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采飞扬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文采】爱,听得见(杂文)

编辑推荐 【文采】爱,听得见(杂文)


作者:孙彩文 举人,3001.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38发表时间:2020-09-18 13:14:06

善于倾听是美好生活的开端。
   ——题记
  
   或许,在理想世界之外,没有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现状能够完全令人满意。正因为如此,人类的各种探索和追求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教育领域也大体如此:对各种现实教育状况的不满和反思、对理想教育图景的追寻和构建,成就了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永恒话题和不竭动力。
   “爱,听得见”走进我的视野,是昨日的勇气教师分享。
  
   01
   9月17日,“教师勇气更新”群,每周精神相约的佳曰。7:30,精神盛宴由陈芳教练添异彩。她分享的题目是:“与孩子对话,为生命赋能。”陈芳教练是ICF认证教练、U型理论践行者、“4C团队”认证教练、“教练型培训师”认证教练、“与孩子对话”生态共建者,她静心深潜探索未知,陪伴生命多视角和多维度看待现状和未来之间的可能性。她“与孩子对话”,带我们感受“轻松、稳定、中正、开放、敏锐”的教练风格。她说:“每一次对话,都是彼此生命的照见,只需要静静地聆听,向孩子学习回忆起本有的智慧,向孩子学习如何无条件地去,相信每一个被看见的天使都会发光。”她的感悟是:“与孩子对话,打通家庭能量场,让这个能量场影响到家人,老师,同学。”这是她的分享主线,围绕做真实的自己与孩子构建平等的伙伴关系分享故事和体悟,挖掘故事背后的内涵,核心意旨是告诉我们要让爱在家中流动,激发每个家人的生命能量。
   分享会上,1300人聆听互动。分享结束,有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得到专家学者的回复。上海一位大学教授肖玉敏老师听课后这样回应提问的闫老师:
   我想说闫老师的感受是真实的,是可以接受的,也说明了您是一个有责任心和爱心的老师。解决目前的问题,可能先要想一想急迫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听下来,觉得第一是要缓解自己的焦虑,闫老师其实已经想到了方法,就是建立自己和自己的链接,我认为承认自己的无知,这不需要勇气,这是任何人都会面临的现实,没有谁是无所不知啊。还有就是想表达不良的情绪,也是正常的需求,如果觉得会上不合适,就私下里去找领导或觉得能够理解自己问题的领导,至少给自己一个情绪的出口。其实今天在讲座上您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希望这也给您了一个出口,让自己的焦虑情绪释放了出来。关于那个小黑点,我觉得您不用羡慕别人,确确实实有千千万万个孤独的孩子,您看到了他们,也是非常好的,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看到的是那些美好的东西,但也要承认不,美好、局限甚至失望也是普遍存在的,所以这不是您的问题,是您看问题的一种方式,有这样的视角也说明您内心真正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您也要为自己自豪。不过今天这个讲座也让您看到了其他的可能性,您自己或许是欣喜的吧。另外,孩子们的现在状态也是正常的,不要当作不正常来对待他们,我一直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有时候视野比较窄,把孩子们好不好局限在学习成绩上,事实上他们有很多需要关注的地方,很多问题不从成绩和不好的行为表现去解决,或许更好。基于他们表现好的地方去鼓励和激励他们或许更有有效的。也许您换个视角来想孩子们,或许能够发现他们积极的地方,缓解您的焦虑,还有孩子的焦虑。
   这样的互动是生命的启迪,是心灵的唤醒,是精神的盛宴。
  
   02
   晨起,又完整聆听了闫芳老师的分享:真实的勇气,爱,听得见。她的音频是在“喜马拉雅”发的,昨晚10:42发群分享。她结合自己的物理教学对理性的“聆听”进行了解读,引发我对于“倾听”的思考。
   倾听,对于教师意义重大,它不仅“会通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亦以潜隐的形式对活动中的人产生影响。有数据显示,人们40%的时间用于倾听,35%用于交谈,16%用于阅读,9%用于书写。如果将师生沟通比做一个圆,很明显,它是由倾听和表达两个半圆组成。前者是信息的输入,后者是信息的输出,输入与输岀起到同等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缺失了倾听,交流不可能存在。古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说:“善于倾听是美好生活的开端”,表达的即是对倾听与我们生活之间关系的认识。因而,追求良好的倾听效果用以满足人们的社会、心理需求自然成为各种活动中人们不懈努力的目标。
   在以语言为媒介的教学世界中,倾听作为基本的语言交际和交往的行为与理念之一,与人、与教学本质相关联。但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涌现出许多实际的教学问题,有学者甚至认为“倾听已成为课程改革的关键词,如果我们对它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表层,那么倾听就有可能成为一个空泛而乏味的口号。”
  
   03
   曾经在一位老师的课堂上,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教师抑扬顿挫地讲课的时候,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一名学生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将手高高举起,嘴里焦急地嘟唾着:“老师,老师,我觉得不是这样的……”老师眉头一皱,眼睛扫过该名学生后迅速移开,似乎什么都没有看到也没有听到,一如既往地讲解着,直至下课……课后,我询问举手的那个学生,他说:“我的手举得那么高,都快站起来了,老师应该看到了也听到了。可是为什么不叫我说一下呢?是不是嫌弃我学习不好项不愿意听我说啊?”老师则对我解释说,该生是个差生,经常会问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不能因为倾听他的发言而影响教学进度。
   这并非个别现象,教师用虚假倾听来推进预设的教学等现象在当前课堂教学中经常上演。这样的课堂往往走向两个极端:或者机械、沉闷、程序化,或者热闹、活跃、无思考,但很少出现对学生的尊重、关怀与真诚的接纳,更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学生的生命力、创造力以及精彩观念和独特个性被遮蔽,教学呈现出明显的“假性主体症”。
  
   04
   生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倾听是一个积极主动的选择、注意与意义解读的过程。陈芳教练的分享中就有这样的案例,她很坦诚地讲述了自己“向孩子”和“像孩子”那样的学习,找到了和孩子灵魂深处的爱的联结,她说她关注的是人,不是“事”。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给汽车加油的时候,看见马路边有一个小孩子被把,打孩子的是妈妈,妈妈还怀着孕。她即刻把被打的男孩扶起来。那位母亲在生气,说:“你觉得她好,就跟她走吧。”陈教练觉察到母亲的情绪,觉得这件事背后需要安抚的是母亲。于是她问了两个问题,瞬间化解了一场危机。陈教练问:“底发生了什么?”母亲说:“孩子在马路上乱跑,非常危险。”陈教练接着问:“你很担心他是不是?你家里还有谁能帮助到你吗?”母亲顷刻泪流。陈教练给了母亲一张名片,说如果需要帮助可以随时打电话给她。
   我被陈教练的故事感动着,不禁自问:
   教练,教师,区别何在?
   倾听的课堂到底应该是怎样的?
  
   05
   师生相互倾听的课堂,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要求,亦是对敞开式课堂教学的若干问题的应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
   我对“倾听”这个主题的思考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关注与理解的重点不同,呈现了一个思维上的递进与深度上的进展。
   最初的接触缘于自己的名师工作室引领区域教师读书行动。在结集出版教师读书感悟时,发现“倾听”处于一个边缘的、未被关注的境地。有一次,温儒敏教授来给我们做讲座,谈到统编教材关于敏锐的觉察和倾听能力所包含的理念和精神,谈了与当今课程改革和时代发展的密切联系。受到启发,我把“倾听”作为与言说同等重要的学习内容,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实践,思考《哈佛沟通书》中提出的“用心倾听就是学习”理念。我们做了如下尝试:倾听就是改变对话;学习倾听他人;让他人倾听自己;忘掉字面的意义,找出真理;倾听时注意心里的声音;掌握内在声音的特点等,还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关系、不同的交际目的中有针对性地习练倾听,学生在“找出倾听的绊脚石”、“关注讲话者所谈论的主题”、“聆听话语中的真实内涵”、“提出正确的问题”等方面都有明显提升。我就有效倾听的重要性、探究倾听经常被忽视的根源等方面,透过分析推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详述了倾听过程获取信息式、批判式、情感移入式、享受式四种类型的倾听策略,对统编教材阅读策略的研究给予有力的推进和深化,对教师读书引领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06
   “倾听”作为读书叙事的媒介和载体,让我感受到爱的贯通。
   在引领教师读书叙事过程中,我们开始组织共读《教学勇气》遇到麻烦,老师会发牢骚,会抱怨体制,会埋怨家长,对“勇气”的理解停留于字面,并非深入地与帕尔默心灵对话。我们从读《简爱》开始,学习“聆听”。简•爱出身卑微,没有太多朋友,时常生活窘迫,但简•爱的公平意识、平等意识和独立意识,正是我们认同的现代女性的基本价值。当大家开始结合自身的案例解读简爱的时候,意识到“教学勇气”自身认同与完整的重要,于是我们每天一节,一人领读,大家叙事分享,开启了“勇气更新”之旅。
   师1:《教学勇气》对于一位执着的教师而言,可以很好地“认识你自己”。对我而言,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的状态。我从文学名著到学科专业,从古书收藏到品茶聊书,书目近万,读书笔记近500万字,没人逼着干,只想读一读、写一写,做自己想做的事。相遇《教学勇气》,我反思最多的,不是书里的事儿,而是自己经历了什么。
   师2:我自认为自己是个喜欢研究的老师。原来,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我会重笔浓墨地为教学方法代言。但读了《教学勇气》,我把研究方向转向了内在,涵括四个方面:观察和觉察非语言行为;倾听和理解语言信息;注意倾听局部经验;联系生活环境对整个人进行倾听;回应时给予鼓励、澄清、释义、情感反映等,这些研究使我从技术层面转移到“人”的身上,这是研究的重要转向。
   师3:我每天潜水倾听,收获之大非以往读书可比。“耳恋者,耳有所得也。”但这次不一样,在群里,我用心去接收别人的信息,内得于己,外得于人,逐渐具有成圣成德的意味。
   “倾”、“听”,是共读中大家感悟最深的,它与“耳、心、目”相关联,更重要的,它是了解真理、达成智慧的原初认识,同时也为我们挖掘自身成长资源留下了许多空间和想象力。
  
   07
   回到昨晚的讲座分享:“与孩子对话,为生命赋能。”
   “爱,听得见”,这或许是对“倾听”最好的诠释。
   倾听的意蕴非常丰富,其中爱是根基。疑与问,惑与思,正是爱的期盼与动力。反过来,爱,是倾听的一种特殊形式,它能够将“隐藏在世界之中的意义呈现出来。”教学中,倾听作为教学手段、教学目的、教学境界的三个层次,使师生“悦志畅神”,体现了爱的本质内涵,坚定了我们的教学勇气。
   学习倾听,最好的姿态如陈芳教练那样:向孩子、像孩子。
   吴国珍教授为我们搭建了平台:群共读分享《教学勇气》。在这里,倾听的一种重要姿态是对每一个“故事”热心地加以诠释,尽力唤醒内心,呈现觉察之旅。大家投入午间或子夜空暇时间,置身网络,于故事中摘拾营养,用专业发展诠解“任何个体或组织心灵成长,单靠自己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这一深刻哲理,蕴藏并“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几千年来丰富人类文明、尊师重教的中国文化”,神传出促进个体内在丰满的先进制度、文化、教育之神韵。
   这是爱的学习。
   我们读书正是试图探寻关于“我们”的真实声音——教师们的状态是怎样的?他们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怎样想的?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状态?教师又是如何理解自己的境遇的?教育政策、教育理论、教师教育究竟对教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或者说教师是怎样看待这些政策、理论或教育的?不同背景的教师之间有什么异与同?这些不断撞击心灵的“故事”,渐渐在自己头脑中清晰起来,这归功于我们有机会——倾听。
   爱,让我们听见他人,也听见自己。
  
  
  
  
  

共 45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我是谁”多个维度,诠释了“倾听”的意义、价值和策略,从一次讲座引发思考,结合自己的体验深入研究,在研究中收获自己的体悟。这样的学习生活是值得钦佩的,给我们的启示也是有价值的:“爱,让我们听见他人,也听见自己。”推荐阅读!问候作者!【编辑:马永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