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永不言败(散文)

编辑推荐 【宁静】永不言败(散文)


作者:木文子午 秀才,1003.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92发表时间:2020-09-21 13:28:32
摘要:一个人,命运不幸,却积极进取。他努力学习,当上民办教师;积极备考,转为公办。他想尽办法,让四个子女进城。然后自己进城,享受晚年。晚年却不幸,身患绝症。他努力抗争,绝不低头。然而疾病却打败了他,一个永不言败的人。

他是一个不幸的人,幼年丧父,中年丧母,晚年早逝。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不言弃,就像他的性格一样,总是积极向上,永不言败。
   公元1948年农历1月29日,他“呱呱”落地。那时家里生活虽然很清苦,他却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成长。然而他五六岁时,父亲却因感染破伤风早早地离开人世。幼年丧父是不幸的,却造就了他不屈不挠的品性,促使他始终默默前行,使他一生受益。
   走进学堂,他便刻苦好学,一直到高中,各门功课遥遥领先。那时能读到高中的人凤毛麟角,他却实现了。
   县城里的高中距家近四十华里,他每周需要步行回家两趟背干粮。周三一次,马不停蹄,立即返回;周日一次,还算和缓,可以放慢脚步。背干粮,并非每次都顺利,有时家里也揭不开锅。那时生活虽然穷困,但心情却欢喜。每当他向儿女们回忆起高中读书生涯,总是眼前一亮,感到留恋、快乐。
   那个时代,读高中的人大都能跨进大学的校门,他更应该。然而,高二时,眼看着就要考大学,文化大革命却开始,他不得不回到生养自己的村庄。
   在乡下,他完全算得上个才子。于是,他顺理成章地当上了乡里的一名民办中学教师,教授语文。虽然他的工资捉襟见肘,但比村里人强得多,他很受人尊敬。
   上世纪八十年代,民办教师逐渐转公办,已经做了四个儿女的父亲的他历经几年的严寒酷署,拼命复习各门考试科目,终于通过转正考试,成了一名公办人民教师,吃上令人羡慕的公家饭。
   光阴荏苒,儿女们渐渐长大,他又滋生出一个思想:四个孩子们都要进城去。
   望着一群儿女,妻子总会担忧地说:“这么多孩子,怎么养?”他却自信地说:“放心,农村一个都不留。”
   他说到做到,孩子们果然一个一个进了城。为此,他费尽了心,花尽了钱,让村里人不理解。但是,他义无反顾。如今,他走的这步棋终于让乡里人刮目相看。
   大儿子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他让大儿子读自费大学。这需要花费很多钱,可他毫不吝惜。
   大女儿学习平平,他给大女儿选择了体育专业,大女儿一举考上公办体校。
   小女儿继承了父亲的聪慧,学习突出,顺利地考上中专,轰动全村。那时候上中专也令人羡慕不已。
   小儿子中学毕业,没有考上中专,他托人搞到一个内分指标,小儿子便跨进中专的校门。
   四个子女陆续上学,他肩上的担子重如泰山,可他无怨无悔,默默应对。
   如今四个儿女都在城里的行政企事业单位工作,成家立业,有车有房,过着幸福的生活。他们比乡下的同龄伙伴强许多。
   儿女们的问题解决了,他又想到给自己在城里置房。他对妻子说,我们全家老小都要进城。
   妻子反对,家里的楼房好着呢。在村里,他第一个盖起楼房,可他又要放弃它,走进城里。
   为了买房,他在城里转悠好几年。几年里,房价不停地涨。他最终下了狠心,花尽所有积蓄买了一套三居室。他说,买得越迟,房价越高,越买不起。
   10年前,他退休,住在城里,与老伴享受着幸福的晚年生活。节假日,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
   他们与三个儿女生活在一个城里,经常相聚,其乐融融。小女儿在外地工作,每逢节假日,也会回到父母身边。
   幸福的生活像蜂蜜水一样流淌,谁能想到他却遭遇天大不幸。两年半前,他感到胃部不适,怀疑自己得上不治之症。全家人都笑他,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然而检查结果却让每个人目瞪口呆,正如他所疑,他得上那个病。
   检查结果一出,医生说,这个病一天都不能耽搁,他就直接住进医院。
   手术是成功的。术后半年都没能查出新的病灶,全家开心。医生让他再过半年再复查。他自信地说,我不信我会倒下。这半年里,他精神焕发,满面红光。
   然而,半年之后再去复查,石破惊天,几处染病。医生建议化疗,他毫不犹豫。吊瓶化疗,吃药化疗,这样的日子,他坚持了一年。在这一年里,他依然开心,因为病情并没有击倒他,他几乎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他从来没有泄气过,总认为自己会好好的。
   可是,过了这一年,他感觉到身体明显不适,他立即住进医院。这次住院,化疗一月接着一月,他坚持了五个月五个疗程,从没有喊过痛苦。这五个月之后,医生建议他回家休养。医生对他的家人说,准备后事吧,最多再坚持一个月。
   回到家里,他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但他却再三说,医生说了,化疗六个疗程就好了,就差一个疗程,咱不能前功尽弃阿!家里人安慰他说,医生说了,现在你的身体不能承受化疗,等养好再去化疗。他相信了,天天努力吃饭。
   医院开的止痛药,他减半吃,他说他能承受,吃多伤身体。他的身体状况直线下降,不能走路了,饭越吃越少。可他没说过一句泄气话,总想着会好的。他告诉儿女们,这个病不会打倒他,直到去世他都没有放弃生的愿望。他又坚持三个月。
   去世前五天,他几乎完全不吃不喝不动不言语。他的身体干瘦,躺在床上,不停地喘着粗气。家人们开始准备后事,无奈地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他不吃不喝已经三天,那天下午突然又来精神,拿起电话打给医生,问医生他怎么办?医生说,那就打人体蛋白。他又问大女儿,你下午干啥去了?大女儿说回乡下打扫房子了。那房子好多年不住,不收拾不行。家里人已经决定,第二天将他送回家,安葬乡下。可他明确表示,他不回家。他对大女儿说:“打扫房子干啥?别听你妈的瞎主意,我还早着呢。”说完,他又迷糊了,喘着粗气。
   半下午,他的妹妹来看望他,看到这个情况,断然决定,必须马上回家,不然就走不了了。
   “哥——,咱回家。”妹妹说。
   “奥——,咱回家。”他说,眼里溢出一滴泪。
   他不听老婆的话,不听儿女的话,却听妹妹的话。
   当天黄昏时间,他和家人们回到老家。
   第二天,一位朋友来看他,他心里清楚,可不能言语。他拉着朋友的手,在朋友的手心里依次吃力地写了四个字。朋友告诉大家,这四个字是:“我不行了。”
   当着老婆、孩子的面,他从没说过这样的话。
   又过一天,他的小女儿从外地回到家里。
   “爸,我回来了。”小女儿靠近父亲的床头。
   “我女子回来了。”他似乎来了精神,伸出手,摸了摸女儿的脸。这是他今生的最后一句话。
   傍晚,他喜欢的舅舅来看他,他躺在床上,只是点头。
   “建新,我回去了。”舅舅流着泪说。
   他动了一下头,眼里又溢出一滴泪。
   这天晚上,也就是2012年8月19日,农历7月3日21时30分,他悄悄地走了,好像睡着了一样。
   一个求生的愿望十分强烈的人,一个舍不下亲人的人,一个不相信自己会被疾病打垮的人,还是被疾病无情地夺去了生命,享年65岁。
   他就是我妻子的父亲,我的岳父。
   一个坚强的人走了,一个奋斗一生的人走了,一个永不言败的人走了,可他永远活在亲人们的心里。

共 27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永不言败一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位似乎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此人的一生一直在追求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一直有着不服输性格的他从不抱怨命运多舛。在那个艰苦年代里,四个子女在他的教导下分别找到了人生的落脚点。可是,命运对他似乎不太公平,这样一位饱经风霜的人最终还是被病魔击败。最后,作者清楚地记得此人离世的时间,原来,这个人是作者的岳父。我没有经历过那个动荡年代,但是,从书本和电视里对那个年代还是多少有一些了解的。也许,文中人物的性格是年代造就的;或者说,那个年代出生的人必须要有那种韧性才能更好地生活下去。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差不多吧!这篇文的篇幅不长,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暗含其中,他更想提醒我们广大读者,人生必须要努力去追求幸福,不过,在追求幸福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身体。因为,只有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推荐文友共赏,去文中领悟文章之精髓。【编辑:想飞的企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想飞的企鹅        2020-09-21 13:30:50
  曾经看到一篇类似于这种的文,好像是和什么女人有关的。文笔和这个差不太多,忘记作者是不是您。没记住。
告诉你多少次了,1+1=3,怎么还成天2、2、2的?能不能长点儿心?
回复1 楼        文友:木文子午        2020-09-21 15:13:23
  可能是那个《不安分的女人》,改名《凤》了。你的记忆还不错。
2 楼        文友:木文子午        2020-09-21 13:45:15
  谢谢企鹅老师的精彩点评。至于文章想让读者领会什么,我没多想,只想记录他一生的奋斗精神与不屈不挠的品格。而您的解读非常出彩,积极向上。谢谢您。
记录时代特色,反映历史痕迹;记录生活现实,反映百姓心声;记录风土人情,反映生存状态。
3 楼        文友:木文子午        2020-09-21 16:33:36
  写文章,确实需要事先确立一个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写。当然,写作过程中,这个中心可以调整。
记录时代特色,反映历史痕迹;记录生活现实,反映百姓心声;记录风土人情,反映生存状态。
4 楼        文友:淡泊宁静社        2020-09-22 10:21:27
  佳作,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淡泊宁静社
回复4 楼        文友:木文子午        2020-09-22 13:20:40
  谢谢申报。但愿成功!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