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情】 那年十八岁 (散文)

精品 【晓荷·情】 那年十八岁 (散文)


作者:月下李说 举人,3059.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33发表时间:2020-09-15 17:27:54


   那年十八岁,下了乡,挨过饿,饿得死去活来,活过来了,再想那段经历,便看到一个国家的历史,人在这个历史中,体会到人生是那么的坎坷不平。人,只有饱经沧桑之后,才可以说: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题记
  
   (黑豆)
   二三月不是一个好日子,青黄不接的。存储的粮食已经不多,来年的麦子还长在地里像堆青草,牲口爱吃,人却看着它发愁,总希望能风调雨顺,多打粮食,让人活得好些。
   可就是这二三月,夜里起风,呼呼的风声将窑门上那对铁栓儿敲打了一夜,不知是狼还是饥饿的野狗,几次都在拱动厨房的那扇窑门,咣铛咣铛地响了一夜,惊得人做了几场噩梦。
   天蒙蒙亮,窑顶上的那扇窗纸,比平常明亮了许多,那种亮度只有落雪的日子才会有,难道这个季节还会下雪么!
   果不其然,门缝里吹进的风冰冷极了,偶尔真看到细小的雪花顺着那道缝挤了进来,落在地上半天不化,还闪出亮亮的光来。
   真的下雪了,在这开春的日子,来了倒春寒。本来就很饥饿的人们,又遇上了一场灾难,真如雪上加霜,人心都被这场雪冻住了。
   打开窑门,风雪就扑了进来,那股寒气逼得人浑身打颤。人总得往外走,外面的世界一片苍白。北风依然呼呼地叫,风里夹着雪花漫天飞舞,路都看不见了,几寸厚的雪在脚下咯吱咯吱地响,人艰难地顺着那条坡路往原顶上爬。
   雪地里的柿树,孤零零地立在原边上,树杆黑漆漆的,受风的那一面白花花的肿了起来,枝杈处就肿的很大,枝梢上居然挂上了雾凇,像长满了刺的动物,在风雪中拼命地挣扎,时儿还发出呜呜的呻吟声。
   原上是大片的田地,都种着小麦,已经绿油油的土地,这一夜就成了白茫茫一片。大雪封住了土地,小麦的叶儿都冻住了、折断了,冻伤的叶子都变得透明,在风雪里奄奄一息。
   人们望着这场风雪,只能望天兴叹,准备再度忍受一场饥饿的到来。在大自然面前,在这片贫瘠的黄土地上,人,只能一辈又一辈子地忍饥挨饿,过着熬不到头的苦难日子。
   我们的粮食终于发生了恐慌,袋子空了,面缸里再也舀不出面粉来。十几个人的嘴和肚子没有粮食可吃,只能求助于生产队了。生产队长年纪不大,却早早地谢了顶,一脸苦愁地告诉我们:粮仓没粮,只有一囤黑豆和一囤糜子,糜子吃了尿不下。
   于是,叫来会计,一人一把钥匙打开库门,装了一袋子黑豆,解决眼下的饥饿。我们扛着袋子往回走,队长蹲在墙根下,不停地吸着那袋旱烟,说:“俭省点吃,夏粮还早呢!唉……这场雪,今年又完了。”我们的心凉飕飕的,走了老远,队长还在那里冒烟,那烟气都充满了愁丝。
   我们想拉牲口磨面,牲口圈里静悄悄的,几头驴都卧在圈外的树下,几棵树打腰间都没有了树皮,全被牲口啃得遍体鳞伤,牲口嚼着树皮,流了一地的苦水。
   我们对饲养员讲:“想拉头驴磨面呢!”
   他笑着,一脸苦相地说:“能拉走就拉吧!”
   我们纳闷,便去牵牲口。牲口就是不起,无论怎么去拉,动都不动。
   “这驴咋了,拉都不起来。”我们拉着问。
   “跟人一样,没啥吃,饿的站不住了。”他又讲:“试着抬一下,看走得了。”
   我们找来两根椽子,前后插到驴肚子下,喊声一二三、起!那头驴就站了起来。
   驴似乎有些兴奋,站住了,腿不停地踢地,摇头晃耳的,又是打喷嚏,又是把嘴翘得高高的,呼哧呼哧粗喘着气,浑身的皮毛不停地抽搐,想叫却没出声。
   我们拉住疆绳用力往前走,驴似乎知道拉它去做什么,就是不好好走。我们便吆喝起来,从后面推,走出几米远,那驴咕咚一声就卧倒了,再也不动。见到这幕场景,我们那有心思再去拉驴。人饿着,驴也饿着,对饥饿的感觉应该都是一样的,我们走了。
   路上,有村子里的狗一直跟着,几乎没了狗的样子,脊梁骨像根铁棍儿,狗皮像搭在铁棍上的黄布单,肚子很大,很沉重,极像一个挂着的水袋。不知那里面装得是水!还是狗崽!我们的腿很沉、发软,狗也跑得很慢。它跟我们是为了讨吃的,可我们也断了粮呀!它为什么不跑远些,去那些有粮的地方!又想,它也是跑不到极可能就死了。这话狗听不懂,就这么一直跟着。
   人推了一下午的磨,十几个人轮着推,十几个人都吐了,吐的昏天黑地的。黑豆面磨出来了,那股豆香味直往鼻子里钻,大家立即生火烧水,把豆面烫成团子,再捏成窝窝头,烧火蒸馍。人饿得全围着笼转,馍熟出锅,豆面馍的香气满窑洞里飘,引诱得四个五个地吃,肚子都撑胀了,嘴好像还没饱。这顿饭吃得大家满心欢喜,饥饿后的饱食真的很幸福,懂得了一个道理: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一切都是空谈。
   这种幸福持续不久,也就一两个时辰,人会感觉饥渴,口干舌燥的。便去喝水,一碗不够,两碗下肚,感觉很爽。很快,人的腹部开始膨胀,像打进了气,极度憋胀,胀得发痛。人不能弯腰,不可打嗝,打嗝时腹部像破了似的,疼痛难忍。吓得大家不敢看那豆馍,宁可饿着也不去吃。
   有人问过村人,村人笑了,说:“黑豆吃了人没劲,跟驴说驴不信。黑豆是驴的饲料,人吃了胀肚呢。”话是这么说,人不能就这么饿着,大家只好少吃少喝,半饥半饱地往前走。硬是撑过了个把月,人渐渐消瘦,浑身无力,可是人总是活着。
   我们活着,村里几十口人也活着,人们期盼这二三月快快熬过,因为麦收近在眼前。
  
   (断粮)
   吃黑豆的日子刚过,我们就彻底断粮了,十几口人立马没有了吃的,开始面临饥饿。
   我们找到大队支书,支书是个老实人,听到我们的情况,眼圈都红了,说:“娃呀!大队只有战备粮了,战备粮是一粒都不能动的,你们找找公社吧!”这句话几乎把我们推到了绝境,不能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大家挨饿,那种忍受饥饿的痛苦已经到了无法抗争的阶段,再往下走就只有躲回城里了。
   我在班里是一个班长,到了农村仍然负责大家的生活起居,面临这种灾难性的饥饿困境,我必须承担起某种责任,到公社去寻找有关领导。
   去公社的路,要翻一道大的鸿沟,来回六十里地。大家都饿得躺倒了,没有站立的力气,别说那条鸿沟,就是十里平川,都是走不动的,就像那些驴子,抬起来都走不出三四米远。
   我是抱着极大的愿望,开始了这段行程。能找到公社领导,解决大家的饥饿,是第一个愿望;到了公社,就能吃到饭,这是饥饿了三四天的人的极大愿望。一种责任和生存的需要让我鼓足了劲踏上这段路。
   那条沟很长,正是草发春浅之时,到处是枯树黄叶,下沟的小道打着弯子,在沟畔上陡陡的往下滑,我时儿往下跑,时儿坐着往下溜,溜着溜着浑身就发软、就冒汗,有点头昏眼花了,索性坐在那里喘息。能听到黄鼠在沟畔上叫,就想黄鼠一定是吃饱了才叫的,我还不如一只黄鼠呢!
   下沟的路短,上坡路死长,棉袄里的内衣全被虚汗渗透了,贴在身上死沉死沉的,似乎我连自己的衣服都负担不起了。我走走歇歇,坐在沟边喘气,望着满沟苍黄的生命,想起人的生命真的都是那么脆弱,草物依赖着大地而生存,我们又能依赖谁呢!想着想着自己的眼圈便红了,想起父母,想起那个温暖的家。
   陡然仰起头,看见一只鹰在头上盘旋,它是把我当成一具尸体了吧!这鹰一定也是一只饥饿的鹰呢。又想起柳青小说中梁生保卖稻种的那个情节,心里酸楚的厉害。但是,我可不能久坐,怕久了真的就起不来了。站起来的那一刻,头晕目眩的,可我必须坚持,因为前面就有饭吃。
   上到沟顶,人已经气喘吁吁的,再有五六里路就到小镇。这段路平日也就走一二十分钟,那天整整走了一个多小时,腿有些不听指挥,软得快要撑不住了。眼看着镇子的房屋不远了,可就是走不到。刚刚走到一棵槐树前,突然感觉眼前发黑,天旋地转的,急忙靠在树上,即刻便什么都不知道了。
   这段时间有多久!自己不知道。只是睁开眼时,一圈站着几个农民,看我醒了,就问:“这娃咋了!害啥病了!”我慢慢地站起,扶着树说:“饿的了,四五天没有吃东西了。”那些人看着我摇摇晃晃地往镇上去,也就散了。
   走进镇子唯一一家食堂,坐在一个木桌上,一股香喷喷的肉味一下子让我兴奋不已,浑身突然生出一种力量,那股力量从哪里来!我自己都感觉到奇怪。一种求生的欲望、一种饥饿中陡然发现食物的强烈兴奋完全控制了我。要了一斤半刚刚出锅的热大肠,切得满满一大盘,又要了五两一个的三个椽头馍,便坐在那里,几乎是一口气全吞下了肚子。
   那个瞬间,我一下子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儿了。肚子吃圆了,鼓得大大的,饱食后的陶醉不像醉酒,头脑异常清醒,身体特别舒适,浑身的力量一下子就聚集了起来,产生出一种极度的满足、舒畅和幸福感。
   可是,这种满足并没有填平饥饿的欲望,还想再吃再喝,哪怕吃死,也不做饿鬼,我又喊店主给我烧一碗汤。话音刚落,一直坐在对面的老汉忽然说了话:“这娃,你是咋了这么吃饭!”
   我笑笑,讲:“四五天没吃东西,快饿死了。”
   “那你千万不能喝汤了,会把肚子胀破的。”老汉特别认真,烟袋锅在桌子上敲着说。
   我听了老人的话,走出食堂,直接去了公社。
   社长没见到,却碰上省城下放蹲点的干部,我叫他王叔,听了我的反映,脸都涨红了,“呼”地站起身,气冲冲地去抓那部电话,电话是社长接的。王叔口气十分强硬,他说:“这件事必须立即解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项政治任务,敢把知青饿死一个,我拿你试问……对、对,先派饭到社员家,解决吃饭问题。”他那副强壮的背影和那张坚定的面孔,让我到现在都难以忘却。
   我的心一下子从云里落到了地上,急急忙忙给大家买上吃的东西,扛在肩上往回赶。回家的路轻松了许多,我边走边哼着小曲,看着路边返青的麦苗,尽管春寒受了冻,但那种绿,却让此刻的我感觉到一片生机。没有了饥饿,也就没有了痛苦,吃饱了肚子,人就开始寻找美的享受。
   回家的路上,又有困倦感,到一家村人屋里喝了一马瓢冷水,冷炕上挺了二十分钟,一咕噜爬起顺着山坡往回跑。进家门,那些饥饿的伙伴就围住了,边吃边说,知道吃饭的问题解决了,院里就有了说笑声,唱歌声。
   也就是这一刻,我从门槛上站起来,便一头倒地,什么都不知道了。一躺就是半个月,天天高烧不退,人形消瘦,瘦的不敢回家,让同学回去带话,说我一切都好。这段经历在我招工进厂以后若干年,才慢慢地讲给父母听。每次听到我说这段经历,母亲总在擦眼泪。
   十八岁是一个人的青春年华,而伴随我青春时的饥饿,让我读懂了人生。直至今日人们的生活富裕了,不愁吃穿,但仍在饥饿中寻求救命粮食的人们依旧存在着。这种饥饿产生的情感永远是相通的,我不能忘记过去,更不能忘记因为饥饿而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人们。
  
   2020.9.西安

共 422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人人都有十八岁,我们对十八岁时特别怀念,就是因为,那是我们人生中最青春的一段年华。作者的十八岁,却是挨饿的十八岁,作为知青下乡了,可在青黄不接的春三月,老鼠都没有吃的,队上的仓库空空落落了,什么都没有,就一点黑豆,没有办法,黑豆也得搞一点放到肚子里。饿了四五的作者,作为知青班长,不忍心看着大家挨饿,硬撑着去了乡里找吃的,差点饿死在路上,好不容易跑到镇上,找到省里来的蹲点干部,终于解决了大家的吃饭之道。本文感情真挚,特别是对景物的描写,感觉那些景物都活了一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千骑卷平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918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千骑卷平冈        2020-09-15 17:29:08
  感谢老师赐稿,祝秋安。
2 楼        文友:何叶        2020-09-16 18:15:53
  欣赏佳作,感谢李哥支持社团。敬茶!晓荷有你更精彩!
何叶
3 楼        文友:何叶        2020-09-19 10:03:36
  恭喜李哥精品!李哥真棒!晓荷有你更精彩!
何叶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