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杨柳春风 >> 短篇 >> 微型小说 >> 【杨柳】雨思(微型小说)

编辑推荐 【杨柳】雨思(微型小说)


作者:风残云 秀才,2095.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34发表时间:2020-09-26 10:36:31
摘要: 国破山河在,屋损众人修。

杜甫望着不断从草堂屋(草堂,杜甫心想,如今恐只能称为茅舍了)顶滴落的雨水,回想白天狂风中,南村众小儿抱着茅草乱窜的情景,感慨万千。
   这个季节是多风多雨的,这个夜,雨水不止,似伤心人的眼。白天的狂风让茅舍残破,才有今晚这室外千条雨,屋内万条丝的奇观。如今,风已停,雨未休。雨水迅速滴落地面,地面早已千沟万壑,倒有点大唐版图的味道。盯着伤痕累累的地面,望望屋顶残损处显露的黑暗无底的天空,杜甫想到了茅舍的从前和大唐以前的荣耀。
   茅舍大概建于一年前,还是在严武的帮助下才修建成的。新舍建成时,杜甫给茅舍命了一相对雅致的名号——草堂。如今,确只能叫茅屋,破茅屋。草堂新成,杜甫时不时与严武小酌几杯,或在草堂前喜观春日燕飞,夏日蝶舞,闲看“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生活倒也惬意,惬意到杜甫几乎忘了自己为什么会在这里。
   今春的一场雨,提醒了杜甫。杜甫又想起了长安,想起了那个曾经令他神往,现为之心伤,为之心碎的地方。今春的雨是好雨,下得也正当时。随风而入,润物无声,杜甫为之喜悦,为它赋诗一首,名为《春夜喜雨》。喜悦过后,诗成凝望之时,袭之而来的不是满意,是心焦。这好雨,这诗让杜甫想到自己因何至此。长安太旱了,说饿殍遍野也不为过,且叛军仍未平,人心不稳,长安难安。
   长安,一个曾经令多少人神往的地方。它曾经是多少唐人的骄傲,又令多少他邦人为之倾倒。它或许不是最完美的,但那时的唐人坚信,在这个城里居住的圣人,能佑其一生平安。就像杜甫曾经以为,自己的草堂能为自己遮挡一切风雨。
   如今草堂破了,变成了一破茅草屋。可为什么长安也会像自己的草堂一样,在一场风雨中衰败了。就像经过狂风暴雨洗劫过的花朵,虽未凋零,形仍在,精神几无。长安怎么了,大唐怎么了?难道那些在朝堂上掌控这个国家命运的群臣,在前线与叛军交锋的将领,也如这草堂的屋顶一般。只能在风和日丽时,遮阳避风,难以在狂风暴雨中抵御灾难?
   不!这不是我的大唐!
   我的大唐应如长安城的城墙一般,在风雨中屹立不倒;应该像长安城一样,在无言中四方来朝。像上元节的花灯,千姿百态,处处都是,照亮城中每一个黑暗的角落,让看到它的人心存温暖。那里,有贺季真的狂放,有张季真的不羁,有李太白的傲骨,有公孙大娘的灵动……这才是大唐应有景象,如今这些人也像白日风中的茅草,四零八落了。
  
   (二)
   雨还在下,没有停的意味。
   杜甫认真看着地面上千沟万壑里密集的水泡,匆匆聚又匆匆散,犹如自己漂泊途中遇到的人一样,有人已逝,有人犹存。地面热闹非凡,那些水泡看似毫不相干,又似乎相识已久,相聚同一地面,短促地相聚后,散向四地。杜甫的思绪也飘向了漂泊途中,闪现途中遇到的种种。
   新安道中,是我错了,萍水相逢又何必为难那个官吏呢?步步紧逼的询问,本非我愿。可看到那些本应受人保护的小男孩,很快就要告别父母奔赴战场,我没忍住,他们中有的人已无父母了。母子生别本就是人间惨景,无母相送者,更惹人怜。被我询问的那个官吏,今是不是也和地面的雨水般,不知飘向何处了。那些小男孩呢?他们要用稚嫩的肩,担起洛阳的城防,担得起吗?就像我这个孱弱的草堂,担不起这次风雨。草堂还在为我担着,虽破,但不倒。那些孩子是不是也如此,虽弱,但不退。那时的我,不也无可无奈吗?那句“仆射如父兄”的宽慰,难道不会成为他们的推命符吗?
   杜甫的心一颤,穿上军装,他们就是战士。可还有多少人记得,未穿军装之前,他们只是孩子,未成年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似的战士在潼关也有许多。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孩子很快成长为战士。这样的成长太令人心痛了,他们快速地修建防御工事,有人已力不能胜,仍未退缩。“少年不怕此战一去不回吗?”我问。少年们笑了。“穿上军装,我们便不再是少年,踏上战场,我们就是战士。是战士,就得为国家疆土完整而战,为保百姓平安而战。”少年笑道。那笑,有些凄惨。少年的话语让人感动,我的心沉得更深。没有人天生就是战士,也没有谁就应该为谁付出,只是国家有难了,总要有人挺身而出。可实在不应该是你们呀!那一刻,我疑惑了。他们看出了我的疑惑,未看懂。他们指着险要的地势,告诉我此地地势险要,不会失守。
   是的,我是有点担心,我担心的是他们的生死,他们的命运。他们的命运会不会像石壕村老翁的儿子般那样,身死沙场,一去不返。老翁三男,彼时已有二男远去不归,今,又如何?我投宿的那夜,老翁妻子终去河阳服役。天明时分,告别时,我们相对无语。那个家散了,儿子没了,妻子走了。只剩下儿媳,乳儿,老翁,我走时,家里已无生气,只有沉郁,沉郁的让人喘不过气。踏上前途再回首,那个村子也是沉寂的。村子不小,早饭时分,没有炊烟,只有寂静。没有一点鸡鸣狗吠,也没有昨夜那些官吏的喧嚣。今,那老翁一家怎样了,他的儿子、妻子归来了吗?还是只余老翁在门口守望,守望官军胜利的消息,等待亲人归来。
   还能归来吗?杜甫问自己。没有答案,不敢去想答案。
   屋外的雨似乎淡了些,因为室内雨滴得慢了。
  
  
   (三)
   想到老翁独倚家门守望胜利消息时,杜甫脑海中闪过另一个老人形象,大唐的骄傲,他也为大唐骄傲。
   现大唐的骄傲正在为骄傲的大唐努力,曾自称“臣是酒中仙”狂放的李太白,近闻已投身于抵御叛军的队伍中。此次能遂他扶大厦于将倾的平生之志吗?就像洛阳地区某老翁,子孙阵亡尽,发出何乡为乐土的感慨后,毅然投身军营。那一转身,是生离,更是死别。原来,这世间一遭,没有人会是仙,终是凡人。高喊“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谪仙人,看到国破山河悲时,也决然地抛开洒杯,拿起了刀枪,站在抗敌前沿。
   太白可还好?大唐辜负了你的才华,你还在为大唐高唱赞歌。你心中不怨吗?那些我遇到过男女老少,你们可还好?大唐荣耀时,大唐并没有给你们带去多少荣耀,大唐残破时,是你们一次次站了出来,自愿或被迫,用自己的微薄力,奋力修复那破碎的山河。你们心中有悔吗?杜甫在心中问自己,这一次,他还是没有答案。
   杜甫再次抬头看看天,从屋顶的残损处看去,天不似先前那般黯淡了。雨停了,屋顶的雨滴得更慢了。从残损且挂着雨滴的屋顶缝隙处看去,天空似有几点星光,不甚明亮,让人温暖。这些年,有多少人似我这般,在破屋居住,日日等着官军胜利的消息,又有多少次失望。
   至何日,少年终会行少年之事,老人可享天伦之乐,村落三餐时处处烟绕村庄。又何时,天下人终皆有安居之所,大唐再回昔日辉煌,没有生离,也没有死别。没有人受困于风雨,没有家庭因叛乱而妻离子散,室空锅冷。
   屋顶的雨珠终于停止滴落了,天亮了。
   推门看去,山河在风雨后更清秀了,花草在风雨后,姿态各异,或仰或俯。相同的是,它们身上都挂着雨珠,是恋人的伤心泪。
   有人走近,是南村众小儿的父母和其他一些人,他们都抱着新茅草向杜甫走来。简单的道歉后,他们开始给杜甫修缮茅屋。半天的功夫,茅舍如前。看着忙碌的邻居,杜甫忽然明白了一件事,他昨夜所有的疑问有了答案。
   草堂赖严武而建,缘狂风而破,因夜雨而损,依众邻而复。草堂二日的经历,不正是大唐正现在的经历吗?这些邻居平日少有来往,有的甚至从未搭过话,今天他们都来了,为自己修缮这破损的茅草屋。也不管这茅屋的破损是不是真的与自己有关,或是与自己的孩子有关。
   国破山河在,屋损众人修。如今的大唐正是如此。新安道的少年、潼关侧的战士、洛阳城的老翁、石壕村的妇人,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让大唐恢复往日的容貌。还有那不肯弯眉折腰事权贵的诗人,为了大唐也放下自己高傲的身躯。相信,不日,大唐也会与这草堂一般,又是昔时模样。
   众人离开后,杜甫再次审视自己的草堂,如前又不如前。

共 312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主角他把自己的清贫生活丝毫不掩饰的表现出来,茅屋漏雨,被子陈旧,孩子睡不安稳。读到这里,我本以为主角会在最后将自己的烦恼宣泄出来,为自己的现状感到悲哀和无能为力。没想到主角心胸广阔,首先想到的是天下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他看到了和他一样困顿生活的广大黎民百姓。他希望天下人能在下雨时有个避雨之处。按照传统中国文人的生存习惯,在自身难保时本该独善其身,而主人公却偏要“穷则兼济天下”,读完为主角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所深深感动。诗人彻夜难眠,由此时联想到丧乱以来自己颠沛流离,全家生活贫苦,举国上下哀鸿遍野。在如此风雨如磐、国破家亡的困苦中,诗人泯灭了小我,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推己及人,以天下之忧为忧,渴望有广厦千万间为天下贫寒之士解除痛苦,甚至想以个人的牺牲来换取天下寒士的欢颜。情意真切,感人至深。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的情操。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励后世所有读者的心灵,产生着积极的作用。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青州大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青州大浪        2020-09-26 10:38:52
  残云,非常抱歉,今年身体原因很少上网。跟编来迟,见谅!
回复1 楼        文友:风残云        2020-10-08 08:22:26
  现在我写的也少了点,大家都要事要忙。理解。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