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丹枫】《今日邵武》,还给退休人以作为,以收获(随笔)

编辑推荐 【丹枫】《今日邵武》,还给退休人以作为,以收获(随笔)


作者:波涛 童生,607.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67发表时间:2020-09-24 22:33:47


   邵武,之所以被称为“八闽福地”,主要是指,邵武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深入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大势,和谐诚信友善的人际关系。然而,在我的心目中,还因为她有舒心奔放的舆论舞台,令人敞开心扉、歌赞美好的茵茵园地。它就是邵武人民至亲至爱的《邵武报》即《今日邵武》。
   《今日邵武》,以求真务实的办报理念,生动活泼的编辑思路,热情奋发的工作精神,不断地把幸福送到人们手中,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在人们眼前,将正能量充实到人们心坎上。尤为突出的是,她创造性开辟的版面:《沧浪苑》,不仅给广大邵武人民,当然包括离退休人员以作为,以收获,以快乐!确切的说,她是党和政府带给退休人员的一个福祉。
   我是个退休教师,离开工作岗位后,心中空落落的。一天,在看报时,无意中翻到《邵武报》中的“沧浪苑”。顾名思义,“沧浪苑”是人文荟萃的园地,也是百姓的文坛、草根的笔室,而且园中花开四季,争奇斗艳,丰盈多姿。由此,我便对她一见钟情,以至爱上她,甚至产生为她添砖加瓦,增色补翠的念头。
   想法是行动的先导。那是在2012年8月,我和太极队的伙伴们,一起到城东猴子山附近的何公庵游玩。了解到何公庵是邵武及周边百姓,为纪念和弘扬南宋末年何谷子,终其一生克己济世、治病救人的功德,便在他的住地建庵塑像,开堂祭祀。从此,前来祭拜祈愿的百姓络绎不绝,香火不断。有诗云:
   自幼孤凉一弃丁,杂工在外苦飘零。恰逢贵主临帮衬,更赖卑身笃志铭。
   问药学医成扁鹊,悬壶济世为乡庭。美名传处庵堂起,香火连绵祭淑灵。
   我想,何谷子从小家境贫寒、勤劳聪慧,又心地善良,由苦当长工,到拜师从医,扶贫济困,仁心不改。表现了一个华夏儿女自强不息、善行天下、造福一方的伟大情怀,被人们尊为“何公”、“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如此,中华民族克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和品德,难道不值得褒奖、宣扬吗?我以为,即使它出现在史上,流传于民间,在如今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势下,仍然有着不可低估现实意义。事后,我写了个随笔散文:“香火不断何公庵”电子稿,发到《今日邵武》,赢得了总编、责编的认可和共鸣,置入“沧浪苑”,发表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开心的事啊!
   说开心,是因为一个退休人,能通过平凡的休闲活动,汲取一些典型实例,为传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点事,出点力,使得退休生活更充实,更健康,更有意义。诚然,这要感谢《今日邵武》,是她开辟的“沧浪苑”提供了平台,赐给了机会。
   清泉开了口,就能成水流,哪怕是涓涓细流,足矣。记得次年8月,贤婿特意开了车,送我到拿口镇罗汉山中的宝林寺玩。到了寺地,只见山峰巍峨,古木参天;殿阁恢弘,珠光璀璨。三进宫殿群的大门上方,“宝林禅寺”四个大字,在阳光映照下,濯濯有光;寺门两侧,一幅对联:“神通广大滋黎庶,法力无边渡众生”,一语道明立寺宗旨。看得出,整个寺庙依山地而建,布局合理、结构完整;建饰典雅、雕塑逼真;飞檐高耸、灵光笼罩。于天王殿右侧,七层延寿塔高高耸立,于塔前分处十二金刚,形态各异,蔚为壮观。二进大雄宝殿左侧,放生池中,龟甲盘石,群鱼穿梭,动静相生。三进是观音殿,殿前观音雕像凌空伫立,与殿内神龛中的观音莲花坐像,灵气辉映,光彩照人。寺殿后山,三棵千古银杏,伴随银杏亭,更添神灵气象。
   宝林禅寺,不仅外观古木葱茏,宫殿雄伟,布设有致,而且内治有序,谋动有方。寺庙虽然深处大山,却名扬海外,香火绕梁。原来,寺内有一住持尊透印法师,携弟子于1991年缘主此寺。他励精图治,仁慈至上,鼎新开局;他身怀绝技,以医济人,惠施四海。云云香客信众感激透印法师的恩德,甚有一南洋信士,于后山银杏亭下,建感恩亭一座,碑文尽表透印法师之功德。亭苑四周,绿叶红花相依示好,清泉红鲤环流嬉戏。不仅景观甜美,而且寓意其间。
   透印法师还坚持数年,带领寺人及周边老农,开垦寺院右侧山窠,种下红豆杉、楠木、油茶、樟木、银杏、茶叶及其他果木等,共计五万多株。现在的宝林禅寺,扩容升级,继往开来,真正名至实归,呈现一派荣昌、兴旺景象。
   说心里话,我游宝林寺,一是慕名而至,早就听说,宝林寺是邵武寺庙中,最为典雅而考究的寺庙;二是自加压力,组文稿一篇,让邵武人民通过《今日邵武》分享宝林禅寺的神美、文化和故事。所以,我是一看、二访、三考,四记,回家再打字成文,一篇游记散文“透印法师和他的宝林禅寺”成了,发了。看起来,这个时候,我似乎或者已经把邵武30万人民的《今日邵武》,贪婪的当作自己办的报纸了。其实说的是,吾与《邵武报》的亲缘啦!
   后来,《今日邵武》还发了我的几篇散文。凡是投发的每篇文稿,我都认真对待,认真对总编、编辑负责,认真对撰写的材料负责,认真对读者负责。记得那是2016年,为了写好“九枝樟的传说”一文,我随诗词学会部分人员,到大竹镇洋坑村,不仅巡遍洋坑每个自然村,包括所有的大樟树,也不仅认真听取镇办公室主任关于洋坑村伟大变迁的介绍,而且走街串户,深入采访了96岁的李老太爷,回顾解放初洋坑九滋郎积极参加剿匪的故事,76岁的赵羽泉大爷讲述为九枝樟“修树”的经历,以及79岁的熊水凤老大娘诉说请来城里的戏班在洋坑演戏的事实。
   事实胜于雄辩,真话才能服人。为了增大文章的可读性,我把洋坑村的伟大变迁,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表推出,并且与见证者千年古樟联系起来。因为九枝樟在洋坑百姓心目中,是幸福象征,生态之标、镇村之宝。
   我是退休教师,目睹、经历了邵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通过《邵武报》这个重要的媒体,反映教育变革、发展的伟大成就,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今日邵武》为庆祝建国70周年和邵武解放70周年,受市委宣传部委托和市融媒体中心的安排,以本报为重要阵地,采用“专题版”连续择优刊发了“我和邵武共成长”征文活动的文稿。
   “专题版”的文风生动活泼,围绕本报举办的重大主题活动展开,是有创见的,是在开辟“沧浪苑”基础上的新发展。如果说“沧浪苑”是一般的百花园,那么“专题版”则是隆重推出的菊花展。
   中学数学“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教学方式研究与实验,简称“大•小•个”教学改革实验,是上世纪后期,邵武市立足当地,历经十六年,研究探索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效果显著的教学方式实验。这场教改,不仅成功创立了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成为神州大地教改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促进了一批批骨干教师的成长、成熟,换来了大面积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整个教育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在喜迎建国70周年隆重庆典将临的日子里,我以纪实的手法、祥实的数据娓娓道来,完成了随笔散文“一场教改改了十六年”,欣登《今日邵武》“我与邵武共成长”专版,向祖国和邵武人民献礼。
   今天,在庆贺《邵武报》办报30周年之际,我们从心里迸出一句话:“《今日邵武》是办在邵武人民包括离退休人员心坎上的报纸,让我们衷心地祝福她,爱护她,向她致敬!”
  
  
  

共 282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赞扬《今日邵武》报刊的文章,让人感受到了她带给了人们积极向上的动力与激情!作者是一名退休教师,初离工作岗位,心里空落落的,无意中发现了《邵武报》,便激发起了作者写作灵感,随后便很认真的写文发文,为了增大文章的可读性,作者还亲身去实地感受,亲身体验,然后才动笔写作,作者的用心以及耐心,使得文章频频见报,为此由衷感谢《今日邵武》,是人民心坎上的报纸,值得拥护与敬仰!全篇文字精炼,语言流畅,一次偶遇,激发写作灵感,令人赞扬!倾情推荐共赏!【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20-09-24 22:35:03
  老师文笔厚重,语言精练流畅。为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呈现丹枫!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波涛        2020-09-25 10:59:25
  编辑辛苦了!谢谢好评,谢谢鼓励!
福建省中学数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有较强的文学修养和爱好。
3 楼        文友:乔乔        2020-10-10 00:52:44
  娓娓道来,行云流水一样的文字
喜马拉雅山也万家灯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