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闲话“端午”(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闲话“端午”(散文) ——家乡习俗


作者:水墨丹心 布衣,48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45发表时间:2020-09-10 12:18:22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蘸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一首儿歌,不知不觉把我带入幼时老家的端午节。
   我所住地方,相对偏僻、孤寂。没见过龙舟,别提赛龙舟了。虽然挨近高塘湖,严涧河(阎溪)几乎贴着村庄而过,但一年中大部分时光,湖面绿波荡漾,烟波浩渺,水鸟翻飞。往来穿梭的舢板,都是撒网打鱼人,也有采摘芡实、菱角的。严涧河的源头,大别山支脉流下的泉水,清澈见底,溪流潺湲,平静而祥和,除非雨季丰水期山洪来临,河水面目狰狞、汹涌澎湃。或许是自然条件局限,或许没有传承意识,家乡人不兴龙舟,龙舟赛只是后来在电视上看到。
   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门插艾、包粽子、炸糖糕、喝雄黄酒,小孩挂香荷包,宰杀小公鸡是有的。
   艾蒿,村边地头都有,没人种植,属于自生自灭状,根系发达,今年割掉,明年照样长得郁郁葱葱。过节前几天,奶奶就吩咐拿把镰刀去割艾,割回一掐,嫌少,又去割来一抱,奶奶说,端午艾,家有老人的要多备一点,陈年艾更好,有散寒止痛、祛湿止痒作用。过节一大早,门头房檐上稀疏地插有十几根,余下的靠在门两边的墙根上让太阳晒,晒干的艾叶,是缝香荷包不可少的原料。看靠在门旁的艾蒿和房檐上插艾,有点像过年时贴的门对子,高头还有横批呢。
   端午节孩童戴(挂)的香荷包,都是自家缝制的,大小不一,颜色各异,香味也有差别,不过形状变化不大。基于“心”形架构,衍生出大如手掌,小如湖里的蛤蜊。颜色多艳丽的暖色调的绸布缎料,以红、黄、紫为底色。粉红、水红、朱红、金黄、淡黄、橙黄、木槿紫、薰衣草紫等,间配少量蓝绿等色衬托。大香包,有的用彩色丝线绣上花草图案、鸟兽、龙凤图腾,也有用多块三角形各色花布,拼凑而成;缝小香包针脚细密匀称,形状温婉可人,白居易诗云:“拂胸轻粉絮,暖手小香囊”。每家的香荷包,都体现出女主人针线活功底,一定程度上具备工艺品的审美价值。那年代,一手好的针线活,是非常招人待见的。客观上,大到家庭穿衣穿鞋,小到缝缝补补,自裁自剪自缝成衣,刻帮纳底上鞋,绣花描朵,无不需要主妇的能工巧手。看看那时小孩戴的虎头帽、穿的猫头鞋,枕头上绣的“鸳鸯戏水”和脚下彩色花纹的鞋垫,便知乡村女人多聪慧灵气。香包填充的香料,街上药房买一部分,雄黄、檀香、丁香、藿香、冰片和樟脑等,自家准备一点,艾叶、臭蒲叶、薄荷叶、橘子皮。不定量,多几位少几位材料,不影响它除秽避邪、驱虫防蚊的效果。传说“五月五日”,属“恶月恶日”不能冲撞,“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云云。装好香料的香包,圆鼓鼓的,香喷喷的,上串鲜艳线绳,下吊彩线坠穗,夺目大方,雅致文静,玲珑乖巧,香味扑鼻。
   端午节吃粽子,恐怕全国大部分地方都有这个习俗,因这一天是春秋战国时忧国忧民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忌日,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辄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世人五日作粽,并带无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单纯地说,粽子只是一宗食品,由粽叶糯米包裹肉类、坚果仁、果脯、糖等煮熟便成。而民众怀着对爱国诗人崇敬的情感,这日以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来纪念屈原,流传至今已两千多年。家乡的粽子相对简单,没有宽大的箬叶,芦苇在沟头坝稍随处可见,好像也没人特此栽植,这里一丛那里一片的。临近端午,家家泡上糯米,再去薅一些苇叶,凉水浸透。乐意包大一点的,多两片叶子,包好用线绳捆扎,小一点的直接以叶尖穿隙拉紧即可。馅料也不复杂,煮点红小豆、绿豆,都是自家收的,各兑上白、红糖;要么包蜜枣、红枣,或者直接包糖;还有不放馅料,包好白煮,吃时剥去粽叶蘸糖。有人说,这样不如煮锅糯米饭吃呢,不一样的,米饭哪有粽子那浓郁的清香味。
   炸糖糕是端午节必不能少的食品,哪怕日子过得再紧巴。那年月粮食短缺,一把细粮,省吃俭用,留上搁下,也要留到端午那天炸一回糖糕,家家兄弟姐妹都多,不能眼巴巴望着人家吃。那年接季早的话,抢着忙着淘袋小麦晒干,上磨磨,取头节面来做稍好一点,那也赶不上陈麦面好。新麦面颜色灰暗、粘牙还上火。土地承包后,缺粮现象基本得到改善,今年收下的麦子,普遍存放到明年再吃。糖糕形似巴掌大的圆饼,下热油锅炸制而成,菜籽油为上选,出油锅色泽金黄,给人一种金元宝的联想。那年月,端午这天,整个村庄弥漫油香糖香味。制作其实也没多少技术含量,关键点是烫面、和面时适度,包糖成型眼见都会。好的糖糕,含油量少,爽口,外脆里嫩,甜香宜人。现今自家炸糖糕的少了,到早点炸油条、炸糍粑摊点那排队买糖糕的多了。
   乡下俚语说:“斤鸡、碗鱼、马蹄鳖。”顾名思义,一斤重的鸡,一碗盛下的鱼,马蹄大的鳖,这种原料烹调出的菜肴好吃。那时自家喂养的母鸡,开春后自然焐窝孵化鸡蛋,经三七二十一天持续孵化,鸡仔破壳而出,这些鸡仔散养至端午,公鸡差不多长到一斤多重,正好适合过节宰杀。此时的生鸡肉,质地劲道有嚼头,色泽丰润明亮,鲜香美味而为人食指大动。“老鸡缩,生鸡长”,同样一碗鸡肉,烹饪后老鸡一碗不满,生鸡则一碗盛不了。至于鸡、鱼、鳖多大时好吃,没较过真,可能视做不同的菜品来定。
   有人说:“五月五,涨大水。癞癞猴(蟾蜍)躲端午。”癞癞猴腮腺两边有种毒素,叫蟾酥。《本草便读》:蟾酥,善开窍辟恶搜邪,惟诸闭症救急方中用之,以开其闭。具有破症结,行水湿,化毒、杀虫、定痛等药用。而端午这天其药性最强,药用价值最好,人为捕捉的多,所以号称“神虫”的它,顺理成章地躲躲。幼时为了好奇,曾在这天午时前,逮只癞癞猴,扣到脚盆下,验证如何躲过正午的,时程一过,急忙掀开盆,看个究竟,果然不见踪影,从此信以为真,往后几年屡试不爽。又一年端午我如法炮制,依然同小伙伴们去玩耍,到时候再来揭晓答案。可没过一会儿,娘呼唤粽子煮好了来家吃,到门口下意识地瞟了一眼脚盆,盆微微在动,靠近一看,癞癞猴已从盆沿缝隙处,拱出半个身子。我蹲在旁边,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地盯着它,不一刻便钻了出来,它昂首阔步,爬几步,跳几下,然后停住。下巴颌黄灰皮吸呼几下,不拿正眼瞧我,径直去了。我弯腰睨着盆沿贴地缝隙转了两圈,自言自语:“没道理呀,缝隙不大呀。”转身望着癞猴子笃悠悠爬行远去,心里怅然若失。
   诗曰:“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雄黄,有毒,又叫鸡冠石,桔红色,是含有剧毒“砷”的矿物质,可入药,具有镇痛抑菌、解毒杀虫等功效,民间也用来驱邪避秽。儿时见过爷爷喝雄黄酒。年年端午节,爷爷不知从哪找出来一个小布包,包里使用塑料纸层层包裹的一块红石,敲下一小块碾成粉末,抄一小撮放酒壶里摇均,待中午吃饭,大人们各斟满一杯,手指蘸酒为我们,头顶百会、额头印堂、两侧太阳穴、臂弯和胸窝等点上雄黄酒,说能驱邪气避污秽,也不知是什么,就觉得玄妙不可抗,如果真有“邪气、脏秽”,雄黄酒点身上,就像大鼓书所说,“金光罩体,神鬼不侵。”长大才知,它只是端午风俗之一。
   大多数民俗节日来自日常生活的需要,与英雄人物发生关系往往是人为构建的结果。端午节并非专为纪念屈原而设立。据专家考古证实,端午节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古越族举行龙图腾祭的节日,以表示自己为“龙种”身份,这一活动比屈原要早的多。泱泱中华,地大物博,人文荟萃。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民俗大节,其由来传说甚多,不同区域人们,在日常生活里赋予其不同的英雄人物。苏州一带为纪念春秋时期的吴国大夫伍子胥,浙江上虞为纪念东汉时的孝女曹娥,山西人认为端午节,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贤臣介子推而设。还有广西苍梧纪念陈临,陆河纪念“走黄巢”,绍兴人纪念近代革命者秋瑾等。现今的主流民意,还是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多一些。由于屈原和秋瑾都是爱国诗人,后人有意将端午节同时立为诗人节,好像没有兴开。
   前些年,韩国人申报“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国人愤愤不平,我们好好的端午节被抢走。能怪谁呢,我们申报的意识就是慢半拍。有人说他们申报的是“端午祭”,不是“端午节”,我以为端午节的核心内容就是端午祭祀及一系列活动。好在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国申报文本:端午节原本是中国的节日,传到韩国已有1500多年……算算应在明朝时期。其祭祀活动跟我们也不一样,像农乐比赛、拔河、摔跤、荡秋千、射箭、投壶和汉诗创作等。韩国人真有能耐,把祖宗这儿的平时文体活动,集中在“端午祭”去申报,虽然也获批,但看出韩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不自信。由此国人值得反思,像孔子祭、朱子祭、春节、中秋和清明等,当然并不是说每样都要申遗,中华传统文化灿若星河,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制,每年申报一个项目,还有具有艺术价值,处于濒危状态,有个完真的保护计划等。如此,不知申报到哪年哪月,据说就目前提交的文案,就排到一百年后了。客观地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成功,就等于放进博物馆,以免别人觊觎。
   端午节是传统,更是情怀,厚重而坚固。我们已经到了虽是节日却不再以为是过节的时代,我们是否该怀旧和找寻信仰中的那种博爱、仁厚。不要忘记已有的传统节日,不要忘记已传颂了千百年爱国的传承。

共 371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端午节是一个传统节日,屈原报国跳江,后人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文人。便有了端午节的由来,随着历史沉淀,尘埃的掩埋,端午节就成了后人们喜庆的节假日。在这个节假日里,人们包粽子,赛龙舟等一系列的活动,让这个节假日更增添了文化民俗色彩。但是,我们应该不要忘了历史,不要忘了那些伟大爱国情操的文人志士,我们应该以缅怀的心情去过这一个有意义的传统节日。文章作者娓娓道来端午节的家乡习俗和端午节历史的典故以及当下的端午。古有屈原投江,后有各个地方不同的纪念方式,作者的家乡,很有特色,家家户户门插艾,包粽子,炸糖糕,喝雄黄酒,小孩挂香包,杀小公鸡等,将节日过得更有地方特色。文章尤其在后半部,描写了端午的角逐,最终国人还是赢得了胜利,让端午这个节日,不辱骂名。同时也让世界正确理解端午节的真正含义。精彩好文,文章描写细致细腻,生动精彩,情感充沛,正能量满满,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我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 陌小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0-09-10 12:22:02
  很正能量爱国的一篇文章,学习拜读。
山本无忧,因水成泛……
2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0-09-10 13:15:49
  一幅国人生动的风俗画,几片人间浓浓的人间情,有,春风拂面,夏热激情,秋藏金贵,冬暖逸致之格调,读来窃窃私语,眼前情景人画,心间流连忘返,意中余味悠长。点赞
3 楼        文友:何叶        2020-09-10 15:19:58
  文章朴实,耐读!一篇实力佳作!远方老师创作辛苦,敬茶。晓荷有你更精彩!
何叶
4 楼        文友:水墨丹心        2020-09-10 15:33:09
  感谢陌小雨老师精彩点评和鼓励。爽秋宜人,祝天天都有好心情。
5 楼        文友:水墨丹心        2020-09-10 15:41:14
  谢谢北方天马老师,您百忙里来作客并鼓励,谢谢。炎热消退,秋天来临。祝快乐幸福。
6 楼        文友:水墨丹心        2020-09-10 15:46:07
  谢谢社长鼓励,您辛苦了。秋水长天,秋光怡人。愿你天天开心快乐。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