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石桥上的遐想(散文)

精品 【菊韵】石桥上的遐想(散文)


作者:瘦马 秀才,1353.4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05发表时间:2020-09-12 21:34:27


   老家村子的西北角有一座石桥,石桥离村子有里把路。由于年代久远,石桥是哪年修建的,现已无据可查。记得小时候,桥西的溪滩上立有一块高约两米,宽约四十厘米,厚约十厘米的功德碑。功德碑风化得很厉害,上面的字迹已无法辨认。桥西石礅旁有一棵大柳树,湍急的溪水把柳树树根的泥土都快掏空了,裸露的根须像是在柳树根部裏上了一件厚厚的蓑衣。溪水浅的时候,我会扒开根须逮泥鳅,这浓密的根须每次都不会落空,里面最少也藏有四五条泥鳅但也从不会让我满载而归,最多时,泥鳅也不够烧一碗的。孩提时代,这堆柳须就让我懂得了啥叫“吊胃口”。
   站在石桥向西南眺望,在丘陵的深处曾有一个大型水库。那是六十年代全区人民响应国家兴修水利号召修建的。农忙时停,农闲时修,水库修修停停,历时五年才竣工。以水库为中心,向四周修了很多条水渠。若能从空中俯瞰,这水库和水渠像是一个躺在故乡土地上的巨轮。在分田到户前,方圆几十里的农田灌溉都依仗着这个水库。不知那位高人灵光一显,给水库取了一个十分霸气而有趣的名字——高潮水库。
   我十三岁便参加生产队劳动,夏收时节,地里绝大多数的农活我都干不了。记得那时下地,我只干两件事:一是给脱稻粒的壮劳力递稻把;二是用钵头从渠道里取水给大人解渴。那时水稻脱粒是一件非常繁重的劳动,用于脱粒的是一部脚踩脱粒机。围绕脱粒机的十几个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机的两边各有一名妇女踩踏板,她们是这台脱粒机运转的主要动力;中间两个男子汉边把稻把压在带刺的滚轮上,边帮着踩踏板,他俩是这台机器的“指挥官”;两个眼明手快的小男孩适时地给“指挥官”递稻把,像是两个尽心尽职的“勤务兵”;还有两个男子汉把则刚打下的谷子送往生产队的晒谷场,另外三四个姑娘把脱了粒的稻把拆了重扎,归到一处晾晒,他们像是这台脱粒机的“后勤兵”。人喊,机响,稻叶飞扬,热火朝天的脱粒场景是那个季节田畈里最壮美的一道风景。在夏收时候,这十来人便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团队,当时生产队给这个团队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稻筒组。像这样的稻筒组我那个生产队有四个,稻筒组成员是按照男女和劳动能力强弱抓阄组成,到了夏收夏种一结束,这稻筒组便自行解散了。在村里,见到同稻筒组的人彼此都会觉得多了几分亲切,这亲切是一个季节积攒下来的劳动汗水在心头的荡漾。
   递稻把是稻筒组劳动强度最小的,我知道那是大人对自己的照顾,一到田间休息,我便主动端着钵头到渠道取水给大人解渴。到了渠道,我便迫不及待地把头埋进水里,“咕咚咕咚”美美地喝一肚。高潮水库流下的水碧清碧清的,真甜!喝在嘴里,醉在心头。石桥边的淤泥里有一眼非常清澈的泉水,我逮泥鳅时曾把脚伸进去过,那泉水冰凉冰凉的,在我的记忆里,夏季的冰凉除了冰棒,就数那眼泉水了。不过,溪里常漂浮着死猪死狗,想想都让人觉得溪水是那样的恶心,即便收割的稻田就在石桥边,也没有人想看那泉水一眼。
   渠道从村边穿过,夏天渠道里的流水终日不断,我是抓着渠道边的水草,胡乱扑通学会游泳的。夏季渠道上是村子最清凉的地方,忙碌一天:男人坐在渠道上用麦桔扇驱赶着蚊子,兴致勃勃地谈天说地;妇女们则在埠头上忙着洗衣(老家男人再窝囊也不会在大庭广众洗衣服的,一个老爷们若是蹲在埠头上洗衣服,在当时是一件非常有损男子汉形象的事);小孩叫喊着,在村里疯玩。对此大人也不管不问,小孩玩累了自然回家睡觉。在那个只普及手电和电灯的年代,人们的夜生活其实过得也很充实。
   由于高潮水库的存在,溪水一直很深,我还没有见过溪底,小时候我常寻思,这溪底会是一番咋样的景象啊?几年前我回老家,我站在村口,看有货车朝石桥驶去。“这货车也能过桥?”我好奇地问。
   “现在的桥结实得很,不要说汽车,若有坦克都能过。”村民们笑着答道。我误以为桥是在老桥上翻建。小时候,行驶在石桥上最重的车辆便是手扶拖拉机。拖拉机过桥时,驾驶员和看热闹的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现如今新桥能通大货车,看着一辆辆大货车朝溪西疾驶而去,我激动得有些不能自已。
   每次回老家我总是火急火燎的,细细想来,我竟有十多年没见过石桥了。这次回家时间充裕,家里来的人也多,一发小约我去看看石桥,我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到了溪边,我不禁得有些哑然失笑。石桥已经废弃,怕出事,连桥面的青石板也给拆卸了。钢筋水泥新桥是紧挨着老桥建的,桥西头的那棵大柳树和功德碑也不知何时消失了。
   很多时候,我对故乡的思念是一种主观臆想。我总觉得我那可爱的故乡能装下这世上所有的美丽和悠长。只要我愿意,这方与我血脉相连的土地能演绎出无数的神奇,就连那座久经风雨的石桥,稍加翻修通个几十砘的大货车都是那样的理所当然。一想起我那魂牵梦萦的故乡,我的思维便常常失去了应有的理性。
   新的时代会赋予一些词汇新的含义,新衍生出的意思是以前那个年代人无法想象的。高潮水库的名字,让新时代的故乡人觉得有些尴尬,提起这个词都觉得有些难为情。早几年,高潮水库已更名为兰湖,并把水库开发成兰湖湿地公园,兰湖湿地公园已成了老家著名的风景区,游览门票也一涨再涨,现在门票已经破百元了。我读高中时,有一天傍晚,我曾和几个同学偷偷溜到高潮水库游泳。偌大的水库只有我们四五个人,一分钱不花,在水库里尽情地嬉戏,现在想来,真是一种奢侈啊!
   小时候,那条离渠道不远的小溪,一到雨季就变成了浩浩荡荡的大江。闲来无事,我常会点开家乡各式各样的电子地图,还真有地图把这条小溪称之为江,或许洪水泛滥时,这条溪给两岸人留下太深的印象了。发洪水时,江里浊浪滔滔,石桥和功德碑早就被淹没了,那棵高大柳树的树梢在肆虐的洪水里弱弱地挣扎,树梢旁,那个巨大漩涡发出的“滋滋”声像是石桥在水下苦苦地呻吟。防洪大坝两岸地村民心惊肉跳地看着与大坝齐平的洪水,祈求着上苍垂怜,让洪水早日退去。防洪大坝一旦决口,水稻颗粒无收不说,就连沙土石子夯成的房屋也会被猛兽般的洪水夷为平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在我的记忆里,这条溪除了发大水给两岸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和恐慌外,没为这方土地和土地上的生灵做出过一丁点的贡献。我在他乡异地多年,一想起故乡发洪水的情景,便对这条冷酷无情的溪流恨得牙痒痒。
   高潮水库变成兰湖湿地公园后,便结束了它长达半个多世纪向水库四周供水的任务。为了防洪,市政府又在溪的下流新开辟了一条输水道,故乡人民饱受多年的水患终于除去了。现在农田灌溉都从溪里取水,看着浅浅的溪水,看着溪底晶亮晶亮的鹅卵石,我万般思绪涌上心头,这条桀骜不驯的溪流,终于被勤劳智慧的故乡人民“驯服”了。
   我站在石桥中央,看见桥下游百十米处有两台大型水泵正把清清亮亮的溪水抽向渠道。清爽的秋风轻轻徐来,不时有白鹭从树丛飞起,调皮地撩拨着树梢,朝兰湖湿地公园方向飞去。
   站在桥上,环顾四周丰收在望的稻子,我不由地想起了年少时此处洪水泛滥的情景,那与防洪大坝齐平的洪水仿佛失了声似的在我脑海里涌动……忽一声清脆的白鹭叫声把我拉回到了现实。此刻,我觉得石桥下潺潺的溪流是那样的温柔,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可亲。

共 28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品读散文 石桥上的遐想;是一篇回忆文。叙述层次分明,笔触饱含真情,将游子归乡的那缕乡愁,叙述的淋漓尽致,充满亲情。也把昔日的小溪如何对儿时的自己留有难舍的情怀,也把洪水泛滥时对两岸乡村的贻害,深恶痛绝,作品成功的塑造了一位离家多年的老者,魂牵梦绕地回到家乡的情景跃然纸上。也写出了,从小溪更名兰湖的始末,以及成了兰湖湿地公园的巨变,那些儿时的记忆,随着大柳树,功德碑一起沉入历史的长河。作品质朴感人,结构严谨通顺,有很好的宣扬祖国今天的农村生活的巨变,细品充满正能量,值得推荐学习阅读,推荐精品,问好作者老师,欢迎赐稿菊韵,念安!秋琪!【编辑:飞云流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915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飞云流瀑        2020-09-12 21:37:11
  推荐阅读好文章欣赏,欣赏作者老师的那份魂牵梦绕的乡愁,欲知详情一阅便知。
回复1 楼        文友:瘦马        2020-09-13 10:53:32
  老师辛苦了,谢谢!
2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0-09-13 01:56:54
  石桥功德深厚,人们深爱有加,石桥在家乡的位置不可替代。作为一座多功能的桥,它所承载的历史与未来,是那么的沉重。这座桥作为历史的见证,在人们的心中珍爱有加。文字细腻,是老师一直秉承的风格,叙述自然而平稳,又体现其稳健之风。问候老师!
回复2 楼        文友:瘦马        2020-09-13 10:54:31
  谢谢孤独老师关注,惠评!遥祝秋安。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09-13 07:49:00
  非常欣赏精美散文!优美!点赞!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3 楼        文友:瘦马        2020-09-13 10:55:30
  谢谢黄老先生,遥祝秋祺。
4 楼        文友:亭上秋风        2020-09-17 15:11:03
  拜读学习好文,遥祝秋安。
世间万事,皆有利我
回复4 楼        文友:瘦马        2020-09-17 15:14:10
  谢谢谬赞,遥祝秋祺!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