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木屐声声(散文)

精品 【流年】木屐声声(散文)


作者:哲理 布衣,25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80发表时间:2020-09-18 16:17:53


   在我们那个年代,木屐是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就像现代生活一样,没有鞋穿是一件多么尴尬的事情。穿木屐,据传是有好兆头!有着驱邪消灾,步步高升、一帆风顺、花开富贵、吉祥长寿等好意头,深受民群的喜爱。
   木屐是一种两齿木底鞋,走起路来吱吱作响,适合我们南方雨天、泥泞行走。两广木屐和日本木屐不同,日本木屐就是两块长方板,倒角磨圆,钉上两块木片,打上三个小洞,做成人字拖就搞定。两广木屐,讲究的是人体力学工程,人的脚型等综合因素做成,非常舒适,也远比日本木屐美观。
   女人穿木屐,一步二摇三“叽呀”,尽显女人韵味,甭提有多么漂亮了,几个脚丫漏出来的神韵,迷倒多少男人,赛过摩登的高跟鞋;男人穿木屐,一跨二走三“铿锵”,抖露男人威风,走出男子英气,不输给帅气的“三接头”;小孩穿木屐,一蹦二跳三“滴溜”,描画出孩子快乐可爱的形象,衬托出童年无忧无虑的特质,比时下的气垫闪灯胶鞋还要风趣喜庆。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部湾乡镇,女孩的一身标准行头就是:脚踩一双新木屐,头戴尖顶椰子笠,身穿斜盘布扣花布短衣,下穿宽长蓝布长裤,好一派标志的古典美女。每到圩日,大街上,三五成群的少女,穿着木屐,踩着轻盈的步伐,衬托出绵柳的腰身,谈笑风生,伴着木屐的节奏,像一阵春风吹过,如仙女下凡人间。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古诗“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生动地描述木屐的风采,家喻户晓,想必你我都有背过。
   每逢圩日的大街上,摆卖的商品,除了农用品和谷物,最多的就是木屐了。常常看到木匠,挑着一大担木屐上街摆卖。挑担上,每一双木屐固定绑好成双成对,再用绳子一双一双穿起来,放在挑担上,一串串一叠叠、一叠叠一串串的木屐,看得让你开心,美得让你直乐。
   女人买木屐,爱挑选白色木质、红色木质、或彩色木质的木屐。少女穿上白色木屐,斯文文静,端庄贤淑,清幽文雅,突显少女的纯美气质;姑娘穿上红色木屐,风风火火,喜气洋洋,女孩的活泼开朗,麻利能干,热情大方的性格尽情展现;而彩色木屐,特别具有乡村休闲的气息,旁晚散步,穿上一双花木屐,特别闲情逸致。而男人,则喜欢选用结实耐磨、声音洪亮的木屐,走起路来威风凛凛,大摇大摆,将男性的刚正不阿表露无遗。
   穿木屐跳当地民间的竹杠舞,简直就是绝配。在合浦乡下,天之坑村,每到丰收和喜庆的日子,旁晚时分,大家拿起竹杠,穿上新木屐,来到晒场中央,点上篝火,唱着民歌“耍花流”,跳起竹杠舞。竹杠声声“咚咚”,木屐声声“哒哒”,“咚咚咚,哒哒哒”,“咚咚咚,哒哒哒”,节奏鲜明,清脆悦耳,伴着欢快的歌声,震撼人心,令人赏心悦目,过目不忘。
   做木屐是有学问的。既要轻便又要耐磨;既要美观又要舒适;既要干净没有木胶味,又要易于清洗快干。当地用来做木屐的木料最多的是苦楝木。它的特点是轻便耐磨、花纹漂亮,声音清脆,男女老幼皆可穿戴。苦楝木树在海边村镇到处都是,自由生长,长速极快,不需要专门的种植,也不需要专门的看护。小时候在天主坑村生活,村边地头,长着很多苦楝木树,只要你说是做木屐用,任你砍伐,大家都不会之声,这也是俗成的铁律!只要你想做木屐,你就可以去砍树。
   那时,做木屐是每家每户男人的必修课。很多家庭,一家老小穿用的木屐都是男人做的。在我家里,每一位成员都穿过我做的木屐。我小时候爱做木工,经常跑到隔壁木工房摆弄、捯饬各种小玩意,在做笛子、做二胡的过程中,学会了木工的各种工具使用和木工的工艺流程,做木屐对我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第一次做木屐,是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当时正好自己的木屐快要穿坏了,我就琢磨着,怎么做出一双漂亮的广式木屐,来犒劳自己。于是,跑到隔壁的木工房干了起来。通过认真观察和选料,我找到了一块木质油细,木纹对称,结实漂亮的苦楝木圆木,用斧头将其削成十公分见方的方木条,用直线刨将四面刨光,再按照我脚的长短,锯成木段;木皮外侧木质松软细腻,可作鞋面,这样穿起来脚板底会很舒服,木心结实坚硬,用作鞋底很耐磨;按照自己的脚型,踩在木皮侧画出鞋模;为了使得两只木屐一摸一样,我在木心对称处,画出一道直线,这是两只鞋底相对面,将来锯开就是一双鞋子;在对称线的两侧,画出前跟和后跟、鞋腹和鞋头弧线;找来一把线锯,锯出鞋胚(不能用板锯,板锯不能拐弯),这时,再用板锯从对称线处锯开,得到两个一样的鞋模;放入水中泡半个钟,等木头吸收水分后松软即上刨,松软的木头上刨,很容易刨制成各种形状,特别是鞋面,需要按照人体的脚板底刨出弧形,做到贴脚;刨制的工具要选用曲线手刨,不是直线长刨或短刨,否则,得不到脚型的弧线;鞋模做好后,从家里找来一段旧皮带做鞋耳,鞋耳的长短则因人而异,以大脚指露出为宜;鞋耳带要按照脚面的形状、有点后翻,使得套上脚的时候紧贴,穿起不磨脚;为了使木屐走路声音更加清脆响亮,耐磨防滑,我在木屐前后跟分别打上两颗大铁钉;最后一道工序就是上漆,上漆的作用是使得木屐保持干燥,不易磨损和爆裂。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下午的奋战,哈哈,大功告成,一双崭新的、漂亮的木屐展现在我的眼前。
   当天晚上,小心翼翼地把新木屐放在床底,急切地盼望油漆能快点晾干,明天要向小伙伴们都露一手。想着第二天穿上自己做的木屐,一定很漂亮,很威风,兴奋得一个晚上睡不着觉,几次从梦中笑醒。第二天一早睡眼朦胧,赶紧爬起来,用手去摸木屐,发现木屐上的清漆干了,喜从心来,穿起新木屐,兴匆匆地往门外走去。
   西场中学的学校本部大院,是一座古老的文武庙院落,青石板的小道古老清幽,蜿蜒密布在那些飞檐走壁的古老建筑之间,晨雾还没有散去,一个人穿着新木屐,滴滴答答走着,声音清脆响亮,在庙宇中回响,感觉就像走在戏台上,伴着戏曲响板,走起了圆台步伐,干净利索,每一次落脚,都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我情不自禁地轻轻唱起《红灯记》里著名的选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提篮小卖拾煤渣,担水劈柴也靠她,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歌声在文武庙的幽径中穿行,吸引着大院里的人们,只听得吱吱呀呀的开门声,那些平时一起玩的小伙伴,在门缝中伸出脑袋,循声找来。不一会,在我身边,围拢了一群小孩。他们都好奇地问我,有什么喜事呢?一大清早的,又唱又跳?我从容地坐在青石板的台阶上,翘起高高的二郎腿,伸出脚上的木屐炫耀,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时不时还不忘记,夸夸自己的能耐。因为我知道,在我们大院里,在我们这帮小朋友里,只有我一个会做木工,也是第一个会做木屐的人。
   我脱下木屐,一个个递过去给小伙伴们观赏,深怕错过一个人。果然,他们一个个投来羡慕和赞许的眼光,都说我做的木屐漂亮好看,好手艺,一种莫大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心情太爽了。于是,我穿上木屐,带领大家,排成一排,走向大院外的操场。突然,想起了一首歌,便高声唱了起来,“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是文革时期,最流行的一首毛主席的语录歌,不管大人小孩,人人会唱,我刚唱出第一句,所有小伙伴便接上第二句,大家唱着整齐有力的歌声,迈着正步,像战士出征,绕着操场,一圈一圈的走起来,直到晨雾散去,歌声迎来初升的太阳。……不知过了多久,我看见小伙伴们,一个个满头大汗,红彤彤的小脸蛋挂着微笑,不愿离去。只听得大人过来在旁边高喊,“回家吃早餐啦!”,才依依不舍,怏怏离去。
   当天晚上,听说西场糖厂放电影《地道战》,我约上三个小伙伴,吃完晚饭,穿上新木屐,早早赶路,去往十里路以外的糖厂看电影。在那个年代,娱乐的项目可选性很少,没有什么比看电影更兴奋,更有意思。看电影就像过年过节,是我们乡村小孩最高兴、最喜庆的事情,只要听说哪里有电影,我们就会赶夜路去看,不管多远。
   电影就在糖厂的球场上放映,没有凳子坐,想了想,就用我新做的木屐迭起做凳子,非常舒服,整场电影看下来,裤子不脏,腰也不累。电影放到精彩处,鬼子被乡亲们引进地道,关门打狗,我们三个小孩,竟然拿起木屐,大力敲打起来,引来全场观众欢呼,木屐声与叫好声连成一片,“哒哒哒,打鬼子,哒哒哒,打得好!”人们情绪高涨,全体站立,拿起木屐,随着节奏用力敲打。忽然,有人高呼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人民战争万岁!”“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大家一呼百应,群情激动,高亢的口号声在球场上空回荡。
   电影散了,回家的路是漫长的,虽然,电影里打鬼子的兴奋还在脑海里打转,但是,走在乡间的公路上,伸手不见五指,时不时传来风吹蔗叶的沙沙响声,让人心里有点发寒,时不时闪念起大人们传说的,这条路上有鬼的故事,三个小孩手拉着手,静静走着。突然,我想起了民间有传说,木屐声声可以驱鬼!我便高高抬起双脚,用我的新木屐,用力敲打着坚硬的公路。一时间,三双小木屐,打起了坚定有力的快板,“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沉闷的气氛忽然明亮了起来,我们像列兵的战士,操着正步,行进在尘土飞扬的公路上。这是,大家心中的阴霾烟灰消散,“一二一”的口令声和木屐声,声声汇成了一曲庄严的进行曲。三个小伙伴,一个个勇气满满,豪情激荡,天不怕,地不怕,再也没有了封建迷信、鬼鬼怪怪的念头。兴奋之时,竟然不约而同,高声唱起了,刚刚看电影学会的《地道战》主题歌,“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着神兵千百万,嘿!埋伏着神兵千百万。”在木屐的声声陪伴下,大步走向回家的路。
  
   2020年8月15日修改于广西北海
  

共 38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木屐声声,是响在耳畔中童年最动听的声音。《木屐声声》是一段关于童年的深刻的记忆。文中记述了童年时代亲手做木屐的经过,真实详尽,做成木屐的成就感写得非常真实,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足见做木屐是刻进作者心窝的。穿着木屐炫耀时的那些片断在文中最为精彩,那些有着鲜明时代特色的歌曲点亮了文字,也久久回荡在阅读者脑海中。一篇有着浓郁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文章,感谢赐稿流年。【编辑:伊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923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伊蘭        2020-09-18 16:50:15
  真实,充满意趣,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让人怀想联翩。
万人如海一身藏。
2 楼        文友:哲理        2020-09-18 19:30:12
  谢谢编辑的赞美和赏识!继续努力创作!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