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室雅兰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雅香】向岁月深处去采风(散文)

精品 【雅香】向岁月深处去采风(散文)


作者:李金松 布衣,193.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98发表时间:2020-09-04 15:46:32
摘要:认识老街,得益于作协的几次采风,给了我静心去探访老街的时光。老街不远处,有一座建于西晋年代的禅寺,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佛教名刹,可谓名声在外。老街与禅寺相比,似乎要失色许多,只是这些,并不影响我对老街的追寻


   认识老街,得益于作协的几次采风,给了我静心去探访老街的时光。老街不远处,有一座建于西晋年代的禅寺,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佛教名刹,可谓名声在外。老街与禅寺相比,似乎要失色许多,只是这些,并不影响我对老街的追寻。
   老街历经岁月风霜的敲打,已经不是先前那个模样了,已经无法找回先前那种感觉了。只是,在人们心目中,这就是老街,那怕是记忆中的老街,也是让人难以舍去的。走在老街,依然能感觉到古风淳朴,处处透出时光的静美,因为这里深藏着许多精致而有内容的故事。与老街相邻,除了那座充满神秘色彩的禅寺外,还有大森林,古道,小溪和村落。老街,只是村落自东向西分隔这个村子的一条路罢了,因为两边有店面,来往的人多了,也就成了一条街。在江南这片土地上,这样的老街,并不算什么著名的。而现在,这块土地,成为作家的创作基地,给老街注入了新的灵气。
   历史的碎片拼接成许多美好,古村,老街,与远处的参天松柏一样,见证这里的兴衰。故去的人,已经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人生路上,或交集,或擦肩,无法改变曾经的过往。老街,那是一个能够让游荡在外的那颗心可以安顿下来的地方。多少人,一直想回去,因为那里有自己的根。
   早先,老街通往外面的路,看上去极为精致,路中央用卵石铺成,图案美观有序,再用十余公分宽的石条砌边,块石设阶。几经变化。原先的山路已废弃,甚至找不到路了。在村口的山上,还能见到百余米完好的古道。只是,没有行人,路面都长草了。真是应了鲁迅先生说的:“世上本没有路,因为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而现在,祖辈留下的那条路,因为无人走动,路也就不成为路了。当然,沿着山体而建的公路,也是一种风景,一种不曾见的风景,但无论如何,都不及以前那种感觉。
   开门见山的一个小村庄,逐水而居,沿溪而建,依街而兴。村后的公路沿山而下,可以俯瞰村庄全貌。错落有致的江南民居完整地铺展开来,青砖灰瓦,层层叠叠,在连绵的苍翠山峦映衬下,显得格外悠远宁静。老街中心有个庙宇,那一带的繁华,似乎就在眼前。百杂商店、南货糕饼店、咸货店、中药铺等数十家老字号,一字排开。宁静与繁华相映,这就是老街的魅力。
   时光的流失,那些清一色的白墙黑瓦木结构房屋,也有不少被现在的钢梁混泥土所代替。外墙上,似乎还保留着许多过去的元素,那怕是装装门面的,也会让人想起远去的岁月。镶嵌于高楼大厦墙体外的“田野家园”四个字,似乎很不协调。也许,这是住在大厦里的老街人对于田野的一种情怀,就整个村子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点缀。
   走在老街上,感到有些冷清,只是,有一幢两层楼建筑,曾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居住过的,回首往事,仍能让人热血沸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已经是60年以前的事了。在国家历史上,也是不可磨灭的。
   悠闲地走在老街,不少老屋,爬满了绿色的藤蔓。看着那绿色,许多人为之惊叹。地面的墙脚跟,看上去只是几条,而后向上攀爬,延两边伸展出去,紧紧地吸在墙壁上。藤蔓这种植物是不能直立,只能依附在其他物体或是匍匐于地面上生长。只是,看到这枝繁叶茂的样子,还是让人感到其生命力的强大。
   江南的古村落,总是与石头联系在一起的。前些年,写过一篇《石头村之前世今生》的散文。那是一个用石头叠起来的村子。说到石头,与人类的生存密不可分。钻石取火,让人类走向文明。石砚、石印是读书人熟悉的。石碾子、石磨盘、石雕、石钟,还有大门外那些守候着的石狮子,尽是在石头上做的文章。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石岩缝中蹦出的孙猴王,石头幻化成的贾宝玉,无不与石头挂上了钩。
   老街有一处叫石墙门的地方,出过多位进士。老街,小溪边的石凳,水井旁的石臼,矮墙处的石柱,还有踩在脚下的石板,所有的这些,都记录着老街的变迁,诉说着老街的昨天。
   这里有许多老房子,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算得上是古建筑。那些雕刻着精美花纹的房梁,屋檐,石柱,门框,窗棂,是现代人所不能及的。新农村建设,让农民过上了好日子,让农村焕发出生机,而那些古建筑的命运是不确定的。许多古建筑,要么被穿上新衣而看不见原貌,要么被拆除重建,除了外貌有点儿像,已经失去了原先的味道了。人类就是这样循环着,有些失去,又有些出现,如此,编织成一个又一个故事。怀念过去,拥有现时,向往明天。因为有不同,所以有希望。
   居住在这里的人,老街是他们的命根,祖辈的躬耕而行,凝结成勤劳和智慧,早已流进老街人的骨血,注入老街人的灵魂。在这里,许多人一辈子也没离开过,与荒野土地相依,与日月星辰相伴,存在于世间,没有什么不好,从来没有觉得不好。他们眷恋着这里已经翻腾成黄金的土地,他们熟悉这里的天空飘散着的云彩,熟悉这里的夜晚亮晶晶的星星,没有厌倦,从不动摇,繁殖生息,用一生去诠释这里的全部。不走进老街,无法感受到这里的悲欢,无法理解他们舍弃不了的情结。
   世事一直向前,许多过往已经成为故事。老街,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坐在家门口的老人,那些发生过的史实,或是前人传承下来的,或是自己经历的,细心且认真,日复一日地讲给我们听。听着老街的故事,让我的内心总是可以安静许多,让我的灵魂得到再一次的洗刷。
   有人说,生活是可以选择的。老街的人们,依旧热爱生活,依旧热情奔放,依旧步履铿锵。逝去的容颜,不老的心灵,他们对老街的执着,已然到了不悟的程度,成为老街的见证者,老街的参与者。
   大凡能够传承下来的,都会以文化的面容出现。老街,早已成为一种凝固的文化,需要我们去注入新的生命,让老街得以更加丰满和厚实。老街两旁随意摆放着的脚踏打稻机、扬谷的风车、耕田整地的犁耙,还有挂在墙上的蓑衣斗笠,以及陈列在室内的古旧用具用品,早已失去了原先的使用价值,而成为一种文化得以保存,让来到老街的每一个人去追忆远去的景况。
   时光深处发出的钟声,扣击岁月的每一瓣心膜,去瞻仰令人惊羡的风景。逝去的已是曾经,那是回不去的。繁华落尽,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只有这老街才让我感到真实的存在。因为,我一直脚踏实地,不恋尘世浮华,不问红尘纷扰,那怕生命褪尽色彩,人生依旧斑斓。
   现在的老街,还保留着庙会的习俗。这里的庙会,有一个别致的名字,叫“镴会”,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所谓镴会,就是庙会期间,有很多镴制会器,如杨家将、十八般兵器、兵书、暗八仙。坐在祠堂里的老先生说,一次庙会需用镴3000余斤,故名“镴会”。吹吹打打,浩荡游行,绵延着村民朴素的愿望,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回头望一眼,已经很多年时间,透过手指看着天,我又回到这老街”,走完充斥着复古怀旧情怀的天童老街,似乎回到了那些年的旧时光。老街虽已是垂暮时分,仍能洗尽铅华,再续闹市繁华。
   异样的日子,忘不了的还是这老街。因为,喧闹的都市,无法感受老街的这份古朴和宁静。每一次不舍地离开,总是默默念叨着:老街,我还会再来的,向岁月深处去采风。
   (原创首发)

共 280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协的几次采风作者走近了老街,老街随着岁月风霜的敲打,早已不是先前的模样,而人们难以舍去的仍是老街古风淳朴和属于自己的根。老街中心有个庙宇,书写着曾经宁静与繁华,体现出老街的魅力。居住在老街的人,这里是他们的命根,勤劳与智慧早已流进老街人血液与灵魂。听着老街的故事就是灵魂一次洗刷让人干净。岁月深处的采风忘不了的还是这老街。作品构思精彩,文字柔美,笔触细腻,诗情画意,引人入胜,细品却极具感染力。作者不仅仅是对客观自然风光着笔描写,而是用诗一般的语言以物抒情,借景言志。可见作者文笔功底深厚。推荐阅读。【编辑:闲妹】【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905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妹        2020-09-04 15:51:53
  感谢战友支持社团,期待更多精彩。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2 楼        文友:曹济南        2020-09-06 14:18:00
  美文,情趣盎然,韵味无穷,学习了!
3 楼        文友:孙巨才        2020-09-11 17:06:33
  我特别喜爱李金松老师的微小说,放下了手头的写作,对于您江山文集的所有微小说都反复赏析了两遍,篇篇精彩,比有些所谓的“精品”不知要好过了多少倍。我获益匪浅,十分感谢李金松老师为大家分享了如此美妙的精神食粮!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