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宁静】河豚佐酒美无度(随笔)

编辑推荐 【宁静】河豚佐酒美无度(随笔) ——醉话连篇之七


作者:自咏诗 童生,659.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52发表时间:2020-09-19 20:20:41

佐酒的菜肴,有小菜,更要有大菜。一桌上好的酒席,必得有一两道镇得住台面的菜品。
   河豚就是一项不错的选择,古人赞美河豚佐酒美无度,一是夸赞那味觉,一是吃时那精神上的愉悦和刺激。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舌尖上的中国,在宋人那里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人们都熟知的包子厨中人不会包包子的故事,说的是从蔡京家专蒸包子的厨房里出来的一个女厨,专职只会缕葱丝,其他全不会,极其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这一现象。
   而吃河豚,则盛行于北宋,比如范仲淹、梅圣俞吃河豚赋诗的故事。穷苦百姓吃不起河豚,市场上甚至有用面做成的假河豚。
   我曾吃过三次河豚,都是在无锡吃的,起因是因为当时正在写这篇文章。朋友看了文章初稿后,非要安排吃河豚,却之不恭,又恐他人说自己是纸上谈兵,于是一咬牙,拼将一死吃他一回,结果是一而再再而三。不过在吃的时候未免心惊胆战,全然感觉不到传说的那么美妙。也是因为写了这篇文章,深知其中的危险性,俗话说事不过三,此后不管对方多么热情好客,我再也没吃河豚。所谓“拼将一死吃河豚”“也值那一死”,我内心深以为不值得。
   苏东坡在《惠崇春江晚景》诗中这样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蔞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洪驹父《詠河豚西施乳》诗写道:“蔞蒿短短荻芽肥,正是河豚欲上时。甘美远胜西子乳,吴王当日未曾知”。诗中一再提到河豚,想见当时人是把河豚当做美味佳肴而受用了。
   但是,许多人是不敢吃河豚的,吃了会中毒,对之敬而远之。正像古人诗中所说:“皆言美无度,谁谓死如麻。”明代李诩说,他家乡的人都爱吃河豚,他自己也很爱吃。有一次进城,他听到有一人家哭声动地而哀,询问之下,得知这家有四口人因吃河豚中毒而死。李诩很害怕,从此再不敢吃河豚,并逢人则劝说:世间美味很多,省此一物不为少。
   河豚确实有毒,其毒素主要贮存在精巢、卵巢、肝脏和血液里。人们在食用之前必须小心地进行处理,剥去鱼皮,去除内脏,洗净血液,这些工作必须由有经验的人去做。处理完的河豚,其肉洁白而鲜美,可用来烹饪各种鱼肴或晒成鱼干。
   许多国家的人都爱吃河豚。日本几乎家家爱吃,而西欧人把河豚列为十大美味佳肴之首。美国出版的《人类饮食史话》说:河豚是一种“营养价值异常丰富的食用鱼类”。在日本,做河豚的厨师必须经政府严格考试合格后方准许掌勺。据说,在饮食业有一自古沿袭至今的规矩,河豚端上桌,大师傅必须先尝,主人再吃,然后才轮到客人们。吃河豚这道菜是绝对自愿的,没有人强迫。如果面对河豚,你没有拼死一吃的决心,事后注定要后悔一辈子的。
   河豚有毒而肉又极甘美,对之的确不能采取拒之门外的态度。惟恐拒之不及与剔除毒素、拿来我用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实际上反映了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心态、不同认识。我国宋代有人反对食河豚,并作了一篇《戒河豚赋》,文章不算太长,抄录于次,并略加注释。
   余叔氏食河豚以死,余甚悲其能杀人,吾邦人嗜之尤切他鱼。
   余尝怪问焉,曰:“以其柔滑且甘也。”呜呼!天下之以柔且甘杀人者,不有大於河豚者哉!遂赋之。
   物固有害人兮,人之胜者智也;牛能触,吾为之络,马能蹄,吾为之衔且辔也。鸟喙(鸟嘴)之毒,用之药以治也。虎豹搏且噬也,机与阱足以备也,蛟蜃(大蛤蜊)可驱兮,蛇虺(毒蛇)蚖蜥可避也。虽其质祸贼兮,名彰莫余伪也。是故防之疑兮,待之惧也。吁河豚柔滑其肌兮,旨厥味也。孰鱼匪羞兮,而柔以甘人同嗜也。曾谓其毙人亟兮,孼(恶)肝胆,惨肠胃也。人虽疑致死兮,馈者弗忌也。吁嗟乎物之害人兮,不在乎真可谓也。凡蓄美以诱人兮,盖中人之所利也。余诚说而啗(吃)兮,彼则阴以其恚(怨恨)也。减残忍以为仁兮,文妩媚忌也。甘我以言兮,鼠伺而狐觑(偷看)也。笑怡怡吾虿(蝎子)兮,弱婉婉灭人之气也。富贵怀安吾鸩兮,币帛饗牢吾饵也。吁嗟乎爱者祸府兮,所玩以易也。兵莫惨於贪兮,干戈伏於不意也。晋灭虞以璧马兮,商君以好囚魏也。莽诈忠以盗汉兮,武贼养以媚也。眇河豚其弗戒兮,欺天下者曰得志也。
   吁嗟乎若子豢安兮,掷天下於一试也。
   观此赋,可知宋人对食河豚的争论是很激烈的,不管吃与不吃,他们都认识到河豚乃“水族之奇物,亦能害人,岁有被毒而死者。吴人珍之,目其腹为西施乳。……虽然,甚美必甚恶。河豚,味之美也,吴人嗜之,以丧其躯。西施,色之美也,吴王嗜之,以亡其国。”
   对于是否食用河豚,宋人并不全持否定态度,如苏东坡之流,他曾与人谈论河豚之味美,说:“也直(值)那一死”,出语何动魄耶!但是更多的人还是像《戒河豚赋》作者一样,明知鱼肉好吃,但为安全起见还是放弃为好。诗人梅圣俞就有题为《范饶州坐客语食河豚鱼》的诗:
   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此时,贵不数鱼虾。其状亦可怪,其毒亦莫加。忿腹若封豕,怒目犹吴蛙。炮煎苟失所,入喉为镆鋣。若此丧躯体,何须资齿牙。持问南方人,党护復矜誇。皆言美无度,谁谓死如麻。我语不能屈,自思空咄嗟。退之来潮阳,始惮餐龙蛇。子厚居柳州,而甘食蝦蟆。二物虽可憎,性命无舛差。斯味曾不比,中藏祸无涯。甚美恶亦称,此言诚可嘉。
   还是上面提到的那位李诩,在他的《戒庵老人漫笔》一书中提出一个解除河豚中毒的高见,即中毒者多饮秽物可解之。由此,我又想起一则逸事。
   时有一名士,举家迁姑苏。听说姑苏州将最喜欢用河豚宴请文人名士,他很害怕,事先叮嘱家里人说:“我听说河豚有巨毒,中毒必死。州将官爵显赫,如果要宴请我,肯定推辞不掉。我要是真的中毒,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解救,必需用人粪尿灌肠方能救治,你们千万千万记住我的话啊。”
   没过几天,州将果然派人登门来请,名士无奈,临出门前又对家人叮嘱一番。宴席之丰盛自不待说,各种海味河鲜齐备,只是没有河豚,州将很惭愧,一再向客人们道歉说:“虽然千方百计的求购河豚,但时令不对,最终没有弄到。失之不恭,勿罪。愿大家开怀畅饮,以弥补我的过错。”于是,客人、主人推杯换盏,全都大醉酩酊。名士因席上无河豚,一块心病落地,心里十分宽慰,更是醉得不省人事,被人抬送回家。
   回到家中仍然昏迷不醒,呕吐不止,家人围在他身边大哭,都说果然中了河豚之毒了,悔恨莫及。有人急忙从东厕取来粪尿放在盆里,加水搅拌成稀粥状,用勺子往名士嘴里灌,灌了吐,吐了灌,直闹了个通宵。举家守在周围,忐忑不安,唯恐这个办法不灵。到天亮时,名士终于醒了过来,正当大家庆幸之时,名士看着周围人,说:“昨晚幸亏席上没有河豚,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不想一醉竟睡到此时。”众人闻听,面面相觑。
   又有一则以河豚嘲讽人的故事,入骨三分。宋代大画家米芾与其子创泼墨山水,以深浅大小墨点点厾,所绘山水画被人誉为“米氏山水”。米芾人格欠佳,有个坏毛病,他善于仿造古人作品。有时从他人那里借来书画,临摹后便将赝品归还主人,而将真品留下,人们将他的这种不良行为称为巧取豪夺。时日久了,人们慢慢得知真相,鄙夷米芾的为人。
   一天,丹阳太守杨次翁邀米芾赴宴,席间端上一盆普通的鱼汤,杨太守对米芾说:“今天请你来作客,特意为你做了一盆河豚汤,请品尝。”米芾怕中毒,不敢吃,再三推辞。
   杨太守见状,微微一笑说:“这河豚是赝品,不必担心。”米芾大惭。

共 29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前几篇的美酒确实甘甜醇香,怎奈没有佐酒之佳肴。今天终于端上来了,真好。打开一看,我惊出一身冷汗,怎么是河豚?不敢吃。还好,作者例举了他吃河豚的经历,也说了几个古代人吃河豚的小故事,这下,我心里踏实了。毫不隐瞒,我是不敢做第一个吃河豚的人的。曾经看到过一篇报道:河豚虽说是美味,但是,饭店厨师制作这种美食需要有制作河豚的证书的,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处理河豚。说来说去,我好像要跑题,怎么搞的?我再往回说:文章确实精彩,但是,我还是不敢吃。有可能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吧!当然了,吃河豚和那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差不多,总有点老虎嘴上揪胡子的感觉。文友们怎么看呢?哎呦!问早了,您还没看。去吧,去文里感受一下吃河豚、喝美酒的感觉可好?别担心,河豚是作者提供的,肯定没毒。【编辑:想飞的企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想飞的企鹅        2020-09-19 20:22:11
  真的来菜了。来,大家尝尝,我吃过了,没事。
告诉你多少次了,1+1=3,怎么还成天2、2、2的?能不能长点儿心?
2 楼        文友:淡泊宁静社        2020-09-20 08:33:37
  佳作欣赏,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淡泊宁静社
3 楼        文友:自咏诗        2020-09-20 09:41:17
  感谢企鹅副社的风趣编按!我也没有食言,上了一道大菜,喜欢不喜欢就是个人的事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山珍海味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故此,下面还有两篇与吃有关的文章,总有一道菜适合您。不过上的慢点,两周吧,喜欢的文友耐心等待。
4 楼        文友:林间风吟        2020-09-20 22:54:06
  欣赏自咏诗老师的美文,佩服老师的才情,吃河豚,有诗有故事,看得津津有味,却不敢吃,也没有机会吃,好羡慕啊!
5 楼        文友:自咏诗        2020-09-21 09:05:33
  谢谢林间风吟部长的浏览和点评!美酒美食再加上淡泊宁静社这么多优秀的编辑,这才构成酒文化的一篇美文,各位老师的编按、点评,为拙文增光添彩。面包会有的,梦想终会实现。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