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恋】李白的醉舞(赏析) ——我读古诗词
好多年前的事,那时的我尽管喜欢古诗词,但由于时间,也由于我们成长起来时的大环境,知道的古诗词应该比《唐诗三百首》要广,但要说能广到哪里,说实话应该是不太大。一次,我被一个朋友邀请去陪他的几个朋友吃饭(主要是他不喝酒,让我去陪酒),喝酒到一定的程度,其中的一个劝我朋友喝酒,还吟诵了一首诗: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说这是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我朋友对文学没什么兴趣,可我却一直自诩精通文学。因此,当时就很肯定地说:“这绝对不是李白的作品,要是,我把这壶酒喝了!”那位吟诵的人愣了愣,听我朋友告诉他我怎么一个热爱文学法,也就含糊了。再加上那个时代手机才刚刚出现,在那个场合也没办法查证,结果他只好有些尴尬地说:“我也是听人说的,或许真不是。”好多年后,我在读《李白集》时终于看到了那首诗确实在里面时,尽管已经没有人要求我干了那壶酒,理智上也明白肯定不会有人记得酒喝高了时说过的一些话,可我当时还是一下子浑身大汗,恨不得在内心深处给自己找一个洞钻进去。
尽管听上去没那么高大上,但这首诗确实收在李白集中,是他所谓的《月下独酌》四首中的第二首。而这四首中唯独第一首“花间一壶酒”应该算是好诗,其余的实在只能算是凑数。年轻时的我尽管已经有所改变,但仍旧有完美主义的印记,就如同打死都不承认《红楼梦》后四十回是曹雪芹所作一样,那时也从根本上不会认同李白那样的诗人会写出这种诗。当然现在已经明白了,就算是李白,也会写出一塌糊涂的东西,而《红楼梦》后四十回说不定就是曹雪芹的作品,只不过那些是他的初稿或者二稿,是他没有精力或者根本就不愿意去多加修改的文字。而大观园里的生活却是他的鸦片,在他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后,终于百炼成钢,变成了精品。从而和后面四十回形成了强烈地反差,让人怀疑两者会是一个人的作品。
《唐诗三百首》选了李白的这首诗,从这也可以看出,蘅塘退士还是有一定的鉴赏能力的,所以他这个选本流传得也就长久。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我们好多人都有过“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经历,有过在那种情况下不知道做什么好,也不知道到哪里去玩的无聊,当然也有过因此而一个人喝闷酒,或者自己和自己划拳喝酒,从而把自己灌醉的经历。但我们一定没有李白在这首诗里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想象力。
花开的季节,在异乡,明月夜,一壶酒,却没有能一起喝的人。何不邀请明月呢?还有自己的影子,他们不是也可以陪我喝吗?我干了,明月却对酒没有兴趣,不愿意喝;更可气的是影子,他跟了我这么多年,居然也没有酒量。算了吧,不能喝就不能喝吧,不愿喝就不愿喝吧,只要你们能陪着我喝,在我高歌时能应和我,在我起舞时能伴随我,我也就知足了。要不这大好的春光不是白白辜负了吗?在我还没喝醉时,就让我们快乐地在一起吧;要是我喝醉了,那就各走各路,各回各家。就让我们一直这么交往下去,直到那一天到来。
陶渊明在《杂诗八首》中曾用“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表达过类似的情景,但那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孤独。而没有那种经历,也能让你感觉到那份孤独的美,李白要比陶渊明强许多。说实话,古今中外,能把孤独表现得这么让人心醉,除了李白似乎也再无别人。而在人世间,孤独却是我们人类永恒的痛,所以只要有人类在,这首诗就一定会有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