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寥廓江天古田行(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寥廓江天古田行(散文)


作者:一海明月 秀才,2624.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29发表时间:2020-09-25 14:48:20

【流年】寥廓江天古田行(散文)
   穿过风和雨,越过武夷山脉,经过宁化、清流、三明,在龙岩车站,列车转换车头直达古田会址。
   下午五点到达,走出古田会址车站,就远远地看见我家“狐仙”的二哥二嫂在车站广场迎候。旅途中有亲人接送,安排住宿,这是最惬意的旅行。
   车站广场南面,八个鲜红的大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迎面扑来,似有一股浓浓的革命暖流涌遍全身,在此留影后,直奔下榻酒店。
   夜宿紫金酒店,推窗远望。浓浓夜色中的“上杭站”三字,分外耀眼。我的思绪又漂流到九十年前,情不自禁想起了毛泽东主席的诗词: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梁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上杭,闽西龙岩市辖县,语出《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素有“诗画之乡”、“山歌之乡”的美誉。这里是中国23个苏区县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55年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将军有27人,占福建省三分之一。中共闽西一大会址蛟洋文昌阁、毛泽东旧居临江楼、才溪乡调查会址、才溪光荣亭等文物旧址都在此地。
   所以,车过龙岩,诸如:“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古田会议永放光芒”等红色标语随处可见,仿佛空气中都飘荡着红色的细胞。
   我第一次知道上杭地名,正是少年读书时期,在《毛泽东诗词》中获悉。
   上面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在闽西苏区工作期间写的第一首词,题名《清平乐•蒋桂战争》。
   蒋桂战争,是指当时的江浙新军阀蒋介石与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在1929年2月至4月期间,为控制湖南湖北(简称两湖)而发生的战争,最终,桂系放弃武汉,败入广西。
   当时正在闽西搞土地革命的邓子恢同志把这一情况告诉了毛泽东主席,所以才有红四军主力由赣入闽的战略决策,才有了历史意义的“古田会议”。
   三月的古田村,春风缕缕,杜鹃朵朵,松竹青翠。在古田村采眉岭笔架山下,一片开阔的田野上,座落着一幢庄严肃穆的祠堂,这就是古田会议会址所在地。1929年10月28日至29日,我党具有重大历史转折意义的古田会议就在这里召开。
   古田会址,坐东朝西,依然盛开着大片大片的金黄的油菜花,一杆杆红旗,竖插在田埂上,迎风飘扬。
   古田会议,在红军创建之后,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第一次明确了红军的性质和宗旨;第一次提出了“红军之打仗不是为打仗而打仗,乃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设政权才去打仗的,离开了对群众宣传、组织武装政权等目标,就完全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就根本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
   古田会议永放光芒的含义,也在于此。
  
   二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这是毛泽东主席在闽西写的第三首词:《如梦令•元旦》。写于1930年1月30日,这天正好是农历正月初一。由此,我们知道,民国时期的元旦,是指农历正月初一。
   1929年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在福建省建立了闽西革命根据地,12月底在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了对红军发展史有重大意义的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后来的党史把这次会议称为“古田会议”。在此同时,蒋介石组织了江西、福建、广东的反动武装实行“三省会剿”,向闽西革命根据地逐步紧逼。当福建敌军先头部队进抵离古田村三十里的小池时,红四军在1930年1月上旬向敌后转移。朱德率领红四军第一、三、四纵队先出发挺进江西。毛泽东率领第二纵队掩护主力转移后,向北经福建清流、归化、宁化等县,西越武夷山,去江西和红四军主力会合,使敌人的“三省会剿”宣告破产。
   宁化、清流、归化是福建西部的三个县,归化县,现已改为明溪县。车过明溪时,昔日的“路隘林深苔滑”,已经是“高路入云端”,到处莺歌燕舞的风景名胜区。
   武夷山,是绵延于福建、江西两省的边境,是这两省的界山。
   毛泽东主席的这首词正是写于“古田会议”后,由此也可见“古田会议”的召开让毛主席看到了革命的希望,信心大增:风展红旗如画,是诗意也是理想。
   车过龙岩高铁站,我没有想到龙岩站的规模如此之大,一般来说,从一个车站的规模大小,可以窥见一个城市的发展规模。
   上午参观古田会议会址和古田会议纪念馆,我更没有想到闽西,这块红色的革命根据地,涌现出了这么多的革命英烈和党和国家军队的杰出领导人。如邓子恢,张鼎丞等。
   在古田会议纪念馆有两则史料,让我感慨不已:一是有着将军之乡荣誉的上杭县才溪乡,1951年统计,尚健在的才溪籍老红军,军级干部有9位,师级干部有18位,由此才溪乡“九军十八师”美名享誉全国。二是一张图标《红四军在闽西发展概况表》,从表中我们清晰的看到红军发展的进程。1929年3月入闽西时是:3600人,三个纵队;六个月个月后队伍人数就增加到7000多人,扩展到四个纵队;一年后的1930年6月,队伍迅速增加到一万六千人,在红四军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红六军,红十二军。这些新增加的红军都是闽西子弟。可见闽西这块红色根据地对共和国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
  
   三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第二天回到酒店,推窗凝望。再看“上杭站”三字,竟然感到是如此的亲切和诗意。确切地说,今天我才知道毛泽东主席的著名诗词《采桑子•重阳》,就是90年前的重阳节,在上杭这块土地上临窗面对汀江水挥毫而成。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叫“重阳节”。《易经》以阳爻为九,故称九九为重阳节。
   1929年8月,毛泽东到闽西修养并指导地方工作。在永定县,一边养病一边深入群众,访贫问苦,调查研究。
   1929年9月,红四军攻占上杭县城。
   1929年重阳节是阳历10月11日。
   当日,在永定县合溪养病的毛泽东,由地方武装用担架送到上杭县城,同朱德等红四军领导人会合。这首词就是毛泽东在上杭县城的临江楼所写。
   此时,在古田会议纪念馆重读毛泽东这首词,感觉分外亲切,似有久别重逢之感!
   细细分享这首诗,语言洗练,意象清丽质朴,意境恢宏大气,读之让人灵魂震颤。这一年,毛泽东主席36岁,正好人到中年,然而其思想的博大精深,精神面貌之乐观昂扬,无人能比;尤其是面对困难的大无畏精神,伤而不悲,忧而能解的意境更是无人能比,这首诗就是历史的见证。
   这次到闽西龙岩上杭古田学习参观,重温毛泽东的历史诗词,尤其是写在古田会议前后的诗词篇章,好像有一种无师自通的感觉,原来难以理解的词句,一下子豁然开朗。
   闽西,是一块光荣的革命根据地,是一块英雄的土地。闽西人民听党的话,跟党走,始终发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和“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革命精神,“干革命走前头,抓生产争上游”,不怕牺牲,勇于奉献,谱写了一曲曲生命的赞歌。
   这是我在“闽西革命烈士纪念碑”上读到的一则文字。历史已经翻过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在为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中国梦”之征途上,勇于奉献之精神,永不过时。
   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在古田会议纪念馆,重读毛泽东主席的三首诗词和这一标语口号,我理解得更深更透彻了。
   对我个人来说,这是我学习“古田会议精神”和参观“古田会址”最大的收获。

共 30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寥廓江天古田行》作者置身古田会议纪念馆,从伟人的三首词作的创作背景来解读古田会议这一历史性会议。它召开的背景及重要意义,对革命的指导性作用及它所创造的历史奇迹,九军十八师的美誉和红军迅速发展壮大的过程及这块土地对革命的牺牲和奉献。今昔对比中,凸显红色岁月给后人精神上的引领和支撑。作者撷取史料的同时,佐以强烈的个人情感家国情怀,使文章真实可感。每节以伟人词作起笔,充满豪气和诗情,有强烈的带入感。一篇独具特色和意义的游记,别开生面。感谢赐稿,推荐共赏。【编辑:伊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伊蘭        2020-09-25 14:52:14
  一篇开阖有致的游记散文,别开生面,令我受益。编按不妥处明月兄见谅。
万人如海一身藏。
回复1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0-09-26 07:27:18
  辛苦!辛苦!你写的编者按,我都看了,喜欢;这则编者按,依然喜欢。游记散文,好写也难写,写得有特色,难。我只是想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去写。问好,编写快乐!
2 楼        文友:梅子青        2020-09-25 15:03:11
  读老兄的文章,总给我一种满腹经伦的感觉,诗词名言顺手拈来。这篇游记别具一格,三部分均以毛泽东主席词引入,契合古田红色旅游的场境。老兄用笔沉着,恰好表达了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的情感、情怀!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回复2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0-09-26 07:31:32
  谢谢老同学美评到访鼓励!写作,向你学习,挥洒自如,很喜欢你的古文笔法写作方式。遥祝秋安!
3 楼        文友:乡音        2020-09-25 19:47:35
  熟读历史,故文章有厚度。
回复3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0-09-26 07:36:03
  谢谢乡音文友到访真诚鼓励!遥祝幸福快乐!【敬茶】
4 楼        文友:江上渔夫        2020-09-28 15:17:04
  拜读明月兄的文,会了解明月兄的人,一定是位胸怀宽广,气度非凡,知识渊博的。对于当年伟人的诗句能信手拈来,应该是我们同一代的人,因为只有我们对于那个时代才最懂得,感同身受。现在的年轻人没有感受,是写不出这么有感情的文字的。
回复4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0-09-28 17:10:33
  谢谢渔夫兄到访鼓励!是的,那年,我们的课外读物很少很少,除了《毛主席语录》,就是《毛泽东诗词》,说实话,童年时期那里能读得懂?但诗词中的意象,根深蒂固印在脑海中,所以遇到恰当的机会或情景,就会蹦出来。所以,到了闽西,到了古田,自然就有联想。【敬茶】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