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河如画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山河●秋】正义的颂歌(赏析)

编辑推荐 【山河●秋】正义的颂歌(赏析) ——《蜡烛》读后感


作者:悍雨啸风 举人,4160.2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53发表时间:2020-09-07 13:02:04
摘要:我会牢牢地记住,甘愿牺牲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烛》名作中的母亲老玛利•育乞西,会永远的用心膜拜这位伟大的母亲。是她,母亲老玛利•育乞西,用生命感召了世人。是她,母亲老玛利•育乞西,用精神感悟了又一代人。

【山河●秋】正义的颂歌(赏析) 在秋雨绵绵的傍晚,我拿出已被我翻阅了不知多少遍的名作《蜡烛》,斜靠在沙发上,再次细细地品味起来。
   每当阅读这部由俄罗斯作家西蒙诺夫所写的这篇《蜡烛》小说,都会在我的心里泛起一圈一圈无法消逝的涟漪。
   小说《蜡烛》,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用炮火烧灼了南斯拉夫的首都贝尔格莱德,几乎炸毁了整个城市。在与德军奋勇作战中,名叫契柯拉耶夫的苏联青年红军战士,在解放南斯拉夫的最后一场战斗中英勇牺牲。一位饱受法西斯侵略之苦,满怀祖国被践踏的深仇大恨,渴望着国家解放与人民和平的南斯拉夫母亲老玛利•育乞西,看到了阵亡的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怀着对苏联红军的敬意,不愿异国青年战士的尸体裸露在充满罪恶的硝烟里,她不顾自己的年老体弱,艰难地将这位红军战士掩埋并点燃蜡烛,以作悼念的一个富有正义的举动。
   这部小说写得非常成功、也最能感动我的情节描述,在于进一步体现和升华出勇者无畏的伟岸。具体体现在玛利•育乞西走近遗体的动作艰难;在处于随时致命的硝烟中的这位玛利•育乞西,一位老弱妇人,从地窖里缓慢地爬出来,艰难地绕过被法西斯的炮弹摧残的铁栏杆,走进了方场张红军战士牺牲的地方这一细节之处,更是感人肺腑。从地窖到方场的路并不远,正常人也就走个十几步便可到达。可已经衰老的玛利•育乞西,却走了很长时间,中间还坐下来休息了三次。
   掩埋遗体的动作细腻,体恤;她走到烈士契柯拉耶夫的身边,母亲老玛丽•育乞西含着泪,把年轻的苏联红军战士的遗体用力翻过来,为牺牲的战士理了理头发,又费了很大的劲,把烈士那双已经僵硬了的手臂弯过来,交叉着放在他的胸前。随后,老马利•育乞西选中了一块弹坑,跪着将里面的积水舀干,用力地把战士的遗体拖进坑里,并细心地摆正,吻了契柯拉耶夫遗体的嘴唇和前额,在他的遗体上划十字做祷告。接下来,老玛利•育乞西双手掬土,一捧一捧地堆成了一个小坟堆。
   细腻描写玛利•育乞西的大围巾,肃穆,庄严了葬礼;小说里,南斯拉夫母亲玛利•育乞西特意披着一条黑色大围巾,这个细节被作家做了非常细腻的描写,使得契柯拉耶夫特殊的葬礼场面更加庄严、肃穆,气氛也更凝重。母亲老玛利•育乞西找出已经整整珍藏了四十五年的两支结婚喜烛,插在战士的安息处,在炮弹掀起的余波里,慢慢地点燃,然后低头,深深悼念。每读这段,总会令我在无比钦佩中久久思索。
   小说下面这一段,让我每次读完都会落泪。
   蜡烛燃烧到最后的场景,引发的联想,让人忍不住落泪。当士兵们在战争结束后,去找战友契柯拉耶夫的尸体,准备把他和早上牺牲的几位战友们一同安葬。可是,士兵们在他们翻遍的阵地附近,怎么也找不到契柯拉耶夫的遗体。最后,一个士兵发现,在被毁坏的铁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新坟堆。这个小坟堆上,一个生锈的洋铁片围住了一支蜡烛。这只蜡烛,正在这个小坟堆上闪动着柔和却又刚毅的火焰。这支蜡烛已经快燃尽,蜡泪几乎淹没了烛芯,但是,那最后的一束小火花,还依然在顽强地闪烁着。
   小说中,特别感人而又极富正义渲染的,就是用特写的手法描写蜡烛的火焰与光亮。一只蜡烛在强烈的炮火中被震灭,母亲玛利•育乞西重新将它点亮。当一支蜡烛渐渐燃尽时,母亲玛利•育乞西又将另一支蜡烛点燃接续上,并为契柯拉耶夫的坟堆彻夜守护。我读后,内心总要漾起一阵阵无法言表的情感震荡。
   母亲老玛利•育乞西所做的这一切,就是对疯狂残忍的法西斯惨绝人寰破坏的反抗和斗争。致命的炮弹就在玛利•育乞西的附近不断爆炸,她没有畏惧,没有躲避,只是用愤怒的目光注视着法西斯在这个城市里制造的罪行。
   母亲老玛利•育乞西用所做的一切,来抒发内心对法西斯的憎恨和藐视。
   在小说中,母亲老玛利•育乞西是那样的勇敢,那样的不惧死亡,让我从心底里产生爱戴和敬仰。我之所以把老玛利•育乞西称为母亲玛利•育乞西,因为,她的的确确是一位世上最伟大的母亲。
   作品采用了几组对比来描写母亲老玛利•育乞西,以突出主题,升华形象。如炸得扭曲的铁栏杆和硝烟中不屈的老妇人身影;炮弹爆炸处由远处延伸到近处;被炸死的猫与玛利•育乞西;黑色的大围巾与红色的大蜡烛等。
   这几组对比,让我最觉震撼的,当属小说重笔展现出的烛光和黑色大围巾这一组。烛光意指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是在寄托哀思,也是象征苏、南两国人民用血肉凝结的情谊。那条黑色大围巾,表示了庄重而又沉痛的哀悼情感,是对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强烈而又深沉的一种母爱。
   小说中,母亲老玛利•育乞西与烈士间的描写,虽没有文学常用的话语渲染,仅用肢体表达出来沉默,但其意蕴已经很深,很厚。
   这部名作的产生,是西蒙诺夫以现场目击者的身份,讲述了贝尔格莱德战役中最后一个小战役的故事。也可以说,这篇小说,就是一篇以真实的故事为题材而作的真实写照。
   作品所刻画的南斯拉夫母亲,虽然只有很缓慢的动作描写,没有说一句话,但让我能透过这些动作描写,感受到她情怀的伟大和心灵的高尚。
   我赞同这句话,蜡烛的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在浩瀚的划时代时空中永远燃烧。滴滴烛泪的流落,犹似一个伟大母亲的博爱付出。象征光明和胜利的蜡烛,在橘黄的光线里展现着无畏的奉献。这支由南斯拉夫的母亲为苏联红军烈士点燃的蜡烛,照亮了世界和平之路,刺穿了法西斯最烦的罪恶之魂。
   如果说,这篇《蜡烛》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创世视觉著名作品,而它的表现形式,更像是一首赞美世间母情大无畏的正义颂歌。会永远在热爱世界和平的人民心底里回荡。
   我无法用自己的笔去尽述小说《蜡烛》中那些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但我能用心为之呐喊。这篇小说,没有多少华丽的词藻,用的文字都极为朴实,而正是这种朴实打动了我的心。作品文字抒写,看起来虽然有一些平淡,但却在平淡中行云流水,感人肺腑。
   这篇作品的最大成功,就是作为作品艺术典型的玛利•育乞西老妇人的形象塑造。这个人物的形象塑造,就是建立在残酷的战争现实基础上,通过母亲老玛利•育乞西的动作来进行表现,展现出撼山动地的一种力量。
   合上书,我被彻底融入于其中的心灵和感情,久久地感动着,难以平复。一直被《蜡烛》燃烧着。作品中的《蜡烛》,既象征对正义志士的悼念,又象征英勇精神的外化,是一种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最高境界表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即便在化为灰烬的最后一刻,也要光亮不息,这就是《蜡烛》的本性,是母亲老玛利•育乞西留给后世的真实写照。
   我会牢牢地记住,甘愿牺牲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烛》名作中的母亲老玛利•育乞西,会永远地用心膜拜这位伟大的母亲。是她,母亲老玛利•育乞西,用生命感召了世人。是她,母亲老玛利•育乞西,用精神感悟了一代又一代人。
  

共 27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经典小说<蜡烛>读后感》是悍雨啸风老师写的俄罗斯作家西蒙诺夫的小说《蜡烛》的读后感。先概述小说,再细叙突出点。小说讲述的是,二战期间,法西斯用炮火烧灼了南斯拉夫的首都贝尔格莱德,名叫契柯拉耶夫的苏联青年红军战士,在解放南斯拉夫的最后一场战斗中英勇牺牲。一位饱受法西斯侵略之苦,满怀祖国被践踏的深仇大恨,渴望着国家解放与人民和平的南斯拉夫母亲老玛利•育乞西,怀着对苏联红军的敬意,她不顾自己的年老体弱,艰难地将这位红军战士掩埋并点燃蜡烛,以作悼念的一个有着深刻寓意的过程。这篇小说,最能感动“我”的情节是:在于进一步体现和升华玛利•育乞西勇者至尊的母爱、母情的伟岸。具体体现在玛利•育乞西走近遗体的动作艰难;掩埋遗体的动作细腻,体恤,透过这些动作描写,感受到玛利•育乞西的伟大和高尚心灵;细腻描写玛利•育乞西的大围巾,肃穆,庄严了葬礼;蜡烛燃烧到最后的场景,引发的联想,让人忍不住落泪;小说中,特别感人而又极富正义渲染的,就是用特写的手法描写蜡烛的火焰与光亮;母亲老玛利•育乞西所做的这一切,就是对疯狂残忍的法西斯残绝人寰破坏的反抗和斗争;玛利•育乞西用所做的一切,来抒发内心对法西斯的憎恨和藐视。作品采用了几组对比来描写母亲老玛利•育乞西,以突出主题,升华形象。这几组对比,让我最觉震撼的,当属小说重笔展现出的烛光和黑色大围巾这一组。小说中,母亲老玛利•育乞西与烈士间的描写,虽没有文学常用的话语渲染,仅用肢体表达出来沉默,但其意蕴已经很深,很厚;这篇读后感,对于原作的解析细腻,生动。条理清晰!立意很正。力荐赏读!【编辑:极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极冰        2020-09-07 13:04:14
  感谢悍雨啸风赐稿山河如画!o(* ̄︶ ̄*)o
极冰
2 楼        文友:极冰        2020-09-07 13:06:13
  很入心入骨的一篇赏析,层次分明。解析细腻,生动。条理清晰!o(* ̄︶ ̄*)o
极冰
回复2 楼        文友:悍雨啸风        2020-09-07 14:46:44
  试着让赏析这一栏不空下来
3 楼        文友:极冰        2020-09-07 13:07:58
  蜡烛的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在浩瀚的划时代时空中永远燃烧。滴滴烛泪的流落,犹似一个伟大母亲的博爱付出。象征光明和胜利的蜡烛,在橘黄的光线里展现着无畏的奉献。
  
   玛利•育乞西,用生命感召了世人。是她,母亲老玛利•育乞西,用精神感悟了一代又一代人。
极冰
回复3 楼        文友:悍雨啸风        2020-09-07 14:47:46
  这篇蜡烛早已成语文教材
4 楼        文友:极冰        2020-09-07 13:09:02
  有读原著的感觉。赏析写得好!为您点赞。敬茶!远握!o(* ̄︶ ̄*)o
极冰
回复4 楼        文友:悍雨啸风        2020-09-07 14:49:55
  赏析我写的很少,不会写
5 楼        文友:月夜风影        2020-09-07 13:57:54
  法西斯的战火,
   在全世界点燃;
   企图毁灭世界,
   更企图霸占世界。
  
   一位伟大母亲,
   化为二根腊烛,
   无力驱除黑暗,
   却在照亮世界。
  
   牺牲为了正义,
   照亮为了光明。
   没有渲染,
   却撼天动地。
  
   一部历史巨著,
   作者轻轻地一页一页打开,
   用真挚的情感,
   借助烛光照亮读者心间……
  
   ——读悍雨啸风老师《腊烛》读后感后的读后感
回复5 楼        文友:悍雨啸风        2020-09-07 14:48:36
  诗情画意,跟评很有艺术性,学习赞美了
6 楼        文友:悍雨啸风        2020-09-07 14:46:06
  感谢社长的精心编辑和精彩编按
是云,总要飘走的,因为风。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