手端着一碗稀饭,一只手拿着双筷子,正在吃早饭。
“刘嫂,在吃早饭啊。”蒋慧琴笑着和刘嫂打招呼。
“幺妹,你等下。我有事和你说。”刘嫂走了过来,低声说:“幺妹,你不是说要嫁给解放军吗?我本家那边有个远房小叔,在荣昌县武装部,也是穿绿军装的。我给你做媒,要得不嘛?”
蒋慧琴是村长的幺女,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家境还算可以,所以蒋慧琴是村里少有的读过书的女娃娃。蒋慧琴十二岁上小学,读书成绩非常好,学校老师都鼓励她好好读书,以后考上中专,走出农村成为城里人。小学毕业后,蒋慧琴想继续读初中,可是父亲不同意。后来蒋慧琴向父亲保证,读书也不耽误帮家里做农活,父亲才同意了。蒋慧琴一边上学,一边负责养家里的两头猪,有时候也去采点山里、田里的野生药材卖给供销社,赚点本子文具的钱。遗憾的是,蒋慧琴初二才读了一个学期,便遇上了时代浩劫,全国停学。蒋慧琴的读书梦破碎了,只能在家务农。蒋慧琴不甘心,又想借着城里工厂到农村招工的机会跳出农门。可惜永川县的几次招工,都不包括蒋家村所在的公社。
慢慢地,蒋慧琴到了结婚的年纪,上门提亲的人络绎不绝。可是蒋慧琴都不答应,蒋慧琴一心想要嫁给解放军。那个年代,广播里、报纸上常常宣传解放军的英雄形象,能嫁给解放军,是少女们的梦想。
现在,蒋慧琴已经二十一岁了。村里的同龄人早都结婚生孩子了,她成了大龄未婚女青年。家里人着急,蒋慧琴自己也着急。
现在刘婶说要介绍个解放军,蒋慧琴心里高兴,赶忙说:“要得啊,他什么情况嘛。”
刘婶介绍道:“我小叔叔叫刘义华,今年二十六岁。爹妈早都没得了。有一个大哥、一个姐姐,还有个小妹。姐姐妹妹都嫁人了。大哥也结婚了。他十八岁到武装部当兵,现在已经是小班长了。”
刘慧琴答道:“那有照片吗?先看一下嘛。”
刘嫂眉开眼笑地说:“照片我没得。过两天我去找他大哥要张照片,再给你审查哈。放心,人长得可以,又是解放军,配得上你。”
刘慧琴不好意思地笑着挥手告别说:“那我走了,要回去喂猪了。”
二
过了一个礼拜,一天蒋慧琴一家吃过晚饭。蒋慧琴帮着母亲在洗碗、刷锅、收拾灶台,父亲在院坝里劈着柴火。
这时屋外响起刘婶的声音:“村长,幺妹在家吗?”
蒋慧琴急忙跑了出来,答道:“我在。”她跑到院坝里,来到刘婶面前,拉着她往屋檐走廊的角落处走。
刘婶知道她是不好意思,心领神会地跟着她走。
刘婶从裤子口袋里摸出一张两寸黑白照片递给蒋慧琴:“给你,我小叔的照片。”
蒋慧琴拿了照片仔细端详,照片上的刘义华站立在武装部楼前,身姿挺拔,精神抖擞。他穿着一身绿军装,戴着军帽,腰束武装带,衣领上佩着红领章,帽子正中是鲜艳的红五角星。刘义华长着一张国字脸,两道浓眉下,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透着坚定的目光。
“怎么样?我小叔还是可以的吧?多精神的。”
“嗯。”蒋慧琴羞涩地点了点头。
刘婶看到蒋慧琴的表情,觉得这事有戏。刘婶眼珠一转,拿了照片转身走向蒋慧琴父亲:“村长,我来给幺妹说媒。你看下,一表人才的。”
蒋父接过照片看了一眼,严肃地问:“这个人啥子条件嘛?”
于是刘婶把刘义华的情况向蒋父描述了一遍,听到动静的蒋母也从屋里走过来听着。
蒋父听完不满意地说:“这个人不行,他在外面当兵,家里连个老人都没有,我幺姑嫁过去要一个人撑起家,要去受苦遭罪哦。”
刘婶劝说道:“他当兵每个月有津贴的,可以寄回家,幺妹不会受多少苦的。”
蒋父还是摇着头说:“当兵的能有多少津贴,屋头的活还不是要人去干。挑水、劈柴、下田,哪个不要劳力嘛。”
蒋慧琴在一边小声嘀咕道:“这些我都可以自己干。”
蒋父生气地教训小女儿道:“你自己干?你能干得很啊。到时候受苦遭罪,有得你哭的!”
蒋母连忙劝解蒋父道:“你莫生气嘛,和幺姑好好说。”
蒋父生气地转身进屋了。
蒋母对蒋慧琴说:“幺姑,你莫怪你爸爸。他也是想你嫁个好人家嘛,你要考虑好哈。”
蒋慧琴有些不开心。
刘婶小声地说:“幺妹,这样嘛,下回我安排你们见个面,你再做决定嘛。”
蒋慧琴点了点头,送刘婶出了院子。
三
一九六八年八月初,刘婶告诉蒋慧琴,刘义华请了两天探亲假回家来了。刘婶安排两人在礼拜天的赶场日,到镇上见一面,地点是刘家在镇上的一个远房亲戚家里。
蒋慧琴怕父亲反对,去找三哥商量,三哥问蒋慧琴:“你看你个人的意见,想见就去见一下。不怕,三哥陪你去。”
礼拜天一大早,蒋慧琴和三哥去镇里赶场。走了一个多小时到了镇上。赶场日,十里八乡的村民们都聚集到镇里街上,买些吃的用的,人来人往的很是热闹。
蒋慧琴和三哥来到刘婶安排的见面地点,刘婶正站在门口四处张望着,她身后站着一个穿着军装的男子。
刘婶看到蒋慧琴,高兴地招呼着:“幺妹,你来啦。来,认识下,这个就是我小叔,刘义华。”说着指着身后的男子介绍道。
蒋慧琴飞快地瞥了刘义华一眼,刘义华和照片上一样高大英俊,只是皮肤比照片上黝黑一些。蒋慧琴说了声:“你好。”刘义华看着她,也笑着点头回了声:“你好。”
刘婶看两个人都不好意思的样子,连忙招呼他们到屋里坐。进屋后,刘婶让刘义华给蒋慧琴和三哥倒杯水来。刘义华答应了,去倒了两杯开水来。
刘婶看到水杯,又好笑又好气,对蒋慧琴说:“哎,你看他这人,就是老实嘛,叫他倒水,他就倒杯白开水,茶都不晓得放点。”
刘义华听了,赶紧又去拿茶杯,想要再去加点茶。
蒋慧琴连忙拦住说:“没得事,我就喝白开水好了。”
刘义华犹豫着,不知道该听刘婶的,还是听蒋慧琴的。
刘婶笑着解围道:“好了,幺妹说喝白开水,就白开水嘛,你们两个聊天嘛。”
刘义华咧嘴笑了下,不知道该说什么。蒋慧琴觉得自己是女孩子,也不好先开口。
刘婶看两个人都不开口,只好引导着话题说:“幺妹,你去过荣昌县城没得?”
蒋慧琴说:“没去过。”
刘婶就教刘义华道:“小叔,你请人家去你那儿耍嘛。”
刘义华赶紧邀请蒋慧琴道:“你哪天去荣昌县城,可以去武装部找我,我招待。”
蒋慧琴抿嘴一笑,答应道:“要得嘛。”
话头一开,两人也没有那么拘谨了。
蒋慧琴就问:“你在武装部都做些什么?”
提到工作的事,刘义华放松了些:“我是在炊事班的。”
蒋慧琴有些失望:“炊事班啊?就是做饭的啊?”
刘义华点头答“是”又补充道:“我们炊事班也不只是做饭,还有种菜、养猪。我们班里养的二十多头猪,就是我在负责。”
蒋慧琴笑了一下说:“我是负责养家里的两头猪。”
三哥好奇地问:“当兵也种菜、养猪啊?那不是和农民差不多?你们配枪不?”
刘义华说:“还是和农民不一样,我们也有军事训练。像出操啊、跑步啊、单双杠这些,炊事班的不配枪。不过每年都有打靶训练,上次打靶训练,我的成绩在连里是第一名。”说到工作上的事,刘义华是侃侃而谈。
蒋慧琴问刘义华:“你读过书没得?”
刘义华回答:“小时候家里穷,哪有钱上学嘛。还是到部队后,才进了识字班,学会了认字写字。”
刘婶趁机夸赞刘义华道:“我小叔优秀得很,现在是小班长,过些年要是提了干,那家属就能随军了。随军家属可以有工作的哦,幺妹。”
“我晓得这个政策,以后的事只能走起看嘛。”蒋慧琴看看屋外的天色说:“我还要去供销社卖金银花,那我们就先走了哈。”
“再坐会儿嘛。”刘婶挽留蒋慧琴。
“不坐了,我这些金银花攒了大半年了,一会儿供销社关门了,就卖不脱了。”蒋慧琴站起身,和刘婶刘义华告别,背起背篓和三哥往外走。
刘婶夸着蒋慧琴就是会过日子,和刘义华送他们出门。
刘义华朝着蒋慧琴的背影喊了一句:“你下次去荣昌县城,去武装部找我哈。”
蒋慧琴转身挥手回了声“要得”,和三哥匆忙离开了。
四
蒋慧琴他们从供销社回来,刘婶就在村口拦住了他们。
刘婶说:“幺妹,我小叔对你很满意哦。他明天要回部队了,想要个准信,你呢?啥子态度嘛?”
蒋慧琴犹豫着:“我觉得人还是可以,就是我爸爸反对……”
刘婶鼓动道:“现在新社会,恋爱婚姻自由,你爸爸反对没得用,还是要你个人做主哦。”
蒋慧琴还是犹豫不决,三哥便劝说道:“妹妹,你先不想那么多。要是觉得人可以,就再接触下,多了解下。爸爸那里没得问题,他哪个拦得住你嘛。”
蒋慧琴又想了下,下了决心说:“好嘛,那就先耍对象嘛。”
刘婶喜笑颜开地叫好,说马上回去告诉小叔,他肯定高兴。
蒋慧琴回家后,把答应和刘义华耍对象的事告诉了家里人,父亲知道后很生气。可是蒋慧琴是个有主见的人,她决定了的事情谁也别想轻易改变她。
虽然确定了是对象关系,但是刘义华在荣昌县城当兵,蒋慧琴在永川县乡下,在那个车费、邮费都贵的年代,双方并没有更多接触了解的机会。
十一国庆节快到了,蒋慧琴收到了刘义华的一封信。在信上,刘义华说已经向组织上交了恋爱报告,部队了解情况后,批准了他们的恋爱关系。刘义华又写了些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最后说快到国庆节了,荣昌县城会装扮得很漂亮,邀请蒋慧琴去耍。
蒋慧琴把信看了好几遍。
晚上一家人吃饭的时候,蒋慧琴把刘义华来信的事说了:“刘义华来信,让我国庆去荣昌县城耍。”
父亲一听,就不高兴地说:“去啥子去!女娃娃家家的,跑去找一个男的,像啥子话嘛。”
蒋慧琴马上解释说:“他已经打了恋爱报告了,组织上同意的。还有,我又不是要一个人去。”然后蒋慧琴请求父亲道:“爸爸,你陪我去嘛。”
父亲板着脸拒绝:“不去,我又不认识他,去做啥子。”
蒋慧琴笑着拉着父亲胳膊撒娇道:“去了就认识了噻,你陪我去嘛。”
父亲口气软了下来说:“他有啥子好嘛,你就看起他?人家介绍大队长的娃儿你都不同意……”
蒋慧琴马上说:“他还可以的嘛,解放军,保家卫国。还是小班长了。还有,你看他,都没读过书,在部队学习,都能写信了。”
父亲依旧不太情愿:“不去,没得路费。”
“路费我有。”蒋慧琴已经存了一笔钱,去荣昌县上两个人的路费够了。
“还要自己出路费啊?一点都莫得诚心。”父亲抱怨着。
看到蒋慧琴不高兴的表情,母亲劝说父亲道:“还没成一家人,自己出路费也应该的嘛。你就陪幺姑去下荣昌县城嘛,还可以看看热闹,要不是我不识字,我也想去看看呢。”
三哥看父亲还不答应,急着说:“爸爸你不肯陪妹妹去,那我去嘛。”
“你捣啥子乱,干活去!”父亲怒气训斥三哥。
三哥朝蒋慧琴吐了下舌头,转身出门干活去了。
接下来,蒋慧琴又和父亲提了几次去荣昌县城的事,家里人也都帮着劝说父亲,终于父亲答应和蒋慧琴一起去了。
五
蒋慧琴和父亲坐了三个小时长途车,来到了荣昌县城。
荣昌县城里楼房多了、汽车多了、人也多了。他们一路问路,终于找到了武装部。
荣昌县武装部门口,一个背着枪的解放军战士在站岗。那身影真像照片上的刘义华,让蒋慧琴一阵激动。等他们走近了,才发现那个战士不是刘义华。蒋慧琴和站岗的战士说明来意,站岗的战士让他们在门口等,然后到岗亭里打了个电话。
过了十几分钟,刘义华来到了大门口,在门岗给蒋慧琴父女做了登记后,刘义华带着他们进了武装部大院,来到炊事班。刘义华让他们坐着休息,他去找指导员汇报一下。
过了好一会儿,刘义华还没有回来,蒋慧琴父女俩干坐着等着,父亲不禁有些冒火了:“他干啥子去了?让我们这样干等着啊?水都不准备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