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凤凰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凤凰·舞】也谈虚极静笃(随笔)

编辑推荐 【凤凰·舞】也谈虚极静笃(随笔)


作者:仇育富 秀才,1147.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11发表时间:2020-09-11 22:17:17

【凤凰·舞】也谈虚极静笃(随笔)
   虚极静笃一词原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意思是让人的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不受外界的影响。这原本是老子告诉世人求道的方法,但对今天的我们仍有启发。
   "致虚极",就是让自己的心中没有一丝杂念与污染,这是一种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在我们看武侠小说或看武侠电视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放下心中的所有,抛弃心中所有的杂念,让思想回归到虚无的状态。当然这种状态很难做到,尤其是现在的人更是难上加难,这是因为今天我们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所决定的。
   那么,在这样的节奏之下我们是否能稍微放慢一下脚步、静下心来好好做一下思考呢?
   "守静笃"是指守住静的状态,保持笃定。这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和态度,从现代科学角度看,守住自己对世界本源规律求索的初心,保持笃定,不受外界负面因素干扰,最终才能真正的求得"道"。
   古人强调“欲不可早”,这是告诉年轻人的,年轻人精满、气足、神旺,踌躇满志,创建伟业,但欲望过早则会消耗人的精气神。曾听过有位大师讲过这样的一段话,他说幼儿园的孩子你问他长大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会告诉你,他想做主席,到了小学他想当省长,到了中学他想当市长,到了大学他想当局长,毕业之后到了单位他想当科长,但最后他只做了个家长。
   越是孩子越是精气神十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体内的这股精气神就会慢慢地消耗,尤其是欲望过早的孩子,曾经的大志会慢慢地缩小。古人早就看到了这一点,因而教育后人要节制欲望:休漏泄,体中藏。你能藏得住这十足的精气,就有精力去做大事。
   古代女子到了来月经以后,才把头发盘上去,媒人或外人看到,就知道这家的女孩子已经成熟,这样就可以到这家来求婚或派媒人来提亲。女子一般是从来月经的那天算起,一年头上多插一根簪子,这叫“数齿”,古人不骗人,以簪子数说明之。由于男孩子看不出哪天成熟,所以古人就将男子二十岁定为成人,并要给男孩行成人礼,叫“冠礼”,《送东阳马生序》中有一个词: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这里的“既加冠”就是指男子到了二十岁成年的时候,从这一天起就叫“丈夫”。这一天,将头发拿一根簪子簪起来,再戴一个帽子,告之你已经成人了。古代行冠礼的意义在于告诉你:从二十岁开始,你就要承担起社会职责,就要承担社会义务了,就应开始对自己有所约束了。在这天,古人还会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在这个男孩子原来“名”的基础上再起一个“字”,这在古代是生孩子的意思,“待字闺中”就是女子在闺房等待生孩子的意思,而男子有了“字”以后,就是要懂得培养孩子。古人对刚过二十岁的男子,还用一个词就是“弱冠”,对于弱冠期间的男人,虽然行了冠礼,但还是提倡三十而娶,因为到了三十岁后身体已经盛壮,生理和心理都已经成熟,再娶妻生子比较适宜。
   今天我们再来品味古人的人生智慧更让我们大开眼界,他们遵循着自然规律,善于顺应天道、地道、人道,讲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提倡“欲不可早”的同时又提出了“无欲则刚”。这个“刚”不是指血气之勇,脾气大,而是说一个人的意志、修养和品德,是与“欲”相对应的。刚与欲不兼容,刚必不欲,欲必不刚。刚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如文天祥这样的民族英雄,他才能算得上是这样的人,所以这样的人才能流芳千古。
   欲望的驱使,就象鱼儿只见食而未见钩,但假如我们不能抑制自己的欲望,我们同那些鱼儿其实也没有什么两样。当然,人不可能没有欲望,正如孔子所说:吾未见刚者。人类没有了欲望社会怎么能够发展和进步,人怎么还能有激情和创新。
   佛家讲“有求皆苦”,看看我们周边,多少人求官、求财,削尖了脑袋去钻营,内心实际上是很痛苦的,究其原因就是欲望太多,难怪古人早就断言“有求皆苦”了。
   我个人认为这“求”字有两层求法,一是公求,一是私求。公求者是为他人所求,把个人所学到的智慧服务社会,把个人获得的财富回报社会,这种欲望的追求值得提倡,而私求则是为了一己之私,这种追求正应了古人“有求皆苦”这句名言了。
   如果我们在某一方面有欲望,那这种欲望就有可能被别人所利用。现在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贪污腐败的现象,以及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都是欲望的写照。如果贪色,有求之人就可能诱之以色;如果贪财,别有用心之人就会诱之以财;你好什么,他就给你什么。
   诸葛亮认为可通过七种方式了解人,他以精于治国闻名于世,行兵布阵被司马懿称为“天下奇才”。在用人方面也有过人之处。他提出: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词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显然,诸葛亮主要从语言和行为两方面了解人,
   人若无求品自高,心至无欲德则刚。人一有欲望,神气就在消亡。我们读圣人的书,学习的就是这种刚强、不屈不挠的精神,培养的是意志和修养,以及内在的道德品质。做人要学习和了解这些,把握好自己,才是真正的智慧,才能做顶天立地的人。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提倡这样一个“虚极静笃”的精神状态?一个人的智慧从哪里来?中国文化中有个词,叫“定能生慧”,一个有智慧的人一定是个有定力的人,人活在世上要想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定要先修这个定力。我们不妨静下来想一想:在我这一生中什么时候我们做过让自己后悔的事,说过让自己后悔的话?一定是在自己情绪波动的时候和浮躁的时候才会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说出让自己后悔的话。因而一个人在保持安静的情况下他做错事、说错话的概率就会很低。反之,当一个人心情躁动的时候则容易做错事说错话。如果我们把一个人的心情比喻成是一盆水,当这一盆水波平如镜的时候就能看到水中所反映出来的月亮,水清则月显。而当水在晃动之时,水中的月亮便看不到了。人的心灵就是一面如水一般清澈的镜子,当我们生气、狂喜、大悲、愤怒之时,无论是哪一种情绪起来的时候,它便如一阵大风吹乱了我们的心湖。这时你再看世界时,便很难看到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这时候也自然就容易做错事,说错话了。因而定力的修持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静能生慧,它与虚极静笃是一脉相承的概念,同样是一种观自在的心灵状态。古人有打坐的习惯,在打坐的时候也是将身心放松下来的时候,其实就是在修自己的身心,放弃世间的一切杂念,进入一种无我的状态。而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诱惑特别地多,这些诱惑时不时地会来肢解和分散人的定力。过去我们能一坐几个小时看一本书,而现在互联网的兴起,信息速度的加快,人们原本平静的心湖掀起了层层波澜,已经无法再让自己安静下来了。碎片化的短频快的知识充斥着网络世界,急切地给你各种答案,不让你去思考,不让再能用几天、几十天的时间去专注地做一件事、去专注地读一本书,甚至现在的大学生能专注地听一堂课的时间都很难,他们会时不时地不自觉地掏出手机来看。这就是定力不足。
   《论语》中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才称得上是有定力的人。
   诸葛亮在《戒子书》里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品性,还是一种人格。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淡泊追求的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有所求亦无所求,既能经得起繁华又能耐得住寂寞。人生的真谛在于无我之境,我们要做到顺利时不怡然自得,逆境时不妄自菲薄,视波折为必然,视坎坷如坦途。笃志有所作为,但不追名逐利,努力做到宠辱不惊,悉由自然,在努力中体验欢愉,在淡泊中充实自我。自觉地去屏蔽外来的一切精神干扰,守住自己的初心,这才算得上是真境界、大觉悟。
  
  

共 31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此随笔文章行文细致,列举了历史典故,古典书籍故事。从多个方面阐述了“虚极静笃”四个字的相关含义,凸显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知识储备,为我们揭示了一个质朴的人生真谛。我们要做到顺利时不怡然自得,逆境时不妄自菲薄,视波折为必然,视坎坷如坦途。笃志有所作为,但不追名逐利,努力做到宠辱不惊,悉由自然,在努力中体验欢愉,在淡泊中充实自我。自觉地去屏蔽外来的一切精神干扰,守住自己的初心,这才算得上是真境界、大觉悟。此文章对我们个人的生活具有指导作用,是一篇高水平的随笔文章。【编辑:凌凤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凌凤凰        2020-09-11 22:20:48
  此文章写得甚好!惊艳了时光!展现了仇老师的风采!为仇老师点赞!
凌凤凰
2 楼        文友:浅影淡烟        2020-09-12 22:59:52
  别具匠心的一篇随笔。
三月花解语,陌上人如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